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探讨——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昭楠 刘七军 刘自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6-230,共5页
民族地区的贫困是一个集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及文化于一体的复杂问题,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基于生计分析和"贫困代际"视角,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以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 民族地区的贫困是一个集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及文化于一体的复杂问题,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基于生计分析和"贫困代际"视角,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以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资本要素对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贫困的"代际传递性"也是其长期陷入贫困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慢性贫困治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民族地区 资本要素 代际贫困
下载PDF
民族生态脆弱区慢性贫困问题实证研究——基于农户的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昭楠 刘七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农户家庭结构特征、自身冒险意识、家庭债务状况、社会保障制度、消费观念、贫困文化和贫困的代际传递等是造成民族生态脆弱区农户慢性贫困的主要原因。构建全方位扶贫保障机制、完善扶贫政策、推动扶贫试验区建设等是消除民族生态脆弱... 农户家庭结构特征、自身冒险意识、家庭债务状况、社会保障制度、消费观念、贫困文化和贫困的代际传递等是造成民族生态脆弱区农户慢性贫困的主要原因。构建全方位扶贫保障机制、完善扶贫政策、推动扶贫试验区建设等是消除民族生态脆弱区慢性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生态脆弱区 宁夏
下载PDF
民族地区慢性贫困问题研究——基于四川大小凉山彝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蓝红星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8,共6页
借鉴国外慢性贫困最新研究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框架,并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辈贫困的家庭,陷入慢性贫困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父辈不贫困时,即使家庭现在已经陷入贫困,这些贫困往往属于暂时性贫... 借鉴国外慢性贫困最新研究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框架,并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辈贫困的家庭,陷入慢性贫困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父辈不贫困时,即使家庭现在已经陷入贫困,这些贫困往往属于暂时性贫困或者短期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来缓解慢性贫困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贫困代际传递 民族地区
下载PDF
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定量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昌福 吴海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贫困进行动态研究是贫困研究发展的趋势,对贫困进行动态研究的目的就是区分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对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列表法、组分法和脆弱性法,主要是对这三种测度方法进行介绍和基本评价。
关键词 贫困动态性 慢性贫困 暂时贫困
下载PDF
乌蒙山矿区慢性贫困与发展悖论的制度经济学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绪清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8-53,共6页
乌蒙山矿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相悖而衍生贫困,制度经济学为慢性贫困与发展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与解释逻辑。恶劣地理环境与脆弱生态本底构成慢性贫困的客观自然基础,制度障碍、体制病理强化分配不均与贫富差距的人为过程;而保... 乌蒙山矿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相悖而衍生贫困,制度经济学为慢性贫困与发展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与解释逻辑。恶劣地理环境与脆弱生态本底构成慢性贫困的客观自然基础,制度障碍、体制病理强化分配不均与贫富差距的人为过程;而保障缺位固化强势群体既得利益催生发育弱势群体慢性贫困,从而实现悖论问题的逻辑生成。深度脱贫开发亟需综合利用国家财税、产业、金融、价格等政策参数建构一个"富民强区"的制度性框架体系,加快"人本"目标建构与过程转化有望解码资源地的贫困迷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矿区 慢性贫困 悖论 制度框架
下载PDF
青海藏族地区慢性贫困的现状以及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利芳 《经贸实践》 2018年第20期39-40,共2页
民族地区的贫困是一个多维因素,集经济、民族、宗教、文化、政治及历史与一体的复杂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贫困代际的视角,对青海藏区民族地区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的研究方法,对该区域的慢性贫困的现状以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民族地区的贫困是一个多维因素,集经济、民族、宗教、文化、政治及历史与一体的复杂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贫困代际的视角,对青海藏区民族地区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的研究方法,对该区域的慢性贫困的现状以及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导致该区域陷入长期贫困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青海藏区慢性贫困治理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区 慢性贫困 治理路径
下载PDF
财政转移支付“阻返”效应探析——基于慢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视角
7
作者 张鹏 连伯文 《现代管理》 2022年第2期92-102,共11页
