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仲铭 李静华 +2 位作者 祖淑玉 朱广瑾 陈英杰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研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观测该模型动物行为学变化,探讨此动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9种应激源对BALB/c小鼠连续4周应激处理,运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应激模型的复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小鼠一般状况无明显... 目的研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观测该模型动物行为学变化,探讨此动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9种应激源对BALB/c小鼠连续4周应激处理,运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应激模型的复制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小鼠一般状况无明显变化,但存在活动减少、兴趣缺乏、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等行为缺陷.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加孤养结合的方法可以建立较为稳定的慢性应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动物模型 行为学 BALB/C小鼠
下载PDF
宁夏无果枸杞芽提取物对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海军 王慧茹 +5 位作者 胡嘉航 贾桦 何仲义 秦毅 李军平 张莲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宁夏无果枸杞芽提取物(fruitless lycium-sprout extracts,FLE)对成年慢性应激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 目的:探讨宁夏无果枸杞芽提取物(fruitless lycium-sprout extracts,FLE)对成年慢性应激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中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FLE低剂量组(FLE1组)和高剂量组(FLE2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mild unpredictable stress,CUMS)方法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在造模完成后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6周,FLE1组、FLE2组分别用质量体积百分比为10%、20%的FLE每日0.2 ml/10 g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N-CAM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隐藏平台象限获得时间延长,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提高,脑组织中N-CAM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FLE2组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隐藏平台象限获得时间缩短,血清和脑组织中SOD活性均增加,MDA含量均降低(P<0.05),脑组织中N-CAM表达均上调(P<0.001)。结论:FLE可以提高CUMS小鼠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 无果枸杞芽提取 学习记忆 小鼠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中的表达
3
作者 林志雄 殷静雯 +1 位作者 颜海锋 邹晓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障碍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实验组),以不造模的SD大鼠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方法...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障碍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实验组),以不造模的SD大鼠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方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Plasminogen蛋白表达。结果应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重增长率下降,垂直运动得分和水平运动得分增加,停留时间减少,糖水消耗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均提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海马区Plasminoge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lasminogen可能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血浆纤溶酶原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模型
下载PDF
激活中枢5-HT_(2A)受体抑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的分泌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兆俊 陈洁 +5 位作者 吴军同 王宾 巩万坤 王峰 黄宏平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5-HT2A受体在应激反应中调节5-羟色胺(5-HT)系统的功能。本研究试图揭示大鼠5-HT2A受体在中缝背核到前边缘皮质通路释放5-HT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抑郁样行为大鼠模型,根据旷场实验评分和糖水偏爱百分比等行... 目的:5-HT2A受体在应激反应中调节5-羟色胺(5-HT)系统的功能。本研究试图揭示大鼠5-HT2A受体在中缝背核到前边缘皮质通路释放5-HT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抑郁样行为大鼠模型,根据旷场实验评分和糖水偏爱百分比等行为学指标判断大鼠是否造模成功。电刺激麻醉大鼠的中缝背核,用碳纤维电极恒流安培法检测大鼠前边缘皮质部位5-HT的释放。结果:大鼠腹腔注射5-HT2A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i.p.2 mg/kg)增强前边缘皮质5-HT的释放(P<0.05)。另外,脑室注射5-HT2A/2C受体激动剂DOI(i.c.v.20μg)减少5-HT的释放(P<0.01)。结论:电刺激大鼠中缝背核,在前边缘皮质检测到的5-HT的释放受中枢5-HT2A受体的调节,激活5-HT2A受体抑制前边缘皮质部位5-HT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2A受体 中缝背核 慢性不可预见性 安培法 抑郁模型大鼠
下载PDF
慢性应激和脂多糖构建昆明种小鼠抑郁症动物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露文 唐文娟 +1 位作者 李瑞瑞 于海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目的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稳定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 0.2 mg·kg^(-1),i.p.)、CUMS组(CUMS... 目的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稳定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4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 0.2 mg·kg^(-1),i.p.)、CUMS组(CUMS+生理盐水10 mL·kg^(-1),i.p.)、CUMS+LPS组(CUMS+LPS 0.2 mg·kg^(-1),i.p.)。CUMS处理第14天、21天、28天及第18天、25天、32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依据分组进行腹腔注射LPS或相应溶剂。LPS或生理盐水注射后24 h进行相关行为学指标检测。最后一次行为学指标检测结束后,取脑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分光光度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结果在实验第29~33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UMS组、LPS组、CUMS+LPS组,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中,小鼠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均显著降低;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EPM)中,开臂探索时间均显著降低、闭臂滞留时间均显著延长;在强迫游泳(forced swimming test,FST)和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中,累积不动时间均显著升高;蔗糖偏好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中的蔗糖偏好率均显著降低。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6含量均升高、IL-10含量均降低;氧化应激指标中T-SOD含量均显著降低;而且,CUMS+LPS组,在OFT中的中央区停留时间、周边区停留时间、站立次数均缩短,角落滞留时间延长;在EPM中的开臂探索距离显著降低、闭臂滞留距离延长;脑组织T-AOC水平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此外,与CUMS组或LPS组相比,CUMS+LPS组在OFT中的运动时间均缩短,在EPM中的开臂滞留时间和开臂运动距离百分比降低、闭臂滞留时间和闭臂运动距离百分比增加,在FST和TST中的累积不动时间延长,在SPT中的蔗糖偏好率降低,其脑组织中的IL-10和T-SOD的含量下降。结论CUMS或LPS注射均可以成功构造小鼠的抑郁症模型,但CUMS与LPS联合应用诱导的小鼠抑郁症模型可引起评价抑郁症指标更广泛地改变,使模型更稳定,重复性和可控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 脂多糖 抑郁症模型 昆明种小鼠
