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建立
1
作者 许中兴 董翔宇 +5 位作者 王霆 刘永 周立英 王冬 冯艳 王凤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1033-1038,1056,共7页
目的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发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1日—2023年3月... 目的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发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1日—2023年3月1日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CTO合并HFmrEF并行PCI患者共3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度、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律失常病史、病变开通、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预测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 0.890~0.94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此预测模型可提供额外的临床净获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CTO合并HFmrEF患者PCI后发生短期MACE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医护人员尽早制定对策,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血运重建后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孙刚 张学芳 +3 位作者 莫兹清 林荣杰 梁永耀 张高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目的探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后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其他... 目的探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进行血运重建后对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其他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70%不需要进行干预)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共102例。根据介入处理结果分为成功组(74例)和失败组(28例)。分别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内及术后12个月以后的检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GB)、肌钙蛋白I(Tn I)、血清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并统计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同时对成功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观察不同病变血管开通后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成功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内和12个月以后的NT-pro BNP[(1731.00±1434.11)pg/ml比(2681.35±2576.17)pg/ml,P=0.002;(772±700.90)pg/ml比(2681.35±2576.17)pg/ml,P<0.001]和LVEF[(49.15±8.64)%比(45.99±9.31)%,P=0.032;(52.84±8.02)%比(45.99±9.31)%,P<0.001]较术前都有改善,术后3个月以内的LVEDD较术前改变没有差异,但术后12个月以后较术前明显减小[(49.81±6.45)mm比(54.72±7.44)mm,P<0.001];失败组术前与术后的NT-pro BNP、LVEDD和LVEF均没有差异。在亚组分析中,前降支(LAD)[BNP:(1727.04±1509.03)pg/ml比(3005.79±2556.64)pg/ml,P=0.016和(633±567.14)pg/ml比(3005.79±2556.64)pg/ml,P<0.001;LVEF:(45.74±6.90)%比(41.08±7.61)%,P=0.032和(50.65±7.27)%比(41.08±7.61)%,P<0.001;LVEDD:(48.75±6.40)mm比(55.87±8.22)mm,P=0.002]和右冠状动脉(RCA)[BNP:(1656.55±1487.10)pg/ml比(2649.89±2892.95)pg/ml,P=0.042和(616.35±528.40)pg/ml比(2649.89±2892.95)pg/ml,P<0.001;LVEF:(53.59±8.15)%比(47.24±9.15)%,P=0.003;LVEDD:(49.71±6.28)mm比(54.27±7.31)mm,P=0.004]开通后对心功能的改善有意义,左回旋支(LCX)开通对心功能改善没有意义。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和MACE的发生率没有差异,但成功组术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χ^(2)=53.175,P<0.001)。结论冠状动脉CTO开通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其中LAD和RCA开通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心脏功能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探讨
3
作者 冯婷婷 闫云峰 +1 位作者 杨丽睿 赵林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临床预后。方法 本研究入选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CTO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血运重建策略不同将患者分为CT...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临床预后。方法 本研究入选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CTO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血运重建策略不同将患者分为CTO-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组(成功CTO-PCI患者)和CTO-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成功CTO-CABG患者)。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复合终点。其他结局指标包括全因死亡和再灌注。比较2组临床结局。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62例患者,其中CTO-S-PCI组683例,CTO-S-CABG组379例。在主要终点MACE方面,CTO-S-CABG组优于CTO-S-PCI组[6.1%(23/379)比20.8%(142/683)](P<0.05)。该优势在靶血管再灌注、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心源性死亡及全因死亡方面,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CTO合并糖尿病患者,CABG优于PCI,可减少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
4
作者 李涵 简立国 +5 位作者 刘士超 贾兴泰 李铮 贾梦奇 贵双俊 郭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361-3363,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TO的病人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DCB组(98例)和DES组(116例),...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TO的病人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DCB组(98例)和DES组(11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包括12个月后靶血管病变处再狭窄、再闭塞及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DCB组和DES组各61例。DCB组共78处CTO病变,其中5处进行补救性支架植入,共73处病变成功植入DCB;DES组共77处CTO病变。随访时,两组靶病变再狭窄、再闭塞及靶血管血运重建、靶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与9.84%,P<0.05)。结论:DCB治疗CTO病变中效果不劣于DES,出血事件概率低于DES,提示在CTO病变中单纯采用DCB治疗可行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运重建对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晋帆 左惠娟 +5 位作者 杨雪瑶 安子玉 刘立波 张丽君 贺毅 宋现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预后结论尚不一致,尤其是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开通CTO病变后的预后仍在探讨中,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本病区糖尿病合并CTO患者,对比成功开通CTO病变与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 目的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预后结论尚不一致,尤其是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开通CTO病变后的预后仍在探讨中,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本病区糖尿病合并CTO患者,对比成功开通CTO病变与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170例,其中成功开通CTO者122例,药物治疗48例。