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上颌窦黏膜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0期18-19,22,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上颌窦黏膜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使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治疗前后的上颌窦黏膜...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上颌窦黏膜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使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治疗前后的上颌窦黏膜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比各项指标和上颌窦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牙周临床指标和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上颌窦黏膜厚度和长度值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结论:口腔颌面锥形束CT能够有效地将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后的上颌窦黏膜变化反映出来,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验方式,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数据,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锥形束CT 牙周非手术治疗 慢性牙周炎上颌窦黏膜变化
下载PDF
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牙槽骨高度及上颌窦解剖结构的关联性
2
作者 秦文光 张佳明 +2 位作者 余挺 王永兰 申玉芹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39-743,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 目的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拍摄锥形束CT的患者资料,筛选出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的患者103例,通过CBCT三维重建,并以上颌窦底黏膜是否增厚(>2 mm)作为分组标准,测量牙槽骨高度、宽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以同一患者自身两侧指标的差值为统计值,分析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是否对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存在影响。结果最终纳入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56例,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47例。对其指标进行统计,其中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差值存在差异,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大于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两组间的牙槽骨宽度、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存在的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可能与缺牙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上颌黏膜增厚 牙槽骨 上颌解剖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任颂 刘静波 +1 位作者 赵海礁 潘亚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进行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中重度GAgP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无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进行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中重度GAgP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无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存在增厚改变的发生率为92.5%,而对照组为18.3%(P<0.05)。在实验组中,上颌窦底黏膜的最大厚度值(DSM)与上颌磨牙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骨性边缘的最小垂直距离(HBS)呈负相关。其中,DSM与上颌第一磨牙HBS关系最为密切,右侧和左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73(P<0.05)。实验组患者DSM与PD和CAL呈弱相关。结论:中重度GAgP患者上颌窦底黏膜容易发生增厚样改变,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反应程度与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上颌 黏膜增厚 锥形束CT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患者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分析
4
作者 付伟卓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9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上颌磨牙拔除治疗的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组(14例),另外选取同期口腔科收治的上颌磨牙存在牙槽骨轻度吸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5... 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行上颌磨牙拔除治疗的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组(14例),另外选取同期口腔科收治的上颌磨牙存在牙槽骨轻度吸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检查,测量比较两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的厚度最大值(maxMT)及磨牙剩余牙槽骨高度最小值(minRRH),统计其黏膜增厚比例。并对研究组患者在拔除上颌磨牙、位点保存术6个月后对应的上颌窦黏膜厚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磨牙maxMT高于对照组,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minRR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磨牙拔除后对应上颌maxMT低于治疗前,上颌窦黏膜增厚的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的厚度明显增加,经上颌磨牙拔除同期拔牙位点保存术治疗后,其病理性增厚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锥形束CT 磨牙 上颌黏膜厚度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上颌窦黏膜促炎细胞因子的免疫组化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延忠 房振胜 +1 位作者 杜志华 赵文波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5-466,I003,共3页