基于慢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视角,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差别化“阻返”效应,有助于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瞄准”精度和扶贫成效。通过单期识别、跨期分类、实证研究,探析财政转移支付差别化“阻返”效应。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能显著抑制经历慢性贫... 基于慢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视角,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差别化“阻返”效应,有助于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瞄准”精度和扶贫成效。通过单期识别、跨期分类、实证研究,探析财政转移支付差别化“阻返”效应。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能显著抑制经历慢性贫困的脱贫家庭重返贫困,对经历暂时性贫困的脱贫家庭稳固脱贫有抑制性。在后续帮扶工作中,财政转移支付应侧重经历慢性贫困的脱贫家庭,为经历暂时性贫困的脱贫家庭探索实现稳固脱贫的多元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阻返”效应 慢性贫困 暂时性贫困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法分析的云南藏区慢性贫困问题研究
8
作者 李永前 赖靖雯 +1 位作者 李业荣 杜发春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19期63-69,共7页
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临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慢性贫困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云南藏区农村慢性贫困农户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经济状况、社会福利以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藏... 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临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慢性贫困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云南藏区农村慢性贫困农户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经济状况、社会福利以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藏区农村长期贫困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出售农牧产品、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生态水量的变化对慢性贫困的影响程度位居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各项目之首。基于此,提出扶持高原特色农产品发展,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夯实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最终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现摆脱农村慢性贫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慢性贫困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慢性贫困的理论透视及其整合 被引量:1
9
作者 霍萱 林闽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7,共9页
慢性贫困是贫困的"癌症"。慢性贫困何以产生和维持成为目前世界贫困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当前,有关慢性贫困的理论分析逐渐分化成资源视角和关系视角。资源视角基于传统的贫困理论提出了慢性贫困的生计资本/脆弱性分析框架,... 慢性贫困是贫困的"癌症"。慢性贫困何以产生和维持成为目前世界贫困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当前,有关慢性贫困的理论分析逐渐分化成资源视角和关系视角。资源视角基于传统的贫困理论提出了慢性贫困的生计资本/脆弱性分析框架,关系视角则强调贫困是社会建构,从而聚焦其背后的社会过程和机制。通过对这两种视角的理论梳理,最后提出一个整体性框架对慢性贫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生计资本 脆弱性 社会关系 贫困过程
下载PDF
民族直过地区暂时性贫困与慢性贫困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省农村微观面板数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岚岚 高梦滔 王建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48-356,共9页
基于云南省贫困监测2010—2012年的农户面板数据库,使用校正的JR和DAG方法测算了云南省少数民族直过区与非直过区的贫困动态结构.研究主要发现:DAG方法改进了JR方法的估计,结果是样本农户期间内的贫困动态结构以慢性贫困为主,大致占了3/... 基于云南省贫困监测2010—2012年的农户面板数据库,使用校正的JR和DAG方法测算了云南省少数民族直过区与非直过区的贫困动态结构.研究主要发现:DAG方法改进了JR方法的估计,结果是样本农户期间内的贫困动态结构以慢性贫困为主,大致占了3/4的份额,而传统的JR方法结果则是暂时性贫困为主;直过区的慢性贫困比例显著低于非直过区,直过区慢性贫困呈现普遍贫困程度较严重,不平等程度却较低的特点,非直过区则相反;随着贫困线提高,直过区的慢性贫困比例显著增加,贫困测量中增加赤贫人群的权重,直过区暂时性贫困的比例都要高于非直过区;几乎在所有的情景下,直过区农户暂时性贫困比例都高于非直过区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贫困 慢性贫困 民族直过地区 云南省
下载PDF
农村家庭慢性贫困的生成机制及跨代弱势累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萱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本文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宏观背景,采用生命历程理论对农村家庭慢性贫困的生成机制及跨代弱势累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调整下,农村慢性贫困家庭呈现出生存与发展的双重脆弱性,进而出现低水平向... 本文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宏观背景,采用生命历程理论对农村家庭慢性贫困的生成机制及跨代弱势累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调整下,农村慢性贫困家庭呈现出生存与发展的双重脆弱性,进而出现低水平向下发展的趋势,同时慢性贫困家庭的劣势对子代生命历程发展产生影响,导致慢性贫困家庭儿童在未来缺乏竞争力,通过跨代弱势累积造成贫困状态在下一代延续。为此,本文提出应建立农村慢性贫困综合性干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农村贫困家庭 贫困脆弱性 弱势累积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云南藏区农村慢性贫困问题探析
12
作者 赖靖雯 李永前 《农业展望》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临近,云南藏区的脱贫攻坚成效,事关云南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通过选取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以及生态环境相关的16个因素与贫困户数占比进行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对贫困户数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 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临近,云南藏区的脱贫攻坚成效,事关云南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通过选取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以及生态环境相关的16个因素与贫困户数占比进行数学模型分析,得出对贫困户数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针对于云南藏区脱贫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云南藏区 慢性贫困 灰色关联分析法 发展思路
