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例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高雅 郭彤彤 +3 位作者 李海婷 杜晓萍 王琼 王慧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3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探讨以不同症状慢性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并确诊的3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资料。结果:3例病人年龄分别为17,41,47岁,男女比例为2∶1。2例病人(病例1,3)有感冒样前驱症状。起病症状多样,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发作性抽搐,以及排尿困难伴尿潴留。3例病人均为慢性病程,症状进行性加重。脑脊液分析发现1例病人(病例3)脑脊液压力增高(250 mmH2O),2例病人(病例1,3)蛋白增高。2例病人(病例2,3)脑电图监测提示慢波活动。头颅和脊髓强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2例病人(病例1,2)出现脑室旁放射状异常信号影,1例病人(病例2)出现双侧海马信号增高,1例病人(病例3)脊髓斑片信号影。自身免疫性脑炎和副肿瘤抗体谱检测提示血和脑脊液中GFAP抗体阳性。3例病人肿瘤筛查未见异常。所有病人均满足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2例病人(病例2,3)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病灶缩小,血和脑脊液中GFAP抗体滴度下降或转阴,1例病人(病例1)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缓解,但遗留双下肢疼痛。随访过程中3例病人均未出现疾病复发。结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可慢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中对于可疑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完善GFAP抗体检测,警惕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慢性起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临床特点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金茵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武 李佐耀 蒋寅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6期960-961,共2页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B超、CT等检查技术的普及,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和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该病常因胆囊结石、高脂饮食等诱发,呈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B超、CT等检查技术的普及,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和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该病常因胆囊结石、高脂饮食等诱发,呈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失治所致。现代医学多以利胆、解痉止痛、抗感染治疗为主,但存在耐药性及容易反复的缺点[1-2]。中医在该病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且疗效确切[2-3]。笔者自拟金茵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取得理想疗效。为客观评价该方的临床疗效,笔者在随机、对照的原则下观察了自拟金茵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生活饮食习惯 急性胆囊炎 利胆汤 解痉止痛 失治 慢性起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延髓麻痹1例
3
作者 刘薇 苏志燕 王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2-314,共3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以下简称甲亢)伴延髓麻痹(bulbar palsy)临床相对罕见,急性病例可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发音障碍及复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亚急性、慢性病例临床报道更少。现将1例复发甲亢合并亚急性慢性起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以下简称甲亢)伴延髓麻痹(bulbar palsy)临床相对罕见,急性病例可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发音障碍及复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亚急性、慢性病例临床报道更少。现将1例复发甲亢合并亚急性慢性起病的延髓麻痹病例资料整理报告如下,希望借此提高内分泌科临床医生对甲亢引起延髓麻痹这一临床过程的重视,以利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延髓麻痹 临床过程 吞咽困难 发音障碍 内分泌科 临床医生 慢性起病
下载PDF
23例脑梗塞病人临床、脑CT与脑系列γ照像的研究
4
作者 杨志杰 康德(王显) +1 位作者 陈曼 张燕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近年来由于各种现代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脑血管病的诊断有了新的发展。为更好认识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与脑CT、γ照像之间的关系,本文对23例本病患者进行研究。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4~85岁(平均56岁)。急性起病20例,慢性起... 近年来由于各种现代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脑血管病的诊断有了新的发展。为更好认识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与脑CT、γ照像之间的关系,本文对23例本病患者进行研究。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4~85岁(平均56岁)。急性起病20例,慢性起病3例。既往有高血压史14例。本组头痛头晕12例,神志和精神障碍各1例,失语9例,(混合性失语2例,运动性失语7例),颅神经受损19例,偏瘫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病 CT 运动性失语 脑梗塞患者 混合性失语 脑血管病 颅神经受损 慢性起病 脑显像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胫骨平台原发性黄色瘤1例报道
5
作者 马锐 曹玉蓉 +5 位作者 安伟 滕勇 马在松 徐斌 杨新明 王艳侠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95-96,共2页