关键词 慢性 上颌黏膜 促炎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强 李江民 文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33-263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两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局部白细胞介素(IL)-1、IL-8、干扰素(INF)-γ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集落因子(GM-CSF)等细...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两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局部白细胞介素(IL)-1、IL-8、干扰素(INF)-γ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集落因子(GM-CSF)等细胞因子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Ⅰ型组患者的IL-1、IL-8、INF-γ、GM-CSF、ICAM-1、VCAM-1等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12.32、11.54、6.74、3.25、4.18、2.68,P<0.05)。Ⅱ型组患者的IL-1、IL-8、INF-γ、GM-CSF、ICAM-1等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11.22、11.87、6.98、5.01、7.23,P<0.05)。Ⅰ型组与Ⅱ型组相比较,在IL-1、GM-CSF、ICAM-1等三个细胞因子比较有明显差异(t=6.12、3.88、3.41,P<0.05)。结论促炎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ICAM-1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两型鼻窦炎起作用的细胞因子并不相同,通过对不同细胞因子类型及黏附分子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慢性鼻窦炎不同类型发病机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上颌黏膜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筛窦炎黏膜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梁乐 刘红刚 +2 位作者 何春燕 张盛忠 陈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1-655,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筛窦炎(chronicethmoiditis)患者筛窦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15例慢性筛窦炎患者和4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接受鼻内镜手术时钳取筛窦黏膜,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黏膜表面形态及炎细胞浸润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慢性筛... 目的观察慢性筛窦炎(chronicethmoiditis)患者筛窦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15例慢性筛窦炎患者和4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接受鼻内镜手术时钳取筛窦黏膜,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黏膜表面形态及炎细胞浸润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慢性筛窦炎患者筛窦黏膜可观察到黏液颗粒呈串珠样或团片状附着在残存纤毛上;纤毛稀疏、排列凌乱、缠结;细胞连接分离,细胞间隙增宽;基底细胞受损;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颗粒释放,浆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慢性筛窦炎患者筛窦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是筛窦炎慢性迁延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超微结构 显微镜检查 电子 超微结构变化 慢性 黏膜 超微结构改变 透射电镜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置管药物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窦腔黏膜纤毛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蓉 熊国军 《广州医药》 2004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黏膜纤毛变化。方法 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32例 ,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 ,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和妥佳注射剂反复冲洗窦腔 3个月 ,治疗... 目的 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黏膜纤毛变化。方法 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32例 ,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 ,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和妥佳注射剂反复冲洗窦腔 3个月 ,治疗前后取窦腔黏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2例中 30例治愈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治疗前窦腔黏膜细胞间隙扩大 ,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 ,治疗后纤毛再生 ,数目增多 ,恢复正常形态。结论 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黏膜纤毛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药物 药物冲洗 慢性上颌 黏膜 纤毛超微结构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上颌磨牙与上颌窦黏膜增厚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宋珏 刘好好 +1 位作者 刘嘉靓 陈美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探讨上颌磨牙对上颌窦黏膜增厚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72例牙周炎患者,测量137个上颌窦的相关参数,包括部位、牙位、最大黏膜厚度、牙槽骨丧失、垂直骨下袋和最小剩余骨高度。将上...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探讨上颌磨牙对上颌窦黏膜增厚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72例牙周炎患者,测量137个上颌窦的相关参数,包括部位、牙位、最大黏膜厚度、牙槽骨丧失、垂直骨下袋和最小剩余骨高度。将上颌窦最大黏膜厚度大于2 mm定义为增厚状态,评估可能影响上颌窦黏膜增厚的因素。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7个上颌窦中,77个黏膜增厚,占56.2%。随着牙槽骨丧失程度的加重,黏膜增厚的发生率增加(轻度21.1%,中度56.1%,重度69.2%),上颌窦黏膜增厚发生的风险增加6~7倍(中度OR=7.13,95%CI:1.37~37.21;重度OR=6.29,95%CI:1.06~37.37)。垂直骨下袋的严重程度与黏膜厚度发生呈正相关(无骨下袋38.7%,Ⅰ类骨下袋63.4%,Ⅱ类骨下袋79.4%),上颌窦黏膜增厚发生的风险增加(Ⅰ型OR=3.72,95%CI:1.01~13.70;Ⅱ型OR=5.39,95%CI:1.15~25.30)。最小剩余骨高度与黏膜厚度呈负相关(最小剩余骨高度≤4 mm OR=99.00,95%CI:17.42~562.79,P<0.05)。结论:上颌磨牙牙槽骨丧失、垂直骨下袋和最小剩余骨高度与上颌窦窦底黏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 黏膜增厚 牙周炎
下载PDF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误诊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英 薛柯凡 郑新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年第1期51-51,共1页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是发生于上颌窦,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息肉或黏膜慢性炎症.由于其病变隐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又类似于上颌窦恶性肿瘤,常有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给手术方式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有...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是发生于上颌窦,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息肉或黏膜慢性炎症.由于其病变隐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又类似于上颌窦恶性肿瘤,常有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给手术方式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对我院1988年以来收治的19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出血坏死性息肉 误诊 上颌恶性肿瘤 慢性炎症 黏膜 患者 诊断和治疗 病变