下载PDF
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明珠 陈静 +2 位作者 黄幼霞 程晶 廖婉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58-1762,共5页
目的:考察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绿萼梅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80、160、240 mg/kg),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 目的:考察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绿萼梅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80、160、240 mg/kg),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孤养法复制抑郁模型,并于造模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的变化及糖水偏爱程度;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测定大鼠不动时间以及旷场实验测定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的变化;并测定末次给药24 h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摄食量、糖水偏爱百分比均降低;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延长;旷场实验的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减少;血清中TNF-α、皮质醇水平升高,IL-6、5-H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绿萼梅总黄酮低剂量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旷场实验修饰次数以及绿萼梅总黄酮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5-HT水平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绿萼梅总黄酮能明显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萼梅总黄酮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 抑郁模型 炎症因子 行为学 大鼠
下载PDF
白僵菌代谢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程燕 明亮 +2 位作者 周兰兰 章功良 闵小芬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目的研究一种白僵菌代谢物(BCEF008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糖水消耗量的影响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观察BCEF008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糖水消耗量的影响,同时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 目的研究一种白僵菌代谢物(BCEF008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糖水消耗量的影响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观察BCEF008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糖水消耗量的影响,同时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BCEF0083 25, 50, 100mg·kg 1 3个剂量组和Moc20mg·kg 1可不同程度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糖水摄入量,提高血浆SOD、GSH Px活性(P<0. 05 ),降低血浆中MDA含量(P<0. 01 )。结论BCEF0083能够改善实验性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激抑郁 抗氧化作用 代谢 白僵菌 超氧化歧化酶(SOD) BCEF0083 谷光甘肽过氧化 丙二醛(MDA) GSH-Px活性 抑郁模型大鼠 抗脂质过氧化 激大鼠 不可预见性 MDA含量 方法建立 不同程度 大鼠行为 作用机制 消耗量
下载PDF
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8
作者 庞从妃 朱碧仪 +4 位作者 蓝雪丹 阳秀英 黎昀 王映 黄丽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方法选用SPF雄性大鼠,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制作抑郁症模型。观察大鼠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记录液体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到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 目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方法选用SPF雄性大鼠,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制作抑郁症模型。观察大鼠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记录液体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到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的大鼠体重增长值、摄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液体消耗试验中糖水消耗和糖水偏好指数明显下降(P<0.01),强迫游泳5min内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01)。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 模型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利 田蜜 +2 位作者 刘晓宇 吴智方 刘芳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422-424,452,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电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PTSD组、CUS组、PTSD+CUS组(P+C组)。在1、7、14...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抑郁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电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PTSD组、CUS组、PTSD+CUS组(P+C组)。在1、7、14、21天测量大鼠体重,并行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实验,在7、14、21天做条件性恐惧实验。结果:与C组相比,CUS组和P+C组体重增加缓慢,PTSD组体重正常。CUS组于第21天出现糖水消耗比例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C组于第14天即出现上述抑郁表现。条件性恐惧实验中,PTSD组与PTSD+CUS组僵直时间显著增加,CUS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更易产生抑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激障碍 慢性不可预见性激抑郁模型 糖水偏好 强迫游泳
原文传递
解郁丸对慢性应激大鼠HPA轴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施桂兰 库宝善 姚海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观察解郁丸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以及HPA轴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慢性应激模型+解郁丸(53,106,212 mg.kg-1低、中、... 目的:观察解郁丸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以及HPA轴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慢性应激模型+解郁丸(53,106,212 mg.kg-1低、中、高3个剂量)组,慢性应激模型+丙咪嗪(10 mg.kg-1)组。运用糖水消耗实验测定动物行为,称量肾上腺和胸腺测定肾上腺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ELISA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大鼠的糖水消耗量下降,肾上腺指数上升,胸腺指数下降,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慢性应激大鼠出现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与慢性应激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的解郁丸可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的糖水消耗量(P<0.001),同时降低肾上腺指数(P<0.001),缓解胸腺萎缩(P<0.01),低、中、高剂量的解郁丸可以翻转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P<0.05,P<0.01,P<0.001)。