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炎洗剂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青 王琼 +3 位作者 陈慧 姜誉弘 王丽灵 王思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评价皮炎洗剂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ACD。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D组、阳性组、皮炎洗剂大剂量组(0.4g/mL)、中剂量组(0.2g/mL)、小剂量组(0.1g/mL),每组10只... 目的评价皮炎洗剂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ACD。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CD组、阳性组、皮炎洗剂大剂量组(0.4g/mL)、中剂量组(0.2g/mL)、小剂量组(0.1g/mL),每组10只,于致敏后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第4次激发24h后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数量改变及血清中IFN-和IL-4水平的变化。结果皮炎洗剂中、大剂量能有效减轻ACD小鼠引起的免疫器官肿大、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皮损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ACD组小鼠血清中-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论皮炎洗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洗剂 小鼠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IFN-Γ IL-4
下载PDF
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AIM2/Caspase-1炎症小体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杜伟 黄文涛 +4 位作者 罗金萍 占敏霞 罗先钦 何白英 张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9,共7页
基于中药四季青的抗炎作用,研究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可能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至观察终点,1)中、高剂量组皮损积分均明显降低;2)病理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动物造模皮肤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修... 基于中药四季青的抗炎作用,研究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可能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至观察终点,1)中、高剂量组皮损积分均明显降低;2)病理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动物造模皮肤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修复良好,低、中、高剂量组炎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8,IL-1β水平均降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8水平也降低;4)高剂量组AIM2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四季青水提液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IM2/Caspase-1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青水提液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IM2 CASPASE-1
下载PDF
皮炎康颗粒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 目的:探讨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耳肿胀度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设定皮炎康颗粒高(4倍等效量)、中(2倍等效量)、低(等效量)3个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高剂量(4倍量)组、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皮炎康颗粒对慢性ACD小鼠左、右耳重量差,耳厚度差,耳部皮损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论:皮炎康颗粒可明显改善DNCB引起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耳部肿胀及耳部皮损组织的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康颗粒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组织MMP-13蛋白和基因表达在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意义
4
作者 徐蕾 田静 +1 位作者 蔡丽敏 郑淑云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69-1272,1276,F0003,共6页
目的检测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和基因在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中的表达,并判断其表达与皮肤炎性反应表现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 2016年1—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随机将140只小鼠... 目的检测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和基因在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中的表达,并判断其表达与皮肤炎性反应表现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 2016年1—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随机将14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CL-82198干预1组和干预2组,各35只,并按照实验设计分别予以相应处理,建立小鼠慢性ACD模型,干预1组和干预2组分别应用抑制剂CL-82198浓度0.5 mmol/L和1.25 mmol/L进行干预,观察小鼠皮肤炎性反应表现,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右耳组织中MMP-1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情况。结果模型组组织中MMP-13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χ~2=18.65,t=3.30,P均<0.01)。干预1组和干预2组应用MMP-13特异性抑制剂CL-82198干预后,小鼠皮肤炎性反应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其MMP-1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减少(χ~2=4.77、16.57,t=2.16、2.95,P<0.01)。干预1组中MMP-1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干预2组明显增高(χ~2=4.06,t=6.79,P<0.01),提示CL-82198的干预明显降低MMP-13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1)组织MMP-13在小鼠慢性ACD中呈高表达趋势,提示MMP-13可能参与了小鼠慢性ACD的发病。(2)MMP-13特异性抑制剂CL-82198能有效降低MMP-13的表达,并且在抑制慢性ACD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CL-82198 小鼠
下载PDF
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4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IFN-γ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降低(P<0.01),消敏合剂组明显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消敏合剂组与消风止痒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IL-4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升高(P<0.01),消敏合剂组高于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P<0.01)。[结论]消敏合剂对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血清IFN-γ水平有一定降低作用,对其血清IL-4水平有一定升高作用,与消风止痒颗粒具有等效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消敏合剂 氯雷他定 消风止痒颗粒 IFN-Γ IL-4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L-8、Eotaxin含量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6