随访中位时间为28.50月。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心力衰竭及脑卒中。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结果总体MACE发生率为22.9%(39/170)。成功开通CTO组MACE发生率为23.8%(29/122);药物治疗组MACE发生率为20.8%(10/4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成功开通CTO病变未减少患者MACE发生(Log-rank=0.375,P=0.54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开通CTO未减少患者MACE发生(HR=1.452,95%CI:0.649~3.250,P=0.364)。CTO开通后与开通前相比,LVEF[(60.460±7.623)%vs.(60.160±8.119)%]、LVEDD[(47.800±5.606)mm vs.(49.236±5.491)mm]、LVESD[(32.850±6.144)mm vs.(33.389±7.059)mm]均无统计学差异。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60.690±6.226)%vs.(63.750±6.506)%]、LVEDD[(49.250±3.890)mm vs.(48.813±2.762)mm]、LVESD[(33.130±3.907)mm vs.(32.000±4.226)mm]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单中心研究中,与药物治疗相比,未观察到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进一步减少MACE及对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中医论治
6
作者 贾思涵 连妍洁 +3 位作者 尚菊菊 刘红旭 周琦 李思耐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373-1376,共4页
本研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阳虚失运-化气不足-血脉不荣、阴邪凝结-成形太过-血脉不通是CTO的关键病机,以阳气虚衰为本,阴邪(湿邪、痰浊、水饮、血瘀)凝滞为标。治疗上提出温... 本研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阳虚失运-化气不足-血脉不荣、阴邪凝结-成形太过-血脉不通是CTO的关键病机,以阳气虚衰为本,阴邪(湿邪、痰浊、水饮、血瘀)凝滞为标。治疗上提出温阳化气法是治疗CTO的总则,温肺阳以化宗气,温脾阳以化中气,温肾阳以化元气,结合阴邪偏盛,辅以燥湿、祛痰、化饮、逐瘀之法,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之功,并附验案1则,以期为CTO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阳化气 阴成形 温阳化气法 阳微阴弦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豪 张吉凤 赵雷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CTO病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CTO-PCI策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该文介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发现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CTO病变。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CTO-PCI策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该文介绍冠状动脉CTO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及CTO-PCI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糖尿病 治疗
下载PDF
优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结局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宇超 吴铮 +1 位作者 王韶屏 柳景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396-404,共9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领域极具挑战的病变之一。在接受CTO-PCI的患者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较为常见,这类患者通常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及较多合并症,面临更高的PCI相关并发症发...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领域极具挑战的病变之一。在接受CTO-PCI的患者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较为常见,这类患者通常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及较多合并症,面临更高的PCI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其血运重建临床获益亦存在争议。如何优化CTO-PCI策略及术后管理并改善患者结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LVSD合并CTO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介入治疗获益、介入治疗策略、术后管理和近远期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LVSD合并CTO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结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青少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例
9
作者 田卫东 潘昱 赵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2-113,共2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与中老年人有明显的不同。其病因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尚可见于大动脉炎、川崎病后遗症等。现报道1例由川崎病后...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与中老年人有明显的不同。其病因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尚可见于大动脉炎、川崎病后遗症等。现报道1例由川崎病后遗症导致的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以提高临床对于此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川崎病 冠心病患者 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鉴别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患者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任俊立 任丽臣 +1 位作者 姚广 张永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组62例和次全闭塞组72例。测量患者闭塞长度、闭塞头端形态(钝形/锥形)、侧支血管作为解剖学相关参数。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第10、第50、第90个百分位数)建模相关因素和CTO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糖尿病(OR=0.423,95%CI:0.186~0.963)、闭塞长度(OR=1.088,95%CI:1.031~1.148)、钝形头端(OR=2.453,95%CI:1.042~5.773)是鉴别老年CTO和次全闭塞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闭塞长度鉴别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34~0.792,P=0.001)。结论CCTA可用于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LOGISTIC模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次全闭塞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 闭塞患者血管内皮再生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刘蓉芳 杨海玉 +3 位作者 于涛 吴朝进 刘冠英 黄火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50-153,共4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血管内皮的再生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CTO的患者...