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前发 徐志忠 +3 位作者 温春燕 张贤华 林多朵 王文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5-1489,共5页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UMS组、CUMS+氟西汀组(CUMS+F组)、CUMS+APS组,每组9只。CUMS、...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和血清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UMS组、CUMS+氟西汀组(CUMS+F组)、CUMS+APS组,每组9只。CUMS、CUMS+F和CUMS+APS组小鼠采用CUMS刺激4周构建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后,CUMS+F组小鼠每天给予氟西汀10 mg/kg腹腔注射,CUMS+APS组小鼠每天给予APS 40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CUMS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共干预治疗4周。通过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抑郁状态是否改善。小鼠药物干预4周后经眼眶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OH)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UMS组比较,CUMS+F组和CUMS+APS组小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缩短(P均<0.01),蔗糖偏好率、旷场实验穿越次数、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的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均增加(P<0.05,P<0.01);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下降(P均<0.05),SOD、GSH-Px、■和·OH含量升高(P<0.05,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 APS对CUMS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状态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组织Nrf2通路和血清中的氧化指标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抑郁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氧化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下载PDF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唐亚梅 赵宏深 +3 位作者 秦立新 张仁生 陈若虹 刘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098-310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的变化,探讨抑郁症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批,每批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组。正常对照组合笼饲养,其余各组单笼孤养。模型组和...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的变化,探讨抑郁症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批,每批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组。正常对照组合笼饲养,其余各组单笼孤养。模型组和氟西汀组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模型。氧西汀组大鼠于造模开始即接受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悬浮液配制的氟西汀[1.54 mg/(kg·d)]灌服21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0.5%CMC悬浮液21 d,1次/d。采用CUMS结合孤养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第1批30只大鼠用于自发活动、糖水消耗和强迫游泳测试;第2批24只大鼠用于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海马Glu及GABA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或氟西汀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显著减少(P<0.01),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明显降低(均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P<0.01);mPFC和海马Glu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GABA浓度明显降低(P<0.05,P<0.01)。氟西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MS抑郁模型大鼠mPFC和海马存在Glu和GABA递质系统功能紊乱,氟西汀治疗可改善上述神经递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氟西汀
下载PDF
造模时间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致大鼠抑郁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婵娟 安瑞娣 +3 位作者 杨俊卿 罗映 齐云 张云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目的研究造模时间长短对大鼠抑郁症模型建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组分别给予21 d、35 d、49 d、63 d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大鼠行为学观察指标包括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 目的研究造模时间长短对大鼠抑郁症模型建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组分别给予21 d、35 d、49 d、63 d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大鼠行为学观察指标包括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结果建模成功后的抑郁大鼠其旷场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高架迷宫的入开臂次数、入开臂次数比例、入开臂时间和入开臂时间比例较建模前均明显下降;糖水的消耗显著降低,旷场潜伏期时间、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抑郁症模型的成功率增加;延长建模时间可能会提高建模成功率,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建议造模时间选取49 d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造模时间 成功率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刺激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联合慢性不可预知刺激构建卒中后抑郁新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兵兵 李涛 +2 位作者 王豆 周奇 闫咏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55-1760,共6页
背景:国内外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主要以脑卒中叠加抑郁造模方式构建,但其各种造模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卒中后抑郁造模方式进行新的探讨。目的:采用行为学评估及脑组织神经介质检测,探究一种稳定、可复制的卒中后抑郁造模方式... 背景:国内外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主要以脑卒中叠加抑郁造模方式构建,但其各种造模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卒中后抑郁造模方式进行新的探讨。目的:采用行为学评估及脑组织神经介质检测,探究一种稳定、可复制的卒中后抑郁造模方式。