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动针干预“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中枢镇痛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赵丽萍 陈艺箔 +3 位作者 王雅倩 李之彤 张琪 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14-3623,共10页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 背景:滞动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镇痛效果显著,但镇痛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滞动针干预激痛点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6)和造模组(n=38),造模组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制备左侧股内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造模12周后随机挑选6只验证造模成功,将剩余32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6)与滞动针组(n=16),使用滞动针对滞动针组大鼠左侧股内侧肌局部激痛点进行干预治疗,2次/周,治疗4周。造模前后及治疗后进行左足机械缩足阈值测定;治疗后第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左侧股内侧肌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和c-fos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降低(P<0.05);治疗4周后,滞动针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高于模型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等,肌细胞增大并出现核内移现象,细胞内出现圆形挛缩结节以及紧张带;滞动针组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细胞多呈角状,细胞内偶见挛缩结节;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β-内啡肽及脑中P物质、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P<0.05);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fos、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滞动针组c-fos阳性表达升高(P<0.05),Iba-1阳性表达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均降低(P<0.05);(5)结果表明,滞动针可能通过抑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下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间接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释放β-内啡肽、增加c-fos神经元兴奋性,从而降低中枢致敏程度,有效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疼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 激痛点 滞动针 中枢镇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下载PDF
推拿结合牵伸技术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周凌 胡毓诗 +3 位作者 付志彬 田野 刘志杨 周勋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牵伸技术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化区组方法将70例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冲击波治疗,共治疗3次,间隔时间7天。治疗组则...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牵伸技术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化区组方法将70例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冲击波治疗,共治疗3次,间隔时间7天。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结合小腿三头肌、跖筋膜牵伸训练,其中牵伸训练每天3次,分早、中、晚3个时间段进行,跖筋膜牵伸及小腿三头肌牵伸每次各进行2遍,每遍连续牵拉10次,组间可适当休息,共牵拉4周;推拿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待足底疼痛症状缓解后每隔2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4周后每隔2天进行跖筋膜及小腿三头肌牵伸训练。对两组患者实施随访,对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分别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AOFAS-AHS评分对患足功能及测量踝关节背伸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治疗组VAS评分、AOFAS-AHS评分、踝关节背伸角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牵伸技术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合并功能性腓肠肌挛缩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且效果优于单纯冲击波治疗,简便易操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功能性腓肠挛缩 推拿 牵伸技术 疼痛 足功能 踝关节背伸
下载PDF
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磁电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蒋颜 胡可慧 +2 位作者 杨津 李阳 黎培培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磁电治疗对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基本生活活动能力及盆底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60例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磁电治疗对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基本生活活动能力及盆底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60例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磁电治疗,试验组在磁电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收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障碍指数(PDI)及盆底电生理指标,随访两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及PDI。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和P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试验组的前静息及后静息平均肌电值(EMG)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快肌最大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及耐力平均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筋膜手法联合磁电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有利于改善盆底电生理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及提高基本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手法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 盆底电生理 疼痛
下载PDF
电针激痛点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BDNF、N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列 马帅 +8 位作者 马俊杰 于嘉祥 王树东 李记泉 李格格 胡哲 卞镝 王鹰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大鼠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模型组(n=8)、电针组(n=8)。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打击结合离心...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大鼠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和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模型组(n=8)、电针组(n=8)。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MPS模型,造模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对3组进行热缩足潜伏期检测;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肌细胞形态学变化;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4~6脊髓NGF及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NGF和BDN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电针干预后明显延长(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膨大、圆染的肌细胞,核内移明显,电针干预后肌细胞大小形状规则,较为接近正常组肌组织形态;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促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经电针干预后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OD、GSH-px、CAT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血清SOD、GSH-px、CAT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NGF、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NGF、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以显著降低MPS大鼠的疼痛阈值,具体机制涉及了对促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抑制,同时又与降低NGF、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疼痛综合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疼痛综合症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刘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05-0008,共4页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P)疗法近年来在痛经、腰椎疼痛等病症的治疗上得到了诸多应用。