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的推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丽萍 唐宏亮 +2 位作者 梁英业 王开龙 庞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58-564,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以减少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并减少Ca^(2+)离子通道的表达,从而降低损伤敏感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18/6和炎症介质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2、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长链非编码RNA BANCR的分泌,减少伤害感受器三磷酸腺苷受体P2X3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2的表达,调节疼痛回路中γ-氨基丁酸能传递方面。笔者总结分析推拿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缓解神经炎症、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重塑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啮齿类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压迫性损伤 神经结扎 痛觉超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盐酸文拉法辛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丽娟 陶水良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文拉法辛组(术后每天给予盐酸文拉法辛2 5 mg/kg,连续给药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文拉法辛组(术后每天给予盐酸文拉法辛2 5 mg/kg,连续给药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7,14 d采用YLS-6B智能热板仪测定热痛缩爪潜伏期(TWL),用意大利UGO BASILE 37450动态足底触觉仪测定机械痛缩爪潜伏期(MWT)。结果术前3组TWL和MWL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2 d与术前1 d比较,模型组和文拉法辛组的痛阈值变化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而假手术组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4 d与术后2 d比较,文拉法辛组的TWL和MWL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模型组无统计意义(P>0.05)。文拉法辛组术后7 d与术后2 d比较,痛阈值变化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盐酸文拉法辛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文拉法辛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槲皮素减轻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司海超 司小萌 刘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脊髓中炎性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i NOS、COX-2和Wnt3a、β-catenin的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明显下降(P<0.05),脊髓TNF-α、IL-1β,疼痛相关分子i NOS、COX-2,WNT通路Wnt3a、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而槲皮素使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显著提高,TNF-α和IL-1β,i NOS和COX-2,Wnt3a和β-cateni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而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可阻断槲皮素对CCI大鼠的作用。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及其下游靶分子COX-2和i NOS的表达减轻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瑗 冯建梅 卫白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右美托咪定中剂量组和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右美托咪定中剂量组和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四组均构建坐骨神经CCI模型。比较各组大鼠海马区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以及HMGB1及其下游Toll样受体4(TLR4)和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HMGB1及其下游TLR4和RAGE mRNA相对表达水平表达较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均降低(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坐骨神经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从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和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右美托咪定 神经病理性疼痛 高迁移率组蛋白1 TOLL样受体4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下载PDF
依托度酸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5
作者 姜艳华 王秋石 +1 位作者 任晓燕 马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2-783,共2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身体损伤、外科手术、病毒感染、化学治疗、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等病理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两种表现形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无反应,对...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身体损伤、外科手术、病毒感染、化学治疗、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等病理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两种表现形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无反应,对阿片类药抵抗或不敏感,此类患者通常凭经验治疗,或予抗抑郁药如三环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也有用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度酸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行为学
下载PDF
Tiam1协调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基础 被引量:3
6
作者 陶禹(译) 华楠(译) +1 位作者 吴梦辉(译) 陶金(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87-891,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的慢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对于开发慢性疼痛新的有效治疗策略至关重要。Tiam1是一种Rac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在海马发育过程中通过诱导细...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的慢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对于开发慢性疼痛新的有效治疗策略至关重要。Tiam1是一种Rac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在海马发育过程中通过诱导细胞骨架重构促进树突和突触的生长。该研究使用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发现Tiam1通过促进细胞骨架重构和突触NMDAR稳定性来协调脊髓背角的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这些作用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开始、过渡和维持至关重要。此外,针对脊髓Tiam1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持续缓解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敏感性。该研究表明Tiam1协调突触功能和结构可塑性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理生理学的基础。干预Tiam1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异常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有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突触功能 慢性疼痛 病理生理学 突触可塑性 细胞骨架 躯体感觉 动物模型
