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诊断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椎动脉血栓1例
1
作者 王军芳 董磊 +1 位作者 刘村 李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67-168,共2页
患者男,59岁。2021年1月10日,患者在换衣服时突发头晕、言语不能伴四肢及头部不自主抖动及咬舌,持续约5 min后消失。发病期间无视物旋转、肢体活动不灵、耳鸣、意识丧失、肢体抽搐、二便失禁等。家属随即拨打120送至我院急诊,途中出现... 患者男,59岁。2021年1月10日,患者在换衣服时突发头晕、言语不能伴四肢及头部不自主抖动及咬舌,持续约5 min后消失。发病期间无视物旋转、肢体活动不灵、耳鸣、意识丧失、肢体抽搐、二便失禁等。家属随即拨打120送至我院急诊,途中出现头晕加重、畏寒伴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非咖啡色胃内容物,无复视、呛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椎动脉血栓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外周血RPR、DFR对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
2
作者 郭莉 魏秀丽 +1 位作者 王继芳 吴志敏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3087-309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对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22...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对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22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n=37)和非血栓形成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DFR、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RP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MPN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外周血RPR、DFR对MPN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形成组患者在年龄≥60岁、原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吸烟、高血压、脑卒中、既往血栓史比例和血红蛋白(Hb)、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RDW、DD、FIB水平方面高于非血栓形成组,而PLT计数明显低于非血栓形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既往血栓史、RDW≥18.01%、DD≥4.38 mg/L是MPN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血栓形成组患者外周血RPR、DFR分别为0.05±0.01、(1.23±0.39)×10^(-3),明显高于非血栓形成组的0.03±0.01、(1.08±0.25)×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RPR、DFR预测MPN患者血栓形成的AUC(95%CI)分别为0.812(0.798~0.826)、0.754(0.705~0.803),截断值分别为0.036、1.125×10^(-3),特异度分别为65.88%、57.65%,敏感度分别为91.89%、91.89%,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0.867~0.941),特异度为87.06%,敏感度为83.78%。结论MPN患者血栓形成与年龄、既往血栓史、RDW、DD有关。外周血RPR、DFR水平在MPN血栓形成患者中明显升高,对MPN患者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影响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Ph^(-)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一帆 林绍泽 +3 位作者 白雪 邢学仰 陶红芳 苏永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69-1874,共6页
目的:了解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事件并发症概况,探讨患者初诊时和随访中血栓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88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追踪预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了解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事件并发症概况,探讨患者初诊时和随访中血栓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88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追踪预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388例MPN患者中,161例(41.49%)患者在初诊时或随访中出现血栓事件,类型以动脉血栓(92.55%)为主,其中初诊时并发血栓事件患者达到146例(96.27%),314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出现新发血栓或原有血栓进展的有36例(14.88%)。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P<0.001,HR:1.033,95%CI:1.016-1.051)、JAK2V617F突变(P=0.037,HR:1.72,95%CI:1.033-2.862)、高血压病(P<0.001,HR:2.639,95%CI:1.659-4.197)、高脂血症(P<0.001,HR:2.659,95%CI:1.626-4.347)是MPN患者初诊时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随访过程中,年龄(P=0.016,HR:1.032,95%CI:1.006-1.059)和既往血栓病史(P=0.019,HR:2.194,95%CI:1.135-4.242)为新发不同部位血栓或原血栓基础上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JAK2V617F突变或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在初诊时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更高,而高龄或存在既往血栓病史的患者则在随访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血栓事件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 JAK2V617F突变 年龄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丁莉 许娜 +8 位作者 黄彬涛 高冠论 肖雅娟 周璇 卢绮思 李琳 李玉玲 黄继贤 刘晓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评价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进展期MPN病例,其中包括76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或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3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分别接受I... 目的评价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进展期MPN病例,其中包括76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或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3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分别接受IFN-α及羟基脲(HU)治疗半年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 JAK2V617F(+)的ET及PV患者,IFN及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vs.85.7%;87.5%vs.83.3%,P>0.05),但IFN治疗组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HU治疗组(84.2%vs.52.4%;87.5%vs.50.0%,P<0.05)。JAK2V617F(-)的ET患者,IFN和HU治疗组间总缓解率(82.4%vs.78.9%)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58.8%vs.57.9%)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栓事件、脾肿大、骨髓纤维化发生率均较HU治疗组低,且HU治疗组血液学(1~2级)不良反应较IFN组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突变阳性的ET和PV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无疾病进展生存,且对JAK2V617F阳性PV患者摆脱静脉放血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疗效 JAK2V617F突变
下载PDF
CALR基因: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CMPN)新分子标记物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靖 黄知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5年第10期83-86,共4页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CMPN)是骨髓中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增殖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近年来,多个分子标志物如JAK2、MPL基因突变等相继被发现,但仍有30%~45%的携有野生型JAK2/MPL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CMPN)是骨髓中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增殖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近年来,多个分子标志物如JAK2、MPL基因突变等相继被发现,但仍有30%~45%的携有野生型JAK2/MPL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缺乏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诊断存在困难。近期新发现的钙网蛋白基因(CALR)突变将能填补这一空白,有望成为诊断骨髓增殖性肿瘤又一种新的分子标记物,对于理解CMPN的分子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这类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钙网蛋白基因(CALR)突变 分子标记物
下载PDF
26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基因突变检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冠宙 李稳蕾 王平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3期842-842,共1页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种骨髓一系或多系细胞过度增值,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数目增多,但细胞形态和功能相对正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相继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种骨髓一系或多系细胞过度增值,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数目增多,但细胞形态和功能相对正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相继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中发现一种共同的分子遗传学异常——JAK2V617F突变。随着对这一突变的进一步研究,目前,WHO已将该突变的检测作为这类疾病的主要诊断标准之一。现将我院26例MPN患者JAK2V617F突变的检测结果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基因突变 检测