MTP疗法相较于传统的穴位针灸疗法而言是否具有优势,在一些常见的疼痛综合症(Pain Syndrome, PS)临床治疗上是否具有应用价...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P)疗法近年来在痛经、腰椎疼痛等病症的治疗上得到了诸多应用。MTP疗法相较于传统的穴位针灸疗法而言是否具有优势,在一些常见的疼痛综合症(Pain Syndrome, PS)临床治疗上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的方式,选取了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Pain, TP)、腰椎疼痛(lumbar pain, LP)、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患者各30人,每1类病症均设置观察组15人、对照组15人。观察组适用MTP疗法,对照组适用传统穴位针灸疗法。通过疗效对比可以发现,MTP疗法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作用,其疗效相较于传统针灸疗法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触发点 疼痛综合症 疗效研究
下载PDF
基于“以痛为输”探讨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镇痛效应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俊杰 胡哲 +8 位作者 陈怡然 刘玉丽 王树东 张淑慧 于嘉祥 李冰倩 姚远 王列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2-165,共4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已成为一种全球多发病,疼痛是MPS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实质为挛缩的肌小节,利用体格检查或生物化学检测可以确定MTrPs在骨骼肌中的位置,它是...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已成为一种全球多发病,疼痛是MPS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实质为挛缩的肌小节,利用体格检查或生物化学检测可以确定MTrPs在骨骼肌中的位置,它是引发肌肉紧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亦为肌骨疼痛疾病尤其是MPS的有效治疗部位。这与《灵枢·经筋》“以痛为输”理论高度契合。“以痛为输”重点关注患者软组织损伤的疼痛部位和医者触诊到的压痛点,是针刺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取穴原则,已被沿用二千余年,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已开展大量研究探查针刺MTrPs治疗MPS作用机制,基于其与“以痛为输”的相似性,该文就MTrPs实质、MPS疼痛发病机制及针刺MTrPs治疗MPS抗炎镇痛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丰富“以痛为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输 激痛点 疼痛综合 针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双 尚祥 +3 位作者 卢梦雅 孟德鸿 刘存斌 杨永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MP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MP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疗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多裂肌杨氏模量值评估患者肌肉状态变化,并于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SF-MPQ评分及杨氏模量值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超声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激痛点治疗腰背MPS,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改善肌肉组织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超声 疼痛综合 激痛点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针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炎症因子及脊髓OX-42、BDNF表达影响
8
作者 马俊杰 胡哲 +9 位作者 陈怡然 刘玉丽 王树东 张淑慧 于嘉祥 林星星 李格格 李冰倩 王列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0-164,共5页
目的观察毫针刺和温和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MPS)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脊髓小胶质细胞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对比针刺和艾灸的作用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32只SPF... 目的观察毫针刺和温和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MPS)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脊髓小胶质细胞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对比针刺和艾灸的作用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采用钝性打击联合离心运动法复制MPS大鼠模型。艾灸组和针刺组以激痛点为施治部位,每日治疗15 min,连续治疗7 d,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分别于造模前及治疗前后,采用热刺痛仪检测痛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肌电仪检测大鼠激痛点自发电位情况;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股内侧肌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脊髓BDNF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脊髓OX-4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及治疗后TWL均明显降低,自发电活动明显,骨骼肌排列紊乱炎症浸润明显,IL-8、PGE2、OX-42和BDNF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和针刺组治疗后TWL升高,自发电活动减少,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IL-8、PGE2、OX-42和BDNF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其中艾灸组在改善IL-8、PGE2表达方面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传统毫针刺、温和灸可以缓解MPS大鼠疼痛,减少激痛点自发电活动,促进股内侧肌组织损伤恢复,其消炎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8及PGE2水平,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OX-42活化和BDNF表达有关,且针刺与艾灸抗炎镇痛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疼痛综合 炎症因子 小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肌骨超声检查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琛 殷继超 +6 位作者 胡兴律 王墉琦 刘诗若 许磊 王超 王轩 王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以骨骼肌疼痛、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范围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该病的诱发因素,准确定位以及评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特征是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核心。肌骨超声检查能够显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图像,...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以骨骼肌疼痛、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范围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该病的诱发因素,准确定位以及评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特征是该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核心。肌骨超声检查能够显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图像,测量相关的超声影像学指标,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就肌骨超声检查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 疼痛触发点 骨超声检查 疗效评价
下载PDF