下载PDF
“贫困文化”视角下的凉山区慢性贫困长效脱贫机制研究(项目号:18BMZ121)
13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项目主持人:曲木伍各,男,彝族,四川普格人,二级教授。现任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社科同行评议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项目主持人:曲木伍各,男,彝族,四川普格人,二级教授。现任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社科同行评议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中小学彝文教材第九届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智库专家,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带头人 国家民委 文化研究中心 项目主持人 党委常委 脱贫机制 同行评议 慢性贫困
下载PDF
暂时性贫困与慢性贫困的度量、分解和决定因素分析 被引量:59
14
作者 章元 万广华 史清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本文基于Rodgers & Rodgers(1993)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新方法,可以加总家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贫困,并将其分解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将该方法运用于中国5个省份1995—2005年的农户面板数据后发现:农户的总贫困的下降主要来自... 本文基于Rodgers & Rodgers(1993)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新方法,可以加总家庭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贫困,并将其分解为暂时性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将该方法运用于中国5个省份1995—2005年的农户面板数据后发现:农户的总贫困的下降主要来自于暂时性贫困成分而非慢性贫困成分的下降;慢性贫困成分在总贫困中的比重远远高于暂时性贫困成分的比重;家庭成员数量会显著增加总贫困、暂时性贫困成分和慢性贫困成分;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和金融资本都能显著降低总贫困和慢性贫困成分,但低水平的人力资本(拥有初中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数量)和金融资本并不能降低暂时性贫困成分;特别地,更多地经营耕地会显著增加暂时性贫困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暂时性贫困 扶贫战略
原文传递
扶智:缓解民族地区慢性贫困之行动逻辑 被引量:5
15
作者 韦吉飞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文章基于CFPS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民族地区家庭的贫困成分、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家庭的贫困发生率总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是以家庭人口数为权重计量的慢性贫困略有上升。沉淀教育存在门限效应,"扶智"直至... 文章基于CFPS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民族地区家庭的贫困成分、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家庭的贫困发生率总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是以家庭人口数为权重计量的慢性贫困略有上升。沉淀教育存在门限效应,"扶智"直至大专及以上的劳动力才会显著缓解慢性贫困,而同时增量教育中大专及以上的在校生又显著加重慢性贫困,两者间存在矛盾;另外,技能培训对贫困各成分产生全局性影响,户主受教育平均水平的提高能抑制慢性贫困,这种影响能够通过技能培训产生扩大效应。据此,文章提出了应出台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特别法案、人才分智管理与培养规划、大力推广普通话、融合民族语言与汉语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教育 民族地区 慢性贫困 影响效应
原文传递
慢性贫困问题研究新进展
16
作者 罗良文 杨起城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144,共14页
消除慢性贫困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共同目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慢性贫困形成原因包括资源短缺、暴力冲突、市场扭曲等;其主要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多维度和全方位的,具有动态性和脆弱性。学者们构建了一个包括收入、... 消除慢性贫困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共同目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慢性贫困形成原因包括资源短缺、暴力冲突、市场扭曲等;其主要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多维度和全方位的,具有动态性和脆弱性。学者们构建了一个包括收入、支出和消费、持续时间和过程等在内的慢性贫困分析框架,提出了以贫困识别为基础、从多维度进行衡量的慢性贫困测量方法以及治理慢性贫困的相关政策建议。具体包括:应促进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更加关注劳动力市场并促进就业,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金融支持和国际援助的重要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贫困 经济增长 劳动力 金融支持 国际援助
原文传递
贫困慢性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健康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汤少梁 许可塑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67,共4页
本研究通过阐述我国现阶段贫困慢性病患者疾病负担的现状及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旨在研究分析我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并为制定相关健康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建议。分析发现,我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 本研究通过阐述我国现阶段贫困慢性病患者疾病负担的现状及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旨在研究分析我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并为制定相关健康精准扶贫政策提供建议。分析发现,我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动态管理与考核机制不精准;扶贫资源配置不精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考核体系;合理配置扶贫资源,推进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慢性 政策研究
