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石云 杜军保 +1 位作者 汤秀英 唐朝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在慢性低氧环境中不同节段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病理意义。方法 将 2 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 1周组、低氧 2周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对肺组织进行弹... 目的 观察大鼠在慢性低氧环境中不同节段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病理意义。方法 将 2 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 1周组、低氧 2周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对肺组织进行弹力纤维染色 ,计数各型肺内动脉百分比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分别与三级呼吸道伴行的肺动脉的相对中膜面积 (RMA)、厚度 (RMT)及血管壁内弹力层 (IEL)厚度。结果 低氧2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氧 1周组 ,低氧 1周组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氧 2周组肌型动脉百分比 (MA % )、三级动脉RMA、R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氧 1周组 ,低氧 1周组MA %、肺泡水平动脉RMA、RMT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低氧 2周组和 1周组肺内动脉血管壁IEL均明显减少 (P均 <0 .0 5 )。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 ,肺动脉平均压与肺泡水平动脉RMA、RMT呈正相关 ;与肺泡水平肺动脉血管壁IEL厚度呈负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慢性低氧环境中大鼠肺血管结构呈现节段依赖性的重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动物实验 肺血管结构
下载PDF
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颖 阮英茆 +4 位作者 李莉 徐新林 褚雁 王清峙 李晓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 (HO) 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 ( 10只 ,正常组 )和常压间断缺氧 6周大鼠 ( 10只 ,模型组 )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肺小动脉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 ,免疫组化法测... 目的 :观察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小动脉血红素氧合酶 (HO) 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 ( 10只 ,正常组 )和常压间断缺氧 6周大鼠 ( 10只 ,模型组 )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肺小动脉光镜和电镜下的改变 ,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HO 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 ,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与右心室收缩压及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HO 1在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表达显著增多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0 0 1)。结论 :血液循环内皮细胞数可作为间接反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结构重塑的参考指标。缺氧导致肺小动脉HO 1增加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减少 ,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小动脉 血红素氧合酶-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液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钾通道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展中的作用
3
作者 柯琴梅 吴霁 +3 位作者 杜以梅 田莉 李伟 朱元州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缺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的影响及其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10只)和慢性缺氧5 d、10 d、20 d及30 d组(各10只)。慢性缺氧组大鼠每天在低氧仓... 目的:探究慢性缺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的影响及其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10只)和慢性缺氧5 d、10 d、20 d及30 d组(各10只)。慢性缺氧组大鼠每天在低氧仓中予以缺氧8 h,分别取缺氧5 d、10 d、20 d及30 d的大鼠进行实验。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I K)。结果:慢性缺氧显著减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 K峰值及I-V曲线漂移。慢性缺氧5 d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 K密度及I-V曲线与常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而慢性缺氧10 d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I K密度及I-V曲线与常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I K密度的峰值进一步降低。与常氧组相比较,慢性缺氧10 d组大鼠的mPAP明显增加(P<0.05),随着缺氧时间的增加,mPAP进一步增加;mPAP的增加与I K密度的下降呈负相关(r=-0.89769,P<0.01)。结论:慢性缺氧在引发肺动脉高压的过程中伴随有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通道的活性降低,提示Kv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大鼠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雪峰 刘青 《中国中医急症》 2003年第5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研究进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肺压宁预防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汤泰秦 刘升明 +3 位作者 黄志宏 黄纳斯 吴义 侯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0-32,共3页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并发症,是肺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益气活血中药复方肺压宁能有效地预防急性肺动脉高压已为先前的实验所证实,为探讨其对 CHPH 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特开展本实验研究。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缺氧性 中药复方 慢性阻塞性肺病 益气活血 病理生理 大鼠 缺氧 常压缺氧 内皮素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志斌 邹霞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牛磺酸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方法:复制大鼠间断缺氧4周模型,采用透射电镜、放射免疫和生化技术研究牛磺酸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结果:缺氧4周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肥大,血中ET-1、AC... 