结论:解郁丸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逆转慢性应激大鼠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丸 慢性不可预见性激抑郁模型 HPA轴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菊华 王彦云 +5 位作者 黄世敬 毛艳荣 陈朝 郑军 李多娇 崔翰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S抑郁造模。检查体质量和血脂变化,用敞箱试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用糖水、纯水摄入量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脂检查中,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水、纯水摄入量测定实验中,糖水百分比降低,纯水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3肌肉注射加高脂饲料饲养可复制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叠加CUMS,可兼具高脂血症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人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症 模型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 高脂 大鼠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宏伟 李承德 +2 位作者 毛淑梅 宋玉萍 王艳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6-160,I0011,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激发法建立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28d... 目的探讨建立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卵蛋白(ovalbumin,OVA)激发法建立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28d,观察大鼠体质量、体征、肺组织结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等变化,并用Open-field实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通过糖水消耗实验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缓慢(P<0.05);肺组织呈哮喘样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Open-field实验,大鼠垂直活动得分、水平活动得分显著降低(P<0.05);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OVA激发复合CUMS可成功制备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抑郁 模型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 大鼠
下载PDF
不同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洪庆 杜青 +4 位作者 柳卓 向韵 刘林 孟盼 王宇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822-82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抑郁模型大鼠的生物学特点,为抑郁模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束缚应激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组,皮质酮注射组,每组8只。...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抑郁模型大鼠的生物学特点,为抑郁模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束缚应激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组,皮质酮注射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分别进行造模,时间均为21 d,造模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种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但只有皮质酮组大鼠进入目标象限潜伏期时间增加(P<0.05);旷场测试中活动次数显著下降,其中CUMS组和皮质酮组对比束缚组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3种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此外,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BDNF、NGF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但各模型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CUMS、慢性皮质酮注射均能使大鼠产生明显的抑郁样行为,且在脑内神经营养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模型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 束缚 皮质酮注射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抑郁症小鼠模型的神经免疫改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万仁玲 潘绮 +3 位作者 安晓虹 乔彩丽 吴华丽 尚靖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建立慢性束缚应激(CRS)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模型,观察C57BL/6小鼠行为学指标,海马区及脾脏结构及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不同慢性应激造模手段对小鼠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为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初筛选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建立慢性束缚应激(CRS)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模型,观察C57BL/6小鼠行为学指标,海马区及脾脏结构及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不同慢性应激造模手段对小鼠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为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初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6周的对照组、CRS及CUMS小鼠模型共45只,通过行为学评价测定小鼠行为学指标;运用HE染色观察小鼠大脑海马区及脾脏组织形态;运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受损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海马区抑郁相关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五羟色胺转运体(5-HTT),吲哚胺2,3加双氧酶1(IDO1)及脾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应激6周后,CRS组小鼠的水平穿格数及直立数无显著变化而CUMS组极显著下降;CRS组与CUMS组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试验累计不动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两种应激均能引起海马和脾脏结构的损伤,但CUMS组海马区的神经元损伤更严重;仅有CUMS组海马区相关基因显著改变;CUMS组脾脏IL-1β,IL-6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CRS组IL-6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应激6周后,CRS和CUMS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抑郁样症状;从神经免疫学角度观察,CUMS模型的抑郁样症状明显。提示,与CRS模型相比,CUMS模型更能反映机体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 慢性不可预见性 神经免疫系统 抑郁模型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抑郁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术玲 高晓玲 +1 位作者 刘树强 曾元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抑郁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并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方法给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成抑郁表现,观察动物摄食量的变化,用旷场试验测定动物行为,检测血清学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和肝组织... 目的探讨建立抑郁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实验方法并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方法给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成抑郁表现,观察动物摄食量的变化,用旷场试验测定动物行为,检测血清学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和肝组织病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食物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旷场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肝、脾、胸腺的脏器系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明显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5);主动脉内膜-中膜明显增厚、内膜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聚集增多,内膜表层可见脂纹脂斑病变。结论高脂饲料饲养叠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可造成大鼠兼具动脉粥样硬化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伴有抑郁症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不可预见性 高脂饲料 大鼠 实验模型
