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CTA的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对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再通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杨宝珠 黄书苑 +4 位作者 于鑫鑫 邓艳 韩鹏熙 刘晓龙 王锡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23年6月期间行CCTA检查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n=204)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成功组(n=144)与失败组(n=60)。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闭塞段血管FAI,CTO病变的CCTA形态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病变长度、病变CT值、病变钙化斑块的体积、病变入口处的残端形态、病变弯曲角度是否>45°、病变是否为负性重构,并进行两组间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TO病变再通的独立因素,并分别建立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及联合形态学特征和FAI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两组间闭塞段FAI[(-82.33±10.61)HU vs.(-71.70±10.91)HU,P<0.001]、闭塞段CT值[69.85(55.95,86.25)HU vs.58.25(47.00,72.83)HU,P<0.001]、闭塞段血管的钙化体积[20.92(2.25,52.80)mm^(3)vs.5.69(0.00,25.75)mm^(3),P<0.001]、闭塞段长度[23.60(13.90,34.50)mm vs.14.65(9.43,19.60)mm,P<0.001]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闭塞段长度>23.05 mm、闭塞段FAI<-77.50 HU、闭塞段CT值>58.15 HU及闭塞血管负性重构是CTO病变再通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将以上三种形态学特征因素建立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联合闭塞段FAI建立联合模型。联合模型的预测价值优于传统形态学特征模型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57、0.787,P<0.001。结论FAI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PCI手术结果的一个新的预测指标;在传统的影像学特征基础上,FAI能为CTO患者手术结果的预测提供新的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脂肪衰减指数 慢性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原文传递
用于冠状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微导管研究
2
作者 向东东 王平 +2 位作者 于伟 肖建平 张钲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84-88,共5页
微导管是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关键器械之一。基于微导管中间层的特点,将其分为绕丝结构、编织结构、复合结构。本研究综述了3种结构微导管的产品特性及其对应的临床特点,对新研发的Blue Arrow微导管的特性... 微导管是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关键器械之一。基于微导管中间层的特点,将其分为绕丝结构、编织结构、复合结构。本研究综述了3种结构微导管的产品特性及其对应的临床特点,对新研发的Blue Arrow微导管的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 冠状动脉慢性全闭塞 绕丝结构 编织结构 复合结构
下载PDF
逆行穿刺在下肢股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应用
3
作者 蒲雲飞(综述) 李秀娟 王海洋(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3126-3131,共6页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被认为是导致肢体残疾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下肢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闭塞性病变中复杂的慢性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行穿刺技术对于这...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被认为是导致肢体残疾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下肢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闭塞性病变中复杂的慢性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行穿刺技术对于这种类型疾病的应用增加了保肢和延长生命的概率,血管介入腔内治疗目前已成为解决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在很多CTO中腔内治疗时总会遇到顺行开通治疗失败,或顺行开通较长内膜下需要放置很长的支架。下肢病变情况较复杂。支架内再狭窄仍然是腔内治疗面临的棘手问题,尤其是长段支架再狭窄率特别高,狭窄后顺行开通治疗也存在困难。运用逆行穿刺技术可以解决这些临床面临的难题。逆行穿刺技术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但由于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对临床技术要求高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中运用比较少。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治疗SFA闭塞性病变,尤其涉及长段CTO时,逆行穿刺治疗的使用受到了更多的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穿刺 下肢股浅动脉 膝下动脉 慢性全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