目的:进一步研究牛磺酸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方法:复制大鼠间断缺氧4周模型,采用透射电镜、放射免疫和生化技术研究牛磺酸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结果:缺氧4周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肥大,血中ET-1、ACE水平升高,NO-2/NO-3和SOD水平降低;MPAP与ET-1呈正相关,与NO-2/NO-3呈负相关;牛磺酸可抑制缺氧大鼠ET-1和ACE分泌,增加NO和SOD水平,降低肺动脉压力;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牛磺酸能对抗缺氧大鼠的心肺组织损伤。结论:牛磺酸通过减轻缺氧所致细胞损伤,调节血管舒缩物质的平衡,对缺氧性肺高压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肺动脉高压 缺氧性 大鼠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曾玉兰 张珍祥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6期765-767,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川芎嗪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及其与内皮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义 刘升明 +1 位作者 杨昌南 汤泰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21-23,276,共4页
观测了川芎嗪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防治作用,并用放免法同步检测肺动脉、颈动脉、颈静脉3个部位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缺氧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由正常组的(1.6±0.3)kPa 升至(2.7±0.6)kPa(P<0.01);缺氧川芎嗪组 m... 观测了川芎嗪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防治作用,并用放免法同步检测肺动脉、颈动脉、颈静脉3个部位血浆内皮素(ET)浓度。结果:缺氧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由正常组的(1.6±0.3)kPa 升至(2.7±0.6)kPa(P<0.01);缺氧川芎嗪组 mPAP 为(1.8±0.4)kPa,与缺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间分别比较3个部位及各组内3个部位之间血浆 ET 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SD 大鼠常压缺氧4周 mPAP 明显升高,川芎嗪对 HPH 有显著防治作用;缺氧组血浆 ET 水平不升高,川芎嗪对大鼠血浆 ET 水平无影响,说明此时血浆 ET 水平难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局部的 ET 分泌、代谢状况,川芎嗪防治HPH 的作用与 ET 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内皮素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雷松蕙 黄明夏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1)、缺氧组(组2)、缺氧加吸氧组(组3)、缺氧加NO吸入组(组4)和缺氧加NO吸入加氧吸入组(... 目的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1)、缺氧组(组2)、缺氧加吸氧组(组3)、缺氧加NO吸入组(组4)和缺氧加NO吸入加氧吸入组(组5)。结果 组2与组1比较平均肺动脉压明显增高,氧分压、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的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吸入 氧吸入
下载PDF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文鸿 毛宝龄 +1 位作者 邹霞英 辛达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9-159,共1页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博士生论文摘要Astudyonvascularendothelialinjuryinchronichypoxicpulmonaryhy-pertension彭文鸿毛宝龄邹霞英辛达...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博士生论文摘要Astudyonvascularendothelialinjuryinchronichypoxicpulmonaryhy-pertension彭文鸿毛宝龄邹霞英辛达临(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呼吸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 肺动脉高压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苯丙氨酸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琼 王特为 +2 位作者 黄忠碧 邓述恺 王荣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苯丙氨酸(PHE)对慢性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缺氧组(n=10)、缺氧+PHE组(n=9)。缺氧组与缺氧+PHE组每d给予缺氧处理。缺氧+PHE组每d于缺氧前腹腔注射PHE400mg/(... 目的:探讨苯丙氨酸(PHE)对慢性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缺氧组(n=10)、缺氧+PHE组(n=9)。缺氧组与缺氧+PHE组每d给予缺氧处理。缺氧+PHE组每d于缺氧前腹腔注射PHE400mg/(kg.d),对照组与缺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21d。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右心室平均压(pMRV)及肺动脉平均压(pMPA),同时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心率和血压。测定右心室(RV)质量/(左心室(LV)质量+室间隔(S)质量)(mRV/(mLV+mS))比值,并观测肺血管形态结构的变化和各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缺氧组的pMRV、pMPA、(mRV/(mLV+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缺氧+PHE组(P<0.05);缺氧组的肺细小动脉管壁厚度、管壁横截面积、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及管壁横截面积占血管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缺氧+PHE组(P<0.01)。缺氧+PHE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缺氧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HE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的表达而降低慢性缺氧大鼠的右心室压及肺动脉高压,逆转右心室肥厚及血管结构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慢性缺氧 肺动脉高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与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黄明夏 齐宝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为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 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 ,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实验时将动物 (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 (组Ⅰ )、缺氧组 (组Ⅱ )、缺氧 +吸氧组 (组Ⅲ )、缺氧 +NO... 目的 :为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 1(ET - 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 ,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实验时将动物 (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 (组Ⅰ )、缺氧组 (组Ⅱ )、缺氧 +吸氧组 (组Ⅲ )、缺氧 +NO吸入组 (组Ⅳ )和缺氧 +NO吸入 +氧吸入组(组Ⅴ )。结果 :组Ⅱ与组Ⅰ比较平均肺动脉压 (mPAP)明显增高 ,氧分压 (PO2 )、血浆NO明显降低 ,血浆ET - 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 <0 .0 1,交互影响P <0 .0 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 :NO与ET - 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吸入NO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吸入 氧吸入 治疗
