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贴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行走时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
1
作者 柳青 马刚 +3 位作者 曹建玲 张宇 熊优 何瑞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89-2994,共6页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行走时倾向于过度足内翻,这将增加步行周期支撑相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临床医生常使用肌内效贴布或运动贴布进行踝关节贴扎。由于肌内效贴布具有弹性,而运动贴布无法拉伸,因此两者技术应用和生理机制存在差异,进...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行走时倾向于过度足内翻,这将增加步行周期支撑相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临床医生常使用肌内效贴布或运动贴布进行踝关节贴扎。由于肌内效贴布具有弹性,而运动贴布无法拉伸,因此两者技术应用和生理机制存在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不同的康复疗效。目的:对比肌内效贴布和运动贴布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行支撑相足额状面和胫骨水平面运动的影响。方法:40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布组和运动贴布组,肌内效贴布组从后足内侧向外侧粘贴2条贴布,以产生外翻拉力;运动贴布组采用踝关节闭锁式编篮贴扎。分别于贴扎前后在电动跑台上进行行走测试,利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获取受试者足部和胫骨运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肌内效贴布组贴扎后于支撑相早期足外翻角度增加(P<0.05),但对支撑相晚期足的位置无影响(P>0.05);运动贴布组贴扎后于支撑相晚期胫骨内旋增加(P<0.05),而支撑相早期胫骨位置无明显改变(P>0.05)。结果表明:与运动贴布相比,肌内效贴布能够提供灵活的拉力,有利于步态周期中支撑相早期足外翻,同时不限制支撑相晚期的正常足内翻。因此,肌内效贴布可能是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实用康复疗法,在纠正踝关节异常运动的同时不限制其自然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布 运动贴布 慢性关节不稳 关节运动学 步态周期
下载PDF
不同视觉条件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一晗 刘中强 +3 位作者 魏乔叶 刘明冬 陈科奕 李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0-1057,共8页
背景:频闪视觉训练可以迫使感觉重新加权,通过增强对于本体感觉信息的敏感性而使其重新恢复原有权重,这可能是改善本体感觉的有效方法。目的:确定低频、高频和正常视觉条件下的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背景:频闪视觉训练可以迫使感觉重新加权,通过增强对于本体感觉信息的敏感性而使其重新恢复原有权重,这可能是改善本体感觉的有效方法。目的:确定低频、高频和正常视觉条件下的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西南医科大学学生中招募3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视觉训练组(n=12)、高频视觉训练组(n=12)和正常视觉训练组(n=12),均进行渐进跳跃稳定平衡训练,其中低频视觉训练组、高频视觉训练组在训练过程中佩戴频闪眼镜,频闪频率分别为1.75,5 Hz,每周训练3次,连续训练4周。训练前及训练完成后1周内,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踝关节本体感觉、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结果与结论:①踝关节本体感觉具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P<0.05);与训练前相比,低频视觉训练组和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踝关节本体感觉有明显改善(P<0.05);训练4周后,低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较正常视觉训练组有明显改善(P<0.05);②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具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组别×时间因素主效应(P<0.05);与训练前比较,3组训练4周后的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均提高(P<0.05);训练4周后,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的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高于正常视觉训练组(P<0.05);③与训练前相比,低频视觉训练组、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前向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内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外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P<0.05),正常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前向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外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无论频率如何,在频闪视觉条件下进行平衡训练均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本体感觉、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及动态姿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频闪视觉 平衡训练 感觉重新加权 本体感觉 动态姿势定性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足踝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网状Meta分析
3
作者 张新新 高克 +3 位作者 谢世栋 陀浩雯 经飞跃 刘卫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1-1944,共14页