下载PDF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误诊1例
11
作者 王显红 张立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2期117-117,共1页
患者,女,28岁,2010年3月24日就诊入院。因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鼻腔间断性出血伴同侧鼻塞、头痛,自觉鼻腔有腐臭味,无发热,无头昏,无恶心呕吐。门诊以“鼻腔血管瘤”收治入院。专科情况:左侧鼻腔黏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肥大,总... 患者,女,28岁,2010年3月24日就诊入院。因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鼻腔间断性出血伴同侧鼻塞、头痛,自觉鼻腔有腐臭味,无发热,无头昏,无恶心呕吐。门诊以“鼻腔血管瘤”收治入院。专科情况:左侧鼻腔黏膜慢性充血,下鼻甲肥大,总鼻道见一灰褐色新生物,表面有部分暗红色坏死样组织及粘液性分泌物附着,触之易出血。鼻窦CT示:左侧上颌窦软组织灶并左侧阻塞性鼻腔筛窦炎症,不排除占位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血管瘤 误诊 下鼻甲肥大 占位性病变 恶心呕吐 慢性充血 鼻腔黏膜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波 曹洁 +3 位作者 胡文杰 甄敏 杨刚 徐涛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664-668,共5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及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黏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因罹患重度牙...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厚度特点及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黏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因罹患重度牙周炎而需拔除上颌磨牙患者8例,设其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上颌磨牙牙槽骨轻度吸收患者8例,设其为对照组。应用CBCT测量两组磨牙对应上颌窦黏膜最大厚度(maximum membrane thickness,maxMT)及磨牙最小剩余牙槽骨高度(minimum residual ridge height,minRRH)。试验组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测量拔除患牙对应的上颌窦黏膜maxMT。结果试验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4.06±1.80)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为87.5%,磨牙minRRH为(1.09±0.68)mm;对照组上颌窦黏膜maxMT为(1.42±0.38)mm,无上颌窦黏膜增厚,磨牙minRRH为(8.50±1.72)mm,两组间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牙拔除清创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黏膜maxMT为(1.55±0.63)mm,黏膜增厚的上颌窦比例降到12.5%,拔牙前后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颌磨牙区重度牙周炎患牙对应上颌窦黏膜易发生黏膜增厚,患牙拔除同期行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上颌窦增厚的黏膜大多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上颌 黏膜增厚
原文传递
放大内镜下萎缩性胃炎胃窦黏膜小凹开口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娜 张亚历 +10 位作者 刘思德 姜泊 潘德寿 智发朝 陈村龙 李明松 姚永莉 陈烨 白杨 龚伟 姚国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4期201-203,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以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6[1]。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CAG的变化是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以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6[1]。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CAG的变化是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2],因此及时诊断、定期随访CAG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放大内镜观察胃窦黏膜小凹在胃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时的形态学特征,以探讨Hp感染、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对其形态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形态变化 黏膜 放大内镜 小凹 HP感染 幽门螺杆菌 形态学特征
原文传递
鼻内窥镜术后鼻中隔穿孔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洪晓林 陈盈 +1 位作者 章旻 阮冠鑫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265-266,共2页
鼻内镜手术与以往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术野清晰、创伤小、操作准确、尽量保全黏膜生理功能等。我科自2003年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行鼻窦内窥镜手术近2 000例,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4例,现就其发生原因、相关因素以及如何预防... 鼻内镜手术与以往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术野清晰、创伤小、操作准确、尽量保全黏膜生理功能等。我科自2003年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行鼻窦内窥镜手术近2 000例,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4例,现就其发生原因、相关因素以及如何预防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穿孔 软骨 运动器官 慢性 鼻内镜手术 黏膜 鼻旁 上颌 鼻中隔偏曲
下载PDF
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秋芳 李容 +1 位作者 潘佳雨 张冬梅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64-168,共5页
重度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和严重的牙体疾病会导致上颌后牙缺失、甚至牙槽骨缺损。上颌后牙长期缺失未得到修复治疗,不但会导致咬合关系紊乱,还会引起牙槽嵴的吸收及上颌窦气化,使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 重度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和严重的牙体疾病会导致上颌后牙缺失、甚至牙槽骨缺损。上颌后牙长期缺失未得到修复治疗,不但会导致咬合关系紊乱,还会引起牙槽嵴的吸收及上颌窦气化,使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足,限制了种植修复的应用。目前解决的方法有上颌窦底骨增量的种植技术和避开上颌窦的种植技术两种,前者包括上颌窦提升技术,后者包括短种植体、斜种植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内提升术 上颌后牙缺失 重度慢性牙周炎 牙槽骨缺损 侵袭性牙周炎 种植技术 上颌后牙区 上颌提升
原文传递
真菌性鼻窦炎一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铭 周兵 +1 位作者 张盛忠 王毓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真菌性鼻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上颌根治术 中鼻道息肉 进行性加重 术后疼痛 黏膜组织 密度增高 面部疼痛 慢性炎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