下载PDF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与心房钠尿肽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新文 马则敏 +1 位作者 袁文俊 何振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含量改变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复制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其血浆、心肌组织ET和ANP含量。结果: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ET、ANP... 目的:观察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含量改变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复制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其血浆、心肌组织ET和ANP含量。结果: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ET、ANP及心肌组织E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心肌组织ANP含量却显著降低;血浆ET与血浆ANP、血浆ET与心肌组织ET呈正相关,血浆ANP与心肌组织ANP呈负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时,ET与ANP的合成及释放增加,两者作用相互对抗,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 心房钠尿肽
下载PDF
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霆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慢性缺氧性 大鼠
下载PDF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5⁃羟色胺与缝隙连接蛋白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15
作者 宋新婷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39-744,共6页
目的探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五羟色胺(5-HT)、缝隙连接蛋白40(Cx40)和43(Cx43)在慢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所致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BALB/c小鼠40只,8周龄,体重25~29 g。实验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两组:对照组(O... 目的探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五羟色胺(5-HT)、缝隙连接蛋白40(Cx40)和43(Cx43)在慢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所致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PF级BALB/c小鼠40只,8周龄,体重25~29 g。实验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两组:对照组(O组,n=8)和慢性缺氧模型组(H组,n=32)。所有小鼠正常饮食,O组在正常环境喂养4周,H组予低氧舱(每天吸入10%氧气10 h)喂养4周后,监测M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随后处死小鼠,取心肺组织称量并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实验二:O组和H组于显微操作下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远端肺小动脉血管,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鉴定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组分离得PAEC和PASMC进一步分为三组:缺氧+si-Cx40组(H40组)、缺氧+si-Cx43组(H43组)和缺氧+无义siRNA组(HN组),H40组和H43组PAEC和PASMC分别接受Cx40基因和Cx43基因的特异性siRNA脂质体siPORTNeoFX转染,HN组接受无义siRNA转染。所有细胞在10%氧气条件下进行传代培养。采用qPCR检测Cx40和Cx43 mRNA表达量,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EET和5-HT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SM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蛋白-22α(SM22α)和2r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r)含量。结果实验一:H组MAP、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均明显高于O组(P<0.05)。实验二:与HN组比较,H40组PAEC和PASMC中Cx40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H43组PAEC和PASMC中Cx43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H43组和H40组PAEC中EET浓度明显升高(P<0.05),PASMC中EET和5-HT浓度、α-SMA和SM2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ASMC中BMP2r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40组比较,H43组PAEC中EET浓度明显升高(P<0.05),PASMC中EET和5-HT浓度、α-SMA和SM2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ASMC中BMP2r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PAEC感受缺氧信号,合成分泌增加的EET、5-HT通过Cx40和Cx43转移至PASMC中,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收缩蛋白α-SMA、SM22α的表达。通过阻断缝隙连接之间EET、5-HT的转运,有助于减轻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缝隙连接蛋白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 5-羟色胺 慢性缺氧
下载PDF