下载PDF
miR-155通过Nrf2通路调控CCI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飞 张弥 +2 位作者 姚忠军 朱必涛 江良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5-853,共9页
目的明确miR-155对CCI(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介导的坐骨神经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坐骨神经CCI模型,注射miR-155 inhibitor处理。通过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潜伏期... 目的明确miR-155对CCI(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介导的坐骨神经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坐骨神经CCI模型,注射miR-155 inhibitor处理。通过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评估神经疼痛行为学。qPCR检测L4~L6大鼠背侧脊髓miR-155、Nrf2、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ELISA检测IL-6、IL-1β和TNF-α在近端背根神经节(L4~L6)中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155与Nrf2的相互作用关系。Western blot检测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WT和PWL在CCI大鼠术后1~3周显著降低,而miR-15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155 inhibitor处理后,miR-155表达显著下调,且抑制miR-155能够上调PWT和PWL(P<0.05)。CCI处理显著升高IL-6、IL-1β和TNF-α水平,而抑制miR-155能明显逆转这一变化(P<0.05)。此外,Nrf2是miR-155的下游靶标,且降低miR-155的表达可明显提高CCI下调的Nrf2的水平(P<0.05)。沉默Nrf2能够部分逆转miR-155抑制对CCI引起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结论miR-155抑制可能通过激活Nrf2缓解CCI大鼠坐骨神经炎症反应及神经疼痛,为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治疗策略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 MIR-155 Nrf2 炎症反应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通路研究蒺藜总皂苷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8
作者 郭无瑕 高呼日叉 +5 位作者 陈红 李晓旭 高阿拉坦苏和 于志佳 赵志英 张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18,共7页
目的:基于TLR4/NF-κB通路研究蒺藜总皂苷(gross saponins from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具有镇痛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 目的:基于TLR4/NF-κB通路研究蒺藜总皂苷(gross saponins from tribulus terrestris,GSTT)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具有镇痛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CI组、GSTT 100 mg/kg+CCI组、GSTT 200 mg/kg+CCI组、普瑞巴林+CCI组(阳性对照)5组,每组8只。除SHAM组,其余各组均制备CCI大鼠模型,分别以药物处理后,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热敏潜伏期;以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PWMT、热敏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损伤侧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胶质细胞染色较深,并出现肿胀、萎缩等损伤,细胞核浓缩、丢失;损伤侧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中NF-κ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CCI组相比,GSTT 100 mg/kg+CCI组、200 mg/kg+CCI组,普瑞巴林+CCI组大鼠PWMT、热敏潜伏期升高(P<0.05),上述病理变化也明显改善,损伤侧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中NF-κB水平降低。结论:GSTT对CCI大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镇痛作用,可能与TLR4/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蒺藜总皂苷 TLR4/NF-κB
下载PDF
三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制备和效果比较 被引量:43
9
作者 金小高 罗爱林 张广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脊神经结扎(SNL)、保留性神经损伤(SNI)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产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200 g的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对照组(n=4)切开左后肢皮肤和肌肉,暴...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脊神经结扎(SNL)、保留性神经损伤(SNI)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产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200 g的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对照组(n=4)切开左后肢皮肤和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后立即缝合,CCI组(n=4)、SNL组(n=4)和SNI组(n=7)分别于左后肢制作CCI、SNL、SNI疼痛模型.术前3 d至术后11 d隔日使用机械和热辐射刺激测定术侧后趾,比较它们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差异.结果CCI、SNL、SNI疼痛模型50%缩爪阈值于手术7 d后趋于平稳,各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 d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50%缩爪阈值分别为(14.13土1.49)、(2.55±0.47)、(1.52±0.58)和(0.79±0.36)g,大小依次为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CI组对热辐射刺激的缩腿潜伏期的差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SNL组和SNI组对热辐射刺激的缩腿潜伏期的差异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CI组、SNL组、SNI组对热辐射刺激所产生的抬腿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NI疼痛模型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效果优于SNL、CCI模型,并仅对机械刺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制备方法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 CCI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抑郁行为学特点及左侧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mGluR5/NMDAR2B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月 朱垸樑 +5 位作者 万腾刚 胥方元 胥章彧 李佶钖 李丹 王剑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216-3223,共8页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及其所致抑郁可能与大脑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蛋白表达增加有关。目的:探索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疼痛及其所致抑郁的行为学特点,并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左侧无粒型岛皮...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及其所致抑郁可能与大脑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蛋白表达增加有关。