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200±20)g,由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1)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行30,60,90min的缺血再灌注,24h后观察大鼠存活率,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评定,确定最佳缺血再灌注的时间点;(2)另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组、卒中后抑郁组,于刺激前及刺激的第1,2,3周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体质量变化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运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确定了60 min为后续缺血再灌注的时间点;(2)行为学评估显示,与大脑中动脉栓塞组相比,卒中后抑郁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实验和敞箱运动垂直及水平运动得分均于第2周开始降低(P <0.05),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潜伏时间、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出现明显升高(P<0.05);(3)Elisa检测显示,与大脑中动脉栓塞组相比,卒中后抑郁组大鼠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降低(P <0.05);(4)结果说明,采用60 min的缺血再灌注联合慢性不可预知的刺激,建立卒中后抑郁模型,可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状态,同时,模型稳定、存活率高,符合卒中后抑郁的多种临床特征,可能成为研究卒中后抑郁一种新的、可靠的造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缺血再灌注 抑郁模型 大脑中动脉栓塞 慢性不可预知刺激 抑郁样行为 卒中 梗塞 大脑中动脉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神经内分泌因子近日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燕 付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51-1758,共8页
目的:探讨8周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生物节律表达的影响,从时间生物学方面探讨运动抗抑郁、促进脑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 目的:探讨8周自主跑轮运动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外周神经内分泌因子生物节律表达的影响,从时间生物学方面探讨运动抗抑郁、促进脑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及模型运动(model+exercise)组。采用CUMS方式建立抑郁模型,模型运动组前5周自愿跑轮,从第6周开始,附加21 d慢性复合应激,模型组于同一时点造模21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行为及高架十字迷宫系统观测大鼠焦虑情绪的行为学变化。行为学检测结束后第2天,连续24 h分6个时点(ZT1、ZT5、ZT9、ZT13、ZT17、ZT21)处死动物取血,每个时点处死5只大鼠,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6个时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ELISA检测6个相同时点血清皮质酮(CORT)、褪黑素(M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采用单一余弦法拟合曲线比较慢性应激大鼠各指标的节律周期、振幅、峰相位、中值的变化特点以及运动对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1 d的CUMS使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明显减少(P<0.01),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旷场实验中爬格数、直立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均显著下降,而粪粒数明显增多(P<0.01);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比和开放臂进入次数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运动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血浆近日节律输出肽及相关激素方面,慢性应激至抑郁样行为充分表达后,模型组大鼠血浆ACTH、CORT的相位与对照组完全相反,表现为时相的大幅度提前、含量波动幅度减小、昼夜分泌节律紊乱;MT的24 h分泌节律完全丧失且整体水平下降,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VIP虽仍存在24 h节律,但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峰相位也延迟6 h,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8周跑轮运动能显著改善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激素分泌量的异常,使血浆ACTH、MT、CORT和VIP的近日节律恢复正常。结论:运动可拮抗CUMS致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整外周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昼夜节律性和改变激素的分泌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跑轮运动 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 抑郁样行为 神经内分泌因子 生物节律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诱导大鼠抑郁行为与上调GSK-3β表达及氧化/抗氧化应激失衡密切相关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燕 伏箫燕 +2 位作者 崔婷 蒋青松 邱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刺激诱导大鼠抑郁行为与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ally unpredicted stress,CUS)诱导大鼠建立抑郁症模型。30...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刺激诱导大鼠抑郁行为与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ally unpredicted stress,CUS)诱导大鼠建立抑郁症模型。3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5只,以旷场实验和被动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焦虑、绝望样抑郁行为;以大鼠海马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评价海马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水平;以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并评价海马GSK-3βm 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明显减少(P=0.000)、被动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00)、CAT及SOD活力明显降低(P=0.000)、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4)、GSK-3β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0;P=0.028)。结论:CUS诱导大鼠出现明显焦虑、绝望样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SK-3β表达及氧化应激系统功能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抑郁模型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 旷场实验 被动游泳实验 糖原合成激酶-3β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逍遥丸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燕萍 赵玉霞 宋炜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7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探讨逍遥丸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胃动素(MOT)和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逍遥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式... 目的探讨逍遥丸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胃动素(MOT)和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逍遥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式干预21 d复制抑郁模型。从实验的第8天开始,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8 mg/kg灌胃,逍遥丸组给予逍遥丸2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均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实验前1 d和实验第21天测定各组大鼠糖水偏好率并进行旷场测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实验第22天血清MOT和GAS水平。结果实验第2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明显降低(P<0.05),水平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血清MOT、GAS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逍遥丸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明显增高(P均<0.05),水平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明显增多(P均<0.05),血清MOT、G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逍遥丸对血清MOT、GAS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丸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胃动素 胃泌素 抑郁 大鼠
