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外来感染者和急慢性阶段的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静 陆志奇 袁俊丽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8-304,共7页
建立和研究了一类具有外来感染者和急慢性阶段的流行病模型,我们假设单位时间内有常数量的外来感染者进入所研究地区,因而得到的模型仅有一个地方病平衡位置.我们证明了当α<pμ时,地方病平衡位置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关键词 急性和慢性阶段 流行病模型 再生数 稳定性
下载PDF
具有常数移民和急慢性阶段的SIS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成小伟 胡志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具有常数移民以及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S传染病模型.针对p=0和0<p<1两种情况分别得到了相应模型的平衡点,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运用一种几何方法给出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研究了具有常数移民以及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S传染病模型.针对p=0和0<p<1两种情况分别得到了相应模型的平衡点,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运用一种几何方法给出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最后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所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数移民 急性和慢性阶段 平衡点 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具有急慢性阶段的MSIS流行病模型阈值和稳定性结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世飞 李学志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83-96,共14页
系统研究了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MSIS流行病模型.由两节构成,第1节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急慢性阶段的MSIS流行病模型;第2节在第1节的基础上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慢性病病程的MSIS流行病模型.第1节的模型是四个常微分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第2节... 系统研究了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MSIS流行病模型.由两节构成,第1节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急慢性阶段的MSIS流行病模型;第2节在第1节的基础上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慢性病病程的MSIS流行病模型.第1节的模型是四个常微分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第2节的模型既含有常微分方程,又含有偏微分方程.运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中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这两个模型再生数R0的表达式.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态是全局渐近稳定性,给出了各模型地方病平衡态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模型 病程结构 再生数 平衡点 稳定性 慢性阶段 常微分方程
下载PDF
具有脉冲接种和急慢性阶段的流行病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金根 郭建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85-487,624,共4页
讨论一类具有脉冲接种和急慢性阶段的流行病模型.证明了系统无病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并且得到当阈值R<1时,系统无病周期解是全局吸引的.
关键词 脉冲免疫 慢性阶段 全局吸引
下载PDF
具有急慢性阶段SEIVR流行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方彬 扶炜 李学志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研究了具有急慢性阶段SEIVR流行病模型.首先,给出了基本再生数R0,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P0是全局稳定的;否则,P0不稳定.其次,当R0>1时,利用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了唯一地方病平衡点P*的全局稳定性.
关键词 慢性阶段 SEIVR模型 基本再生数 平衡点 稳定性
下载PDF
类具有急慢性阶段和垂直传染的非线性SACS传染病模型(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万碧 刘贤宁 梁英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5,共6页
研究一类具有非线性接触率和垂直传染且在急慢性阶段均传染的非线性SACS传染病传播数学模型动力学性质,确定了各类平衡点存在的条件阈值,讨论了各平衡点的稳定性,并将会在临界值处出现Hopf分支,揭示了急慢性阶段传染对疾病发展趋势的共... 研究一类具有非线性接触率和垂直传染且在急慢性阶段均传染的非线性SACS传染病传播数学模型动力学性质,确定了各类平衡点存在的条件阈值,讨论了各平衡点的稳定性,并将会在临界值处出现Hopf分支,揭示了急慢性阶段传染对疾病发展趋势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模型 急性和慢性阶段 非线性发生率 稳定性分析 HOPF分支
下载PDF
人口总数变化的急慢性阶段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改霞 刘纪轩 李学志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5-844,共10页
本文讨论总人口数量变化的具有急性及慢性阶段且都能感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求出了与人口增长指数λ*相关的基本再生数R_0.利用谱理论和齐次动力系统等理论证明,若R_0<1,则无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若R_0>1,则无病平衡点不稳定... 本文讨论总人口数量变化的具有急性及慢性阶段且都能感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求出了与人口增长指数λ*相关的基本再生数R_0.利用谱理论和齐次动力系统等理论证明,若R_0<1,则无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若R_0>1,则无病平衡点不稳定,这时还有地方病平衡点,并得到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阶段 基本再生数
下载PDF
具有急慢性阶段的SIS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学志 王世飞 《应用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2-296,共15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S流行病模型.由两节构成,第一节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S流行病模型,该模型是由三个常微分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慢性病病程的SIS流行病模... 本文系统研究了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S流行病模型.由两节构成,第一节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S流行病模型,该模型是由三个常微分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建立和研究了具有慢性病病程的SIS流行病模型;该模型既含有常微分方程,又含有偏微分方程.假设所研究的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N(t)服从增长规律: N'(t)=A—μN(t),运用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中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这两个模型再生数R0的表达式.证明了无病平衡态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给出了两模型地方病平衡态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和慢性阶段 SIS流行病模型 病程结构 再生数 平衡点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具外来感染者和急慢性阶段流行病模型的周期解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武 林诗仲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1-106,共6页
建立和研究了一类具有外来感染者和急慢性阶段的流行病模型.我们假设单位时间内有常数量的外来感染者进入所研究地区,并且假设模型具有周期感染率.我们将利用重合度的延拓定理,导出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急性和慢性阶段 周期解
原文传递
具有垂直传染且在慢性病阶段可再次发病的SIVS传染病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莲荣 游雄 +1 位作者 舒欣 王彦博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43-45,共3页