银质针导热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和SIRT3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玥 张玉函 +5 位作者 王家益 黄媛馨 沃春新 王彩霞 周沛然 王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02-2208,共7页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银质针导热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镇痛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变化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取20只予...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银质针导热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镇痛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变化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取20只予以打击结合运动疲劳的方法复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银质针导热组,每组各8只;银质针导热组给予银质针导热处理;剩余6只为正常对照。分别于造模前1 d、造模完成后第1天、银质针导热处理后第14天检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银质针导热处理后第14天检测大鼠股内侧肌肌电图电活动,取大鼠右侧股内侧肌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局部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痛阈值:与正常组和造模前相比,模型组、银质针导热组造模后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经银质针导热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银质针导热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②肌电图:模型组大鼠右侧股内侧出现自发电活动,银质针导热组自发电活动较模型组减少,时限较模型组延长(P<0.01),波幅较模型组降低(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正常组大鼠肌纤维排列紧密规则,模型组大鼠肌纤维萎缩、变性,排列紊乱,银质针导热组大鼠肌肉结构紊乱改善;④骨骼肌线粒体微观结构:透射电镜显示正常组肌组织线粒体结构正常;模型组肌组织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银质针导热组肌组织线粒体肿胀明显缓解或趋于正常;⑤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表达: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下调,银质针导热组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0.05);⑥结果表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局部肌肉线粒体出现异常,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的表达下调,提示存在能量代谢障碍;银质针导热处理后线粒体变化恢复,接近正常,且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的表达上调接近正常组,推测银质针导热疗法可能通过促进线粒体修复而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 银质针导热治疗 肉线粒体 SIRT3 激痛点
下载PDF
射频热凝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3
11
作者 卢振和 黄乔东 +2 位作者 陈金生 莫世湟 高崇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18,120,共2页
关键词 疼痛 射频热凝治疗 综合症 初步 SYNDROME 松解治疗 常见病
下载PDF
激痛点针刺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俞晓杰 陈雪吟 +2 位作者 朱中亮 叶乐 王祥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 目的:评价激痛点针刺对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主客观功能障碍指标的临床治疗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60名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肌筋膜激痛点上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30名病人在腰臀部疼痛部位上接受低强度感觉阈经皮电刺激安慰性对照治疗。两组各接受每周一次,共4周的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内容包括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DQ)水平以及客观的压力疼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和腰部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各项主观(VAS、RDQ)和客观(PPT、ROM)指标在针刺后均显示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在治疗后仅有主观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两组间比较仍显示针刺组主观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除了针刺后酸痛反应,没有观察到其他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激痛点针刺对于改善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和功能性表现均具有积极的治疗效应,是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激痛点 针刺 压力疼痛阈值 活动范围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静 李慧敏 王勤俭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47例。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针刺组和针刺组,每组47例。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P物质(substance P,SP)、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rostaglandin E1α,6-keto-PGE1α)、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25-羟基维生素D[25-dihydroxy vitamin D,25(OH)D]含量,检测筋膜厚度、组织弹性图评分、杨氏模量值、平均振幅值及平均频率斜率,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IL-1β、COX-2、TNF-α含量低于针刺组,25(OH)D含量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6-keto-PGE1α、SP、5-HT含量低于针刺组,β-EP含量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筋膜厚度、组织弹性图评分、杨氏模量值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平均振幅值、平均频率斜率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治疗后NDI评分、VAS评分低于针刺组,GQOLI-74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有效率为95.74%,针刺组有效率为82.98%,热敏灸联合针刺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抑制患者炎性因子含量,降低疼痛介质指标,改善患者组织弹性、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部疼痛综合 热敏灸 针刺 炎性因子 疼痛介质 组织弹性 疲劳程度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竖脊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
14
作者 刘露 金星 +2 位作者 闫清华 邱绍雷 金文哲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61-263,26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竖脊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医院治疗的60例竖脊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痛点阻滞组(F组)和筋膜平面阻滞组(F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竖脊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医院治疗的60例竖脊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痛点阻滞组(F组)和筋膜平面阻滞组(F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疼痛缓解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均下降(P<0.05)。与F组比较,治疗后的各时间点,FB组治疗效果较好,疼痛缓解率高(P<0.05)。结论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有效缓解竖脊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优于痛点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平面阻滞 疼痛综合 麻醉 传导阻滞 慢性疼痛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机及针灸治疗思路
15
作者 李阳 杜俊英 +4 位作者 周杰 田鸿芳 陆凤燕 高宏 方剑乔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3期97-101,共5页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 经筋分布具有“结、聚、交、合”的整体性。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存在着“点-线-面-体”的联动规律;经筋藏护经脉,其功能的发挥依赖经脉运行气血的濡养与经气的调节。基于经筋理论,可明确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机乃横络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经筋失荣,进一步横络结聚,致局部经筋失能,整体经筋失衡,远端代偿经筋受累。针灸治疗应局部“解结”与整体“复原”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疼痛综合 病机 针灸治疗
下载PDF
