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过建春 肖丽娜 +4 位作者 荀运浩 王宇芳 李春青 石伟珍 施军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SC)阴虚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将105例ASC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及分组:阴虚质组47例和非阴虚...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ASC)阴虚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将105例ASC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及分组:阴虚质组47例和非阴虚质组5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DRB1、HLA-DQA1等位基因型。结果阴虚质组HLA-DRB1*09、HLA-DQA1*0301的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阴虚质组(分别为12.1%vs27.8%,19.1%vs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B1*11、HLA-DQA1*0501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阴虚质组(分别为12.1%vs4.3%,28.7%vs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HLA-DRB1*09和HLA-DQA1*0301可能是ASC非阴虚体质患者的分子基础;HLA-DRB1*11和HLA-DQA1*0501可能是ASC阴虚体质患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阴虚体质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龙尧 胡南 +1 位作者 庞超 何姗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血清标记物 (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 2 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者进行了 2~ 11年 (平均 4 14年 )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 ,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 HBc...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血清标记物 (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 2 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者进行了 2~ 11年 (平均 4 14年 )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 ,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 HBc均阳性 (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 HBe、抗 HBc均阳性 (简称“小三阳”)者 ,随访终点时分别有 6 2 1%和 6 7 4%保持原模式不变 ;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 )、“小二阳”(HBsAg、抗 HBc均阳性 )、“单抗 HBc阳性”(单项抗 HBc阳性 ,其余 4项均阴性 )、“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 ,其余 4项均阴性 )者 ,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 (分别为 39 3%、32 4%、8 7%、5 6 % )。小三阳或小二阳者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 (HBeAg阳转 )。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 1 16 %、7 1% ,抗 HBs、抗 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 0 6 3%、4 8% ;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 (P <0 0 1) ;抗 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 HBs阳转率 (P <0 0 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者 46 8例 (19 7% ) ,其中 16 0例 (6 7% )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 ,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 HBs的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无症状hbv 转变规律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记物 hbvM模式
下载PDF
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血清CG和HA RI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毅 韩蓉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血清甘胆酸(CG)和透明质酸(H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CG和HA的含量。结果: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组血清CG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血清甘胆酸(CG)和透明质酸(HA)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CG和HA的含量。结果: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组血清CG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组HA的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血清CG和HA的测定能反映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有一定程度的肝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无症状hbv感染者 甘胆酸 透明质酸 肝损
下载PDF
阴虚体质与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 被引量:6
4
作者 肖丽娜 过建春 +5 位作者 荀运浩 王宇芳 王薇薇 石伟珍 李春青 施军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与HLA-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通过调节病理体质,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5例,进行中医体质...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体质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联系,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与HLA-DRB1、DQA1基因多态性的联系,通过调节病理体质,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105例,进行中医体质分型:47例阴虚质和58例非阴虚质,105例患者行肝组织活检术,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留取血标本,检测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测定HLA-DRB1、HLA-DQA1等位基因型。结果:在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间,HBsAg、HBV-DNA、HBeAg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经病理诊断肝组织无炎症和(或)纤维化改变者仅11例(10.5%),轻度慢性肝炎80例(76.2%),中度慢性肝炎8例(7.6%),重度慢性肝炎6例(5.7%)。阴虚质组的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为34.0%,显著高于非阴虚质组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1、HLA-DQA1在不同肝组织病理程度间的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为轻度慢性肝炎,少数为中度和重度;阴虚体质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非阴虚体质,提示阴虚体质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感染HBV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可能易发展为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阴虚体质 病理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Pre-S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童 宋蕊 +5 位作者 李倩 戴玉柱 车飞虎 周华君 孙长贵 成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hronic HBV carriers,ASCs)Pre-S基因序列特征及持续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〇三医... 