目的:尽管多种非手术疗法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踝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效果已得到证实,但由于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目前最佳的慢性踝关节不稳非手术疗法尚不明确。文章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非手术疗法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 目的:尽管多种非手术疗法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踝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效果已得到证实,但由于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目前最佳的慢性踝关节不稳非手术疗法尚不明确。文章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非手术疗法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踝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疗效,以期寻找最佳治疗措施。方法:以“CAI,Exercise,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等为检索词,通过计算机网络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关于非手术疗法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踝功能或动态平衡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EndNote软件进行文献管理,采用RevMan 5.4软件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使用Stata 14.0软件的network命令对足踝能力评估日常活动子量评分、足踝能力评估体育活动子量表评分、前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评分、后内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评分、后外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评分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评分结局指标进行传统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根据GRADE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分级标准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强度等级评价。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22项随机对照试验中,1项研究被评为低风险,8项研究被评为中风险,13项研究被评为高度风险,共计纳入952例患者,25种治疗措施。①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等速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平衡+频闪眼镜训练、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CrossFit训练、CrossFit+自我动员训练、震动板训练、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矫正锻炼计划、触发点干针法和神经肌肉训练在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踝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升效果(P<0.05)。②累积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评分排名最靠前的3种治疗措施为:关节活动度训练(88.6%)>视觉反馈平衡训练(83.1%)>CrossFit+自我动员训练(74.8%);前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评分排名最靠前的3种治疗措施为:关节活动度训练(88.4%)>等速力量训练(86.9%)>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矫正锻炼(65.0%);后内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评分排名最靠前的3种治疗措施为:平衡+频闪眼镜训练(87.4%)>神经肌肉训练(74.6%)>力量训练(68.9%);后外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评分排名最靠前的3种治疗措施为:CrossFit+自我动员训练(74.6%)>平衡+频闪眼镜训练(70.0%)>神经肌肉训练(63.7%);足踝能力评估日常活动子量评分排名最靠前的3种治疗措施为: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矫正锻炼(91.9%)>平衡+频闪眼镜训练(85.6%)>震动板训练(82.2%);足踝能力评估体育活动子量表评分排名最靠前的3种治疗措施为:平衡+频闪眼镜训练(93.5%)>平衡训练(86.7%)>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矫正锻炼(86.4%)。结论:非手术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足踝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矫正锻炼计划在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踝日常活动功能方面疗效最佳;平衡+频闪眼镜训练在改善足踝体育运动功能和后内侧动态平衡能力方面疗效最佳;关节活动度训练改善前侧动态平衡能力和踝关节不稳病情方面疗效最佳;CrossFit+自我动员训练改善后外侧动态平衡能力方面疗效最佳。受纳入研究方法学偏倚和发表偏倚风险影响,各项结局指标证据强度均为低强度。因此,未来尚需更多高质量试验研究验证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功能 能力评估 动态平衡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非手术疗法 CAI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增加着地时足外展角度可降低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内翻损伤的风险
4
作者 朱晓雪 赵琼秋 +4 位作者 张藤 王丹 邱继宏 宋祺鹏 沈培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7-1833,共7页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时易发生踝关节内翻扭伤,适度增大着地时足外展角度有助于减少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发生,但尚无研究直接论证。目的:探讨着地时增加足外展角度对有无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着地过程中踝内翻角度、角度峰值时刻及角速...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在着地时易发生踝关节内翻扭伤,适度增大着地时足外展角度有助于减少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发生,但尚无研究直接论证。目的:探讨着地时增加足外展角度对有无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着地过程中踝内翻角度、角度峰值时刻及角速度峰值的影响。方法:共招募了60名受试者,其中慢性踝关节不稳者30名,非慢性踝关节不稳者30名。使用模拟扭伤装置进行下落跳测试,该装置中的活动平台可向前翻转24°、向内侧翻转15°,从而模拟踝关节内翻扭伤时的足部位置。受试者需要在两种着地状态下进行下落跳测试,即自然着地和外展着地,后者的足外展角度更大,约为前者的150%以上。使用12摄像头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记录运动学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下落跳时的内翻角度峰值(P<0.001,η^(2)p=0.270)、内翻角速度峰值(P=0.015,η^(2)p=0.098)和内翻角度峰值时刻(P<0.001,η^(2)p=0.260)均存在显著的状态主效应;内翻角速度峰值存在显著的组别主效应(P=0.029,η^(2)p=0.080);②慢性踝关节不稳组与非慢性踝关节不稳组受试者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与踝内翻角度峰值(P=0.021,r=-0.310;P=0.042,r=-0.278)、内翻角度峰值时刻(P=0.018,r=-0.312;P=0.021,r=-0.309)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慢性踝关节不稳组受试者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与内翻角速度峰值(P=0.021,r=-0.312)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提示增加着地时的足外展角度可以减小慢性踝关节不稳及非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着地过程中的内翻角度峰值、内翻角速度峰值,提前内翻角度峰值时刻,从而降低踝内翻扭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关节扭伤 着地 内翻角度 足外展角度
