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侧支循坏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冯兵 闫伟 +1 位作者 王佳瑛 田婵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53-357,377,共6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mnant-like particle cholesterol, RLP-c)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患者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主要回顾性纳入549例CTO患者,依据rentrop分级系统将纳入人群...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mnant-like particle cholesterol, RLP-c)与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患者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主要回顾性纳入549例CTO患者,依据rentrop分级系统将纳入人群分为两组,即侧支循环充分组(rentrop 2-3级)412例与侧支循环不充分组(rentrop 0-1级)137例。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RLP-c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9例CTO患者,其中侧支循环不充分组137例。与侧支循环充分组相比,侧支循环不充分组RLP-c浓度较高[0.7(0.4, 1.0)vs. 0.5(0.4, 0.7),P<0.001]。不仅在单因素回归分析中,RLP-c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紧密相关(OR=4.658,95%CI:2.731~7.945,P<0.001),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影响后,RLP-c仍是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44,95%CI:2.828~8.645,P <0.001)。进一步依据3分位数将RLP-c调整成分类变量后,上述关系仍成立。最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证实RLP-c可有效预测侧支循环形不充分的发生(曲线下面积0.664,95%CI:0.613~0.716,P <0.001)。结论:独立于传统血脂参数,RLP-c与CTO患者侧支循环形不充分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侧支循环 rentrop分级 传统血脂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中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王颖 何丽 曹红岩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CTO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及MSCT检查,分析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干... 目的探讨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估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CTO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及MSCT检查,分析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干情况及左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共87支冠脉主干发生闭塞;闭塞病变性质中25支为钙化斑块、20支软斑块,42支为混合斑块;发现20支为闭塞主干近端分支血管扩张,闭塞段成角弯曲18支,25支为合并其他冠状动脉主干管腔严重狭窄,11支为支动脉主干窦上起源,13支为窦房结动脉开口硬化斑;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房内径(LAD)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够对CTO患者冠状动脉主干情况进行充分显示,有效判断患者左心室功能情况,有利于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促进闭塞血管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冠状动脉主干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18)F-FDG SPECT/CT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肌代谢与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周志行 《西藏医药》 2023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究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8氟-脱氧葡萄糖双探头复合线路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与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93例,所有... 目的 探究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8氟-脱氧葡萄糖双探头复合线路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与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SPECT/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形成程度、心肌存活情况、心肌存活与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93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病变血管115支,不同侧支循环形成患者一般资料、心肌存活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心肌面积、梗死心肌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存活心肌面积、梗死心肌面积与Rentrop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程度与心肌存活无关,术前进行^(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显像确认存活心肌范围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显像 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冠昌 万琪琳 +3 位作者 洪岩 何瑞莉 王治中 刘玉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8-41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CTO)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9月 2 4例 2 6处CTO的P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 2 6处CTO ,总成功率达 80 .8% ,支架置入...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CTO)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9月 2 4例 2 6处CTO的P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 2 6处CTO ,总成功率达 80 .8% ,支架置入 19处 (73.1% )。血管闭塞时间≤ 3个月、闭塞长度≤ 2 0mm、闭塞末端呈尖形者PCI成功率较高 ,有桥状侧支、闭塞近端血管重度弯曲者手术均失败。结论 :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血管闭塞时间、闭塞长度、闭塞末端形态、桥状侧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介入治疗 影响因素 分析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鸣 张峰 +2 位作者 葛雷 钱菊英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发生管腔狭窄或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发生管腔狭窄或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或CTO病变进行分组,比较各分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PPCI资料、住院期预后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5例急性STEMI患者中共有185例(53.6%)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110例(31.9%)为双支血管病变,75例(21.7%)为三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合并CTO病变20例(10.8%),占同期PPCI总量的5.8%(20/345)。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0.01),原发性高血压、心源性休克、植入≥2枚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值均<0.05),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IRA)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心力衰竭构成比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1),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间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总体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10.4%(36/345),病死率为8.1%(28/345),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4/345)。