骨原发性黄色瘤又称为囊性纤维性骨炎,是指病变侵及骨组织,来源于骨髓纤维结缔组织的非骨化性的肿瘤病变。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查阅相关数据库,而胫骨平台原发性黄色瘤国内外鲜有报道。2018年3月,新疆军区总医院创伤骨科中心收治了1... 骨原发性黄色瘤又称为囊性纤维性骨炎,是指病变侵及骨组织,来源于骨髓纤维结缔组织的非骨化性的肿瘤病变。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查阅相关数据库,而胫骨平台原发性黄色瘤国内外鲜有报道。2018年3月,新疆军区总医院创伤骨科中心收治了1例胫骨平台原发性黄色瘤患者,现就其诊疗过程进行梳理,并检索国内外相关病例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供临床参考。1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慢性起病,右膝疼痛伴活动受限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缔组织 黄色瘤 胫骨平台 创伤骨科 慢性起病 肿瘤病变 病例资料 相关数据库
下载PDF
百色地区异常血红蛋白病132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范联 张桂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42-42,共1页
广西百色地区为异常血红蛋白病的高发区。现将我院儿科1981年至1990年收治的132例异常血红蛋白病总结分析如下。本组132例异常血红蛋白病中,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81例,HbH病33例,HbE病10例,HbE-β地贫8例。男90例,女42例。壮族114例。... 广西百色地区为异常血红蛋白病的高发区。现将我院儿科1981年至1990年收治的132例异常血红蛋白病总结分析如下。本组132例异常血红蛋白病中,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81例,HbH病33例,HbE病10例,HbE-β地贫8例。男90例,女42例。壮族114例。发病年龄2月~14岁。全部患儿表现为皮肤苍白和/或苍黄,粮神差。慢性起病59例。62例以发热、肺炎等诱发。3例以腹部包块待查入院。2例以鼻衄就诊。3例合并结核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血红蛋白病 Β地贫 Β地中海贫血 结核感染 发病年龄 临床分析 慢性起病 输血治疗 腹部包块 胸腔积液
下载PDF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7
作者 安静 杜彦辉 +1 位作者 高菲 马博雅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84-486,共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是相对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外报道约占脑血管病的0.5%[1-2],国内报道约1%[3],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则更为罕见。通过检索万方数...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是相对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外报道约占脑血管病的0.5%[1-2],国内报道约1%[3],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则更为罕见。通过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病 中国知网 症状性癫痫 脑血管造影检查 丙戊酸钠缓释片 神经系统查体 动态脑电监测 慢性起病 脑皮质
下载PDF
导读
8
作者 邹丽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1-I0001,共1页
脑部疾病是一种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严重且复杂的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儿童脑部疾病的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针对不同的病因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本期《临床儿科杂志》... 脑部疾病是一种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严重且复杂的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儿童脑部疾病的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针对不同的病因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本期《临床儿科杂志》为儿童脑部疾病专刊,从急性和慢性起病角度探讨脑部疾病的诊治。笔者的述评介绍了儿童脑部疾病的不同病因及可能的临床症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医师 脑部疾病 慢性起病 神经系统症状 不同病因 识别诊断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跟踪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魏贤玉 程秀然 张长岭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3年第2期83-83,共1页
对我院1981~1991年收治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进行跟踪研究,并与同期成人精神分裂症作对照。诊断符合DSM-Ⅲ标准并经CCMD-2验证。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0~14岁,平均12.5±1.2岁;随访1~10年,平均5.8±3.6年。
关键词 社会功能缺陷 显进 中男 缺乏活力 激活性 慢性起病 阳性家族史 精神衰退 复发次数 行为训练
下载PDF
盆底会阴部巨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10
作者 陈乐韵 吴佳阳 +1 位作者 麦文锋 李恒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197-198,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慢性起病,排尿困难两年余。查体:会阴部可扪及质软包块,约5cm×8cm, 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质中。直肠指诊:直肠管腔稍缩窄,前壁外可扪及会阴部肿物,食指未及肿物上界,肿物与肠壁无粘连,可推动,退出指套无血染。
关键词 直肠指诊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会阴部 慢性起病 质中 排尿困难 临床资料 指套
下载PDF
654—Ⅱ配用激素鞘内注射佐治晚期结核性脑膜炎(附33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大勋 宛嘉珍 +2 位作者 张宝生 拉莫扎西 赵广明 《青海医药杂志》 1990年第6期17-19,共3页
