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诊断及治疗
1
作者 林志明 齐琦 +2 位作者 张静 王敏 许飞雪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产后3个月发生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产后3个月间断性阴道出血16 d”就诊于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 目的探讨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产后3个月发生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产后3个月间断性阴道出血16 d”就诊于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出血症状,伴下腹隐痛,3 d后出血量减少,淋漓不尽,于入院前3 d出现乏力、头晕、视物模糊等贫血症状。入院后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8×6 cm形态规则的囊实性肿物,肿物根部位于宫颈管内,子宫增大。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可见子宫内膜厚约23 mm,宫颈部可见85×71×63mm与子宫内膜界限不清的中高回声区,内可见血流信号;阴道镜检查可见宫颈内血块及大量坏死组织;全腹CT检查可见宫腔内混杂密度占位并异常强化、宫腔及盆腔少量积液;MRI检查可见子宫双角形改变,宫腔内混杂信号占位,血运丰富,与子宫纵隔分界不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可见子宫增大、双侧附件解剖位置改变、双侧输卵管增粗、子宫底凹陷、部分输卵管牵拉进子宫凹陷处,切除子宫可见子宫底完全内翻后脱出至阴道内,明确诊断为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产后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产后4周出现阴道出血和阴道肿物,临床症状结合盆腔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此类患者诊断,术中探查发现宫低内陷可确诊,此类患者重在早期发现并治疗急性或亚急性子宫内翻患者,首选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选择手术复位,复位后预防复发,必要时切除子宫抢救患者生命。是否保留子宫要根据病情、出血量、并发症状和生育要求等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子宫内翻 完全性子宫内翻 慢性子宫内翻 慢性完全性子宫内翻
下载PDF
“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跨过高阻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刘睿方 徐方兴 +2 位作者 刘同库 周玉杰 吴小凡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83-3688,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球囊不能跨过CTO病变。目的评估“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穿过冠状动脉高阻力CTO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通CTO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技术和提高CT...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球囊不能跨过CTO病变。目的评估“Crowbar Effect”技术促进球囊穿过冠状动脉高阻力CTO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通CTO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新技术和提高CTO开通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应用前向技术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648例,其中导丝通过了病变,而球囊不能跨过的高阻力CTO病变84例(12.96%),对其应用“Crowbar Effect”技术促使小球囊通过CTO病变,完成PCI。观察PCI成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84例CTO病变的J-score评分为(1.63±0.90)分。在第1条导丝成功穿过CTO病变后,由于使用了“Crowbar Effect”技术,小球囊穿透CTO病变的成功率为91.67%(77/84)。仍有7例(8.33%)失败,其中2例因360°严重钙化病变和5例冠状动脉穿孔而失败。84例患者未发生围术期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论“Crowbar Effect”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技术,可使小型球囊穿过普通球囊不可穿透的CTO病变。应用这种简单的技术开通CTO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撬杠作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室间隔血肿1例
3
作者 刘家佳 白明 +3 位作者 孙有海 杨梦琪 邓爱云 王小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38-239,共2页
患者男,5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5年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于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术中于前降支、回旋支各植入1枚支架,本次入院拟处理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ECT药物负荷心肌灌... 患者男,5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5年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于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术中于前降支、回旋支各植入1枚支架,本次入院拟处理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ECT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提示:左室心尖段、前壁中段、下室间隔基底段、下壁各段、侧壁近心尖段、下侧壁中段及基底段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超声心动图诊断 室间隔 基底段 慢性完全性闭塞 三支病变 下壁 心尖段
下载PDF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李静 张信琴 +3 位作者 李运明 王鹏 汪雄 裴海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西部战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CTO的患者57例作为CTO组,匹配同期行冠脉造影的冠脉狭窄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西部战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CTO的患者57例作为CTO组,匹配同期行冠脉造影的冠脉狭窄患者104例作为冠心病组;冠脉无病变患者70例作为正常组。收集患者基线数据及hs-CRP水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CRP水平与CTO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组及冠心病组比较,CTO组有较高的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低的HDL-C及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吸烟史、糖尿病史患者所占比例较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CTO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4,95%CI:1.178~1.534,P<0.001)。ROC曲线显示,hs-CRP截点值为3.355 mg/L时,其预测CTO的灵敏度为0.404,特异度为0.891 (AUC=0.671,95%CI:0.584~0.758,P<0.001)。结论 hs-CRP升高是CTO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CTO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标志物
