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视学研究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背角内突触数量的可塑性改变及COX-2抑制剂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商义 张才全 +2 位作者 彭彬 林菁艳 杨正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D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伴有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帕瑞昔布组。术后28d取第5腰段脊髓作石蜡包埋切片,...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D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伴有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帕瑞昔布组。术后28d取第5腰段脊髓作石蜡包埋切片,分别用尼氏染色和突触素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神经元和突触,采用体视学新技术——光学体视框估计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结果:与对侧未手术侧相比,CCI组手术侧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的突触数及突触数与神经元数之比分别增加了86%、98%;帕瑞昔布组手术侧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的突触数及突触数与神经元数之比分别增加了78%、68%。与假手术组手术侧相比,CCI组手术侧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的突触数及突触数与神经元数之比分别增加了78%、73%;帕瑞昔布组则分别增加了81%、71%。结论: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脊髓背角内突触数量增加的可塑性变化,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CCI致突触数量的增加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慢性限制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突触 可塑性 体视学 大鼠
下载PDF
腕踝针电刺激对慢性限制性损伤大鼠机械痛及脊髓背角β-EP、IL-10和Iba-1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洪益玲 王志福 +1 位作者 郑美凤 李长征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20-22,27,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电刺激对慢性限制性损伤(CCI)大鼠机械痛以及脊髓背角IL-10、β-EP和Iba-1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6只,模型组、电针组和鞘内注射组采用4-0可吸... 目的探讨腕踝针电刺激对慢性限制性损伤(CCI)大鼠机械痛以及脊髓背角IL-10、β-EP和Iba-1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6只,模型组、电针组和鞘内注射组采用4-0可吸收外科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CC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但不结扎。电针组选取右侧踝部分区(“下1”“下3”“下4”“下6”)进行电刺激,每次干预30 min;鞘内注射组电针干预同电针组,干预第1、4、7天鞘内注射μ受体拮抗剂,每次注射20μL;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只抓取、固定大鼠,不予电针及鞘内注射。造模后、干预后分别采用Von Frey测痛仪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以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的变化;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β-EP、IL-10和Iba-1含量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鞘内注射组MWT、β-EP和IL-10显著下降,Iba-1显著升高(P均<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MWT、β-EP和IL-10显著升高,Iba-1显著降低(P均<0.01);与电针组比较,鞘内注射组MWT显著降低,Iba-1显著升高(P均<0.01),IL-10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腕踝针电刺激治疗可升高CCI大鼠MWT,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脊髓背角IL-10、β-EP的释放,抑制Iba-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限制损伤 机械痛 腕踝针电刺激 IL-10 Β-EP Iba-1
下载PDF
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对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民皓 张红 +4 位作者 胡玉萍 刘清珍 李伟伟 胡益民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7-712,共6页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很常见,但治疗效果欠佳。文中应用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治疗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并观察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中很常见,但治疗效果欠佳。文中应用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治疗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并观察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A组(假手术+细胞培养液)、B组(CCI+细胞培养液)和C组(CCI+NSC),然后各组再随机分为:A1、B1和C1组(CCI后3 d鞘内移植组)和A2、B2和C2组(CCI后10 d鞘内移植组),每组12只。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14、21 d测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痛阈(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术后7 d、14 d和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eal-time PCR技术观察DRG、脊髓背角中GDNF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与A组相比,B1、B2、C1、C2组术前1 d、术后1 d和21d 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 MWT和TWL逐渐降低,至术后7d降低至最低点,在此期间各时间点痛阈与A1组比较,B1、B2、C1、C2组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0.01),之后缓慢升高,于术后21 d恢复至术前水平;与B组比较,C组术后7d、14dMWT和TWL明显上升(P<0.01)。②与B组比较,A组术后7d、14d和21d各组大鼠GDNF的表达呈低水平(P<0.05);术后7 d,C1组GDNF的表达量较B1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14 d和21 d,C1、C2组GDNF的表达量高于B1、B2组(P<0.05)。结论鞘内移植NSC可通过提高脊髓背角和DRG中的GDNF表达量,从而对CCI模型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慢性限制损伤 脊髓背角 背根神经节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民皓 胡益民 +4 位作者 张红 胡玉萍 刘清珍 王洪超 李伟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851-1855,共5页
背景: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可测试伤害性的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所引发的痛觉过敏及冷、触觉异常。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 背景: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可测试伤害性的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所引发的痛觉过敏及冷、触觉异常。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分别于造模后第3,10天进行鞘内移植,实验组注入30μL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空白组和对照组注入30μL的细胞培养液。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后3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逐渐降低,至移植后7d降低至最低点(P<0.01),于移植后21d恢复至移植前水平;实验组移植后7,14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移植后7,14,21d各组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呈低水平(P<0.05);移植后14,21d,实验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提高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周围神经损伤产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 慢性限制损伤 脊髓背角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菁艳 杨蓉蓉 +2 位作者 吕洋 杨正伟 彭彬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改变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 12只正常成年二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CCI组(n=7)行单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对侧不做任何处理;帕瑞昔...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改变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 12只正常成年二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CCI组(n=7)行单侧坐骨神经松结扎,对侧不做任何处理;帕瑞昔布组(n=5)手术同CCI组,术后3 d连续腹腔注射帕瑞昔布3 mg/kg。术前1 d、术后第4、7、14及28 d测定大鼠50%缩腿阈值(PWT)。术后第28 d测定PWT后取L5脊髓制作石蜡包埋连续切片,按等距随机原则抽选5张切片行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体视学方法估计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腔的面积、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数量。结果 CCI术后4~28 d,CCI组与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的PWT显著低于对侧未手术侧;帕瑞昔布组手术侧的PWT显著高于CCI组手术侧(P<0.05)。术后28 d,与未手术侧相比,CCI组和帕瑞昔布组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的面积无显著改变,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亚急性期,大鼠脊髓背角无明显的炎症反应,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体视学 脊髓背角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