作者 杨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7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血清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血清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8、Eotaxin水平。[结果]血清IL-8、Eotaxin含量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8消敏合计组与氯雷他定组屋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敏合剂能调节ICAM-1、NF-κB细胞因子表达,对DNCB诱导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消敏合剂 氯雷他定 消风止痒颗粒 IL-8 EOTAXIN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7
作者 杨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CAM-1、NF-κB水平。[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消风止痒颗粒组与消敏合剂均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病变组织ICAM-1、NF-κB含量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各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消敏合剂组明显低于消风止痒颗粒组(P<0.01),消风止痒颗粒组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ICAM-1表达空白对照组表皮内阳性表达不明显,真皮层细胞内仅见包浆内有少量或散在的棕染颗粒,染色较浅,模型组见表皮、表皮细胞强阳性表达,胞浆内含有大量棕染颗粒,颜色较深,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阳性棕染颗粒,但与模型组比较表达数量较少,可见散在胞浆内棕染颗粒。NF-κB表达空白对照组表皮内阳性表达不明显,真皮层细胞内仅见包浆内有少量或散在棕染颗粒,染色较浅;模型组见表皮、表皮细胞强阳性表达,胞浆内含有大量棕染颗粒,颜色较深;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均可见不同程度阳性棕染颗粒,与模型组比较表达数量较少,可见散在胞浆内棕染颗粒。[结论]消敏合剂能调节ICAM-1、NF-κB细胞因子表达,对DNCB诱导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 2 4-二硝基氯苯(DNCB) 消敏合剂 氯雷他定 消风止痒颗粒 ICAM-1 NF—κB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浩 张腾 +5 位作者 贾晓敏 唐桦 廖阳英 李蓝 徐晓芃 冯丹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3-685,69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0.5%2,4二硝基氯苯(DNCB)制备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氟米松软膏)、治对照组(地塞米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冷霜)。...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0.5%2,4二硝基氯苯(DNCB)制备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氟米松软膏)、治对照组(地塞米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冷霜)。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三组在小鼠背部均匀涂抹实验药物,2次/d,连续2周。观察各组干预后皮肤组织病理及组织IL-4水平。结果复方氟米松治疗组小鼠较对照组皮损处角质层明显变薄,表皮厚度恢复正常;炎症细胞明显减少,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一定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局部皮损炎性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氟米松软膏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养血消风饮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Th1/Th2免疫平衡失调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芦源 黄瑾 关洪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 :利用小鼠耳廓ACD模型进行养血消风饮的药效学研究,从Th1/Th2网络平衡的角度进行其免疫学机制探讨,为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耳廓慢性ACD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氯雷他... 目的 :利用小鼠耳廓ACD模型进行养血消风饮的药效学研究,从Th1/Th2网络平衡的角度进行其免疫学机制探讨,为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耳廓慢性ACD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氯雷他定组,对比观察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以及小鼠病变耳组织中IFN-γmRNA及IL-4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养血消风饮减少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和增加IL-4含量,并能促使小鼠病变耳组织中IFN-γmRNA低表达和IL-4mRNA的高表达。结论 :养血消风饮可能在转录水平和分子水平对ACD小鼠的Th1/Th2网络平衡失调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消风饮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TH1 Th2网络平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消敏合剂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DNCB诱导建立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消敏合剂对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HE染色光镜下... 目的 :探讨消敏合剂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DNCB诱导建立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动物模型,观察消敏合剂对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HE染色光镜下逐一观察各组皮肤组织学改变。结果 :消敏合剂具有抑制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作用,局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 :消敏合剂能够改善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的局部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脾指数 胸腺指数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皮肤瘙痒的作用
11
作者 陈霞 樊官伟 +5 位作者 陈云志 王艳 孔祥艳 李倩 陈梦璐 蒲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0-170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获取ACD和皮肤瘙痒的靶点,Venny2.1平台获取马齿苋与...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获取ACD和皮肤瘙痒的靶点,Venny2.1平台获取马齿苋与ACD及皮肤瘙痒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分析交集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以及重要靶点相互作用图,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糠酸莫米松乳膏组、空白基质乳膏组和马齿苋低、高剂量乳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运用2,4-二硝基氯苯(DNCB)构建ACD皮肤瘙痒模型,各组给予相应乳膏外涂14 d后观察小鼠背部皮损以及抓挠情况,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血清IL-6、CXCL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TNF-α、JNK、p-JNK、c-Jun、p-c-Jun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马齿苋活性成分181个,ACD靶点1314个,皮肤瘙痒靶点4113个,三者相交靶点103个,核心靶点有TNF-α、c-Jun、IL-6、CXCL8等,涉及TNF-α、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马齿苋可减轻ACD小鼠背部皮损以及抓挠次数,下调血清IL-6、CXCL8水平以及皮肤组织TNF-α、JNK、p-JNK、c-Jun、p-c-Jun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马齿苋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干预ACD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JNK/c-Jun信号通路,减少炎性介质IL-6、CXCL8释放,缓解皮肤瘙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瘙痒 网络药理学 炎性介质 TNF-α/JNK/c-Ju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关键基因
12