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血管内皮的再生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CTO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血管炎症指数、血管内皮损伤和增殖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记录两组内皮舒张功能和侧支循环改善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冠状动脉CTO患者的血管炎症指标、血管内皮损伤和增殖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显著下降,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Jagged1蛋白均显著升高,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CTO患者的内皮舒张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CTO患者可抑制血管炎症的表达,纠正其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改善冠状动脉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麝香保心丸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内皮功能障碍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泽蒙 张燕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侧支的形成是特征性的表现。侧支维持着病变远端的心肌活力,对于后续的血运重建十分重要。了解侧支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助于理解侧支的形态学与功能学评价方法,从而及时地对CTO病变进行诊断...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侧支的形成是特征性的表现。侧支维持着病变远端的心肌活力,对于后续的血运重建十分重要。了解侧支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过程,有助于理解侧支的形态学与功能学评价方法,从而及时地对CTO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本文拟综述CTO病变中侧支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形态和功能的评估方法,论述侧支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侧支 血运重建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菲尔凯提·玉山江 蒋学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62-64,69,共4页
药物涂层球囊(DCB)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现结合DCB的作用机制和DCB在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阐述DCB... 药物涂层球囊(DCB)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现结合DCB的作用机制和DCB在CTO病变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阐述DCB在CTO病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覃胜德 徐广马 +1 位作者 罗美凤 邱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呈现,以分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至2022年发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的文献,初步筛选后导入Citespace软件去重,生成关键词共线、突现、聚类、峰峦、时间线... 目的对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呈现,以分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至2022年发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的文献,初步筛选后导入Citespace软件去重,生成关键词共线、突现、聚类、峰峦、时间线和时区图谱,从而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39篇,经过筛选后剔除19篇,经过去重后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510篇。年度发文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持续稳步增长的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关键词共线和突现分析显示,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等研究方向是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研究热点,但发文量不多。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治疗预后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开展更多的预后预测模型研究,并促进模型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尼可地尔与rh-proUK联合PCI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中的应用
15
作者 蒲明玉 郑曦 何蔺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22-1228,共7页
目的:探讨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与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成功进行PCI术的237... 目的:探讨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与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成功进行PCI术的237例CTO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将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联合PCI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尼可地尔组(n=78),将经靶向导管注入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的患者纳入rh-proUK组(n=78),将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与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n=81)。比较3组微循环指标[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心肌损伤指标[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常数(k)]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组TMPG 3级占比高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cTFC低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术后24h联合组CK-MB、肌酐、IcTnI、NT-proBNP均低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LVEF高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LVED低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术后7d联合组基础态、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高于尼可地尔组、rh-proUK组(P<0.05);3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靶向导管注入尼可地尔与rh-proUK联合PCI术治疗CTO患者可促进术后心肌微循环改善,有助于缓解术后心肌损伤、恢复心功能,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尼可地尔 重组人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16
作者 兰金玲 陈坤 +2 位作者 黄嘉 戴宇翔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 目的 比较经双侧桡动脉入路与经桡股复合入路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经双侧桡动脉入路或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实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2组患者基线数据,手术策略,术中参数(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和肝素用量等),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6例患者,其中76.8%的患者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相比,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时间短,造影和肝素用量少(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不劣于经桡股动脉复合入路组(P>0.05)。经双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出现冠状动脉穿孔、血管入路并发症及急性肾损伤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双侧桡动脉入路已成为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的重要入路,其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侧桡动脉入路 桡股复合入路
下载PDF
夹层重回真腔术式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院内及术后1年结局分析
17
