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8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利花 王素红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2期103-104,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药物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抽取93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6)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组(n=47)行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药物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抽取93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6)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组(n=47)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以及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PaCO2、Pa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意识恢复时间是(20.6±5.2)h,短于对照组的(33.0±6.4)h(P<0.05).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并加速其意识恢复,可作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首选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 早期药物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下载PDF
百乐眠胶囊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军红 杨永 樊巧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7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百乐眠胶囊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2例因慢性呼吸衰竭(经血气分析证实)并发肺性脑病早期收住院费者。结果治疗后32例,29例获得有效,3例因病情加重转ICU行气管有创呼吸机治疗,29例... 目的探讨百乐眠胶囊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2例因慢性呼吸衰竭(经血气分析证实)并发肺性脑病早期收住院费者。结果治疗后32例,29例获得有效,3例因病情加重转ICU行气管有创呼吸机治疗,29例获效的患者中首先表现为动作减少,言语逐渐恢得正常,继而安静配合治疗。13例服药4d后见效,10例于第7天症状,6例于第10天见效,2例年龄在80岁以上有幻觉的患者在服药第5天后恢复正常。结论百乐眠胶囊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兴奋、失眠等精神症状效果满意、安全,易于接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乐眠胶囊 慢性呼吸衰竭 早期
下载PDF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新 王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9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3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收住院后即为其应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 目的:分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确诊并收治的13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收住院后即为其应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基础对症治疗外加用纳洛酮治疗,两组治疗1~2d后若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即果断给予呼吸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状态。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5%。两组治疗前血液pH值、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研究组各个指标的好转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给予早期药物治疗可显著遏制肺性脑病的病变进程,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纳洛酮
下载PDF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南倩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9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止咳化痰、平喘、吸痰、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度平衡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9.44%,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早期药物治疗
下载PDF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9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意识...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意识恢复情况,分析动脉血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疗效确切,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红霞 《北方药学》 2018年第10期101-101,共1页
目的:探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纳洛酮治... 目的:探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纳洛酮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在血气指标的比较上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2.35%<97.06%,P<0.05)。结论:通过早期纳洛酮治疗可显著提升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4期19-20,23,共3页
目的分析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氧化碳分压为(73.16±3.63)mmHg、动脉氧分压为(41.08±2.78)mmHg,A组分别为82.92%、(58.33±2.61)mmHg、动脉氧分压为(64.33±3.87)mmHg,B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管理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赵亚丽 谢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0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及尼可刹米对照组各25例,比较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aO2均明显上升,Pa-CO2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及尼可刹米对照组各25例,比较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aO2均明显上升,Pa-CO2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络酮用于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峰 贾文娟 +1 位作者 曾峰 成劲松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0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呼吸衰竭有肺性脑病并发的患者72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呼吸衰竭有肺性脑病并发的患者72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77.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治疗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春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240-24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治疗的护理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参考组,各为79例,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治疗的护理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参考组,各为79例,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监测患者的意识和基本生命体征。结果术后两个月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护理组27例患者呼吸衰竭现象基本消失,46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参考组患者34例患者呼吸衰竭情况基本消失,26例患者呼吸衰竭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1例患者由于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出现,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护理观察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晓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4期490-491,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意...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意识状态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者的通气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呼吸衰竭 Β-内啡肽 阿片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品管圈护理管理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艳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01-402,共2页
目的 探究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接受品管圈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日—2016年12月30日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100例,根据其就诊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比较2组... 目的 探究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接受品管圈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日—2016年12月30日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100例,根据其就诊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比较2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干预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P<0.05).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接受品管圈护理管理,可促进其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银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5期129-129,共1页
目的:分析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讨论将此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 目的:分析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早期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讨论将此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为参照组患者采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临床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在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参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显效,21例患者有效,11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9%。在临床组患者中,有17例患者显效,19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临床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其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氟哌啶醇 呼吸内科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华 吴兴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8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经鼻导管低流量辅助吸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8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经鼻导管低流量辅助吸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PCT水平及PaCO2均较治疗前降低,FEV1、FEV1/FVC及PaO2均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纳洛酮,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纳洛酮
下载PDF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桂金华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评价早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 目的评价早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意识状态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aCO2和PaO2)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意识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疗效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旭 左志通 +1 位作者 陈宝华 邹新中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连用3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连用3天。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神经系统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氟哌啶醇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振祥 孙淑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898-898,共1页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并发 氟哌啶醇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维持水和酸碱电解质平衡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结果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经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药物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806-3807,共2页
目的探究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2014年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各42例,均采取早期药物治疗,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正常的... 目的探究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2014年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各42例,均采取早期药物治疗,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正常的常规护理干预,护士遵照常规操作流程工作;观察组参与品管圈活动,依照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分压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的开展,强化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可提升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品管圈护理管理
下载PDF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0期257-257,共1页
目的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和纳洛酮治疗... 目的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和纳洛酮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_2、PaCO_2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并发 药物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