下载PDF
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对双侧姿势稳定性、本体感觉、足底触觉和肌肉力量的影响
5
作者 刘延浩 董世玉 +2 位作者 刘子寅 宋祺鹏 沈培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572-3578,共7页
背景: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会对患侧肢体产生不良影响,有线索表明非患侧可能同样受到累及,但目前尚缺乏直接证据。目的:探讨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对于双侧姿势稳定性、本体感觉、足底触觉和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22例受试者,其中单侧... 背景: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会对患侧肢体产生不良影响,有线索表明非患侧可能同样受到累及,但目前尚缺乏直接证据。目的:探讨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对于双侧姿势稳定性、本体感觉、足底触觉和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22例受试者,其中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者67例,非慢性踝关节不稳者55例。测试了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双侧以及非慢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姿势稳定性、本体感觉、足底触觉和肌肉力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对比组间差异。结果与结论:①相较于非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双侧前后方向的稳定时间均更长(P=0.001-0.012),患侧内外方向的稳定时间更长(P=0.012-0.025);双侧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和外翻的本体感觉阈值均更高(P=0.000-0.035);双侧足底大脚趾、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外侧足弓、足跟的足底触觉灵敏度均更低(P=0.000-0.008);双侧踝关节内翻和外翻的肌肉力量均更弱(P=0.000-0.019)。②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者存在双侧姿势稳定性、本体感觉、足底触觉和肌肉力量缺陷。因此,在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时应全面考虑双侧肢体的康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缺陷 慢性关节不稳 关节扭伤 感觉运动 平衡控制 本体感觉 足底皮肤触觉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关节镜下与切开重建外侧副韧带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荆立忠 赵霞 +2 位作者 于乐 王少山 杨久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1-347,共7页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及切开行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5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hronic lateral ankle...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及切开行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5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行全关节镜下ATFL及CFL重建,27例行常规切开ATFL及CFL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等围手术期资料。术后行CT检查评估骨道位置。对比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2年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Karlsso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抽屉试验及内翻试验结果,统计各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关节镜组切口总长度及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均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显示,关节镜组1例距骨骨道位置欠佳,切开组1例跟骨骨道及1例距骨骨道位置欠佳,余骨道位置均位于相应足印区内。所有患者均获24~33个月随访。两组术后随访的AOFAS、Karlsson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抽屉试验、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时,关节镜组AOFAS、Karlsson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切开组(P<0.05)。术后6个月时,关节镜组AOFAS评分及Karlsson评分均优于切开组(P<0.05)。术后1年及2年时,两组AOFAS、Karlsson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关节镜下重建ATFL及CFL与切开重建治疗CLAI疗效相当,但全关节镜下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稳 外侧副韧带 重建 关节镜 切开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庄汝杰 郭文煊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475-477,I0001,共4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比约30%[1-3],而由于受伤后缺乏规范的治疗,大约40%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3-4],CAI主要分为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而在临床上,两者常会同时出现[5-6]。目前CA...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比约30%[1-3],而由于受伤后缺乏规范的治疗,大约40%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3-4],CAI主要分为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而在临床上,两者常会同时出现[5-6]。目前CAI患者在临床上采取保守治疗为主[7],但针对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推荐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踝关节韧带复合体损伤是常见的踝关节扭伤类型,因此,手术治疗一般以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为主[8-9]。目前CAI的手术治疗术式不断丰富,临床也取得较好的疗效。CAI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解剖修补,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本文探讨CAI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扭伤 解剖重建 关节外侧韧带 慢性关节不稳 运动损伤 CAI 手术选择 关节韧带
