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与切开修复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修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切开修复:实施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微创修复:实施关节镜下关节囊射频皱缩术治疗),... 目的探讨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修复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切开修复:实施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微创修复:实施关节镜下关节囊射频皱缩术治疗),各1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为9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微创与切开手术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修复 切开修复 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刘磊 李学福 +2 位作者 吕树振 丁家宁 侯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5.48±3.57)岁。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6.38±2.6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韧带修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 Score,AOFAS)、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Y平衡测试(Y balance test,YBT)及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Perceived Ankle Instability,PA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0.13±2.89)分比(79.27±3.28)分、(90.29±2.21)分比(78.44±2.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24、26.575,均P<0.05);观察组YBT、P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8.28±2.69)分比(78.22±1.66)分、(3.02±1.22)分比(5.34±2.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03、6.609,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0±1.15)分比(6.89±1.26)分、(1.34±0.54)分比(4.64±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1、19.68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36%(9/55)比49.09%(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8,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可显著改善他们的踝关节功能,提高自觉踝关节稳定性,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 距腓韧带 慢性关节外侧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距骨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斌 郑臣校 +2 位作者 黄志全 郑雨中 郭柱能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镜下运用套索环缝合技术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全镜下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 目的探讨全镜下运用套索环缝合技术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在全镜下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59岁,平均(37.0±12.0)岁。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距骨骨软骨损伤Hepple分期、距骨前移距离及其倾斜角来评价整体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5±2.8)个月。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踝关节外侧肿痛等症状消失,无反复扭伤表现,内翻应力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日常工作和运动能力均得以恢复。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AOFAS评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距骨骨软骨损伤Hepple分期、距骨前移距离及其倾斜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全镜下运用套索环缝合技术行距腓前韧带修复联合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伴小面积距骨骨软骨损伤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 骨软骨 套索环缝合技术 微骨折术 关节
下载PDF
Internal Brace在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沈超 吴佳俊 +1 位作者 张琳袁 王秀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观察Internal Brace在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20-12采用距腓前韧带Brostr?m-Gould修复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手术治疗的19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显露距腓前韧带腓骨止点足印区,... 目的观察Internal Brace在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20-12采用距腓前韧带Brostr?m-Gould修复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手术治疗的19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显露距腓前韧带腓骨止点足印区,韧带止点骨质表面新鲜化处理后足印区钻取骨道,置入直径4.75 mm的Swivelock可吸收锚钉,锚钉自带Internal Brace线缆带和锚钉缝合线,调整韧带张力后先用缝线缝合韧带残端,将韧带残端固定于腓骨止点;同法于距腓前韧带距骨止点钻取骨道,Internal Brace线缆带另一端引入另外1枚Swivelock可吸收锚钉,调整Internal Brace张力后将线缆带置入距骨止点骨道,最后用锚钉缝线缝合下伸肌支持带,并将其拉向腓骨。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6个月。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90~100分,平均92.7分。19例末次随访时疼痛症状均消失,前抽屉试验与距骨倾斜试验均为阴性,患者自诉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患者对日常生活、运动时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满意度高。结论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行Brostr?m-Gould修复联合Internal Brace加强手术可以提供可靠的即刻稳定性,合适张力的内固定线缆带安全可靠,在Internal Brace保护下有利于距腓前韧带稳定愈合,安全有效的固定有利于患者更早负重行走,更快恢复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前外侧不稳 距腓韧带 Brostr?m-Gould手术 Internal Brace
原文传递
不同解剖修复策略改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网状Meta分析
5
作者 钟俊 王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目前用于治疗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修复策略多样,但具体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此,文章首次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目前流行的4种解剖修复策略恢复慢... 目的:目前用于治疗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修复策略多样,但具体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仍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此,文章首次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目前流行的4种解剖修复策略恢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纳入关于不同修复策略恢复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4、R4.2以及Stata 14.2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2项研究(其中10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队列研究),共673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涉及4种修复策略,观察指标为:踝关节应力位X射线片距骨前移距离与距骨倾斜角度(后文简称距骨前移距离与距骨倾斜角)。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距骨前移距离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从劣到优依次为解剖修补>解剖修补+下伸肌支持带加强>internal brace解剖重建>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②在距骨倾斜角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从劣到优依次为:解剖修补>解剖修补+下伸肌支持带加强>internal brace解剖重建>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结论: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策略在改善距骨前移距离方面和距骨倾斜角方面总体排序均为第一,提示此方案恢复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可能最佳,但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 网状Meta分析 手术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对照试验