目的探讨低水平HBsAg表达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ymptomatic chronic HBV carriers,ASCs)Pre-S基因序列特征及持续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的654份ASCs血清标本和临床资料,根据HBsAg水平分为低水平HBsAg组(≤10 IU/mL)和高水平HBsAg组(>10 IU/mL),并且在与低水平HBsAg组年龄匹配的基础上,从高水平组血清标本中随机抽样100份,对138例低水平HBsAg患者和100例高水平HBsAg患者进行Pre-S/S基因组扩增与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以高水平HBsAg组的HBV Pre-S基因成功测序结果为基础建立中国东部地区ASCs主要基因型的Pre-S基因参考序列,并对低水平HBsAg组的ASCs Pre-S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2.0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8例低水平HBsAg组Pre-S/S成功测序63例,其中B基因型52例,C基因型11例;100例高水平HBsAg组标本中Pre-S/S成功测序94例,其中B基因型48例,C基因型46例。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发现,B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共发现81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4个,分别为Pre-S1区F56I/V、T76A/N/P,Pre-S2区P15L/S/T、Y21T/F/H/N;高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47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3个,为Pre-S1区L34F、V49A和P59S/L;B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的Pre-S蛋白氨基酸突变位点总数高于高水平HBs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8,P<0.05)。C基因型中,低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1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3个,分别为Pre-S1区W66V/G和A79V,Pre-S2区V32A;高水平HBsAg组Pre-S蛋白发现39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有意义突变2个,为Pre-S1区A79V和Pre-S2区T49I;C基因型中Pre-S蛋白氨基酸突变位点总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1,P<0.05)。结论ASCs Pre-S基因存在有意义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低水平HBsAg持续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 低水平HBsAg Pre-S基因参考序列
原文传递
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联合低拷贝内标定量在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鞠琪 夏月根 +7 位作者 顾亚平 朱建清 宋振江 何宝珠 谢红霞 何亮 羊锦凤 朱筠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4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联合低拷贝内标定量在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无症状HBe Ag阴性患者32例,采用血清标记物检测,观察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联合低拷贝内标定量在无症状慢性HBV感...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联合低拷贝内标定量在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无症状HBe Ag阴性患者32例,采用血清标记物检测,观察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联合低拷贝内标定量在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的检查效果。结果 HBe Ag阴性患者32例中,HBV-DNA定量(低拷贝内标法)大于1000IU/m L患者PIEALT和PNALT分别为75%和37.5%,HBVDNA定量(低拷贝被标法)500-1000IU/m L患者PIEALT和PNALT分别为16.6%和12.5%,HBV-DNA定量(低拷贝被标法)10-500IU/m L患者PIEALT和PNALT分别为8.3%和25%,P值均小于0.01。瞬时弹性测定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结果显示瞬时弹性测定PIEALT组22例患者≥F2(7.3-9.7KPa)9例(40.9%),≥F3(9.7-17.5k Pa)8例(36.4%),≥F4(〉17.5k Pa)5例(22.7%),PNALT组10例患者,≥F2(7.3-9.7KPa)8例(80%),≥F3(9.7-17.5KPa)2例2(20%),≥F4(〉17.5k Pa)无。肝功能情况:入组HBe Ag(-)32例患者中,PIEALT组24例,ALT平均(74±26)u/L,AST平均(62±18)u/L,PNALT 8例中,ALT,AST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瞬时弹性扫描技术联合低拷贝内标定量可提高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检出率,降低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扫描技术 低拷贝内标定量 无症状慢性hbv感染 检出率
下载PDF
复肝糖浆Ⅰ、Ⅱ、Ⅲ号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雷陵 杨志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274-277,共4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本文300例慢性HBV感染均系1992年1月~1995年6月我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病人,符合1990年5月上海全国第六届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中医辨证参照1991年12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本文300例慢性HBV感染均系1992年1月~1995年6月我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病人,符合1990年5月上海全国第六届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中医辨证参照1991年12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标准,分为复肝糖浆组(治疗组)2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慢性乙肝 病毒感染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 临床研 复肝 中医辨证 慢性hbv感染 中西医结合 清热解毒 白花蛇舌草
下载PDF
傣药叶下珠肝片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64例
8
作者 黄振国 覃贵伦 +3 位作者 涂荫国 曾庆生 张国泰 张宜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313-314,共2页
1996年10月以来,我科应用叶下珠肝片(云南西电肝病新药研究所研制,云南省大理州中药制药厂生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00余例,发现对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现将资料完整的64例,初步小结... 1996年10月以来,我科应用叶下珠肝片(云南西电肝病新药研究所研制,云南省大理州中药制药厂生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00余例,发现对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现将资料完整的64例,初步小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64例均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诊断、分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肝片 病毒性乙型肝炎 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 HBEAG 肝毒清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慢性无症状hbv 傣药 传染病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