下载PDF
从五体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
8
作者 蒋宜伟 罗春晖 +6 位作者 安宁宁 杨青峰 马晨光 麻永胜 宋重东 刘沛 郝东昶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人体运动机能密切相关,踝关节不稳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涉及中医五体病机的演变,故笔者试从五体理论出发,探讨和阐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发现在五体理论指导下,无论是传统中医疗法,或是将其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均可对CAI产生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五体理论 慢性关节不稳 关节扭伤
下载PDF
伸筋通络胶囊联合中医理筋手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功能性不稳(FAI)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巍 吴晓飒 +2 位作者 陈小龙 李春峰 于其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92-095,共4页
探讨伸筋通络胶囊联合中医理筋手法治疗FAI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住院的84名FAI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42名),给予中医理筋手法治疗;B组(42名),在A组基础上给予伸筋通络胶囊治疗,均治疗... 探讨伸筋通络胶囊联合中医理筋手法治疗FAI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住院的84名FAI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42名),给予中医理筋手法治疗;B组(42名),在A组基础上给予伸筋通络胶囊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2组病人的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之后,B组VAS评分较A组明显降低,AOFAS评分较A组增高(P<0.05);治疗之后,B组SF-36各项评分较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伸筋通络胶囊联合中医理筋手法能够有效缓解FAI病人疼痛,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筋通络胶囊 中医理筋手法 慢性关节功能性不稳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悦同 彭亮 +1 位作者 苏玉莹 刘嘉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930-3936,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稳相关症状。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干预的效果,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关于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症状康复和动态平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1-23。包括2名评审人员依据物理治疗证据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自我功能评分量表,次要结局指标为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均为连续性变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SE 1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森林图绘制、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①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641例。整体上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SMD=0.82,95%CI:0.41-1.23,P<0.0001)。Meta回归显示干预时间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P=0.008)。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周(SMD=0.98,95%CI:0.31-1.65,P=0.03)、每周干预大于3次(SMD=0.87,95%CI:0.30-1.44,P=0.003)和每次干预时间小于20 min(SMD=0.89,95%CI:0.61-1.66,P<0.0001)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最佳康复方案。④Meta分析结果还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前侧(SMD=0.56,95%CI:0.31-0.80,P<0.05)、后内侧(SMD=0.88,95%CI:0.45-1.32,P<0.05)和后外侧(SMD=0.84,95%CI:0.22-1.46,P<0.05)伸展程度。结论:当前临床证据表明,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不稳功能症状和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建议通过每周干预大于3次,每次干预小于20 min的干预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功能康复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自我功能评分量表 META分析 关节损伤 神经肌肉控制 本体感觉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诱导同侧膝关节退变的小鼠模型研究
11
作者 杨反磊 杜妍 +1 位作者 徐浩 余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2-302,共1页