目的:探索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疼痛及其所致抑郁的行为学特点,并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左侧无粒型岛皮质背侧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干,不予结扎)和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于术后1-5周每周使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大鼠机械痛敏缩足阈值;通过糖水偏爱法和强迫游泳法观察抑郁样行为;术后5周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功能及结构状态,通过[18]F-FDG PET-CT观察坐骨神经及大脑代谢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脑左侧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痛敏缩足阈值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在术后1周开始显著降低(P<0.05),于2,3周出现明显抑郁样行为并进行性加重(P<0.05);(2)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模型组坐骨神经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加重;模型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自术后2-4周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3)术后5周,模型组大鼠大脑左侧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4)结果说明,坐骨神经损伤后所致机械疼痛、抑郁样行为、坐骨神经功能和病理表现并不完全同步。左侧无粒型岛皮质背侧区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疼痛所致抑郁样行为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 MGLUR5 NMDAR2B 大鼠 抑郁样行为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及其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国凯 黄宇光 罗爱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01-603,共3页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来源于动物模型;尽管模型还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为理解和探索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动物模型的缺点是动物无法语言交流,对动物的疼痛测量多基于主观行为反应,比如测量痛敏...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来源于动物模型;尽管模型还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为理解和探索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动物模型的缺点是动物无法语言交流,对动物的疼痛测量多基于主观行为反应,比如测量痛敏和异常痛敏。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和坐骨神经部分损伤模型等,通过测量神经损伤侧肢体脚爪皮肤的感觉阈值即主要通过测评对热、机械刺激痛敏(hyperalgesia)和冷、触异常痛敏(allodynia)来确定模型是否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跟神经 动物模型 坐骨神经
下载PDF
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的脊髓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棋 麻伟青 +3 位作者 王慧明 董发团 杨云丽 李文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CI+anti-NGF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nti-NGF(10 mg/kg)、CCI模型+生理盐水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给anti-NGF组(n=8)和假手术盐水组(n=8).各组均在术后隔天测定大鼠痛行为学观察术后15 d内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变化.各组在手术后15 d,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脊髓L4~5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盐水对照组的机械和热痛阈在3 d后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期.术后第7天单次给予anti-NGF能短时间内拮抗CCI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下降,连续给予anti-NGF 7 d后可以使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持续显著高于CCI+盐水组.15 d时CCI+anti-NGF组大鼠脊髓L4-5节段的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结论腹腔注射anti-NGF能有效拮抗CCI大鼠模型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连续注射anti-NGF可以显著的持续改善CCI大鼠模型的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CCI+anti-NGF组脊髓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这可能与anti-NGF持续改善大鼠的痛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生长因子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改良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金保 聂发传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3期1-3,F0002,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即传统CC I组、改良CC I组和sham组(即假手术组),分别在手术前(0 d)及术后2、4、6、8、10、12、14 d记录大鼠足底热痛潜伏期(热痛阈)变化和大鼠...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即传统CC I组、改良CC I组和sham组(即假手术组),分别在手术前(0 d)及术后2、4、6、8、10、12、14 d记录大鼠足底热痛潜伏期(热痛阈)变化和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传统CC I组和改良CC I组均出现痛过敏现象,但改良CC I组痛过敏稳定、持久,自噬现象较传统CC I组少。结论:改良CC I模型稳定、可靠,减少了自噬行为所带来的感染风险,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尤其是免疫机制提供了更合适的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洪彦 王波 +3 位作者 王艳姝 田亚萍 虞雪融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Con组为空白对照组;S3、S7、S14组分别为假手术后3、7、14d测痛阈取标本;C3、C7、C14组分别...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Con组为空白对照组;S3、S7、S14组分别为假手术后3、7、14d测痛阈取标本;C3、C7、C14组分别为慢性坐骨神经紧缩性神经病理性疼痛(CCI)模型术后3、7、14d测痛阈取标本。术后3、7、14d分别用VonFrey细丝测量机械性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腰膨大脊髓背角和DRG的标本,用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从转录和翻译水平研究mGluR5的表达变化。结果CCI手术组的术后痛阈均显著低于Con组和同时间段的假手术组(P<0.05)。CCI术后3d脊髓背角水平mGlu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3d组和Con组(P<0.05),而术后7和14d时CCI组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DRG水平,mGluR5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mGluR5在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早期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紧缩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5
