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膜刀联合经筋针刺对慢性膝痛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丁娜娜 杨明歌 +3 位作者 贺娅娅 杨毅翔 孙艳丽 孙静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筋膜刀联合经筋针刺治疗慢性膝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8例慢性膝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筋膜刀联合经筋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白介素1β(IL-... 目的:探讨筋膜刀联合经筋针刺治疗慢性膝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8例慢性膝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筋膜刀联合经筋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研究组IL-1β、CRP、MM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AS、HSS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膜刀联合经筋针刺疗法能缓解慢性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膝痛 筋膜刀 经筋针刺疗法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单侧慢性膝痛患者步态特征及其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呈彪 刘奕 +5 位作者 冯小军 王原莉 张海洋 刘龙康 王华 周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单侧慢性膝痛患者的步态特征,并寻找其特征参数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因单侧慢性膝痛住院的患者20例(研究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观察单侧慢性膝痛患者的步态特征,并寻找其特征参数与JOA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因单侧慢性膝痛住院的患者20例(研究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3.55岁;身高151~178 cm,平均身高162.45 cm;体质量52~82 kg,平均体质量62.50 kg。同期招募同等例数的健康人(对照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2.15岁;身高154~182 cm,平均身高164.65 cm;体质量50~77 kg,平均体质量63.45 kg。通过Tecno Body Walkerview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数据,比较两组人群步速、步长、触地时长、躯干屈伸活动度、躯干侧弯活动度,以及峰值屈髋角度、峰值屈膝角度,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JOA评分与研究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较健侧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3.60±3.05)cm vs(40.10±2.67)cm、(0.83±0.05)s vs(0.93±0.04)s。t=-7.754、-6.336,P<0.01]。研究组步速、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1.89±0.26)km/h vs(3.57±0.34)km/h、(33.60±3.05)cm vs(50.15±4.02)cm、(0.83±0.05)s vs(0.70±0.03)s],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t=-17.572、-14.674、9.46,P<0.01)。研究组躯干屈伸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7.52°±0.86°vs 2.48°±0.3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4.697,P<0.01)。研究组躯干侧弯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1.28°±0.43°vs 1.11°±0.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3,P=0.146)。研究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较健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5±2.13)°vs(22.84±1.53)°。t=-2.753,P<0.05];研究组患侧峰值屈膝角度较健侧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1.29±3.95)°vs(40.72±4.20)°。t=-6.748,P<0.01];研究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患侧峰值屈膝角度均较对照组降低(21.45°±2.13°vs 27.58°±3.86°、31.29°±3.95°vs 49.14°±3.2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22、-15.63,P<0.01)。JOA评分与步速(r=0.972,P<0.01)、患侧步长(r=0.865,P<0.01)、患侧触地时长(r=0.957,P<0.01)、患侧峰值屈膝角度(r=0.655,P<0.01)呈正相关,与躯干屈伸活动度呈负相关(r=-0.941,P<0.01),与躯干侧弯活动度、患侧屈髋角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单侧慢性膝痛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步行能力、脊柱控制力下降,呈现异常行走步态。步速、患侧步长、患侧触地时长、躯干屈伸活动度、患侧峰值屈膝角度与JOA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是评价慢性膝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膝痛 步态分析 JOA评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慢性膝痛健康管理与中西医防治研究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曾令烽 杨伟毅 +11 位作者 潘建科 梁桂洪 黄和涛 侯森荣 陈红云 郭达 罗明辉 韩燕鸿 赵第 林炯同 欧爱华 刘军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193-1198,共6页
基于当前从"生物医学模式"转换至"生理-心理-社会-生态"的新型现代医学模式,临床医师在慢性膝痛诊疗实践活动过程中除了需重视人本体的生物属性,更应聚焦于人自身的社会属性,对健康多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 基于当前从"生物医学模式"转换至"生理-心理-社会-生态"的新型现代医学模式,临床医师在慢性膝痛诊疗实践活动过程中除了需重视人本体的生物属性,更应聚焦于人自身的社会属性,对健康多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效应进行综合考虑。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从健康管理与慢性膝痛干预步骤、中医治未病与养生思维、慢性膝痛健康管理的国内外研究探索等部分展开论述,并就慢性膝痛健康宣教、运动疗法、体质辨析、个体化治疗、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当前慢性膝痛健康管理体系构建与防治决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膝痛 健康管理 中西医防治 防治体系构建