作者 李金 禹天同 +10 位作者 高好考 王欢 王博 蔡越 陈根锐 廉坤 张亚敏 杨丽 杨华 陶凌 李成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1-668,共8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使用夹层重回真腔(DR)术式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患者院内及术后1年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使用夹层重回真腔(DR)术式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患者院内及术后1年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TO病变并经PCI治疗成功的815例患者,根据病变开通术式分为DR组(n=239)和非DR组(n=576)。收集患者临床特征、造影特征、术中结果及并发症等资料,使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临床及造影特征进行校正(两组各208例),比较两组间院内并发症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ACE与TV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为(60.9±10.9)岁,男性占87.4%。相比非DR组,DR组靶病变为钝性头端、入口不清、钙化、成角>45°及登陆区不良的比例和J-CTO评分更高(P均<0.05);DR组支架长度和手术时间更长,导丝及对比剂用量更多(P均<0.001)。DR组与非DR组患者院内发生死亡、心肌梗死、穿孔、边支丢失、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3型以上出血和对比剂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DR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07)。倾向性评分匹配后,DR组与非DR组患者术后1年MACE(2.9%vs.2.4%,log-rank P=0.750)和临床驱动的TVR(5.8%vs.3.9%,log-rank P=0.365)的发生率相当,全因死亡(2.9%vs.1.0%,log-rank P=0.154)和心肌梗死发生率(0.5%vs.1.9%,log-rank P=0.1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前患者的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R术式对MACE(HR=1.129,95%CI:0.427~2.979,P=0.807)和TVR(HR=0.606,95%CI:0.213~1.722,P=0.347)均无显著影响,左心室射血分数≤40%(HR=2.775,95%CI:1.137~6.774,P=0.025)和残余SYNTAX评分增加(HR=1.089,95%CI:1.032~1.150,P=0.002)是MACE的危险因素,登陆区不良(HR=2.144,95%CI:1.019~4.513,P=0.045)、补救使用正向DR(HR=3.479,95%CI:1.109~10.919,P=0.033)及手术时间延长(HR=1.007,95%CI:1.002~1.013,P=0.007)是TVR的危险因素。结论:PCI过程中,应用DR术式的CTO病变更复杂、手术消耗更大、支架长度更长,但其应用不增加院内并发症及术后1年MACE及临床驱动的TVR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夹层重回真腔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的建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18
作者 胡司淦 程增为 +3 位作者 李敏 高世毅 高大胜 康品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0-786,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影响的调节机制。方法8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至少1支血管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Cohen-Rentrop分级标准将侧支循环建立水平分为2组,0~1级为侧支循环水平低患者42例,2~3级...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影响的调节机制。方法87例经冠脉造影确诊至少1支血管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Cohen-Rentrop分级标准将侧支循环建立水平分为2组,0~1级为侧支循环水平低患者42例,2~3级为侧支循环水平高患者45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别比较胰岛素抵抗(IR)水平。应用数学模型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IR指数(HOMA-IR)。22例患者介入术中获得侧支循环及外周血标本,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比较侧支循环与外周血代谢物差异。结果两组在NT-proBNP(P<0.05)和LVEF(P<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非糖尿病CTO患者中,侧支循环水平0~1级组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2~3级组(P<0.01)。CTO伴糖尿病与CTO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侧支循环及外周血中存在明显差异性代谢物,在侧支循环中,上调代谢物63种,下调48种;外周血中,上调代谢物23种,下调14种。侧支循环中差异性代谢物显著相关的富集通路为芳香化合物降解,脂肪酸生物合成,类固醇降解通路;在外周血中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为戊糖磷酸代谢,细菌趋化性,己内酰胺降解,甘油磷脂代谢,赖氨酸降解通路。结论CTO非糖尿病患者中侧支循环建立水平较低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芳香化合物的降解,脂肪酸生物合成,类固醇降解通路与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胰岛素抵抗 侧支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代谢组学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刘蓉 乔树宾 +4 位作者 崔锦刚 管浩 许浩博 刘晶 管常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仅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CTO病变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史和手术信息,并通过电话或门...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仅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CTO病变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史和手术信息,并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60例患者,开口病变26例(16.3%),分叉病变42例(26.3%),弥漫性病变117例(73.1%),钙化病变87例(54.4%)。参考血管直径为(2.3±0.4)mm。住院期间,无MACE,无CABG,无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随访(15.7±5.5)个月,1例(0.6%)发生心原性死亡,6例(3.8%)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MACE发生率为4.4%,无CABG。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小血管CTO病变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原发病变 慢性完全闭塞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20
作者 杨丽 赵帅 +10 位作者 朱伯达 陈焱 禹天同 刘浩林 韩鹏 马炳琦 王嘉仪 魏志宏 高好考 李成祥 廉坤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评估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否改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症状。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CTO患者,... 目的 评估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否改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合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症状。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8年4月~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CTO患者,并将其分为3组:LVEF≥50%组、50%>LVEF>35%组和LVEF≤35%组。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分别采用Rose呼吸困难量表(Rose dyspnea scale, RDS)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评估患者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收集手术资料,分别于1月和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共成功纳入1 076例接受PCI的CTO患者,LVEF≤35%的患者有114例(10.6%),其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较多,NYHA心功能Ⅲ/Ⅳ级、多支血管病变和多支CTO病变的比例较高(P<0.01)。术后1月和1年随访时,CTO合并LVEF≤35%的患者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其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相似。结论 成功PCI显著改善CTO合并LVEF降低的冠心病患者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 呼吸困难 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