我院1984年1月—1987年12月对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以654—Ⅱ配合激素鞘内注射治疗33例,与1980年1月—1983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脑34例进行疗效对比。具体治疗方案是:鞘注组3岁以下,每次鞘注654—Ⅱ1—2mg,地塞米松1mg,异菸肼25mg。3岁以上... 我院1984年1月—1987年12月对晚期结核性脑膜炎,以654—Ⅱ配合激素鞘内注射治疗33例,与1980年1月—1983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脑34例进行疗效对比。具体治疗方案是:鞘注组3岁以下,每次鞘注654—Ⅱ1—2mg,地塞米松1mg,异菸肼25mg。3岁以上每次鞘注654—Ⅱ3—5mg,地塞米松2mg,异菸肼25—50mg,每月一疗程,第一疗程隔日一次,第二疗程3日一次第三疗程每周一次鞘注。3月后总结疗效结果表明:鞘注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鞘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付作用,鞘注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鞘内注射 晚期结脑 临床疗效 疗效结果 脑脊液化验 无菌操作 结核中毒症状 基底神经节 慢性起病
下载PDF
垂体瘤卒中
12
作者 邬祖良 刘承基 +5 位作者 谭启富 沈建康 孙克华 史继新 潘云曦 谢(韦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13-16,共4页
本组垂体瘤卒中16例中,急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3例,慢性起病5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视觉障碍,意识改变,眼肌麻痹,内分泌低下。嫌色细胞腺瘤中发生率最高。妊娠、放疗、使用激素是诱因。手术经额下入路14例,经蝶入路2例,尤以后... 本组垂体瘤卒中16例中,急性起病8例.亚急性起病3例,慢性起病5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视觉障碍,意识改变,眼肌麻痹,内分泌低下。嫌色细胞腺瘤中发生率最高。妊娠、放疗、使用激素是诱因。手术经额下入路14例,经蝶入路2例,尤以后者简便安全,均获得满意效果。本文分析了垂体瘤卒中的原因,并对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卒中 垂体瘤 嫌色细胞腺瘤 经蝶入路 额下入路 眼肌麻痹 亚急性起病 慢性起病 意识障碍 内分泌学
下载PDF
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5年的随访结果分析(摘要)
13
作者 牛淑华 王云生 +8 位作者 白建武 李吉祝 梁新荣 仇维洪 姜桂芹 朱常和 刘桂芳 程淑贤 陈强 《精神医学杂志》 1993年第4期36-36,共1页
我院对1975~1976年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4例,于1979年、1986年及1991年各随访一次,其中获得确切结果者104例(男49例、女55例)。其中27例(26%)死亡,更改诊断2例(1.9%);保持原诊断者75例(72.1%),现对其分析如下:
关键词 阳性精神 病前性格 起病形式 慢性起病 心理社会因素 亚急性起病 住院情况 躯体因素 疾病家族史 病者
下载PDF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与治疗(附80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谷恒山 魏荣华 《颈腰痛杂志》 1992年第3期130-130,共1页
作者近几年来诊治了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认为其发病机理多由于急慢性损伤或风寒湿之邪侵袭或各种原因所致的腰部姿势不良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大多数病人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说不清何月何日开始发病,也不知何种原因致病,只感觉以腰... 作者近几年来诊治了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认为其发病机理多由于急慢性损伤或风寒湿之邪侵袭或各种原因所致的腰部姿势不良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大多数病人是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说不清何月何日开始发病,也不知何种原因致病,只感觉以腰窝为中心的腰部酸胀不适,困痛绵绵,多于夜间明显,卧床辗转不安,以调换不同的姿势来缓解疼痛,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需将腰窝垫高(如塞入手掌、拳头、枕头等)可感觉舒适,这类病人的体征多不明显,腰部活动多正常,少数有腰椎生理前凸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活动 慢性损伤 腰椎生理前凸 风寒湿 辗转不安 第三腰椎 手法松解 临床分析 腰三横突综合征 慢性起病
下载PDF
思考病案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疗养医学》 1993年第4期66-66,共1页
思考病案病历摘要、身体检查、治疗经过及转归见上期。本例特点患者为老年前期,男性,无明显诱因,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头痛、右半身偏瘫2年,加重半年,右上、下肢肌力Ⅳ级伴不自觉抽动,抗凝、活血化淤治疗无效。
关键词 下肢肌 活血化淤 老年前期 身体检查 脑梗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栓形成 脑血管造影 慢性起病 局灶性症状
下载PD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被引量:4
16
作者 Etsu Suzuki Hiroaki Nishimatsu +2 位作者 Shigeyoshi Oba Masao Takahashi Yukio Homma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4年第4期220-229,共10页
Erectile dysfunction(ED) is a common condition among male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patients.Its prevalence is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80% among these patients.It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that the production ... Erectile dysfunction(ED) is a common condition among male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patients.Its prevalence is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80% among these patients.It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that the 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 from the cavernous nerve and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the subsequent production of cyclic GMP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in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erection.Factors affecting these pathways can induce ED.The etiology of ED in CKD patients is multifactorial.Factors including abnormalities in gonadal-pituitary