下载PD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5
作者 廖建泉 石怀瑞 +5 位作者 吴润达 马元吉 张蒙 陈瑶琳 姚康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 目的探讨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CTO患者228例,根据使用延长辅助导管类型分为5F Expressman延长导管组(5F组,n=97)和5-4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组(5-4F组,n=131)。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介入操作治疗相关指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史、既往心肌梗死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O病变血管中,右冠状动脉比例最高(65.4%),其次是前降支(26.3%);中位J-CTO评分为3(2,3)分。5-4F组的导管深插长度显著高于5F组[(43.9±18.3)mm vs(29.7±21.3)mm,P<0.001]。5-4F组术中的压力嵌顿发生率显著低于5F组(3.1%vs 9.3%,P=0.045),5-4F组的器械通过成功率显著高于5F组(97.7%vs 90.7%,P=0.019)。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观察到MACEs。结论5-4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冠脉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器械输送成功率,减少压力嵌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延长导管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友 谭宁 +2 位作者 何谊婷 刘勇 刘远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06-308,320,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广东省人...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300例行PCI治疗的CTO患者,分为CIN组及非CIN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院内临床事件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各危险因素与CIN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CTO患者中35(11.7%)例发生CIN。CIN组与非CIN组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例、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男性比例、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显著低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75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比例在CIN组显著高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OR=1.288,95%CI:1.032~1.608,P=0.025)、LVEF〈45%(OR=2.941,95%CI:1.334~6.483,P=0.007)、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1.017,95%CI:1.003~1.030,P=0.016)与CIN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 行PCI诊治的CTO患者中,年龄〉75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5%、肾功能不全为CIN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造影剂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Gaia系列导丝在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思文 赵慧强 +4 位作者 李虹伟 陈晖 李东宝 姚道阔 刘锐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53-355,360,共4页
目的总结Gaia系列导丝在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对88例CTO患者使用了Gaia系列导丝进行了PCI手术,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收集手术结果、术中并发... 目的总结Gaia系列导丝在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对88例CTO患者使用了Gaia系列导丝进行了PCI手术,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收集手术结果、术中并发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结果在88例CTO患者中,50例患者的J-CTO评分≥3分,最终手术成功65例(成功率73.9%),使用Gaia系列导丝成功通过病变共50例(成功率56.8%)。Gaia失败组J-CTO评分≥3分、闭塞段长度>20 mm、使用股动脉入路以及行对侧造影指导的比例明显高于Gaia成功组。Gaia导丝导致冠状动脉穿孔1例,发生断裂1例,出现导丝严重毁损2例。结论Gaia系列导丝能够提高复杂CTO病变的成功率,但导丝毁损或断裂的风险应当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导引导丝
下载PDF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导原则——全球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田新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153-1156,1161,共5页
2019年7月29日,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导原则的全球专家共识文件,这个共识文件最初是在2018年召开的三个CTO-PCI会议(CTO Summit、Multi-Level CTO、Euro-CTO)期间... 2019年7月29日,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导原则的全球专家共识文件,这个共识文件最初是在2018年召开的三个CTO-PCI会议(CTO Summit、Multi-Level CTO、Euro-CTO)期间构想出来的,文件初稿由北美、欧洲和日本的CTO-PCI专家撰写,最终全球56个国家的113位CTO-PCI专家参与撰写,其中来自50个国家的101位专家进行了评论,并撰写完成最终的共识文件。共识指出7条主要原则,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CTO-PCI最佳临床实践原则,包括:①改善缺血症状是CTO-PCI的主要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缺血症状 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临床实践 共识解读 CTO PCI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心肌的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彭诚初 崔冰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5期386-390,共5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是指心肌梗死大于3个月或有造影资料证实冠状动脉闭塞大于3个月的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步缓慢发展成严重狭窄以致管腔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终末阶段。