虎杖苷调节YAP1/TAZ信号通路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刘文光 刘思佟 +5 位作者 张薇薇 庄桂银 谢思雨 田雪 李晓珊 谷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 探究虎杖苷(PD)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新生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PD低剂量组、PD中剂量组、PD高剂量组、PD高剂量+Hippo通路抑制剂(PD高剂量+... 目的 探究虎杖苷(PD)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新生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PD低剂量组、PD中剂量组、PD高剂量组、PD高剂量+Hippo通路抑制剂(PD高剂量+XMU-MP-1)组,每组10只。缺氧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肺动脉管壁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分离各组新生大鼠PASMCs,分为NC组、低氧(Hypoxia)组、PD低剂量组、PD中剂量组、PD高剂量组、PD高剂量+XMU-MP-1组。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和PASMCs中Yes相关蛋白1(YAP1)、PDZ结合域的转录共刺激因子信号通路(TAZ)、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RVSP、RVHI、WT%、WA%、YAP1、MST1、TAZ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PD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动脉增厚减少,管腔变大,RVSP、RVHI、WT%、WA%、YAP1、MST1、TAZ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PD各组间差异存在剂量依赖性(均P<0.05);XMU-MP-1可逆转这一结果。与NC组相比,Hypoxia组细胞A_(450nm)值、EdU阳性率、YAP1、MST1、TAZ、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Hypoxia组相比,PD低、中、高剂量组细胞A_(450nm)值、EdU阳性率、YAP1、MST1、TAZ、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Bax表达显著升高,且PD各组间有剂量依赖性(均P<0.05);XMU-MP-1可逆转这一结果。结论 PD可能通过抑制YAP1/TAZ信号通路抑制HPH新生大鼠PASMCs增殖,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虎杖苷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增殖 凋亡 YAP1/TAZ信号通路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白介素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
17
作者 万引 况卫丰 +4 位作者 陈轩 曾招军 张爱妹 李赞华 熊国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白介素(IL)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白介素(IL)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江西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COPD患者,观察组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IL-2、IL-10、IL-17表达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2、IL-10、IL-17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682,P=0.021),IL-10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14,P=0.013),IL-17与肺动脉压力无明显相关性(r=0.171,P=0.152)。结论IL-2、IL-10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IL-17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白介素-2 白介素-10 白介素-17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18
作者 杨振文 王宙明 +2 位作者 李晟 邹珺 贺晓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是无法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是否比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具有更好的获益-风险比,以及二者联用是否可增加临床疗效或改善安全性尚存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C...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是无法手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药物治疗是否比球囊肺血管成形术具有更好的获益-风险比,以及二者联用是否可增加临床疗效或改善安全性尚存争议。本文将系统阐述CTEPH的治疗进展,以指导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血管成形术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利奥西呱 曲前列尼尔 马昔腾坦
下载PDF
依那普利在中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林剑勇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6-9,19,共5页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在中老年慢性肺源性心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中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分析依那普利在中老年慢性肺源性心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中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福辛普利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福辛普利钠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血氧指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疗效(94.29%)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心室射血分数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水平指标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ET-1、NT-proBN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在中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防止右心室重构,降低脉动脉高压,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慢性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韩旭 韩凯 +3 位作者 马兴鸿 孙若西 汪蕾 米宏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2-189,共8页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确诊为AP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经至少3个月规范化抗凝后复查肺V/Q显像和CTPA。分别评估并计算肺V/Q显像和CTPA图像中的残余肺栓塞,并分别记录为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s,PPDs%)和CT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评价PPDs%和CTPAOI预测CTEPH发生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PDs%和CTPAOI对APE后CTEPH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24例APE患者,1年内随访,共有26例进展为CTEPH。Bland-Altman图示两检查评估APE治疗后残余肺栓塞的一致性较好。ROC分析示PPDs%的AUC>CTPAOI(0.958 vs.0.868,P=0.03);预测CTEPH发生的阈值分别为20.5%和15.0%,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88.9%和76.9%、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P=0.13;特异性:P>0.999)。结论:肺V/Q显像预测APE后CTEPH发生率比CT PA更敏感,但特异性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