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模型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郭现辉 王珂 +4 位作者 王鑫 刘世敏 夏勇 李艺 具紫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 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一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 针刺 肿瘤坏死因-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射SRT1720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SIRT1表达和NF-κB去乙酰化调节的影响
2
作者 吕晨 郭小文 +3 位作者 郑晖 叶玲 马千 张娟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1225-1229,共5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SRT1720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脊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及对NF-κB p65去乙酰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5组,每组24只,即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SRT1720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脊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以及对NF-κB p65去乙酰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5组,每组24只,即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二甲亚砜(DMSO)组、坐骨神经结扎+低剂量SRT1720治疗组(CCI+LD组)和坐骨神经结扎+高剂量SRT1720治疗组(CCI+HD组)。其中CCI、DMSO、CCI+LD和CCI+HD组大鼠提前8d蛛网膜下腔预置给药导管后建立CCI模型。DMSO组从手术日起,每天通过蛛网膜下腔预置细管给予10μl DMSO,而CCI+LD组和CCI+HD组每天分别给予SRT172010μg和20μg(溶于10μl DMSO)。在CCI前1d、CCI后1、3和7d各组分别处死大鼠6只,取L4~5段手术侧脊髓组织,采用荧光法测定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SIRT1、NF-κB、乙酰化- NF-κB p65(Lys310)水平,并计算各组NF-κB的乙酰化水平(乙酰化- NF-κB p65/NF-κB)。结果与S组比较,CCI和DMSO组在CCI后各时点SIRT1水平和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均P<0.01),相反,NF-κB、乙酰化- NF-κB p65水平和NF-κB乙酰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而与 CCI组比较,CCI+LD和CCI+HD组在CCI后3d、7d SIRT1水平和酶活性均较高(均 P<0.01),NF-κB、乙酰化- NF-κB p65(Lys310)水平则较低。其中SRT1720高剂量组在CCI后7d,SIRT1水平和酶活性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1),而NF-κB的乙酰化水平则更低(P<0.01)。结论 SRT1720蛛网膜下腔给药可改善CCI导致的脊髓SIRT1水平和酶活性的降低,抑制NF-κB p65的过高表达和乙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1720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NF- κB去乙酰化
下载PDF
姜黄素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PDCD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雅洁 颜明 +2 位作者 张辉 赵伟 李登峰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程序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CCI)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程序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uction injury,CCI)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4)、假手术组(Sham组)(n=16)、神经结扎组(CCI组)(n=16)和不同浓度姜黄素组[Cur 50 mg/kg组(n=16)、Cur 100 mg/kg组(n=16)及Cur 200 mg/kg组(n=16)]。Cur组行坐骨神经结扎,并腹腔注射姜黄素50、100、200 mg/(kg·d),持续至术后21 d。Sham组,CCI组和Cur组按取材时间不同分为4个亚组(n=4),即术后3 d亚组、术后7 d亚组、术后14 d亚组和术后21 d亚组。分别于术前2 d及3 d、7 d、14 d和21 d测定行为学;采用末端生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标记法标记脊髓背角浅层凋亡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PDCD5蛋白的表达。结果空白组与Sham组相比,MTW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组术后MTW和TWL逐渐降低,在第14 d时降至最低值。给予Cur 100 mg/(kg·d)处理后,MTW和TWL逐渐增加,与CCI组在3 d、7 d、14 d及2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组在术后3 d即出现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凋亡高峰期出现在术后7~14 d,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不同浓度Cur处理后,凋亡细胞在术后3 d开始减少,Cur 100 mg/(kg·d)组与其他Cu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可见Cur 100 mg/(kg·d)组在术后7 d、14 d及21 d,与其他Cur组、CC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Sham组在3 d、7 d、14 d及21 d时的PDCD5蛋白均为低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CI组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在3 d时已开始增高,在7 d及14 d时,PDCD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14 d为PDCD5蛋白表达的高峰期,与Sham组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1 d时,PDCD5蛋白表达较7 d及14 d时降低,但仍高于3 d时的表达水平。给予低浓度Cur处理后,PDCD5蛋白表达水平较CCI组开始降低,在Cur 100 mg/(kg·d)组,PDCD5蛋白表达明显减低,与CCI组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ur200 mg/(kg·d)组,PDCD5蛋白表达较Cur100mg/(kg·d)组升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减轻CCI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痛行为,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CD5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姜黄素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 程序细胞死亡因子5
原文传递
盐酸文拉法辛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丽娟 陶水良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文拉法辛组(术后每天给予盐酸文拉法辛2 5 mg/kg,连续给药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文拉法辛组(术后每天给予盐酸文拉法辛2 5 mg/kg,连续给药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7,14 d采用YLS-6B智能热板仪测定热痛缩爪潜伏期(TWL),用意大利UGO BASILE 37450动态足底触觉仪测定机械痛缩爪潜伏期(MWT)。结果术前3组TWL和MWL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2 d与术前1 d比较,模型组和文拉法辛组的痛阈值变化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而假手术组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14 d与术后2 d比较,文拉法辛组的TWL和MWL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模型组无统计意义(P>0.05)。文拉法辛组术后7 d与术后2 d比较,痛阈值变化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盐酸文拉法辛能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文拉法辛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痛必定注射液对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NR2B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昊旻 王中男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型受体(NR2B)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外周镇痛的机理。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分为A(正常组)、B(假手术组)、C(模型组)组、D(模型+痛必定组)4组各10只,采用坐骨... 目的: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细胞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型受体(NR2B)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外周镇痛的机理。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分为A(正常组)、B(假手术组)、C(模型组)组、D(模型+痛必定组)4组各10只,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痛必定注射液对于DRG细胞内NR2B含量的影响。结果:A、B组NR2B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NR2B含量较A、B组明显升高(P<0.05);D组NR2B含量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与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痛必定注射液的外周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R2B的合成或释放而实现的,由此可推断NR2B与"不通则痛"的病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 动物实验 大鼠 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型受体 痛必定注射液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6