system,disturbance in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endothelial dysfunction,anemia(and erythropoietin deficiency),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drugs,zinc deficiency,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implica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ED.An improvement of general conditions is the first step of treatment.Sufficient dialysis and adequate nutritional intake are necessary.In addition,control of anemia and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s required.Changes of drugs that potentially affect erectile function may be necessary.Further,zinc supplementation may be necessary whenzinc deficiency is suspected.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PDE5Is) are commonly used for treating ED in CKD patients,and their efficacy was confirmed by many studies.Testoster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addition to PDE5 Is may be useful,particularly for CKD patients with hypogonadism.Renal transplantation may restore erectile function.ED is an early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which it frequently precedes; therefore,it is crucial to examine the presence of ED in CKD patients not onl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for the prevention of CVD att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ectile dysfuncti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itric oxide 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TESTOSTERONE
下载PDF
“泻心”五方,各有所长
17
作者 王松坡 计会红 《大众医学》 2022年第3期80-81,共2页
痞(痞满)是指局部痞闷不舒、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胸痞”“胃痞”“腹痞”等。狭义的痞证常指“胄痞”,以胃脘部痞闷不舒为主症,手按之柔软、压之不痛,常伴有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得食则胀、暖气稍舒、大便不调... 痞(痞满)是指局部痞闷不舒、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根据部位不同可分为“胸痞”“胃痞”“腹痞”等。狭义的痞证常指“胄痞”,以胃脘部痞闷不舒为主症,手按之柔软、压之不痛,常伴有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得食则胀、暖气稍舒、大便不调、消瘦等症。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及多种慢性胃病,如果以脘腹痞闷不舒为主症,都可归属于“胃痞”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胃病 胃脘部 堵塞感 胃痞 痞证 慢性起病 痞满
原文传递
联合结肠支架个体化治疗急性右侧结肠癌性肠梗阻3例
18
作者 包亚芳 楼颂梅 陈定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61,共3页
急性结肠癌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慢性起病、急性发作的特点^([1])。在诊治过程中,亦经常会碰到其中一些患者会同时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肿瘤分期偏晚等情况。目前常规的治疗大多会选择进行急诊剖腹手术^([2,3]),从而对患者... 急性结肠癌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慢性起病、急性发作的特点^([1])。在诊治过程中,亦经常会碰到其中一些患者会同时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肿瘤分期偏晚等情况。目前常规的治疗大多会选择进行急诊剖腹手术^([2,3]),从而对患者的机体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4])。而结肠支架的联合应用可以使这些患者的急性肠梗阻症状得以暂时缓解,从而可以为这些患者术前合并症的处理、肿瘤降期以及后续实施微创手术等提供了有利的时间缓冲和充分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 个体化治疗 肿瘤分期 手术风险 术前合并症 心血管疾病 慢性起病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高血压伴双下肢反复浮肿1例
19
作者 张敏 解美灵 +2 位作者 刘梅花 王声飞 喻群群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248-1250,共3页
患者,女,57岁。因“反复头昏头痛伴双下肢浮肿5年余”于2022年10月25就诊于首钢水钢医院门诊。患者慢性起病,病情反复。
关键词 双下肢浮肿 慢性起病 高血压 病情反复 水钢医院 头昏
原文传递
警惕高危险性急性头痛
20
作者 吕雪萱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2年第4期16-17,共2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18岁至65岁的成年人中,有一半以上在过去一年里曾有过头痛,其中30%是偏头痛。头痛的普遍性让许多人不以为意,不过,头痛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区,它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突发的急性头痛。头痛原因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18岁至65岁的成年人中,有一半以上在过去一年里曾有过头痛,其中30%是偏头痛。头痛的普遍性让许多人不以为意,不过,头痛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区,它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特别是突发的急性头痛。头痛原因多。头痛可分为急性起病的头痛、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和慢性起病的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起病 高危险性 慢性起病 偏头痛 世界卫生组织 急性头痛 成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