作者 卓凡 汤敏丹 +2 位作者 陈小帆 窦侠 于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i-ACD)皮损与正常皮肤的差异基因,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治疗药物预测。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检索得到GSE60028及GSE168735数据集,采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校正、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基因...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i-ACD)皮损与正常皮肤的差异基因,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治疗药物预测。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检索得到GSE60028及GSE168735数据集,采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校正、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2个数据集交集的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Cytoscape分析得到关键基因,将12个关键基因输入Connectivity Map(CMap)中预测治疗Ni-ACD的潜在化合物。结果本研究筛选获得GSE60028和GSE168735数据集交集差异表达基因417个,关键基因MX1、ISG15、IRF7、XAF1、BST2、IRF1、IFI35、OAS2、RSAD2、IFIT3、ISG20和OASL共12个。GO及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的细胞-细胞黏附、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白细胞迁移、T细胞激活的调节和白细胞的细胞-细胞黏附的调节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通路上。预测得到10种化合物,可能对Ni-AC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Ni-ACD关键基因,并预测潜在的治疗药物,为临床及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潜在治疗药物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抗炎效果
13
作者 陈宇 杨纪元 +5 位作者 邱之阳 张笑 邱昌扬 周凯 郝泽金 陈志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活性物质的油茶籽油对ACD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并结合ELISA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探究其对小鼠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最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其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率超过10%,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好转,耳廓肿胀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预防性给药的抗炎效果普遍低于造模后给药;倍数添加角鲨烯和生育酚的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50%左右,且角鲨烯、生育酚处理组小鼠耳廓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因此,外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茶籽油治疗小鼠ACD效果最佳,其抗炎效果并非源于单一活性成分,与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活性成分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抗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超临界CO_(2)萃取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概况
14
作者 王小雪 蒲翔 +1 位作者 陈霞 樊官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5期70-74,共5页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肤接触变应原而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病,患病人群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发作性、症状重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文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肤接触变应原而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病,患病人群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发作性、症状重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文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方法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与总结。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医药方法包括单味中药、中药单体成分、中药内服复方制剂、中药外用复方制剂、中医药特色疗法及中医药联合疗法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平衡,降低机体氧化应激、调控相关通路及蛋白表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中医药 中药疗法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及抗炎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青 王思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0-934,共5页
目的评价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组、二十五味儿茶凝胶高剂量、中剂量... 目的评价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组、二十五味儿茶凝胶高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每组10只,于致敏后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第4次激发24h后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及血清中IL-17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中、大剂量能有效减轻慢性ACD小鼠引起的免疫器官肿大,减轻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ACD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结论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小鼠慢性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7,调节了Th1、Th17型细胞因子平衡,通过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五味儿茶凝胶 小鼠 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TNF-α IL-17
下载PDF
医用臭氧油通过抑制FcεRI/Syk信号通路缓解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志兵 谢雅洁 +6 位作者 曾丽月 高丽华 喻小春 谭丽娜 周璐 曾金容 鲁建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臭氧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然而其具体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用臭氧油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目的:臭氧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然而其具体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用臭氧油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用DNCB处理。采用DNCB建立ACD样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油组、医用臭氧油组、FcεRI过表达质粒(FcεRI-OE)组和FcεRI空质粒(FcεRI-NC)组;基础油和医用臭氧油组分别采用同等剂量基础油和医用臭氧油进行处理,FcεRI-OE组和FcεRI-NC组分别皮内注射25μg FcεRI过表达质粒和空质粒。记录皮损每日的变化,并使用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e,RCM)评估皮损厚度和炎症改变,同时对皮损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及分析。结果:医用臭氧油显著减轻了DNCB诱导的ACD样皮炎,并降低了IFN-γ、IL-17A、IL-1β、TNF-α和其他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均P<0.05)。RNA-seq分析显示医用臭氧油显著抑制了DNCB诱导的FcεRI/Syk信号通路的激活,后续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得到证实(均P<0.05)。与臭氧油组和FcεRI-NC组相比,FcεRI-OE组的IFN-γ、IL-17A、IL-1β、IL-6、TNF-α和其他炎症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FcεRI-OE组FcεRI和Syk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医用臭氧油通过抑制FcεRI/Syk信号通路显著改善ACD样皮炎,减轻DNCB诱导的ACD样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油 2 4二硝基氯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FcεRI/Syk信号通路