目的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是否会导致膝关节退变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基于小鼠动物模型探讨CAI对同侧膝关节软骨退变的进展过程,研究踝关节和膝关节运动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5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SHAM... 目的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是否会导致膝关节退变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基于小鼠动物模型探讨CAI对同侧膝关节软骨退变的进展过程,研究踝关节和膝关节运动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54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SHAM)组、半月板切除(DMM)组和CAI组。饲养12周,并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平衡木、步态和膝关节间隙;采用Micro CT分析各组膝关节的骨参数,然后对膝关节包埋后行HE和番红快绿染色。同时取腓肠肌湿重并进行HE和Masson染色;最后对膝关节进行关节炎OA评分。结果与SHAM组和DMM组相比,发现CAI组平衡性和姿势稳定性下降最多,但膝关节间隙减小程度较DMM组轻。其中CAI组较SHAM组在12周下降64.84%。CT结果表明,CAI组软骨下骨的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较SHAM组升高,但与DMM组相比较低。膝关节染色和OA评分结果发现,CAI组术后12周OARSI评分较SHAM组和DMM组分别升高2.6倍,降低0.81倍,但退行性变程度较DMM轻。CAI组和DMM组的腓肠肌重量较SHAM组均下降,肌肉面积减小,肌肉排列疏松,而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诱导同侧膝关节软骨退变及下肢肌肉萎缩,但对膝关节影响程度较半月板切除的影响轻,慢性踝关节不稳与同侧膝关节退变之间存在高度的退变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胶原纤维增生 膝关节间隙 半月板切除 退行性变 软骨下骨 CAI 骨密度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小腿肌肉面积和脂肪含量的定量MRI研究
12
作者 解开鹏 黄益龙 +2 位作者 陈佳鑫 马寄耀 何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MRI定量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小腿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50名CA... 目的探究采用MRI定量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小腿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50名CAI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并行小腿肌肉MRI扫描。在轴位T1加权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上勾画小腿各肌肉CSA,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获取相应肌肉PDFF。分析CAI患者小腿肌肉CSA和PDFF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扭伤次数、中断活动时间、扭伤时间、足踝能力测量-日常生活评分(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FAAM-ADL)和足踝能力测量-运动评分(FAAM-SPORTS)的相关性。结果CAI患者患侧小腿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长肌CSA较健康对照组减小,且PDFF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趾长伸肌和踇长屈肌CSA较健康对照组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0.320);但两者PDFF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29)。相关性分析显示CSA减少与扭伤次数呈强正相关(r=0.785,P<0.001),与FAAM-ADL(r=-0.754,P<0.001)、FAAM-SPORTS(r=-0.766,P<0.001)呈强负相关,与中断活动时间呈中度正相关(r=0.642,P<0.001)。PDFF增加与扭伤次数呈强正相关(r=0.757,P<0.001)与FAAM-SPORTS呈强负相关(r=-0.740,P<0.001),与中断活动时间呈中度正相关(r=0.600,P<0.001),与FAAM-ADL呈中度负相关(r=-0.681,P<0.001)。结论MRI能定量评估CAI患者小腿肌肉CSA和PDFF改变,且与扭伤次数、FAAM-ADL、FAAM-SPORTS和中断活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骨骼肌 肌肉萎缩 脂肪浸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敛筋束骨理论探讨手法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
13
作者 张馨匀 王轶稀 +1 位作者 逯晓阳 丁全茂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89-1692,共4页
从敛筋束骨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的病理机制、手法治疗的临证思路及具体治疗手法,其病理机制主要为阳明亏虚、血瘀气滞、筋弛骨错,临证以不同韧带、肌群损伤辨别受累经络与筋脉,以修复受损韧带、提高... 从敛筋束骨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的病理机制、手法治疗的临证思路及具体治疗手法,其病理机制主要为阳明亏虚、血瘀气滞、筋弛骨错,临证以不同韧带、肌群损伤辨别受累经络与筋脉,以修复受损韧带、提高肌群力量、稳定关节位置为治疗目标,手法理筋、点穴、整复为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筋弛骨错 推拿 手法
下载PDF
佩戴软式支具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底动力学的效果
14
作者 马玉宝 黄志彬 +3 位作者 李依格 樊志娇 张丽华 孙凤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20,共8页
目的探讨日常佩戴软式支具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步行时足底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单侧CAI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两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方案,在日常活动中... 目的探讨日常佩戴软式支具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步行时足底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单侧CAI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两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方案,在日常活动中对照组佩戴安慰支具,试验组佩戴踝关节软式支具。采用压力平板系统测量患者步行时的足底峰值压力和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6例,试验组脱落5例,最终纳入41例。干预后,对照组各区域足底峰值压力和冲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足跟内侧、外侧和前足内侧区的峰值压力和冲量显著增加(|t|>4.192,P<0.001),而中足和前足外侧峰值压力和冲量减小(t>2.984,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侧足跟内侧、外侧和前足内侧区的峰值压力和冲量高于对照组(|t|>2.126,P<0.05),中足和前足外侧区峰值压力和冲量低于对照组(t>2.133,P<0.05)。结论日常活动中佩戴软式支具可优化CAI患者患侧的足底峰值压力及足底冲量分布,预防再次发生扭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运动疗法 软式支具 足底压力