下载PDF
SIRT1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大鼠模型中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玥 路素丽 +4 位作者 胡亚 李清叶 魏海军 张庆丽 伍爱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7期1995-1997,共3页
目的探讨SIRT1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表达水平。方法 40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成应激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只。应激组给予连续6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诱导抑郁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6周后采用糖水偏爱实验、旷场试验、悬尾实验... 目的探讨SIRT1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表达水平。方法 40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成应激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只。应激组给予连续6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诱导抑郁模型;对照组常规饲养,6周后采用糖水偏爱实验、旷场试验、悬尾实验检测大鼠抑郁状况,行为学检测完成后,提取海马组织总RNA,采用q PCR扩增SIRT1基因,比较应激组和对照组SIRT1表达情况。结果 6周后,应激组大鼠糖水引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0-24h=3.310; P=0.028; t0-48h=2.829,P=0.033)。旷场试验中,应激组大鼠在旷场中央活动时间、中央运动总路程、站立次数较对照组大鼠均显著减少,悬尾试验中,应激组大鼠不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q PCR检测发现,应激组大鼠SIRT1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t=3.336,P=0.028。结论慢性应激诱导小鼠抑郁行为与海马SIRT1表达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模型 SIRT1 行为学检测 qPCR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中的表达
9
作者 林志雄 殷静雯 +1 位作者 颜海锋 邹晓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障碍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实验组),以不造模的SD大鼠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方法...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障碍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实验组),以不造模的SD大鼠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方法分析大鼠海马组织Plasminogen蛋白表达。结果应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重增长率下降,垂直运动得分和水平运动得分增加,停留时间减少,糖水消耗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均提示,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海马区Plasminoge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lasminogen可能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血浆纤溶酶原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
下载PDF
逍遥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抑郁大鼠中枢多巴胺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欢润 岳广欣 +7 位作者 梁媛 杨婧雯 李妍 吴望男 聂文祎 楚天云 巩子汉 佘楷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5-1730,共6页
目的:从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探讨逍遥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对SD大鼠施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14 d筛选出应激易感的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逍遥散组,继续造模4周建立抑郁模型。... 目的:从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探讨逍遥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对SD大鼠施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14 d筛选出应激易感的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逍遥散组,继续造模4周建立抑郁模型。造模期间逍遥散组每天给予逍遥散混悬液灌胃,另外设立空白组10只大鼠,给药4周后采用旷场、O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液质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HPLC-MS)方法检测前额皮质与伏核中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lic acid,DOPAC)、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的浓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皮质与伏核多巴胺受体1(dopamine receptor 1,D1R)、多巴胺受体2(dopamine receptor 2,D2R)、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SLC6A3)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与O迷宫实验中活动性与探索性均显著下降(P<0.05,P<0.01),逍遥散表现出显著的上调作用(P<0.05,P<0.01)。模型组前额皮质与伏核中DA、DOPAC含量、伏核中HVA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模型组前额皮质及伏核中D1R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1),D2R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伏核中DAT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逍遥散对以上指标均表现出较显著的调节作用(P<0.05,P<0.01)。结论:逍遥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与逍遥散调节DA及其受体、转运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 抑郁 多巴胺 多巴胺受体 D1R D2R DAT
下载PDF
中药对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症模型干预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媛媛 李瑜 +1 位作者 任梦媛 王小兰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627-632,共6页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而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抑郁模型更能模拟人类抑郁症的发生过程,因此可作为研究抑郁及相关问题的有效手段。中药包括单方、药对、复方中药,具有多靶点、多...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而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抑郁模型更能模拟人类抑郁症的发生过程,因此可作为研究抑郁及相关问题的有效手段。中药包括单方、药对、复方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方位的治疗作用。本文对采用CUMS抑郁模型研究中药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模型 抑郁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库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诱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杉杉 刘新民 王琼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3,共7页
