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景平 薛晓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1-73,共3页
慈悲利他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印度古代佛教中的这一思想准确的反映了佛教信徒对社会及他人的看法。"利他"的思想是在大乘佛教中提出来的。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体现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 慈悲利他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印度古代佛教中的这一思想准确的反映了佛教信徒对社会及他人的看法。"利他"的思想是在大乘佛教中提出来的。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体现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上。慈悲利他思想对于抑制现代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鼓励人们扶危济困、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利他思想 大乘佛教 和谐社会建设 影响
下载PDF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
2
作者 李桂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4-28,共5页
很多当代文学作品太过执著和注重个人感受的倾诉,而缺乏一种利益社会人心、真诚关怀人类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的理想精神和气质。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一些深受佛教慈悲利他... 很多当代文学作品太过执著和注重个人感受的倾诉,而缺乏一种利益社会人心、真诚关怀人类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的理想精神和气质。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一些深受佛教慈悲利他思想浸润的文学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慈悲利他 当代文学
下载PDF
论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及社会关怀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广婷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1期31-33,共3页
没有精神的支持和心灵的归皈,缺乏信仰的支持和生命的终极关怀,人类将无法精彩地演绎自己的生命,从而任何意义上的和谐都将难以实现。研究慈悲利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对社会和谐的启示作用,从而对人的精神生命作一定的道德归约和关怀,有... 没有精神的支持和心灵的归皈,缺乏信仰的支持和生命的终极关怀,人类将无法精彩地演绎自己的生命,从而任何意义上的和谐都将难以实现。研究慈悲利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对社会和谐的启示作用,从而对人的精神生命作一定的道德归约和关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利他 缘起性空 苦谛 社会关怀
下载PDF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
4
作者 李桂红 《法音》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佛教 慈悲利他思想 中国当代文学 自我意识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池田大作的“慈悲”观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5
作者 冉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佛教慈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的利益与幸福做贡献的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伦理的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qu... 佛教慈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相互尊重,就是一种为他人的利益与幸福做贡献的利他精神,也是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伦理的道德标准。慈悲实践也是生命创造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实现人的生命同宇宙生命——"终极之存在"的融合。创造价值之过程就是以"慈悲"精神为指导的"利他"实践。这是池田基于天台《法华经》智顗大师利他宗教哲学思想,践履于社会的原点。这一思想对于伦理道德风尚的提倡,转化为社会向善、向上、向高尚的正能量,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利他 慈悲的正能量 池田宗教哲学思想研究
下载PDF
略述早期中国佛教的弥勒信仰
6
作者 罗颢 《普陀学刊》 2016年第1期225-238,共14页
净土信仰与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教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弥勒菩萨的德性与弥勒信仰特点的揭示,首先意在多层面、多维度地认识佛教的特质,同时又暗含对中国佛教的省思。文章指出,只有在对整体佛教有所体认与把握的基础上... 净土信仰与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教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弥勒菩萨的德性与弥勒信仰特点的揭示,首先意在多层面、多维度地认识佛教的特质,同时又暗含对中国佛教的省思。文章指出,只有在对整体佛教有所体认与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对中国佛教作出判析乃至反思。笔者还认为,无论是学佛还是佛学研究,都必须明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是学佛的常道,信、解、行、证或教、理、行、果是构成整体佛教的逻辑结构,上求下化是菩萨道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悲利他 智慧方便 大乘种姓 自未得度而先度人
下载PDF
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作珍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佛教伦理思想 平等观念 克己观念 慈悲利他观念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戒律的现代意义
8
作者 济群 《法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9-10,共2页
戒律的现代意义济群戒律在现代僧团是否具有实践价值?今天的中国佛教是否需要戒律?如何看待戒律?如何发扬戒律的价值造福人类?这是当今僧团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原始佛... 戒律的现代意义济群戒律在现代僧团是否具有实践价值?今天的中国佛教是否需要戒律?如何看待戒律?如何发扬戒律的价值造福人类?这是当今僧团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也无行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律 僧团 现代意义 中国佛教 师生关系 普遍性 慈悲利他 存在问题 实践价值 价值意义
原文传递
浅说布施
9
作者 隆辉 《法音》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36,共2页
浅说布施四川尼众佛学院隆辉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今仅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试作探讨。布施度,又名檀波罗蜜、檀... 浅说布施四川尼众佛学院隆辉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今仅以六度之首的布施度试作探讨。布施度,又名檀波罗蜜、檀度、施度。施波罗密,意为布施,即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情投资” 慈悲利他 佛学院 六道轮回 慈善事业 损己利人 自利利他 鳏寡孤独 金钱交易 功利目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