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遗传型罗非鱼的耐盐慢性驯化表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范武江 李思发 +1 位作者 孟庆辉 刘于信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5,共6页
在实验室小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萨罗罗非鱼(Sarothrodon melanotheron)以及它们的杂交F1和F2("吉丽"罗非鱼)进行盐度梯度实验,观察其耐盐能力。采用4(遗传型)×4(水平或重复)随机区组设... 在实验室小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萨罗罗非鱼(Sarothrodon melanotheron)以及它们的杂交F1和F2("吉丽"罗非鱼)进行盐度梯度实验,观察其耐盐能力。采用4(遗传型)×4(水平或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全程维持淡水养殖;实验组起始盐度为0,盐度每天提高8直至实验鱼100%死亡。在水温保持(27.2±1.3)℃、正常投饵情况下,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杂交F1及F2的50%死亡盐度平均值(MLS)分别为125.78±1.66、54.22±2.51、77.33±1.89和73.73±1.32;萨罗罗非鱼的累计存活率(CS)和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1和F2(P<0.05);杂交F1和F2的CS值及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P<0.05);F2和F1之间CS值和MLS值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杂交F1 杂交F2 慢性驯化 耐盐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和慢性盐度驯化对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何燕富 王兰梅 +5 位作者 刘念 朱文彬 董在杰 杨慧 宋飞彪 陈兴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0-284,共5页
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 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5、30),分别记为S_0、S_5、S_(10)、S_(15)、S_(20)、S_(25)、S_(30)组,试验周期为5d,慢性盐度驯化试验设置5个盐度(0、5、10、15、20),分别记为G_0、G_5、G_(10_、G_(15)、G_(20)组,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开始死亡盐度为15,随着盐度的升高死亡率急剧上升,并在盐度为25及以上时达到100%,96 h半致死盐度为18;急性盐度胁迫下,红罗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盐度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_(30)组鱼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及以下组(P<0.05);慢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从盐度10开始死亡,并且累计死亡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在最高盐度20时,25 d的累计死亡率仍低于40%;慢性盐度驯化下,G_5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_(15)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G_(15)和G_(20)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_(10)、G_(15)和G_(20)组(P<0.05)。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可以直接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生活,经过盐度驯化后该鱼具有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可能性,适宜的盐度和养殖驯化方式可改善红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红罗非鱼 急性盐度胁迫 慢性盐度驯化 肌肉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