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慢性皮肤性疾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洁 赵玉岐 王丽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0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慢性皮肤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间儿科及皮肤科门诊患有慢性皮肤性疾病的患儿13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将检测结...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慢性皮肤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间儿科及皮肤科门诊患有慢性皮肤性疾病的患儿13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进行测定,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继续正常饮食,试验组患儿回避阳性食物饮食。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131例慢性皮肤性疾病患儿检测结果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呈阳性者128例,总阳性率为97.7%;所检测的14种食物中,以虾、蟹、蛋清/蛋黄阳性率为著,患儿对大米、猪肉均耐受;试验组有效率82.8%;对照组有效率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合理调整饮食对治疗食物不耐受有着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儿童 慢性皮肤疾病 特异IGG抗体 相关
下载PDF
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陈谦明 李秉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9-280,共2页
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是口腔粘膜疾病中需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也是粘膜皮肤病学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特在此予以介绍。1分子发病机制[1,2]... 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是口腔粘膜疾病中需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也是粘膜皮肤病学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特在此予以介绍。1分子发病机制[1,2]1.1天疱疮口腔粘膜是天疱疮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 大疱疾病 分子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大疱性疾病正常皮肤免疫荧光检测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孙国文 陈洪铎 王亚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3,65-2,共4页
本文DIF检测天疱疮正常皮肤阳性率为93.2%,大疱性类天疱疮正常皮肤阳性率为100%,因此作者认为进行正常皮肤的DIF检测对无皮肤损害的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推测予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疱疾病 大疱类天 免疫荧光检测 鉴别诊断 天疽 IgG 棘细胞 正常皮肤组织 天疮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用添加蒲公英萃取物的倍半萜内酯混合物斑贴试验检测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异位皮炎和非过敏慢性炎症皮肤疾病患者
4
作者 Jovanovi M.A. Poljaki M. +1 位作者 Mimica-Duki N. 党倩丽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
We investigated the value of patch testingwith dandelion (Compositae) extract in addition to sesquiterpene lactone (SL) mix in selected patients. After we detected a case of contact erythema multiforme after patch tes... We investigated the value of patch testingwith dandelion (Compositae) extract in addition to sesquiterpene lactone (SL) mix in selected patients. After we detected a case of contact erythema multiforme after patch testing with dandelion and common chickweed (Caryophyllaceae),additional testing with common chickweed extract was performed. A total of 235 adults with a mean age of 52.3 years were tested. There were 66 men and 169 women: 5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 43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D); 90 non-atopics suffering from non-allergic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49 healthy volunteers. All were tested with SL mix 0.1%petrolatum (pet.) and diethyl ether extracts from Taraxacum officinale (dandelion) 0.1 and 3.0%pet. and from Stellaria media (common chickweed) 0.1 and 3%pet. A total of 14 individuals (5.9%) showed allergic reaction (AR) to at least 1 of the plant allergens,4 (28.6%) to common chickweed extract,and 11 (78.6%) to Compositae allergens. These 11 persons made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4.7%: 8 (3.4%) were SL-positive and 3 (1.3%) reacted to dandelion extract. 5 persons (45.5%) had AD,2 had ACD,2 had psoriasis and 2 were healthy controls. The Compositae allergy was relevant in 8 cases (72.7%).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SL mix sensitivity (9.3%) was among those with AD. Half the SL mix-sensitive individuals had AD. ARs to dandelion extract were obtained only among patients with eczema. A total of 9 irritant reactions (IRs) in 9 individuals (3.8%) were recorded,8 to SL mix and 1 to common chickweed extract 3.0%pet. No IR was recorded to dandelion extract (P=0.007). Among those with relevant Compositae allergy,50.0%had AR to fragrance mix and balsam of Peru (Myroxylon pereirae resin) and colophonium. SLs were detected in dandelion but not in common chickweed. Our study con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1 positive reaction for emerging,not fully established,Compositae allergy. In conclusion,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4.7%in our study represents a basal SL mix detection rate of 3.4%reinforced and safely supplemented by testing with the dandelion ex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皮肤疾病 倍半萜内酯 蒲公英属 萃取物 慢性炎症 湿疹患者 多型红斑 石竹科 感染皮肤
下载PDF
龈组织活检鉴别诊断口腔大疱性疾病 被引量:1
5
作者 聂敏海 曾光明 +3 位作者 李秉琦 何志秀 甘筱莉 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85,共1页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等大疱性疾病在临床上不常见,但二者的治疗和预后明显不同,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活检对于鉴别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有决定性意义[1]。通常切取完整的水疱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有较高的...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等大疱性疾病在临床上不常见,但二者的治疗和预后明显不同,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活检对于鉴别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有决定性意义[1]。通常切取完整的水疱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有较高的准确性[2],但诊断良性粘膜类天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 大疱疾病 龈组织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慢性难治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微 曹毅 +2 位作者 陶茂灿 罗宏宾 杨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8期951-953,共3页
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skinulcer,CSU)又称难治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包括血管性溃疡、压迫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