下载PDF
NLR、PLR、MPV和RDW检测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爱边 张岘 +4 位作者 刘畅 卢瑞 吴三云 刘莉 左学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0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探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评估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3例初诊MPNs患者,根据血栓形成的情况分为... 目的:探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在评估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血栓形成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3例初诊MPNs患者,根据血栓形成的情况分为新发血栓组、既往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其中动脉血栓75例,静脉血栓11例,比较不同疾病亚型及不同血栓组中NLR、PLR、MPV及RDW。结果:高NLR和高MPV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新发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高MPV是ET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在真红细胞增多症(PV)及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者的NLR和RDW更高(P<0.05),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者的MPV更高(P<0.05)。ET组的RDW及MPV低于PV组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P<0.05)。结论:NLR、PLR、MPV与ET的血栓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 平均血小板体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突变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益民 晁红颖 +5 位作者 张日 冯宇峰 岑建农 姚利 沈宏杰 朱子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0-88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及其突变转录本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105例MPN患者外周血或部分冻存标本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法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 目的研究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突变及其突变转录本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105例MPN患者外周血或部分冻存标本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的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法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有血栓形成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年龄和白细胞(WBC)计数高于无血栓形成患者(P<0.05),WBC≥15×109/L的ET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WBC<15×109/L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有血栓事件者JAK2V617F转录本水平高于无血栓事件者(P<0.05),JAK2V617F阳性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患者(OR=11.30),突变转录本水平在(60~100)%组患者血栓事件风险度高于JAK2V617F阴性组患者(OR=31.5)。结论高龄、WBC计数增高,JAK2V617F突变及高转录本水平MPN患者血栓风险可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 血栓
原文传递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超 常春康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6期628-631,共4页
在过去30年中,对于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N)在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了重大进展,但也仍存在不少问题。自1985年起,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CML)中BCR-ABL1基因的被识别,促使... 在过去30年中,对于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N)在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了重大进展,但也仍存在不少问题。自1985年起,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CML)中BCR-ABL1基因的被识别,促使了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的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机制 进展
原文传递
年龄分层下269例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红芳 赵一帆 +4 位作者 冯志金 邢学仰 吴禹宏 陈芾珩 苏永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8-1673,共6页
目的:探讨按年龄分层的青年组(年龄≤40岁)与中老年组(年龄>40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269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因突变情况、初诊时外周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等。结果:... 目的:探讨按年龄分层的青年组(年龄≤40岁)与中老年组(年龄>40岁)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收集269例于本院就诊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因突变情况、初诊时外周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等。结果: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青年组患者三阴性比例高于中老年组患者,且青年组患者初诊时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相对更低。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JAK2V617F表达阳性率(80.65%)总体较国内外其他研究报道偏低。青年组PV患者JAK2V617F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且初诊时外周血WBC计数低于中老年组。所有PV患者中均未检测到CALR及MPL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仅1例发病年龄<40岁;91.67%的患者表现有脾脏肿大,比例高于ET和PV患者。随访发现1个确诊家族性MPN家系和1个疑似家族性MPN家系,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8岁,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二代基因测序检查,处于动态随访中。结论:年龄是MPN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年龄和类型的MPN患者在基因突变、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罹患血栓事件、脾脏肿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家族性MPN患者存在发病年龄逐代年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年龄 JAK2V617F突变 CALR突变 MPL突变
下载PDF
同胞姐妹同患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胡艺千 吴三云 +11 位作者 熊蓓 何莉 周怡 刘亚楠 张岘 邵亮 汪英颖 喻亚兰 刘晓燕 刘莉 沈辉 左学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年第2期160-161,164,共3页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类以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肿瘤,部分可向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及急性白血病转化[1]。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一类以一系或多系造血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肿瘤,部分可向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及急性白血病转化[1]。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MPN来源于体细胞突变,发病呈散在性分布,但亦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的报道[2]。我院诊断同胞两姐妹同患MPN,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家族性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AG490对HEL细胞JAK2-STAT5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艳玲 佟红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17-112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联合AG490对HEL细胞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新方案治疗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提供理论依据。以20 ng/ml的HHT,100μmol/L AG490,20 ng/ml HHT+100μmol/L AG...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联合AG490对HEL细胞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新方案治疗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提供理论依据。以20 ng/ml的HHT,100μmol/L AG490,20 ng/ml HHT+100μmol/L AG490处理HEL细胞24、48、72小时以后,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药物处理细胞24小时后用WB法检测JAK2突变激活的信号蛋白P-JAK2,P-STAT5以及BCL-xL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HHT以及AG490作用HEL 24小时均能抑制其增长,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图显示均能明显诱导HEL早期凋亡,HHT更为明显;免疫电泳分析显示,P-JAK2和P-STAT5表达下调,而JAK2和STAT5总蛋白水平稳定。结论:HHT联合AG490能明显抑制HEL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HHT作为一种广谱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协同AG490抑制JAK2突变引起的信号蛋白的酪氨酸位点的磷酸化,从而下调STAT5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AG490 HEL细胞 JAK2-STAT5信号通路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