目的综述CUMS模型常用的刺激因子、造模时长以及主要的行为学评价方法,为CUMS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0年来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与CUMS相关的文献,并对其按一定标准筛选后整理归纳CUMS造模动物、刺激因子、造模时长... 目的综述CUMS模型常用的刺激因子、造模时长以及主要的行为学评价方法,为CUMS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0年来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与CUMS相关的文献,并对其按一定标准筛选后整理归纳CUMS造模动物、刺激因子、造模时长。结果雄性大鼠的使用频率高;实验宜选择7~9种刺激因子且3~7 d内不重复,刺激因子中推荐禁食禁水、潮湿垫料、冰水游泳、笼倾斜、光照节律改变;造模时长建议3~4周;最后行为学评价方法宜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结论本文通过综述CUMS模型中的造模动物、刺激因子、造模时长等方面,为CUMS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抑郁 大鼠 小鼠 刺激因子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一帆 王豆 +1 位作者 李涛 闫咏梅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96-99,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至2030年,将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手段有限。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能够模拟人类抑郁行为的动物模型来探索其发病机制,继而寻找相应的治疗药物。慢...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至2030年,将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手段有限。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能够模拟人类抑郁行为的动物模型来探索其发病机制,继而寻找相应的治疗药物。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是通过模拟人类生活中的不良应激事件,从而诱发动物抑郁样症状,其病理生理机制更符合人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一个经典的抑郁症动物模型。CUMS模型评价主要通过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等行为学评价方法和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炎症因子等实验室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方法的侧重点各自不同,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通常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观察,从而保证CUMS模型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动物模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白果内酯对慢性应激导致小鼠抑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杨程英 惠爱玲 +1 位作者 吴泽宇 张文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2-1367,共6页
为了探究白果内酯(BB)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以40%白果内酯粗品为原料,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制备纯度为98.21%白果内酯。采用6~8周龄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 为了探究白果内酯(BB)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以40%白果内酯粗品为原料,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molecular imprin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制备纯度为98.21%白果内酯。采用6~8周龄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 mg/kg)、低剂量组(BB 3.5 mg/kg)、中剂量组(BB 7.0 mg/kg)、高剂量组(BB 14.0 mg/kg)6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通过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构建小鼠抑郁模型。实验过程中观察白果内酯干预后小鼠抑郁行为的变化,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相对表达量。研究发现,白果内酯的干预使得小鼠抑郁情况得到改善,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质量浓度,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质量比,并促进BDNF的表达。结果表明,白果内酯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促进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发生和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对抑郁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BB) 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CUMS)模型 抑郁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下载PDF
激活中枢5-HT_(2A)受体抑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中缝背核5-羟色胺的分泌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兆俊 陈洁 +5 位作者 吴军同 王宾 巩万坤 王峰 黄宏平 汪萌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5-HT2A受体在应激反应中调节5-羟色胺(5-HT)系统的功能。本研究试图揭示大鼠5-HT2A受体在中缝背核到前边缘皮质通路释放5-HT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抑郁样行为大鼠模型,根据旷场实验评分和糖水偏爱百分比等行... 目的:5-HT2A受体在应激反应中调节5-羟色胺(5-HT)系统的功能。本研究试图揭示大鼠5-HT2A受体在中缝背核到前边缘皮质通路释放5-HT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抑郁样行为大鼠模型,根据旷场实验评分和糖水偏爱百分比等行为学指标判断大鼠是否造模成功。电刺激麻醉大鼠的中缝背核,用碳纤维电极恒流安培法检测大鼠前边缘皮质部位5-HT的释放。结果:大鼠腹腔注射5-HT2A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i.p.2 mg/kg)增强前边缘皮质5-HT的释放(P<0.05)。另外,脑室注射5-HT2A/2C受体激动剂DOI(i.c.v.20μg)减少5-HT的释放(P<0.01)。结论:电刺激大鼠中缝背核,在前边缘皮质检测到的5-HT的释放受中枢5-HT2A受体的调节,激活5-HT2A受体抑制前边缘皮质部位5-HT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2A受体 中缝背核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安培法 抑郁模型大鼠
下载PDF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内甘丙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平 邹慧莉 +1 位作者 杨婷 宿长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大鼠海马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 目的: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大鼠海马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孤养结合CUMS 21 d建造抑郁症模型,应用旷场试验和糖水偏好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Gal及Gal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运动总路程、中央路程、周边路程及糖水摄入量均较正常组偏低(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海马内Gal及Gal mRNA的表达同样降低(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内Gal及Gal mRNA的表达量下降,推测Gal在抑郁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抑郁 海马 甘丙肽 MRNA 大鼠