下载PDF
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疗效及皮肤屏障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颖 高春芳 +2 位作者 付桂莉 柯欢 杨倩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56-861,共6页
目的研究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及对患儿皮损皮肤屏障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ACD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地奈德乳膏治疗,试验组给予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 目的研究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及对患儿皮损皮肤屏障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ACD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地奈德乳膏治疗,试验组给予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客观症状评分及皮肤屏障功能指标[角质层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及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的变化,以及两组疗效。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试验组临床疗效与角质层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及TEWL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局部烧灼感、瘙痒、丘疹、红斑等症状体征评分及水疱数目均较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表皮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较前升高(P<0.05),TEWL则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项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2.50%vs.75.00%,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与表皮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呈正相关(r_(s)=0.496,0.438,P<0.05),与TEWL水平呈负相关(r_(s)=-0.483,P<0.05)。结论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ACD,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病灶症状,修复损伤皮肤屏障,优于单用地奈德乳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鱼肝油软膏 地奈德乳膏 皮肤屏障
下载PDF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霞 蒲翔 +3 位作者 王艳 陈云志 陈梦璐 樊官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0期235-241,共7页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漆疮”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影响ACD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特应性病史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其发病机制涉及机体免疫失调、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神经传导等。西...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漆疮”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影响ACD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特应性病史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其发病机制涉及机体免疫失调、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神经传导等。西医治疗ACD多采取糖皮质激素、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还涉及热疗法、光疗法等。中医药治疗有口服给药、外用给药及针灸疗法等,能从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降低神经传导等多种途径达到治疗效果,且较西医治疗具有低复发率、高疗效的特点。论述ACD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为防治ACD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发病机制 中医药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马齿苋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霞 樊官伟 +3 位作者 陈云志 王艳 孔祥艳 蒲翔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马齿苋具有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马齿苋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疾病相关靶点,通过... 目的马齿苋具有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马齿苋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在线平台获得马齿苋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再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选取关键靶点对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研究得到马齿苋活性成分10个,交集基因共有110个,PPI分析得到核心作用靶点有RELA、JUN、TNF等,GO分析富集显示相关生物过程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起源分子反应等,KEGG富集结果显示马齿苋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通路涉及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TNF等。结论马齿苋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节的特点,为其后期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葫芦巴碱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舒玲 黎晓红 +4 位作者 段亚菊 周钰 罗咏 雷霞 王简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211-3216,共6页
目的探讨葫芦巴碱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大鼠免疫、炎性反应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CD组、葫芦巴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组(40 mg/kg),每组10只。... 目的探讨葫芦巴碱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大鼠免疫、炎性反应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CD组、葫芦巴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组(40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ACD模型。给药结束后,通过录像观察大鼠挠痒行为;HE染色检测大鼠耳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IgE及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IFN-γ、IL-4、IL-17)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耳皮肤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IL-6)蛋白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CD组大鼠挠痒次数增加,血清IgE、IFN-γ、IL-4、IL-17水平及耳皮肤组织中IL-1β、IL-6蛋白表达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比值升高(P<0.05),耳皮肤组织角化过度且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ACD组比较,葫芦巴碱(低、中、高)剂量组和LY294002组大鼠挠痒次数减少,血清IgE、IFN-γ、IL-4、IL-17水平及耳皮肤组织中IL-1β、IL-6蛋白表达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比值降低(P<0.05),耳皮肤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改善,且葫芦巴碱各给药组呈剂量依赖效应;葫芦巴碱高剂量组和LY294002组大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葫芦巴碱可抑制ACD大鼠皮肤组织中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调控Th1、Th2、Th17型免疫应答并减轻皮肤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碱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免疫反应 炎性反应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