下载PDF
不同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症状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玉莹 李卫 +1 位作者 石煜 潘长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217-5224,共8页
目的:临床上慢性踝关节不稳会表现出肌无力感、失控和反复扭伤等症状,通过运动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症状。该文通过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效果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检验不同运动干预方式... 目的:临床上慢性踝关节不稳会表现出肌无力感、失控和反复扭伤等症状,通过运动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症状。该文通过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效果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检验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应量和锻炼剂量的调节效应。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EBSCO-SPORTD和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的检索与筛查,主要纳入运动干预方案防治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SE 15对纳入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研究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纳入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880例。元分析显示,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评分达到大效应量,神经肌肉控制训练、12周的干预周期、每周干预2次、每次大于60 min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不稳症状的最佳方案。运动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动态平衡提升达到中等效应量,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和髋部力量组合训练、干预8周、每周干预两三次,每次30-60 min的锻炼剂量是提升动态平衡能力的最佳锻炼方案。结论:不同运动形式对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不稳症状和动态平衡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其中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效果更为全面。建议采用多功能组合训练形式作为康复手段会比单一运动形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动态平衡 不同运动形式 元分析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不同解剖修复策略改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俊 王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目前用于治疗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修复策略多样,但具体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此,文章首次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目前流行的4种解剖修复策略恢复慢... 目的:目前用于治疗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修复策略多样,但具体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此,文章首次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目前流行的4种解剖修复策略恢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纳入关于不同修复策略恢复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R4.2以及Stata 14.2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2项研究(其中10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队列研究),共673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涉及4种修复策略,观察指标为:踝关节应力位X射线片距骨前移距离与距骨倾斜角度(后文简称距骨前移距离与距骨倾斜角)。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距骨前移距离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从劣到优依次为解剖修补>解剖修补+下伸肌支持带加强>internal brace解剖重建>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②在距骨倾斜角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从劣到优依次为:解剖修补>解剖修补+下伸肌支持带加强>internal brace解剖重建>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结论: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策略在改善距骨前移距离方面和距骨倾斜角方面总体排序均为第一,提示此方案恢复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可能最佳,但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稳 网状Meta分析 手术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对照试验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单腿站立平衡控制特征研究
17