单支血管病变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间病死率、再发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脑卒中发生率、MACE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CTO病变患者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患者中年龄≥75岁、发生心源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合并CTO病变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者(P值分别<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回归系数=2.15,OR=8.58)和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回归系数=1.97,OR=7.14)是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而年龄≥75岁、男性、发生心力衰竭和合并CTO病变均不是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对行PPCI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而合并CTO病变的患者PPCI术后IRA血流恢复差,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且短期预后不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急性STEMI患者合并CTO病变是确定高危患者的有力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预后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预后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郜俊清 金惠根 +1 位作者 刘宗军 赵德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10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TO患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O患者行PCI成功率为86.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6... 目的比较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10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TO患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O患者行PCI成功率为86.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6%,1年以上随访左室射血分数PCI组为(53.8±10.5)%,药物保守治疗组为(46.1±7.9)%,两组比较P=0.02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PCI组为(52.3±9.4)mm,药物保守治疗组为(57.8±12.4)mm,两组比较P=0.037。其余临床事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O采用PCI治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但其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必须谨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血运重建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菁 王龙 +2 位作者 胡大一 王伟民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评估体表12导联常规心电图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血运重建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54例,对其开通前及开通后12h心电图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I... 目的评估体表12导联常规心电图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血运重建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54例,对其开通前及开通后12h心电图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I术后,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各有61.1%、76.9%和72.9%在开通后发生相应改变。结论体表心电图可预测CTO病变行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病变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学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体表心电图 预测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弛 钱菊英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3期352-355,共4页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介入治疗 完全闭塞 不良预后 心脏病学家 合并糖尿病 术后再狭窄 CTO
下载PDF
PCI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季梅丽 茅文辉 杨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1期3891-3892,共2页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患者行PCI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本院2007年3月—2008年1月共对261例CTO患者行PCI治疗,对其并发症及潜在的并发症进行护理。结果261例患者中2例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引流后心包积液消失;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患者行PCI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本院2007年3月—2008年1月共对261例CTO患者行PCI治疗,对其并发症及潜在的并发症进行护理。结果261例患者中2例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引流后心包积液消失;1例出现造影剂肾病,予以床边超滤后肾功能恢复。2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良好的护理干预及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动态血压,给予抗凝治疗、鞘管护理、心理和生活护理等,可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介入术 护理
下载PDF
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介入治疗长期预后分析
10
作者 王曼 杨跃进 +6 位作者 杨伟宪 乔树宾 徐波 胡奉环 宋雷 刘海波 管常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9-755,共7页
目的:分析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特点,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长期(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患者37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存在一支左回旋... 目的:分析左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的临床特点,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长期(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患者375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存在一支左回旋支CTO。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结束时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n=269)和失败组(n=106)。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主要终点(5年时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和次要终点[包括30 d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5年随访时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任何血运重建或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共入选375例左回旋支CTO患者,CTO 426处,其中男性321例(85.60%)。冠状动脉造影诊断PCI成功组269例(71.73%),失败组106例(28.27%)。失败组高血压患者比例、术前SYNTAX评分、病变长度≥20 mm患者比例、存在钝头闭塞患者比例、闭塞处存在大的边支患者比例均高于成功组(P均<0.05),J-CTO评分为0分的比例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边支闭塞和夹层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CI成功组(P均<0.05);穿孔的发生率虽高于成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终点:5年随访,成功组和失败组死亡+心肌梗死复合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4%vs.6.45%,P>0.05)。次要终点:30 d死亡(0.37%vs.1.89%)和心肌梗死(1.49%vs.0.94%)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年随访,失败组TLR高于成功组(18.28%vs.9.72%,P=0.03),TVR虽高于成功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18.28%vs.10.93%,P>0.05)。结论:左回旋支CTO男性患者居多,冠状动脉造影PCI成功率为71.73%,高血压患者比例较高,病变迂曲,近端存在大分支的比例较高,失败组边支闭塞、夹层的发生率高于成功组。PCI成功未降低左回旋支CTO患者的远期(5年)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失败组TLR发生率高于成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回旋支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PCI血运重建的合理性