关键词 慢性难治皮肤溃疡 临床研究 慢性皮肤溃疡 难治溃疡 难治疾病 血管溃疡 压迫溃疡 感染溃疡
下载PDF
仅表现口腔粘膜糜烂的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喜雪 李丽 +1 位作者 杨海珍 朱学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 报告 1例仅表现为口腔粘膜糜烂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 :对患者进行系统及皮肤科、口腔科临床学、医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 : 通过上述检查 ,结果符合副肿瘤天疱疮 ,并发现患者合并胸... 目的 : 报告 1例仅表现为口腔粘膜糜烂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 :对患者进行系统及皮肤科、口腔科临床学、医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 : 通过上述检查 ,结果符合副肿瘤天疱疮 ,并发现患者合并胸部castleman’s病 ,患者存在抗 2 10kDa(Envoplakin)及 190kDa(Periplakin)的抗体。结论 : 临床上遇有仅表现口腔粘膜顽固性糜烂溃疡的患者 ,要考虑到PNP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糜烂 副肿瘤 免疫学 自身免疫大疱皮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明月 赵桂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5期118-119,共2页
慢性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该病大多数病因不明或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少数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慢性皮肤病是以皮损为主要特征,常常伴有疼痛、瘙痒及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损害,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慢性皮肤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该病大多数病因不明或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少数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慢性皮肤病是以皮损为主要特征,常常伴有疼痛、瘙痒及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损害,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就慢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行综述。1慢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工具慢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包括普适性量表和疾病特异性量表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 皮肤病患者 生活质量 疾病特异量表 皮肤黏膜损害 病因不明 普适量表 人类健康
下载PDF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大疱性皮肤病及疱疹样皮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竹 刘铭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5-86,共2页
作者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7例天疱疮,1例类天疱疮和2例疱疹样皮炎病人的皮损或“正常”皮肤,检查结果:总阳性率为80%、荧光强度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和治疗的参考指标,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早期诊断大疱性皮肤病及疱疹样皮炎有一定的临... 作者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7例天疱疮,1例类天疱疮和2例疱疹样皮炎病人的皮损或“正常”皮肤,检查结果:总阳性率为80%、荧光强度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和治疗的参考指标,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早期诊断大疱性皮肤病及疱疹样皮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皮肤 免疫荧光 疹样皮炎 皮肤疾病
下载PDF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对肺癌病人在RCCEP不同时间段行为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珊珊 岳朝丽 +1 位作者 夏燕燕 刘扣英 《全科护理》 2022年第28期3995-3999,共5页
目的:以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为框架,了解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的肺癌病人在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行为体验,分析其动态变化,为提高病人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照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 目的:以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为框架,了解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的肺癌病人在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行为体验,分析其动态变化,为提高病人在免疫治疗方面的照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7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且出现RCCEP的15例肺癌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了解病人出现RCCEP不同中位时间:初期(首次用药至1个月内)、增殖期(1~3个月内)、消退期(3~6个月内)各阶段中,在疾病相关行为方面、自我概念行为方面和日常生活行为方面这3个维度的需求和体验并提炼主题。结果:对15例病人均完成半结构式访谈,以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为框架,提炼病人在3个不同中位时间段对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需求和自我体验。分别为初期(首次用药至1个月内):(1)无法预料症状的出现;对症状认知的缺乏;(2)自我概念缺失:不能正确面对症状及处理;(3)不确定感严重。增殖期(1~3个月内):(1)缺乏多种症状共存时的管理知识;期待更多的医患沟通;(2)适应症状的存在,自我概念的重塑;(3)正性负性情绪交织并存;社交能力下降。消退期(3~6个月内):(1)注重预防感染;(2)自我概念稳定;(3)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致RCCEP的病人在不同中位时间段在疾病相关行为方面、自我概念行为方面和日常生活行为方面这3个维度的体验和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临床护理人员应主动为病人提供专业知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疾病轨迹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研究
下载PDF
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致反复口腔粘膜溃疡2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口腔粘膜溃疡 反复发作 羟基脲 治疗 骨髓增殖疾病 皮肤色素沉着 指(趾)甲
下载PDF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怡 张谊芝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年第5期290-292,共3页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是脓疱性银屑病的一种亚型,发病与多种炎症因子相关。病理特征为角层下脓疱内中性粒细胞浸润。鉴别诊断包括:脓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疱疹样皮炎、脓疱...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是脓疱性银屑病的一种亚型,发病与多种炎症因子相关。病理特征为角层下脓疱内中性粒细胞浸润。鉴别诊断包括:脓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疱疹样皮炎、脓疱性银屑病、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和IgA天疱疮等。氨苯砜是治疗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的一线用药,英利昔单抗和咪唑立宾是有希望的有效治疗药物,但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大疱 银屑病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玉凤 王丽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期42-43,共2页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939年由Hailey兄弟首次报道,又称Hailey-Harley病(Hailey-Hailey disease,HH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大疱性皮肤病,多在青春期发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70%患者有家族史,1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无性别...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939年由Hailey兄弟首次报道,又称Hailey-Harley病(Hailey-Hailey disease,HH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大疱性皮肤病,多在青春期发病,好发于20~40岁人群,70%患者有家族史,1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无性别和种族差异.本病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夏重冬轻.出汗、摩擦、皮肤感染等可引起发病或加重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慢性 遗传大疱皮肤 常染色体显 发病率 种族差异 反复发作 皮肤感染 青春期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神经系统疾病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翁小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9期969-970,共2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合并多种老年性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有文献报道BP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痴呆、多发性硬化、帕...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可合并多种老年性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有文献报道BP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痴呆、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脑血管病、癫痫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患者。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类天 神经系统疾病 自身免疫皮肤 肌萎缩侧索硬化 周围神经病变 老年疾病 多发硬化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常见慢性疾病导致的感染性创面及其处理