下载PDF
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动态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汪为 吴海涛 彭继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0,83,共11页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06~2010年的农村住户连续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从消费、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资产5个维度测算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并按多维贫困持续年度将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06~2010年的农村住户连续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从消费、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资产5个维度测算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并按多维贫困持续年度将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多维动态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没有农村家庭处于极端多维贫困;影响农村家庭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因素主要有接受培训劳动力占比、家庭经营类型和所在村是否在郊区,此外,农村家庭慢性贫困还受劳动力占比、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所在村地貌和是否为老区村的影响。因此,在扶贫实践中,应根据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构建贫困动态识别和退出机制,加强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克服地理条件对农村家庭发展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动态性 慢性贫困 暂时贫困 精准扶贫
下载PDF
公共产品供给真的能减少中国农村瞬时贫困吗?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成奎 任飞容 王宙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公共产品对农村减贫具有一定效应,而农村贫困分为慢性贫困与瞬时贫困两类,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瞬时贫困的效应如何?本文分析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农村家庭数据发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确实改善了农村贫困状况,但是对农村贫困家... 公共产品对农村减贫具有一定效应,而农村贫困分为慢性贫困与瞬时贫困两类,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瞬时贫困的效应如何?本文分析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农村家庭数据发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确实改善了农村贫困状况,但是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改善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利用2009年CHNS的1 657个农村家庭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产品供给对不同分位点下的农村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瞬时贫困的影响发现:非贫困家庭的存在摊薄了贫困家庭从公共产品中所得的减贫效应,实施瞄准式的精准扶贫必要而且迫切;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贫困家庭瞬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一,通信信息服务显著降低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第二,医疗卫生服务减少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但对贫困家庭的慢性贫困并没有显著作用。第三,教育和基础设施会提高农村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同时会增加瞬时贫困成分占总贫困的比重,但会减少陷入慢性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成分。与东部地区相比,通信信息服务对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以及教育对中西部地区慢性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都有更好的减贫作用,但是基础设施对中西部地区农村慢性贫困家庭的瞬时贫困的减贫作用要低于东部地区。为了有效地降低瞬时贫困:(1)要强化通信信息服务的提供,特别是互联网服务的普及;(2)要加强农村家庭医疗卫生专项供给,提高贫困家庭的医疗报销比例;(3)要强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供给,特别是农村自来水和排污设施的建设;(4)完善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的职业技能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产品 瞬时贫困 慢性贫困
下载PDF
家庭特征、村庄特征与新疆农村动态贫困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翠锦 李万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文章从动态贫困的视角,基于新疆30个贫困县30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新疆现阶段的农村贫困主要是暂时性贫困,且和田的暂时性贫困程度最高,克州的慢性贫困程度最高。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t模型,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的前提下,着重... 文章从动态贫困的视角,基于新疆30个贫困县3000个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新疆现阶段的农村贫困主要是暂时性贫困,且和田的暂时性贫困程度最高,克州的慢性贫困程度最高。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t模型,在控制地区固定效应的前提下,着重研究了家庭特征、村庄特征对农户陷入慢性贫困和暂时性贫困的影响,发现子女数、老人数与教育费用支出的增加,以及村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减少容易使农户陷入慢性贫困,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容易使农户陷入暂时性贫困。最后提出,政府在未来新疆扶贫工作中,应针对慢性贫困户和暂时性贫困户实施不同的精准扶贫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特征 村庄特征 暂时性贫困 慢性贫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