下载PDF
光子贴超声电导治疗慢性膝痛的红外热像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文建 吴士明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1-194,共4页
目的:利用红外热像观察光子理疗贴联合超声电导治疗慢性膝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选入组的慢性膝痛患者选择相同的治疗穴位,实验组给予光子理疗联合超声电导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艾灸联合超声电导治疗。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红外热图... 目的:利用红外热像观察光子理疗贴联合超声电导治疗慢性膝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筛选入组的慢性膝痛患者选择相同的治疗穴位,实验组给予光子理疗联合超声电导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艾灸联合超声电导治疗。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红外热图,并记录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红外热像温度值、VAS以及JOA评分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 05。红外热像温度值与VAS、JOA的统计学差异具有一致性。结论:红外热像对光子理疗贴联合法治疗慢性膝痛的疗效评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理疗 超声电导 慢性膝痛 红外热像
下载PDF
不同布针方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膝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文建 吴悦维 +2 位作者 吴士明 徐梓辉 杨天德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9-181,共3页
为观察利用医用红外热像仪辅助银质针布针定位对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膝痛的临床疗效。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就诊治疗慢性膝痛的276份病例按不同布针方案分组后,各随机抽取30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其中采用医用红外热像仪辅助... 为观察利用医用红外热像仪辅助银质针布针定位对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慢性膝痛的临床疗效。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就诊治疗慢性膝痛的276份病例按不同布针方案分组后,各随机抽取30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其中采用医用红外热像仪辅助定位与传统软组织压痛点相结合布针后进行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的30例作为实验组,简称复合组(A组);单纯按照传统软组织压痛点布针后进行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简称单纯组(B组)。经过1周、1月和6月的治疗之后,分别统计2组病例的VAS以及JOA,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对比分析结果为A组的VAS以及JOA优于B组,而且呈现出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医用红外热像仪辅助定位与传统软组织压痛点相结合的布针方案与传统软组织压痛点定位布针方案相比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导热疗法 慢性膝痛 医用红外热像仪
下载PDF
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膝痛优效患者神经影像学特征研究
6
作者 周俊 李政杰 +3 位作者 程施瑞 董晓慧 曾芳 梁繁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13-7320,共8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膝痛优效患者的中枢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72例K0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穴位组与针刺非穴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每天接受1次针刺治疗,每次30min,完成5次治疗后休息2d,共治疗1...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膝痛优效患者的中枢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72例K0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穴位组与针刺非穴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每天接受1次针刺治疗,每次30min,完成5次治疗后休息2d,共治疗10次。治疗前进行一次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治疗后以视觉评分量表(VAS)和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最小临床意义重要差值(MCID)作为筛选针刺治疗KOA膝痛优效患者的临床标准。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低频振幅比率(f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法比较针刺优效患者相较于针刺劣效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差异。进一步将具有显著差异的fALFF和ReHo的重叠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度分析,探讨针刺优效患者脑功能网络特征。结果:针刺治疗KOA膝痛优效患者占比为50.77%。优效患者相较劣效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的fALFF和ReHo的重叠脑区为双侧眶额回(OFC),表现为fALFF和ReHo值均增加,且与KOA膝痛强度变化呈正相关。与针刺劣效组比较,针刺优效组患者右侧OFC与双侧顶上小叶、缘上回,左侧直回、额中回、楔叶、梭状回、OFC、额下回,右侧梭状回以及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OFC与双侧舌回、OFC、直回,左侧顶上小叶、角回、额中回、丘脑,右侧梭状回、额上回、后扣带回,以及右侧小脑、脑干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大脑双侧OFC的fALFF和ReHo脑功能活动高位水平,以及OFC与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高位水平可能是针刺治疗KOA膝痛优效患者相较于劣效患者的部分中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骨性关节炎 慢性膝痛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疗效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