11
作者 袁驰 柯永胜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非常普遍。观察性的研究显示,成功开通CTO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心血管病患者临床预后。但由于缺乏随机试验,其临床获益仍然存在争论。最新的欧洲心脏病...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非常普遍。观察性的研究显示,成功开通CTO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心血管病患者临床预后。但由于缺乏随机试验,其临床获益仍然存在争论。最新的欧洲心脏病协会指南仍然将CTO患者行PCI治疗推荐为Ⅱa类(B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PCI 临床结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逆向介入治疗失败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旭 王永 +1 位作者 吴天兵 栾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891-89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逆向介入治疗术中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手术未能成功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10例经逆向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CTO患者。在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根据最终手术成功与...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逆向介入治疗术中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手术未能成功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10例经逆向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CTO患者。在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根据最终手术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成功组(n=278)、失败组(n=3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和预测因素。结果10.3%(32/310)患者在导丝和微导管寻径成功后手术未能成功。失败组Werner侧枝循环CC0-1级、病变血管钙化、病变长度>20 mm、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和X线暴露剂量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血管钙化、病变长度>20 mm和侧枝迂曲与逆向介入治疗失败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血管钙化是逆向介入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逆向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失败的主要预测因素为冠状动脉血管钙化。改善钙化血管处理策略和器械可提高逆向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逆向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预测因素 血管钙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支数对PCI后心电复极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习良 陈莲 +2 位作者 刘刚 程坚 郑启东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支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复极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成功行PCI的CTO患者164例,按照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不同分为...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支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复极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成功行PCI的CTO患者164例,按照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114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比较不同病变支数患者PCI前后心电复极化指标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采用Rentrop分级法评估)。结果 不同病变支数患者PCI前心电复极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后,多支病变组患者校正QT间期(QTc)明显小于单支病变组(P<0.05),T波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心率、QT离散度(QTd)、QTc、T波尖峰-T波末尾时间(Tp-Te)、病理性Q波或碎裂QRS波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变支数患者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O病变支数对PCI后QTc、T波异常有影响,但对其他心电复极化指标及侧支循环建立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心电图 复极化
下载PDF
ECMO辅助下高危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凡凡 兰江 +1 位作者 蔡粤 肖竹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19-319,321,共2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尚未完全攻克的最后堡垒[1]。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可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保护心功能,减少缺血相关心律失常,增加...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尚未完全攻克的最后堡垒[1]。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可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保护心功能,减少缺血相关心律失常,增加冠状动脉供血能力的储备,在其他血管发生闭塞时可以提供代偿。但是CTO-PCI 是一类复杂手术,有可能因并发症而给患者带来风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ECMO 患者 护理 高危 经皮冠脉介入
下载PDF
比伐芦定在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永 赵宏伟 +8 位作者 王成福 范春煜 张晓娇 罗德峰 朱宇 陈宝君 于国宁 侯爱洁 栾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327-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明确诊断CTO病变的老年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8例。随机...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明确诊断CTO病变的老年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冠状动脉造影前给予2500 U,PCI前补充100 U/kg,每过1 h追加1000 U;66例)和比伐芦定组(0.75 mg/kg负荷量,续以1.75 mg/kg/h至术后4 h;52例)。主要有效性终点定义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安全性终点是PCI后任何出血或者术区相关并发症。结果比伐芦定组PCI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3.8%vs.16.7%,P=0.037)、小出血发生率(17.3%vs.34.8%,P=0.039)均显著低于UFH组。住院期间,比伐芦定组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UFH组(9.6%vs.25.8%,P=0.032);出院后6个月时间内,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冠脉CTO病变患者PCI中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可降低无复流/慢血流和PCI相关急性心梗发生率,同时可降低术区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增加6个月MAC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芦定 普通肝素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开通后植入物选择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峡汛 韩战营 王徐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724-1726,共3页