下载PDF
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胡随瑜 彭贵军 +1 位作者 宋炜熙 王哲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上升,分别为107. 73±3. 43、119. 40±6. 36、109. 20±4. 65;与模型组相比,白松片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下降,分别为105. 80±3. 32、109. 87±4. 82、105. 00±2. 56。结论白松片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海马 白松片 酪氨酸激酶 免疫反阳性神经元 CA3区锥体细胞 海马CA1 齿状回颗粒细胞 BDNF TrkB 平均灰度值 抑郁模型大鼠 免疫组化方法 不可预见性 抗抑郁作用 大鼠模型 慢性 作用机制 慢性轻度
下载PDF
海港地区抑郁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睡眠剥夺对海马CREB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赵小赋 华黎电 +4 位作者 祝希泉 李森 吴非 张斌 罗涌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55-35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海港地区抑郁大鼠模型,探讨睡眠剥夺的快速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及水环境对照组,每组1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方法结合孤养方式建立海港地区抑郁大鼠模型... 目的:通过建立海港地区抑郁大鼠模型,探讨睡眠剥夺的快速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及水环境对照组,每组1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方法结合孤养方式建立海港地区抑郁大鼠模型,采取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实施睡眠剥夺,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对大鼠的行为变化进行测试,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ion cyclic adenosinemonophosph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的含量。结果:与抑郁模型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的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与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或P<0.01)。抑郁模型组海马CA1、CA3、DG区的CREB及p-CREB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睡眠剥夺组海马CA1、CA3、DG区的CREB及p-CREB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快速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海马部位CREB含量及活性的增高有关,可为海港地区抑郁症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海港地区 慢性不可预见性激抑郁模型 海马 环磷腺苷效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感觉和动力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红 钱家鸣 +2 位作者 金光亮 周东丰 沈渔邨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对大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模型进行胃肠感觉和动力等方面的评估。[方法]将模型大鼠分为CUM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检测2组大鼠动力(排便颗粒、排便时间)、感觉(自发性腹外斜肌收缩)和行为/心理(糖水摄取量、体质... [目的]对大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模型进行胃肠感觉和动力等方面的评估。[方法]将模型大鼠分为CUMS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检测2组大鼠动力(排便颗粒、排便时间)、感觉(自发性腹外斜肌收缩)和行为/心理(糖水摄取量、体质量)等指标改变。[结果]1CUMS组大鼠实验后出现糖水摄取量明显下降、体质量增长缓慢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气囊容量在0.8 ml和1.2 ml时,CUMS组腹部收缩次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UMS组大鼠的直肠传输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UMS抑郁模型可作为研究心理行为障碍与内脏感觉异常相关性机制的平台,尤其针对那些胃肠动力无明显改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 模型 内脏感觉 抑郁
原文传递
睡眠剥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cl-x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军 王玉锋 朱金富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通过影响海马区Bcl—xl含量及活性而产生的快速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和水环境对照组。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MPM)对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方法建立的...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通过影响海马区Bcl—xl含量及活性而产生的快速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睡眠剥夺组和水环境对照组。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MPM)对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方法建立的抑郁大鼠模型进行睡眠剥夺。用旷场实验测试其行为变化,以及用免疫组化法测试海马CAl、CA3、DG区Bel—xl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睡眠剥夺组大鼠与抑郁模型组相比旷场实验的水平得分[(35.30±18.77)分,(81.30±18.41)分,P〈0.01]与垂直得分[(20.50±4.84)分,(27.70±8.19)分,P〈0.05]均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4.60±1.35)s,(2.20±1.55)s,P〈0.01]。(2)海马CA1、CA3、DG区Bel-xl平均光密度值比较中,抑郁模型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1356±0.0224,0.1389±0.0250,0.1457±0.0162;0.1725±0.0327,0.1734±0.0261,0.1768±0.0271;P〈0.01),睡眠剥夺组均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0.1621±0.0128,0.1603±0.0137,0.1625±0.0192;0.1356±0.0224,0.1389±0.0250,0.1457±0.0162;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海马部位Bcl—xl含量及活性的增高可能参与了睡眠剥夺的快速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慢性不可预见性激抑郁模型 海马 Bcl—xl
原文传递
CRH在正常与抑郁症大鼠皮质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晓伟 陈晓杰 +2 位作者 胡铁中 刘晓庆 刘文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2-34,共3页
以SD雄性大鼠为材料,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孤养方法复制大鼠抑郁模型,比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大脑皮质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CRH免疫阳性神经元在皮层的各层均有分布;与对照组(NC组)相比,模... 以SD雄性大鼠为材料,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孤养方法复制大鼠抑郁模型,比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大脑皮质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CRH免疫阳性神经元在皮层的各层均有分布;与对照组(NC组)相比,模型组(MC组)大鼠CRH免疫阳性细胞在大脑皮质的运动皮质(M)、感觉皮质(S)、听皮质(Au)、梨形皮质(Pir)显著增加,嗅皮质(Ol)也有增加但不明显。结论:CR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大脑皮层内广泛分布,抑郁大鼠CRH在皮质的表达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 孤养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大脑皮质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