作者 卢丽莉 杨倩 +1 位作者 仇艳玲 易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各10只,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B^F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各10只,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B^F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E组分别于术后第1、7天开始于腹腔注射Cef,1次/d,共注射7次;D、F分别与C、E组相同,均同时腹腔注射NS。在不同点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同时点脊髓后角组织中的GLT-1。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第3天开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减少(P均<0.05);C组(术后第11、14天)、E组(术后第14天)分别与D、F组比较,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升高、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Cef可通过上调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的表达,从而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头孢曲松钠 谷氨酸转运体1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反复(慢性)注射阿米替林和布比卡因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行为学及神经病理学的影响
7
作者 宋莉 肖红 +4 位作者 杨帆 杨邦祥 康仙慧 文传兵 刘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7-831,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局部反复(慢性)注射阿米替林和布比卡因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及神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探讨其对外周抗痛觉过敏作用及神经组织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局部反复(慢性)注射阿米替林和布比卡因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影响,及神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探讨其对外周抗痛觉过敏作用及神经组织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0)g,按照Bennett等的方法制备CCI模型,5d后随机分为3组(n=8):阿米替林组(A组)、布比卡因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模型制备后5、7、9d分别经留置导管给予0.5mL的0.5%阿米替林、0.5%布比卡因及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根据Hwang等标准行运动功能评分;于注药前及第3次注药后1、3、5、7d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于模型制备后16d取坐骨神经标本,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采用Estebe评分方法行组织学评分。结果大鼠均存活至行为学实验观察完成。A、B组大鼠于每次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运动障碍,A组在8h内、B组在2h内运动功能评分与C组和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注药A组在8h后、B组在2h后大鼠运动功能均完全恢复。A组第3次注药完成后1、3d的MWT和TWL较注药前及注药后5、7d显著升高,也较1、3d的B、C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MWT和TWL与注药前及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坐骨神经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可见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完整,轴索排列大致整齐,无明显脱髓鞘改变,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各组坐骨神经组织学评分均为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局部反复(慢性)注射0.5%阿米替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外周抗痛觉过敏的作用,其作用具有累加效应,且未见坐骨神经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 阿米替林 布比卡因 痛行为学 神经病理学 大鼠
原文传递
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帕瑞昔布钠对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影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建辉 张帮建 李定海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1期1602-1607,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帕瑞昔布钠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帕瑞昔布钠组(PAR组)、帕瑞昔布钠+TGFβ1抑制剂1D11组(1D11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帕瑞昔布钠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帕瑞昔布钠组(PAR组)、帕瑞昔布钠+TGFβ1抑制剂1D11组(1D11组),每组各10只。通过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AR组在造模后给予10 mg/kg的帕瑞昔布钠腹腔注射,连续给药7天;1D11组在造模后给予10 mg/kg的帕瑞昔布钠与1 mg/kg的1D11腹腔注射,连续给药7天。在术前1d、术后3、7、14d时,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钙离子接头蛋白-1(Iba-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CCI组相比较,PAR组在术后3d、7d、14d时机械痛阈与热痛阈均升高,脊髓背角组织中TGFβ1、p-Smad3表达水平升高,Iba-1荧光强度明显减弱,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D11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帕瑞昔布钠的上述保护效应。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该治疗效应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为帕瑞昔布钠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小胶质细胞 炎症
下载PDF
安络小皮伞醇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思思 戴文玲 刘吉华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研究安络小皮伞醇提取物(MAEE)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MAEE高、中、低剂量(800、400、200 mg/kg)组,每组8只。CCI术后14... 目的研究安络小皮伞醇提取物(MAEE)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MAEE高、中、低剂量(800、400、200 mg/kg)组,每组8只。CCI术后14 d,连续ig给药7 d。于1、3、5、7 d给药后2 h测定大鼠机械痛阈(MWT)值和热痛阈(TWL)值,并在停药后连续测定3 d。于给药7 d后,取各组大鼠脊髓L4-L6节段,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APK家族蛋白p-ERK、p-p38、p-JNK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连续7 d给予MAEE能够剂量依赖性的缓解CCI诱导的大鼠机械学过敏及热痛学超敏(P<0.05、0.01);下调CCI大鼠脊髓L4-L6节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以及p-ERK、p-p38、p-JNK的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MAEE剂量依赖性的缓解CCI诱导的机械学超敏及热痛学过敏,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CI大鼠脊髓TNF-α、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降低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络小皮伞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 促炎性细胞因子 MAPK家族
原文传递
CCI和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的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康美美 王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11期761-764,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情感和认知障碍的合并症,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模型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的行为和功能改变与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更为相似,且可以诱发疼痛晚期神... 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情感和认知障碍的合并症,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中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模型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的行为和功能改变与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更为相似,且可以诱发疼痛晚期神经精神障碍(焦虑样、抑郁样及认知障碍等),常被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认知功能的研究中。文章介绍两种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改变认知功能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神经病理性改变认知功能的病理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认知障碍 动物模型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