慢性完全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一大难点。既往有研究指出,CTO病变在血管慢性闭塞过程中已形成了丰富的侧支循环,不需要采取积极的开通策略,盲... 慢性完全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一大难点。既往有研究指出,CTO病变在血管慢性闭塞过程中已形成了丰富的侧支循环,不需要采取积极的开通策略,盲目地开通CTO病变会增加手术风险且不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植入物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间隔支逆向PCI导丝不能通过的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德锋 栾波 +6 位作者 侯爱洁 王成福 赵宏伟 孟庆坤 张晓娇 李毅 王永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经间隔支逆向介入治疗术导丝通过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CTO病变,并且接受经间隔支逆向PCI患者167例,以手术是否...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经间隔支逆向介入治疗术导丝通过失败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CTO病变,并且接受经间隔支逆向PCI患者167例,以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138例,失败组2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与手术失败相关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间隔支逆向PCI失败的可能预测因素。结果失败组患者LAD-CTO、侧支迂曲、Werner侧支评分0~1级、侧支入口<90°和侧支出口<90°比例均高于成功组(χ^(2)/P=10.441/0.002,20.053/<0.001,22.182/<0.001,17.660/<0.001,18.722/<0.001),失败组患者侧支无分支的比例低于成功组(χ^(2)/P=8.477/0.006);失败组患者造影剂使用剂量、X线暴露剂量和手术时间均高于成功组(t/P=12.624/0.012,10.254/0.032,13.054/0.021)。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侧支迂曲、RCA-LAD侧支、侧支入口<90°和侧支出口<90°是经间隔支逆向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5.311(1.219~10.354)、2.229(1.533~5.511)、1.621(1.032~3.024)、1.544(1.108~3.221)]。结论侧支循环迂曲、RCA-LAD侧支循环、侧支入口和出口<90°为经间隔支逆向PCI的CTO患者手术失败的主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逆向介入治疗 间隔支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青顺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6期741-743,共3页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最终阶段,该类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已达到100%,其血流TIMI级别为0级,闭塞血管已无灌注或无血流迹象[1]。临床虽可通过介入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的症状,使得血管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最终阶段,该类疾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已达到100%,其血流TIMI级别为0级,闭塞血管已无灌注或无血流迹象[1]。临床虽可通过介入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的症状,使得血管重新恢复灌注,但针对CTO患者而言,其血管闭塞情况较为复杂,且闭塞病变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冠状动脉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性 诊治 介入治疗 狭窄程度 TIMI
下载PDF
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段娜 栾波 +1 位作者 侯爱洁 罗德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8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并成功开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0例,根据...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并成功开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0例,根据Rentrop分类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0级或1级)和侧支循环良好组(2级或3级);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端脑钠肽前体指标、6 min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术后1个月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术后1个月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侧支循环与不同时间点NT-proBNP指标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LVEDD水平均低于术前,LVEF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程度侧支循环与不同时间点6 min步行试验距离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心功能及活动耐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后的心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冠状动脉 侧支循环 心功能
下载PDF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一年预后分析
20
作者 胡思汗 冯雨嘉 +1 位作者 刘胜囡 万静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72-479,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手术治疗获益,为临床治疗方案个体化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患者310例...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评估手术治疗获益,为临床治疗方案个体化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TO患者310例。通过门诊复诊记录或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根据随访1年时心脏彩超结果了解心脏结构变化。结果:PCI失败组患者1年随访研究显示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成功组(29.59%vs 15.57%,P<0.05),且PCI失败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PCI成功组。其中有108位患者复查心脏彩超结果,配对分析显示PCI开通CTO罪犯血管成功组患者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深入分析效应量结果提示LVEF<50%且PCI成功组患者的LVEF值(Cohen’s d值=0.581)、左房内径(Cohen’s d值=0.854)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Cohen’s d值=0.433)改善最为明显。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成功的PCI和加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了主要终点的发生率。而SYNTAXⅠ得分>32以及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25 U/L是主要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I开通CTO可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对于左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PCI开通CTO还可改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心脏泵功能,缩小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逆转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左室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