下载PDF
海桐皮汤外洗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疗效
6
作者 马程昊 喻心丰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61-562,565,共3页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外洗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侧肌腱及常规术后康...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外洗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侧肌腱及常规术后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海桐皮外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压力中心摆动距离、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伸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压力中心摆动距离比较、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伸角度均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伸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压力中心摆动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桐皮汤对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踝关节功能改善疗效显著,能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慢性不稳 同种异体肌腱 外侧韧带 海桐皮汤
下载PDF
全镜下IB增强术与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杨波 王宏 +1 位作者 谭翊能 苏博源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全镜下Internal Brace(IB)增强术与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铜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C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肌腱重建A... 目的:比较全镜下Internal Brace(IB)增强术与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铜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C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肌腱重建ATFL术,观察组行全镜下IB增强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前抽屉试验、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后,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镜下IB增强术与肌腱重建ATFL术均能够改善CAI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其中全镜下IB增强术创伤性更小,患者术后疼痛更轻,临床需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状况为患者施以针对性的术式,以保证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全镜下InternalBrace增强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锚钉修复与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广龙 谢庆祥 +1 位作者 李泳聪 苏博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64-2070,共7页
背景: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甚至断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常害怕夜间行走,出现持续性踝关节肿痛、松弛或僵硬及功能下降而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更早恢复活动功能,InternalBrace... 背景: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甚至断裂。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常害怕夜间行走,出现持续性踝关节肿痛、松弛或僵硬及功能下降而引起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更早恢复活动功能,InternalBrace重建在不牺牲自体肌腱的同时更接近距腓前韧带的生物力学结构,使踝关节的稳定性更强。目的: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评估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锚钉修复与InternalBrace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对比其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优、更满意的全关节镜下治疗方案。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2例,均在踝关节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按照前瞻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InternalBrace重建组36例采用InternalBrace重建,锚钉修复组36例采用锚钉韧带残端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重返运动时间、末次随访距骨前移距离、距骨倾斜角、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量表评分及Tegner评分,并统计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复发、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7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②InternalBrace重建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Kofoed评分、JSSF评分、Tegner评分以及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较锚钉修复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优良率达到100%;③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复发、排斥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④两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对于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全关节镜下InternalBrace重建强度够,稳定性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能让患者得到更满意的疗效和更快重返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慢性关节外侧不 距腓韧带 锚钉 InternalBrace
下载PDF
从五体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
9
作者 蒋宜伟 罗春晖 +6 位作者 安宁宁 杨青峰 马晨光 麻永胜 宋重东 刘沛 郝东昶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 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人体运动机能密切相关,踝关节不稳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涉及中医五体病机的演变,故笔者试从五体理论出发,探讨和阐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发现在五体理论指导下,无论是传统中医疗法,或是将其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均可对CAI产生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五体理论 慢性关节不稳 关节扭伤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庄汝杰 郭文煊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475-477,I0001,共4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比约30%[1-3],而由于受伤后缺乏规范的治疗,大约40%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3-4],CAI主要分为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而在临床上,两者常会同时出现[5-6]。目前CA...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比约30%[1-3],而由于受伤后缺乏规范的治疗,大约40%的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3-4],CAI主要分为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而在临床上,两者常会同时出现[5-6]。目前CAI患者在临床上采取保守治疗为主[7],但针对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推荐采用手术治疗。外侧踝关节韧带复合体损伤是常见的踝关节扭伤类型,因此,手术治疗一般以修复踝关节外侧韧带为主[8-9]。目前CAI的手术治疗术式不断丰富,临床也取得较好的疗效。CAI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解剖修补,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本文探讨CAI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扭伤 解剖重建 关节外侧韧带 慢性关节不稳 运动损伤 CAI 手术选择 关节韧带
下载PDF