作者 刘娜 陈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1-331,共1页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单腿站立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线性和非线性参数,探究其平衡控制机制。方法招募CAI组和对照组各24名受试者。使用三维测力台记录COP轨迹。线性指标有前后和内外方向COP位移均方根振幅,非线性指标...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单腿站立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线性和非线性参数,探究其平衡控制机制。方法招募CAI组和对照组各24名受试者。使用三维测力台记录COP轨迹。线性指标有前后和内外方向COP位移均方根振幅,非线性指标有前后和内外方向COP样本熵、慢反应成分均方根振幅、快反应成分均方根振幅。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P<0.05。结果CAI组内外方向COP位移均方根振幅(9.307±0.333,P=0.012)显著高于对照组(7.987±0.375)。CAI组COP样本熵前后方向(0.846±0.023,P=0.010)和内外方向(0.662±0.025,P=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0.961±0.036,0.764±0.041),CAI组COP慢反应成分均方根振幅前后方向(8.292±0.599,P=0.024)和内外方向(9.383±0.384,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6.013±0.767,7.522±0.307),CAI组COP快反应成分均方根振幅前后方向(3.653±0.306,P=0.027)和内外方向(5.060±0.340,P=0.009)显著高于对照组(2.828±0.190,3.964±0.218)。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AI患者单腿站立平衡控制自动化水平降低,需要更多的中枢调控和外周调控共同参与,采用更刚性的姿势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慢反应 均方根振幅 控制自动化 CAI 平衡控制 非线性指标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距骨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斌 郑臣校 +2 位作者 黄志全 郑雨中 郭柱能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镜下运用套索环缝合技术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全镜下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 目的探讨全镜下运用套索环缝合技术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全镜下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59岁,平均(37.0±12.0)岁。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距骨骨软骨损伤Hepple分期、距骨前移距离及其倾斜角来评价整体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5±2.8)个月。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踝关节外侧肿痛等症状消失,无反复扭伤表现,内翻应力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日常工作和运动能力均得以恢复。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AOFAS评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距骨骨软骨损伤Hepple分期、距骨前移距离及其倾斜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全镜下运用套索环缝合技术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稳 骨软骨 套索环缝合技术 微骨折术 关节镜
下载PDF
解剖重建与解剖修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Meta分析
19
作者 曾海全 缪伟金 +2 位作者 余铭 王敏 王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0期13-20,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解剖修补和解剖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得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有关解剖修补与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相关文献,...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解剖修补和解剖重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得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有关解剖修补与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4、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剖修补和解剖重建在术后应力位距骨前移距离(MD=0.54,95%CI:0.27~0.81,P<0.01)、距骨倾斜角(MD=0.36,95%CI:0.07~0.66,P=0.02)、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79,95%CI:–6.58~–3.01,P<0.01);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32~3.97,P=0.85)。结论解剖重建术临床疗效优于解剖修补术,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稳 解剖重建 解剖修补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在双任务下楼梯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
20
作者 钟忆琳 顾耀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3-143,共1页
目的本研究设计了针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CAI)和健康成人的单、双任务下楼梯实验,探讨单、双任务对健康人和CAI患者下肢姿势稳定策略和神经肌肉控制影响,以期为相关专家学者制定CAI患者再次损伤预防和康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招募40名... 目的本研究设计了针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CAI)和健康成人的单、双任务下楼梯实验,探讨单、双任务对健康人和CAI患者下肢姿势稳定策略和神经肌肉控制影响,以期为相关专家学者制定CAI患者再次损伤预防和康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招募40名某大学学生,根据CAIT评分将其分为健康组和CAI组。实验采用单、双任务下楼梯,通过VICON和KISTLER测力台获取实验数据。结果双任务中的两组COP和COP-COM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矢状面分析单任务下两组间的髋关节ROM和踝关节最大角度有显著差异(P<0.05),双任务两组间的踝关节ROM有显著差异(P<0.05),从额状面分析,CAI组踝关节外翻两种任务下都大于健康组(P<0.05),双任务都会加剧两组的踝关节外翻(P<0.05),CAI的髋关节外展动作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进行组内对照,相比于单任务,双任务CAI的伸髋力矩第一峰值和伸膝力矩第一峰值显著减小(P<0.05)。结论因此,研究推测CAI患者因双任务干扰而面临再次受伤的风险增加,这会影响其运动策略的调整,导致踝关节趾屈增加、踝关节背屈减少、踝关节外翻增加、髋关节伸力矩减少以及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可能增加再次受伤的风险。CAI患者可能通过减少髋关节矢状面的ROM和增加髋关节外展来减少踝关节外翻,预防再次受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预防 慢性关节不稳 额状面 关节 CAI 髋关节 矢状面 内对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