下载PDF
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瑛毓 韦震 +6 位作者 任梓溢 刘佳萌 孙晶 范蓓 刘新民 卢聪 王凤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6-732,共7页
为探究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小鼠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空白组(Con)、模型组(CUMS)、雌马酚低剂量组(Eq-L,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Eq-M,20 mg·kg-1... 为探究雌马酚(S-equol, Eq)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小鼠的改善作用,试验设空白组(Con)、模型组(CUMS)、雌马酚低剂量组(Eq-L,10 mg·kg-1)、雌马酚中剂量组(Eq-M,20 mg·kg-1)和雌马酚高剂量组(Eq-H,40 mg·kg-1),在预防给药14 d后,对模型组和雌马酚组进行CUMS造模刺激,造模42 d之后监测体重,依次进行空场、糖水偏爱、悬尾、强迫游泳和新奇抑制摄食5种行为学试验,并检测血清中皮质酮(CORT)水平。行为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UMS模型组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未受到显著影响,体重和糖水偏爱指数显著下降,悬尾、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和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与模型组相比,雌马酚没有影响小鼠的自主活动,显著提高了小鼠的糖水偏爱指数,缩短了悬尾、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此外,CUMS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ORT显著上调,雌马酚给药显著改善上述异常指标。该结果表明雌马酚可以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亢进发挥改善抑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马酚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刺激对小鼠体重的动态变化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前发 徐志忠 +5 位作者 王文强 朱敬敬 温春燕 段海珍 闫晓娜 何珏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25-28,39,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刺激(CUMS)对小鼠的体重动态变化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取4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和模型组(35只),模型组小鼠给予CUMS 4周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每隔两天监测一次小鼠的体重变化,4周后进行...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刺激(CUMS)对小鼠的体重动态变化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取4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和模型组(35只),模型组小鼠给予CUMS 4周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每隔两天监测一次小鼠的体重变化,4周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等行为学实验来确定抑郁症模型是否成功,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水平。结果造模第24天后,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体重开始出现差异(P<0.05);造模第28天后,行为学检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糖水偏好程度、旷场实验中穿越中心次数显示两组小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CUMS所致BALB/c小鼠抑郁行为可能与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同时抑郁模型小鼠体重差异最早可在造模24 d后开始出现,且此差异随时间延长差异越显著,这一发现为抑郁症的早期发现、治疗和干预提供实验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刺激 炎症因子 体重 抑郁
下载PDF
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明珠 陈静 +2 位作者 黄幼霞 程晶 廖婉婷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58-1762,共5页
目的:考察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绿萼梅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80、160、240 mg/kg),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 目的:考察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绿萼梅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80、160、240 mg/kg),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孤养法复制抑郁模型,并于造模同时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的变化及糖水偏爱程度;通过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测定大鼠不动时间以及旷场实验测定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的变化;并测定末次给药24 h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值、摄食量、糖水偏爱百分比均降低;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的不动时间延长;旷场实验的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水平穿越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减少;血清中TNF-α、皮质醇水平升高,IL-6、5-H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绿萼梅总黄酮低剂量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旷场实验修饰次数以及绿萼梅总黄酮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5-HT水平改善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绿萼梅总黄酮能明显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萼梅总黄酮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抑郁模型 炎症因子 行为学 大鼠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和糖水偏爱度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霞 吴程烨 +5 位作者 肖世富 郑贤杰 董晓蔚 彭素芳 王涛 肖泽萍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对照组、B为应激组、C为应激+用药组,每组8只。A组不予以刺激,B、c两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CUMS)模型的实验方法,每日予以1~2种...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对照组、B为应激组、C为应激+用药组,每组8只。A组不予以刺激,B、c两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CUMS)模型的实验方法,每日予以1~2种刺激;A、B两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c组每日腹腔注射西酞普兰2ml(10mg/kg)。实验为期6周,每周为大鼠称重,每3周测大鼠的糖水偏爱性、旷场试验评价大鼠行为,6周后施行安死术。结果B组及C组与A组相比,体重增长明显较少(均值分别为153.05g、127.69g、232.572);B组与A组及c组比较,糖水偏爱度显著降低(均值分别为60%,73%,71%);且B组大鼠在旷场中的总移动里程、总运动时间、越线次数等行为指标增大,而另两组在这些指标上均减小。结论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诱发大鼠抑郁症状的同时,可能导致其行为增多等类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 抑郁模型 旷场行为 大鼠 西酞普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