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悦同 彭亮 +1 位作者 苏玉莹 刘嘉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930-3936,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稳相关症状。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干预的效果,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关于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症状康复和动态平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1-23。包括2名评审人员依据物理治疗证据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自我功能评分量表,次要结局指标为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均为连续性变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SE 1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森林图绘制、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①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641例。整体上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SMD=0.82,95%CI:0.41-1.23,P<0.0001)。Meta回归显示干预时间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P=0.008)。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周(SMD=0.98,95%CI:0.31-1.65,P=0.03)、每周干预大于3次(SMD=0.87,95%CI:0.30-1.44,P=0.003)和每次干预时间小于20 min(SMD=0.89,95%CI:0.61-1.66,P<0.0001)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最佳康复方案。④Meta分析结果还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前侧(SMD=0.56,95%CI:0.31-0.80,P<0.05)、后内侧(SMD=0.88,95%CI:0.45-1.32,P<0.05)和后外侧(SMD=0.84,95%CI:0.22-1.46,P<0.05)伸展程度。结论:当前临床证据表明,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不稳功能症状和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建议通过每周干预大于3次,每次干预小于20 min的干预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功能康复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自我功能评分量表 META分析 关节损伤 神经肌肉控制 本体感觉
下载PDF
不同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症状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玉莹 李卫 +1 位作者 石煜 潘长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217-5224,共8页
目的:临床上慢性踝关节不稳会表现出肌无力感、失控和反复扭伤等症状,通过运动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症状。该文通过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效果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检验不同运动干预方式... 目的:临床上慢性踝关节不稳会表现出肌无力感、失控和反复扭伤等症状,通过运动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症状。该文通过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效果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检验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应量和锻炼剂量的调节效应。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EBSCO-SPORTD和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的检索与筛查,主要纳入运动干预方案防治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SE 15对纳入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研究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纳入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880例。元分析显示,运动干预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评分达到大效应量,神经肌肉控制训练、12周的干预周期、每周干预2次、每次大于60 min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不稳症状的最佳方案。运动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动态平衡提升达到中等效应量,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和髋部力量组合训练、干预8周、每周干预两三次,每次30-60 min的锻炼剂量是提升动态平衡能力的最佳锻炼方案。结论:不同运动形式对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不稳症状和动态平衡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其中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效果更为全面。建议采用多功能组合训练形式作为康复手段会比单一运动形式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动态平衡 不同运动形式 元分析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骨折 关节定性 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4
作者 任威 崔卓航 +3 位作者 刘敏 熊耀法 张文爽 陈玉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ATFL)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LA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 目的探讨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ATFL)治疗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CLA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养一体化路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并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疼痛、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足踝协会和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TFL治疗训练伤致CLAI患者中采取疗康养一体化路径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 关节镜下距腓韧带修复术 疗康养一体化路径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肌力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王清亮 刘功亮 +2 位作者 张也 陈康 马燕红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踝关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天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记录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屈的肌力测试结... 目的探究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踝关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天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记录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屈的肌力测试结果;休息2天,于第4天进行静态平衡测试(单腿平衡测试、单足跟抬高测试、单腿下蹲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单腿跳跃测试、双腿跳跃测试、回避测试)。分析患者双侧踝关节各肌群之间肌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与动、静态平衡测试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内翻肌力患侧为(21.5±10.2)N·m,健侧为(25.5±11.2)N·m,患侧明显低于健侧(P<0.05);而健侧与患侧踝关节的外翻、跖屈、背屈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在静态平衡测试中,单腿站立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低相关性(r=0.246);单足跟抬高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中等程度相关性(r=0.514)。在动态平衡测试中,回避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低相关性(r=0.229)。结论在评价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等速肌力和平衡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这些平衡功能测试对评价踝关节状况以及等速肌力都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等速肌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牛永强 张德林 张树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21-24,共4页