在冠状动脉病变中...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是指心肌梗死大于3个月或有造影资料证实冠状动脉闭塞大于3个月的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步缓慢发展成严重狭窄以致管腔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的终末阶段。在冠状动脉病变中所占比例较高,大概占31%[1],约占全部PCI病例的10%。15%。由于它的隐匿性强,致残率及致死率很高,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慢性完全性 闭塞病变 心肌梗死 磁共振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评估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应用支架术成功开通1例左锁骨下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8a病变临床分析
10
作者 刘同库 孙凤 +2 位作者 盖越 张景贵 邵润卓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CTO)病程8 a的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开通和成功植入支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头晕、头痛、左上肢无脉伴左上肢冷感、麻木、酸痛和活动时加重持续8a的患者经左锁骨下动脉造影证实为左锁...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CTO)病程8 a的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开通和成功植入支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头晕、头痛、左上肢无脉伴左上肢冷感、麻木、酸痛和活动时加重持续8a的患者经左锁骨下动脉造影证实为左锁骨下动脉CTO病变的病例行支架术治疗.经右股动脉入路,置入8F指引导管,应用冠状动脉介入导丝PROGRESS,在小球囊(1.5 mm×15 mm)的支撑下通过病变到达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应用1.5 mm×20 mm、2.0 mm×20 mm和4.0 mm×15 mm Maverick冠脉球囊12~16 atm×30 s依次预扩张病变全程,植入6.0 mm×57 mm Express支架.结果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恢复血流TIMIⅢ级,桡动脉波动有力,患肢血压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PTA和支架术是持久开通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近期和远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慢性完全性闭塞 支架植入 近期和远期效果
下载PDF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瑞峰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目前经桡动脉心导管检查越来越普遍,但是它应用在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CTO)较少被报道。本研究考察经桡动脉(PCI)介入治疗CTO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我院419例从2008年2月到2010年12月因... 目的目前经桡动脉心导管检查越来越普遍,但是它应用在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CTO)较少被报道。本研究考察经桡动脉(PCI)介入治疗CTO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我院419例从2008年2月到2010年12月因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而进行了PCI治疗的病人。分两组,一组经桡动脉手术400例,另一组经股动脉手术19例。结果两组基本临床特征相似。经桡动脉组比经股动脉组有更多的新病变发生率(76%vs47.37%,P=0.012),更少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1.75%vs36.84%,P=0.006)和使用更小的导管(P<0.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如猝死、急性Q波心梗、紧急冠脉搭桥手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CTO病变更优于经股动脉。我们强力推荐在冠脉造影,尤其是治疗CTO时,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如果手术失败是因为导管小支撑不足时选择经股动脉PCI并用大号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慢性完全性闭塞
下载PDF
双导丝技术在慢性完全性阻塞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大东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双导丝技术 慢性完全性阻塞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心肌的评估研究
13
作者 彭诚初 崔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CTO患者诊断的特异性、灵敏性,对比CTO患者冠状动脉闭塞部位与相应心肌梗死区域之间的关系,并评估CTO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心肌活性变化。方法:临床上疑似或已行冠状动脉造影但尚未行冠脉介入治疗(P...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CTO患者诊断的特异性、灵敏性,对比CTO患者冠状动脉闭塞部位与相应心肌梗死区域之间的关系,并评估CTO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心肌活性变化。方法:临床上疑似或已行冠状动脉造影但尚未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共26例,均行心脏MR、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共12例,其中一例CTO患者行PCI术前、术后均行磁共振心脏扫描。结果:26例病例中心脏磁共振证实左心室室壁厚度变薄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磁共振心肌首过灌注信号相对减低或缺损5例,延迟增强扫描高信号15例;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12例病例中,共发现磁共振延迟强化有55段;一例行PCI术前后患者心肌活性的评估具有差异。结论:磁共振影像形态学和功能成像能同时完成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扫描的"一站式"检查,可用于定位、定性心肌缺血,在CTO的诊断、介入治疗决策及术前、术后心肌活性评估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磁共振功能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灌注 心肌缺血 心肌活性
下载PDF