研究建立了具有垂直传染且在慢性病阶段可再次发病的SIVS传染病模型,给出了模型阈值的表达式,以及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
关键词 垂直传染 慢性阶段 再次发病 传染病模型 平衡点
下载PDF
具有非线性发生率且在慢性病阶段可再次发病的传染病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莲荣 石磊 游雄 《江西科学》 2006年第5期266-268,291,共4页
考虑具有非线性发生率且在慢性病阶段可再次发病的SIS传染病模型,给出模型阈值的表达式,以及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
关键词 非线性发生率 慢性阶段 再次发病 传染病模型 平衡点 全局稳定性
下载PDF
对慢性肾脏病不同阶段的动态血压形态特征的分析
12
作者 郑丽凤 《医学信息》 2012年第12期236-237,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慢性肾脏病不同阶段的动态血压形态特征。方法本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98例慢性肾病患者.在患者入院之后,详细地记录其安静状态的血压情况,当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大于140/90mmH... 目的研究并分析慢性肾脏病不同阶段的动态血压形态特征。方法本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98例慢性肾病患者.在患者入院之后,详细地记录其安静状态的血压情况,当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大于140/90mmHg时,则将其视为血压升高,并对患者进行24h的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慢性肾病期间,其24h的平均收缩压均明显超过了常规的130mmHg,且各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患者的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在慢性肾病的各时期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与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相比,患者的日间平均舒张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其动态血压的形态特征主要是以非杓形和反杓形为主的,随着患者肾小球滤过的不断下降,慢性肾病患者的收缩压有显著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阶段 动态血压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中医舌象与舌苔菌群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海洋 王慧雯 +4 位作者 李莉 李娜 郭春荣 董璐 孙祝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50-305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舌苔菌群与中医舌象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集不同病理阶段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炎症组30例,单纯性萎缩组30例,萎缩伴肠化组30例),观察记录患者舌象,采集舌苔样本,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舌苔菌群进行测序,...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舌苔菌群与中医舌象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集不同病理阶段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炎症组30例,单纯性萎缩组30例,萎缩伴肠化组30例),观察记录患者舌象,采集舌苔样本,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舌苔菌群进行测序,然后用Spearman相关分析、Mantel Test分析、MaAsLin分析等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慢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与舌象特征(红舌、腻苔)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2)舌苔整体特征(苔色、厚苔、腻苔、滑苔等)与舌苔菌群之间具有强相关性(P<0.01),舌体整体特征(舌色、齿痕舌、裂纹舌、点刺舌等)与舌苔菌群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3)特定舌象特征与菌群的关联关系:腻苔与蓝细菌、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0689、0.00492和0.00181,与Saccharibacteria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371;滑苔与绿弯菌门、蓝细菌、螺旋菌门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2379、0.01962和0.02366。结论慢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与舌苔特征有相关性,特定的舌苔菌群结构可以反映特定的舌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不同病理阶段 舌苔微生物 16S RRNA 舌象
下载PDF
保肾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同阶段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程耀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9期66-66,共1页
目的:本文皆在通过观察保肾片治疗CRF不同阶段的疗效,以进一步明确保肾片在临床上的最佳治疗阶段。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三组,予西医常规低蛋白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 目的:本文皆在通过观察保肾片治疗CRF不同阶段的疗效,以进一步明确保肾片在临床上的最佳治疗阶段。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气阴两虚兼湿浊证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三组,予西医常规低蛋白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保肾片口服,均以30天为1疗程,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尿素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0例患者总有效率65%,其中代偿期组为85%;失代偿期组为70%;衰竭组为40%。总结:保肾片能明显改善cr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延缓CRF进展,尤其以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最佳,衰竭期效果不如前两期。临床运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肾片 慢性功能不全不同阶段 气阴两虚兼湿浊证
下载PDF
具有阶段传染的SIVR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秀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7期1643-1648,共6页
利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以及传染病模型的研究方法讨论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VR流行病模型,得到了模型在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再生数R0的阈值。当R0<1时,利用构造Dulac函数的方法证明模型在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当... 利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以及传染病模型的研究方法讨论具有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的SIVR流行病模型,得到了模型在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再生数R0的阈值。当R0<1时,利用构造Dulac函数的方法证明模型在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当R0>1时,用构造Liapunov函数方法得到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从生物学的角度给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阶段 流行病模型 再生数 平衡点 全局渐近稳定
下载PDF