揉拨法调节DHPR/RyR通路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16
作者 向超 何生华 +3 位作者 赵欣 万骐 马炽 胡艳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70-1276,共7页
【目的】探讨揉拨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从60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构建MPS模型。再将4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揉拨法组、揉拨法+丹曲林[... 【目的】探讨揉拨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从60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构建MPS模型。再将4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揉拨法组、揉拨法+丹曲林[利若丁受体(Ry R)抑制剂]组、揉拨法+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采用von-Frey法测定机械性痛阈值;检测软组织张力、肌电图;透射电镜观察激痛点组织超微结构;比色法检测激痛点组织内钙离子(Ca^(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激痛点组织二氢吡啶受体(DHPR)α1、Ry R、乙酰胆碱酯酶(ACh E)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激痛点软组织张力以及激痛点组织DHPRα1、Ry R、ACh E蛋白表达降低,Ca^(2+)含量增加(均P<0.05),肌电图出现振幅较高的峰电位、变化明显,激痛点组织超微结构受损;与模型组比较,揉拨法组、揉拨法+生理盐水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激痛点软组织张力以及激痛点组织DHPRα1、Ry R、ACh E蛋白表达升高,Ca^(2+)含量减少(均P<0.05),肌电图恢复平稳,激痛点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减轻;与揉拨法组比较,揉拨法+丹曲林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值、激痛点软组织张力以及激痛点组织DHPRα1、Ry R、ACh E蛋白表达降低,Ca^(2+)含量增加(均P<0.05),肌电图出现电活动变化,激痛点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加重。【结论】揉拨法可能通过激活DHPR/Ry R信号通路改善大鼠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揉拨法 疼痛综合征(MPS) 激痛点 DHPR/RyR通路 大鼠
下载PDF
恢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17
作者 李阳 史欣怡 +4 位作者 何丽兰 田鸿芳 蔡劲 杜俊英 高宏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34-836,共3页
目的比较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6例颈肩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2例,脱落1例)。治疗部位均为激痛点(TrP)。观察组采用恢刺针法后,针尾接艾柱,灸2壮。对照组采用直... 目的比较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6例颈肩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2例,脱落1例)。治疗部位均为激痛点(TrP)。观察组采用恢刺针法后,针尾接艾柱,灸2壮。对照组采用直刺进针,针尾接艾柱,灸2壮。两组均留针40 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共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及2周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超声检测杨氏模量(E_(mean))及剪切波速度(V_(mean))。结果两组VAS评分及NDI在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VAS评分及NDI在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NDI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_(mean)及V_(mean)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E_(mean)及V_(mean)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疗法,均可改善颈肩MPS患者的疼痛及颈椎的活动度,其疗效可能与降低TrP的组织硬度、恢复肌肉弹性有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恢刺联合温针灸在改善颈肩MPS患者的疼痛、颈椎活动度,降低TrP的组织硬度、改善肌肉弹性方面优于温针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刺 温针灸 疼痛综合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射频热凝治疗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金生 卢振和 +2 位作者 黄乔东 何雁冰 翟利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9-330,共2页
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以颈后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秒,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 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颈后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以颈后肌群压痛点为穿刺点,穿刺针抵达骨质后,调节热凝温度为75℃,时间为30秒,行穿刺点射频热凝;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疼痛缓解优良率和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和3个月VAS评分分别是8.1±0.9、7.3±1.2、3.8±1.1、1.5±1.2;疼痛程度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1周内使用止痛药人次为85%,1个月后为10%(P<0.05),3个月后全部停止痛药。结论:射频热凝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创伤微小、安全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症 射频热凝
下载PDF
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姜小燕 王世成 +1 位作者 李宁 杨延冬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9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后康复中心收治的120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后康复中心收治的120例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盆底肌电评估指标、治疗效果及3个月后疼痛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前、后静息电位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电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研究组疼痛复发率为1.7%(1/59),低于对照组的15.7%(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7,P<0.05)。结论 微波联合肌筋膜手法及磁刺激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短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疼痛综合 微波 磁刺激 手法
下载PDF
刃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20
作者 王金伟 张铖 +4 位作者 宋凯 曾楚凡 张国俊 沈丽 廖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比较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脱落2例)和研究组(36例,脱落3例)。研究组应用刃针干预治疗,对照组运用干针干预治疗,治疗点均为双侧MTrP_... 目的 比较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脱落2例)和研究组(36例,脱落3例)。研究组应用刃针干预治疗,对照组运用干针干预治疗,治疗点均为双侧MTrP_(3)、MTrP_5共四个激痛点。结果 ⑴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干针组(P<0.05)。即刻疗效上刃针组的颈椎活动度改善及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总疗程结束后刃针组左侧MTrP_(3)疼痛值极差较干针组显著增大(P<0.05),其他激痛点疼痛值极差无明显差别(P>0.05)。刃针组颈椎活动度改善程度较干针组无显著差异(P>0.05)。⑵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颈椎活动度改善,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刃针组VAS评分、McGill疼痛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干针组(P<0.01)。即刻疗效上刃针组的颈椎活动度改善及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P<0.05)总疗程结束后刃针组左侧MTrP_(3)疼痛值极差较干针组显著增大(P<0.05),其他激痛点疼痛值极差无明显差别(P>0.05)。刃针组颈椎活动度改善程度较干针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⑴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MTrPs均能减缓颈肩MPS患者疼痛。在即刻疗效上,刃针在减缓患者疼痛的程度、提高患者疼痛耐受、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改善和临床疗效评定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干针治疗。在整个疗程疗效上,刃针减缓患者疼痛的程度优于干针。⑵整个疗程结束后,刃针组较干针组能降低患者治疗次数、减少患者治疗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 刃针干预 激痛点 颈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