LDL-C/HDL-C比值与冠脉动脉慢性完全性病变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敏 冯建江 +3 位作者 朱建方 胡晶 张学洪 陈晓云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计算LDL-C/HDL-C比值。依据LDL-C/HDL-C比值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中、低组,随访2年,比较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LDL-C/HDL-C比值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8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高比值组(LDL-C/HDL-C比值≥3.54),中比值组(2.62≤LDL-C/HDL-C比值<3.54),低比值组(LDL-C/HDL-C比值<2.62)入选的病例分别有62,60,66例患者。与低比值组相比,中、高比值组男性比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脂蛋白、LDL-C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中高比值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比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经过校正后,LDL-C/HDL-C比值仍然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与长期随访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对LDL-C/HDL-C比值增高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改良的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性血管闭塞病变再通率的影响
15
作者 韩静 贾若飞 +5 位作者 孟帅 胡宏宇 陈威 王娱 杨承志 金泽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Subintimal plaque modification,SPM)与传统SP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完全性血管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后行SPM治疗。最终入组54例患... 目的比较改良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Subintimal plaque modification,SPM)与传统SP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完全性血管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后行SPM治疗。最终入组54例患者,其中改良SPM组患者22例,传统SPM组患者32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主要终点是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率的定义为行介入治疗30~90d内血管TIMI血流是否可能达到2~3级。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对比随访结果,改良SPM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传统SPM(90.9%比62.5%,P<0.05)。改良SPM组的手术策略更激进一些,包括应用更大尺寸的球囊[(1.83±0.30)mm比(2.48±0.26)mm,P<0.05]和更长段的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范围[(0.59±0.16)mm比(0.92±0.12)mm,P<0.05]。而且,在改良SPM组中,更普遍的应用Stingray球囊和延长导管,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改良SPM组15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造影随访,未发现靶病变失败的情况,无需行进一步治疗。结论改良SPM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慢性完全性血管闭塞病变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性血管闭塞病变 血管再通率 内膜下斑块修饰技术
下载PDF
逆向导丝穿刺正向扩张球囊开通钙化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的研究
16
作者 郭鹏 刘日辉 +2 位作者 张晓娇 王永 栾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3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逆向导丝穿刺正向扩张球囊技术(BIRD)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CTO)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逆向PCI成功开通CTO患者60例,其中行传统正向操控导丝及逆向导丝内膜下寻径技术(CART)2... 目的:观察逆向导丝穿刺正向扩张球囊技术(BIRD)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CTO)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逆向PCI成功开通CTO患者60例,其中行传统正向操控导丝及逆向导丝内膜下寻径技术(CART)28例设为CART组,行BIRD的32例设为BIRD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情况及介入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J-CTO评分、病变血管情况、靶血管情况、侧支血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组X线曝光时间长于BIRD组,曝光剂量高于BIRD组,对比剂用量、逆向导丝数目均多于BI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靶血管夹层、侧支血肿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均未发生MACE。结论:与传统CART术相比,BIRD术在逆向开通CTO病变的同时,减少了X线曝光时间及曝光剂量,降低了术中对比剂用量,并减少了逆向导丝的应用数量;在安全性方面,并未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操控导丝及逆向内膜下寻径技术 逆向导丝穿刺正向扩张球囊术 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心血管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出版
1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987,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技术 慢性完全性 科学出版社 闭塞病变 心血管 GEORGE 2009年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心血管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出版
18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13-2113,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技术 慢性完全性 科学出版社 闭塞病变 心血管 外科医师 GEORGE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心血管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出版
19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68-1768,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技术 慢性完全性 科学出版社 闭塞病变 心血管 外科医师 GEORGE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心血管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出版
20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0-720,共1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技术 慢性完全性 科学出版社 闭塞病变 心血管 GEORGE 2009年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