目的评估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科采用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ATFL和CFL治疗的1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 目的评估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科采用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ATFL和CFL治疗的16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随访结果,包括切口愈合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昂白试验结果、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踝关节抽屉试验结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切口均达一期甲级愈合;均未再发生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慢性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昂白试验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者的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抽屉试验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踝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半腱肌重建ATFL和CFL可明显改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减轻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能力,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 关节镜清理 自体半腱肌重建 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与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对比
17
作者 侯辉歌 胡大海 +3 位作者 王楠 邵庆丰 罗纪 郑小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42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并比较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治疗CA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105名CAI患者,经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其中52名患者接受普通缝合修复,53名患者接受改良缝合增强修复。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前抽屉试验评价CAI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缝合增强组的术后AOFAS评分为(84.23±9.34)明显高于普通缝合组的(78.90±9.63),P=0.0049。两治疗组之间的VAS评分(P=0.797)和前抽屉试验(P=0.488)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缝合修复和改良缝合增强修复均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改良缝合增强修复手术方案治疗CAI切实可行且更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CAI) 距腓韧带 改良缝合增强修复 无结锚钉 关节
下载PDF
运动干预慢性踝关节不稳研究进展
18
作者 彭文程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该文以运动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以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及梳理,探讨运动干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内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平衡受损、腓骨肌反应时间延长、力量缺... 该文以运动和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以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及梳理,探讨运动干预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内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平衡受损、腓骨肌反应时间延长、力量缺陷以及本体感觉受损。研究结果发现,运动疗法以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神经肌肉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为主,运动改善CAI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来改善C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慢性关节不稳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华斌 张涛 +5 位作者 瞿瑾 李雄 孙德毅 邱续强 吕红斌 徐大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54-1362,共9页
目的: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最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之一,常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长期迁延反复,将发展为踝骨关节炎而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的: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最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之一,常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长期迁延反复,将发展为踝骨关节炎而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经保守治疗3~6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的ATFL损伤患者应尽早考虑手术修复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诊断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67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17~41岁,病程为(12.6±3.2)个月;左踝29例,右踝38例。患者均因反复扭伤导致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明显松弛;ATFL止点压痛、跟腓韧带止点压痛、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采用X线检查排除其他踝关节疾患,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观察患侧ATFL损伤情况。患者均有手术指征且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在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并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及标准化流程的康复锻炼。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KAF)评分及日本足踝外科学会(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Foot,JSSF)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结果。结果:67例患者在术中关节镜下检查发现炎性滑膜增生52例(77.6%),明显骨赘增生12例(17.9%),Ⅱ~Ⅲ度距骨骨软骨损伤23例(34.3%),Ⅳ度软骨损伤5例(7.5%)。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在麻醉状态下前抽屉试验为阴性、内翻应力试验为阴性;术后锚钉位置良好。其中3例(4.5%)患者术后出现腓浅神经暂时性麻痹,足踝部皮肤麻木,2周内逐渐恢复;无围手术期感染、化脓性关节炎等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15.64±3.17)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可以正常行走;踝关节疼痛较术前明显好转,大多数患者无疼痛或偶有轻度疼痛;踝关节的功能及活动度得到恢复,没有发生再次失稳。64例(95.5%)患者可以恢复至伤前的劳动或运动水平。站立位X线检查提示关节间隙良好,未见狭窄;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AOFAS评分(94.78±6.37)明显优于术前(64.17±12.43,P<0.01),KAF评分和JSSF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F:91.04±11.36 vs 59.74±13.63,P<0.01;JSSF:95.32±10.21 vs 66.92±14.38,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并ATFL腓骨止点双束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 距腓韧带 解剖重建 关节
下载PDF
Internal-Brace联合改良的Bro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瑞 郑铁钢 +3 位作者 张全顺 恩和 张琰冰 刘鹏飞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价Internal-Brace联合改良的Bro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骨科2019-01至2021-12收治的29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全部行Internal-Brace联合改良的Brostrom术,采用美国足踝外... 目的评价Internal-Brace联合改良的Bro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骨科2019-01至2021-12收治的29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全部行Internal-Brace联合改良的Brostrom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前抽屉试验,Karlsson-Peterson评分系统进行手术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手术前、后踝部疼痛。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28例末次随访时均能完成3 km跑等训练任务,基本恢复伤前训练水平,1例术后3 d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3.4%;28例AOFAS评分由手术前(34.7±7.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6.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阴性,Karlsson-Peterson评分由术前(62.4±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由术前(7.1±0.7)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nternal-Brace联合改良的Brostro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韧带损伤 Internal-Brace 改良Brostrom术 慢性关节不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