ABCDE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B阶段病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蕙 侍尧屏 董丽娟 《循证护理》 2018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ABCDE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B阶段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筛查出的慢性心力衰竭B阶段病人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ABCDE管理模... [目的]探讨ABCDE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B阶段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筛查出的慢性心力衰竭B阶段病人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ABCDE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管理。[结果]试验组病人在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B阶段病人采取有效的ABCDE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综合管理,能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缓心力衰竭的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E管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B阶段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少唯 黄劲雄 +2 位作者 孙建平 李业森 田景惠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探讨其对于慢性HBV感染分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分析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在不同组别间的统计学差异...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探讨其对于慢性HBV感染分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分析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在不同组别间的统计学差异及其与ALT等常用肝功能及肝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HBV感染相关炎症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用ROC曲线对慢性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中ALT、IGF-1和IGFBP-3诊断效能进行计算、比较,结果显示3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3、0.611、0.743,其中ALT的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IGF-1和IGFBP-3,但IGF-1和IGFBP-3均有预测价值(AUC>0.5),且3者联合检测时AUC可提高至0.946。结论IGF-1和IGFBP-3对于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有预测价值,虽然不能比ALT更好地反映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但是ALT、IGF-1和IGFBP-3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阶段 HBV自然史 IGF-1 IGFBP-3
下载PDF
苹果皮提取物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18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2,共1页
美国和中国的脑神经学家发现,从苹果果皮中提取的三萜酸可加速小鼠神经元受损膜的愈合,使免疫细胞较少地攻击脑组织。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这种物质可用来对抗多发性硬化症。科学家写道:“现有药物只能缓... 美国和中国的脑神经学家发现,从苹果果皮中提取的三萜酸可加速小鼠神经元受损膜的愈合,使免疫细胞较少地攻击脑组织。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这种物质可用来对抗多发性硬化症。科学家写道:“现有药物只能缓解多发性硬化症,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实际上对受损神经组织的恢复没有助益,因此只能抑制疾病的急性发作,无助于患者向慢性阶段过渡。而天然三萜能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受损神经 免疫细胞 苹果皮 慢性阶段 免疫系统 三萜酸 急性发作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肾盂肾炎50例临床观察
19
作者 余永敏 万素清 +1 位作者 郭琪 张叶霞 《陕西中医》 1984年第4期8-10,共3页
肾盂肾炎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疾患,由于本病易于反复发作,且抗药菌株日益增多,故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兹将我组用中药治疗的50例,作一初步介绍。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8例,女42例,男与女之比例为1∶5.2;年龄最轻者... 肾盂肾炎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疾患,由于本病易于反复发作,且抗药菌株日益增多,故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兹将我组用中药治疗的50例,作一初步介绍。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8例,女42例,男与女之比例为1∶5.2;年龄最轻者为20岁,仅1例,50岁以上者有2例,20~49岁者共47例,占94%。二、病程:最短者为4天,最长者达2年以上。本组属急性肾盂肾炎者为33例,病程在半年以上者诊为慢性肾盂肾炎,共17例。三、入院前治疗情况:入院前有41例曾接受西药治疗,占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肾炎 连翘 肾盂疾病 连召 尿常规化验 祛湿利水剂 八正散 临床症状 祛湿利水药 金钱草 利湿通淋 辨症施治 治则 辨证论治 尿培养 辨证分型 肾虚 疗效判定 慢性阶段 小便 病程 金银花 清热解毒药 蒲公英 阴阳莲 蓼属 虎杖 枯矾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的院内医源性并发症和远期死亡率
20
作者 Bae H.-J. Yoon D.-S. +1 位作者 Lee J. 高艳琼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3期56-57,共2页
Background and Purpose-Inhospital medical complications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death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stroke. However,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ir long-term effects on mortality... Background and Purpose-Inhospital medical complications account for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death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stroke. However,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ir long-term effects on mortality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and consecutively collected data on 579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from November 1998 to February 2001. Mortality was confirmed using national death certificate data from 1999 to 2003. Results -During admission, one or more medical complications requiring intervention developed in 160 of these 579 patients (27.6%). For these 160 subjects, the 30-day, 90-day, 1-year, 2-year, 3-year, and 4-year mortalities were 16.3, 29.4, 46.9, 55. 6, 61.3, and 70.7%, whereas the mortality figures for those without such compli cations (n=419) were 1.4, 3.8, 8.8, 15.0, 19.1, and 22.4 (P < 0.001 with log-ra nk test). To eliminate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these complications and thus r eveal their long-term effects, we investigated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versus the presence of inhospital complications at more than 30 days, 90 days, 1 year, 2 years, and 3 years after stroke, respectively.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 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at these times after stroke and showed that all haza rd ratios of medical complications in terms of mortality were statistically larg er than one, regardless of adjusting for effects of potential predictors on mort ality. Conclusions -Our study shows that stroke patient mortality is influenced by inhospital medical complications significantly up to the chronic stag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hospital complications could improv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rognoses afte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内医 远期效应 秩和检验 数据确认 死亡证明 慢性阶段 上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