作者 卢丽莉 杨倩 +1 位作者 仇艳玲 易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各10只,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B^F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各10只,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B^F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E组分别于术后第1、7天开始于腹腔注射Cef,1次/d,共注射7次;D、F分别与C、E组相同,均同时腹腔注射NS。在不同点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同时点脊髓后角组织中的GLT-1。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第3天开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减少(P均<0.05);C组(术后第11、14天)、E组(术后第14天)分别与D、F组比较,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升高、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Cef可通过上调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的表达,从而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头孢曲松钠 谷氨酸转运体1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坐骨神经脉冲射频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及其镇痛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仁 冯智英 +2 位作者 李平 李红 李双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CCI假造模PRF假治疗组(SS组)、CCI假造模PRF治疗组(SP组)、CCI造模PRF假治疗组(CS组)和CCI造模PRF治疗组(CP组),每组10只。CCI造模成功后4d行PRF治疗,在坐骨神经结扎处行标准PRF (120s、42℃)。于CCI造模前1d (D0)及造模后1、3、5和7d (D1、D3、D5和D7)测定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疼痛行为学测试完成后(D7)取患侧L3~5脊髓背角,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Iba-1)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S组比较,CCI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S组大鼠患侧出现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表现,MWT和TWL均明显下降(P<0.01),脊髓背角Iba-1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CP组大鼠(D5和D7)PRF后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变化明显缓解,MWT和TWL值明显升高(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GFAP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PRF能有效缓解CCI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坐骨神经PRF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脊髓背角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的不同制备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柏彤 张薇 +1 位作者 蒋一璐 蔡定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81,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NPP的经典模型。目前,制备CCI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固定且经典,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本文通过将CCI动物模型选择与制备方法的文献结合笔者的实际操作,探讨实验性CCI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制备方法,以期对研究CCI动物模型的制备与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动物模型 对比研究
下载PDF
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帕瑞昔布钠对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影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建辉 张帮建 李定海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1期1602-1607,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帕瑞昔布钠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帕瑞昔布钠组(PAR组)、帕瑞昔布钠+TGFβ1抑制剂1D11组(1D11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帕瑞昔布钠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帕瑞昔布钠组(PAR组)、帕瑞昔布钠+TGFβ1抑制剂1D11组(1D11组),每组各10只。通过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AR组在造模后给予10 mg/kg的帕瑞昔布钠腹腔注射,连续给药7天;1D11组在造模后给予10 mg/kg的帕瑞昔布钠与1 mg/kg的1D11腹腔注射,连续给药7天。在术前1d、术后3、7、14d时,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钙离子接头蛋白-1(Iba-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CCI组相比较,PAR组在术后3d、7d、14d时机械痛阈与热痛阈均升高,脊髓背角组织中TGFβ1、p-Smad3表达水平升高,Iba-1荧光强度明显减弱,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D11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帕瑞昔布钠的上述保护效应。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该治疗效应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为帕瑞昔布钠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小胶质细胞 炎症
下载PDF
延胡索乙素对小鼠坐骨神经CCI模型背根神经节Cav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姜海波 王军 +6 位作者 苏建华 房铭铭 杨楠 杨家伟 万芬 肖杭 唐金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98-1603,共6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乙素对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背根神经节Cav1.2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CCI组(C组)、延胡索乙素组(L组)。建立稳定的小鼠坐... 目的探讨延胡索乙素对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背根神经节Cav1.2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CCI组(C组)、延胡索乙素组(L组)。建立稳定的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按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诱发和持续时间,又将L组分为诱导期组、诱导维持期组、长程低剂量组。诱导期组于疼痛诱导期(0~5 d)、诱导维持期组于疼痛诱导期及维持期(0~5 d、14~19 d)腹腔给予延胡索乙素45mg·kg^(-1),每日1次;长程低剂量组从术后即刻开始腹腔给予延胡索乙素15 mg·kg^(-1),每日1次,给予19 d。监测小鼠行为学变化,检测小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背根神经节中Cav1.2表达。结果脊髓背根神经节Cav1.2在C组表达水平最低,S组表达水平最高,在诱导期组、诱导维持期组及长程低剂量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组比较,诱导期组、诱导维持期组高剂量以及长程低剂量组长程低剂量给予延胡索乙素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诱导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P<0.05,P<0.01)。高剂量延胡索乙素可以缓解诱导期、维持期的机械痛敏及维持期的热痛敏(P<0.05),低剂量延胡索乙素对诱导期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均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小鼠CCI模型疼痛的诱导期、诱导维持期应用高剂量以及长程应用低剂量延胡索乙素可明显缓解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可能机制之一是延胡索乙素通过上调脊髓背根经节Cav1.2亚基的表达来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Cav1.2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 小鼠
下载PDF
脊髓TNFα、IL-1β和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5
20
作者 钟敏 曾因明 +1 位作者 柳垂亮 招伟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IL-1Β TNFΑ 表达变化 IL-6 脊髓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