15
作者 李春昌 李景华 张丽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24期5-6,共2页
静脉瘀血性溃疡 好发于双下肢静脉曲张的小腿内侧下1/3区域。溃疡大小不一,多表浅,基底凹凸不平,颜色多为苍白或淡红,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较多分泌物和异味。边缘不规则,周围皮肤萎缩、硬化、色素沉着,常伴有水肿。双下肢常同时... 静脉瘀血性溃疡 好发于双下肢静脉曲张的小腿内侧下1/3区域。溃疡大小不一,多表浅,基底凹凸不平,颜色多为苍白或淡红,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较多分泌物和异味。边缘不规则,周围皮肤萎缩、硬化、色素沉着,常伴有水肿。双下肢常同时患静脉曲张。处理:及时换药,抬高患肢,改善局部营养条件。感染症状略有好转,抓紧时间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此乃治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创面 慢性疾病 静脉瘀血溃疡 下肢静脉曲张 小腿内侧 细菌感染 皮肤萎缩 色素沉着
下载PDF
WONCA Online电子病例介绍--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
16
作者 Sunil Kalia 李井泉(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6期1474-1474,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疾病 大疱
下载PDF
伊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期间继发皮肤隐球菌病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情贤 郭君宾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2期52-52,54,共2页
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隐球菌病的报道逐年增多,不管是免疫正常还是免疫缺陷的宿主都有可能感染,最常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肺隐球菌病和皮肤隐球菌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多... 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隐球菌病的报道逐年增多,不管是免疫正常还是免疫缺陷的宿主都有可能感染,最常见的是隐球菌脑膜炎、肺隐球菌病和皮肤隐球菌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起病缓慢,晚期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各种并发症。笔者报道1例在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期间发生皮肤隐球菌病的CLL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皮肤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肺隐球菌病 克隆疾病 免疫缺陷 淋巴组织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加拿大警示英夫利昔单抗潜在的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风险
18
《中国医药导刊》 2018年第9期555-555,共1页
2018年7月23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公告称,英夫利昔单抗(商品名为类克)可能引起皮肤疱疹风险,也称为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类克在加拿大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皮肤(牛皮癣)、关节(风湿性或牛皮癣性关节炎)和肠道(克罗恩病... 2018年7月23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公告称,英夫利昔单抗(商品名为类克)可能引起皮肤疱疹风险,也称为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类克在加拿大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皮肤(牛皮癣)、关节(风湿性或牛皮癣性关节炎)和肠道(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感染,这些感染是由于体内防御系统的失衡(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IgA大疱皮肤 英夫利昔单抗 加拿大 风险 牛皮癣关节炎 溃疡结肠炎 自身免疫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大疱及疱疹性皮肤病
19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5年第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大疱皮肤 皮肤 口腔粘膜 自身抗体 靶抗原
下载PDF
乌干达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性疾病:自身抗体类别和年龄的相关性
20
作者 Mulyowa G.K Jaeger G. +2 位作者 Kabakyenga J. E. Schmidt 董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12期24-24,共1页
Background: No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ncidence and immunoreactivity of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eases in East Africa.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frank blisters/erosions on the skin and/or mucous ... Background: No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incidence and immunoreactivity of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eases in East Africa.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frank blisters/erosions on the skin and/or mucous membranes that attended th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t Mbarara University, Uganda, from May 2000 to June 2002, were investigated. The diagnosis was 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n the presence of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n 1M NaCl-split human skin and by Western blotting of recombinant and cell-derived forms of BP180, BP230, and type VII collagen. Results: Twenty two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skin disorder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nine with bullous pemphigoid pemphigoid(41%), four with linear immunoglobulin A (IgA) disease (18%), three with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14%), two with linear IgG/IgA bullous dermatosis (9%), and one each with cicatricial pemphigoid and 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 (5%). In addition, two patients with immunoreactivity to both the epidermal and dermal side of salt-split skin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ho were unreactive to type VII collagen, were provisionally diagnosed as “mixed pemphigoid”(9%). In patients with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diseases, IgG reactivit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old age, whereas younger patients preferentially developed IgA autoantibodies (P = 0.024). Conclusions: The age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subepidermal blistering diseases appears to influence the immunoglobulin class of autoantibodies. The high frequency of IgA autoantibodies in Ugandan patients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Ugand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 皮肤 类天 大疱皮肤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乌干达 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