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破裂
1
作者 张希清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
庆历新政是宋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可贵实践。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保守派势力强大,或由于党争,而是由于范仲淹、富弼等士大夫与宋仁宗“共治天下”的破裂。具体表现在宋仁宗认为范仲淹、富弼等士大夫是朋党,结党营私... 庆历新政是宋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可贵实践。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保守派势力强大,或由于党争,而是由于范仲淹、富弼等士大夫与宋仁宗“共治天下”的破裂。具体表现在宋仁宗认为范仲淹、富弼等士大夫是朋党,结党营私,朋比为奸;认为范仲淹“密请建立皇太弟侄”,捕风捉影地怀疑范仲淹、富弼等士大夫“欲谋废立”,企图废黜仁宗,另立皇帝;捕风捉影地怀疑范仲淹、富弼等士大夫勾结契丹和登、莱金坑无赖凶恶数万人,起兵叛乱,直接对仁宗的皇位和专制独裁统治构成极大威胁。如此,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必然破裂,宋仁宗不再支持范仲淹、富弼等士大夫实施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必然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新政 失败 主要原因 共治天下 破裂
下载PDF
宰相词人晏殊
2
作者 王媛媛 《前线》 2024年第10期83-85,共3页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进贤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身寒微,自幼好学善文、天资聪颖,历真宗、仁宗两朝,尽心为国、办学兴教,尤以举荐贤能而闻名,于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官至宰相。欧阳修评价他“为...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进贤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身寒微,自幼好学善文、天资聪颖,历真宗、仁宗两朝,尽心为国、办学兴教,尤以举荐贤能而闻名,于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官至宰相。欧阳修评价他“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苏颂言其“遇事持正,动循规准,不为势怵,不为利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文学家 晏殊 欧阳修 庆历三年 宰相
下载PDF
庆历四年太学独立建校的原因及影响探赜
3
作者 黄一庆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庆历四年太学的独立设置,标志着北宋的教育重心从品官子弟向平民子弟转移,开启了宋代教育发展的新纪元。为弥补宋初人才培养和选拔体制的缺陷,顺应教育下移的时代发展趋势,仁宗朝廷在借鉴西汉至五代各朝中央官学体制架构的基础上,结合... 庆历四年太学的独立设置,标志着北宋的教育重心从品官子弟向平民子弟转移,开启了宋代教育发展的新纪元。为弥补宋初人才培养和选拔体制的缺陷,顺应教育下移的时代发展趋势,仁宗朝廷在借鉴西汉至五代各朝中央官学体制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朝廷重臣所提的兴学建议,延续了当朝初期的太学馆制度,专为八品以下及庶民子弟建立太学,以期实现为国育才的目的。庆历四年独立设置太学受当时教育改革环境影响,是仁宗朝廷改革不合时宜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对当时及以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兴学 太学 教育下移 三馆制度
下载PDF
千古忧乐范仲淹
4
作者 许文雅 《前线》 2024年第7期84-86,共3页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早年生活坎坷,27岁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政绩卓然天下,被称为宋朝“文武第一人”。作为政治家,他参与主持“庆历新政”;作为军事家,他在防守边塞的战争中“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早年生活坎坷,27岁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政绩卓然天下,被称为宋朝“文武第一人”。作为政治家,他参与主持“庆历新政”;作为军事家,他在防守边塞的战争中“号令明白,爱抚士卒”,采取正确的策略,军威大振;作为文学家,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后世对范仲淹评价颇高,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毛泽东则赞誉其为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参知政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庆历新政 千古名句 江苏苏州 文武双全
下载PDF
庆历党争与欧阳修《朋党论》之关联探析
5
作者 王盛宇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北宋庆历四年,范仲淹等士大夫对新政的持续推行触发了新旧两党的激烈党争。这次党争有着深刻的起源和鲜明的特征。在庆历党争的关键时刻,欧阳修通过对历史上数次党争的反思,写成《朋党论》一文并上奏宋仁宗,提出对朋党问题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 庆历党争 欧阳修 《朋党论》
下载PDF
论庆历贬谪诗风——以苏舜钦、欧阳修为例
6
作者 高兴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北宋诗人苏舜钦和欧阳修的贬谪诗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貌:苏诗以愁苦愤懑为主,虽常有旷达之音,但仍不掩压抑沉重;欧诗则真不以贬谪为意,大有诗酒流连、热心生活之态。他们的贬谪诗既有宋诗“以理入诗”的普遍特色,又清新自然,有鲜明的个... 北宋诗人苏舜钦和欧阳修的贬谪诗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貌:苏诗以愁苦愤懑为主,虽常有旷达之音,但仍不掩压抑沉重;欧诗则真不以贬谪为意,大有诗酒流连、热心生活之态。他们的贬谪诗既有宋诗“以理入诗”的普遍特色,又清新自然,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对于达观的追求是庆历年间贬谪诗的基本风貌,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而着眼于文学史,这样的诗风也有着明显的传承和流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 贬谪诗 苏舜钦 欧阳修
下载PDF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7
作者 舜德 《山东农机化》 2024年第1期54-54,共1页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文学成就 大中祥符 先天下之忧而忧 庆历新政 范文正公 千古名篇
下载PDF
宋人不言慶曆“新政”“新法”“變法”考——基於觀念史的個案研究
8
作者 馮志弘 《人文中国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195-233,共39页
宋人雖常以“新法”“變法”“新政”賅括熙豐政事,但未曾以這些詞彙歸納慶曆之政;當代文史著作常言“慶曆新政”,這説法卻不見於清代以前文獻,原因何在?本文考析宋人慶曆書寫,指出:(1)熙豐變法時期宋人從未直接比較范、王改革主張,也... 宋人雖常以“新法”“變法”“新政”賅括熙豐政事,但未曾以這些詞彙歸納慶曆之政;當代文史著作常言“慶曆新政”,這説法卻不見於清代以前文獻,原因何在?本文考析宋人慶曆書寫,指出:(1)熙豐變法時期宋人從未直接比較范、王改革主張,也不曾認爲慶曆、熙寧更革是可比的對象,這些聯繫待朱熹而後始。今人或曰熙豐變法之時,慶曆革新派趨於保守,這固屬當代觀點,卻非宋人認識;(2)范仲淹故後,對其顯有貶評者只有梅堯臣、宋神宗、王安石三例,後二者對范的批評,反映熙豐變法主事者並不完全認同慶曆改革;(3)歐陽修等慶曆當事人認爲范仲淹改革失敗皆因“群言營營,卒壞於成”,可是徽宗朝以後卻出現“慶曆之治”説法,其内涵又被簡化爲仁宗能“開納直言,善御群臣,賢必進,邪必退”。這説法無法揭示慶曆之政真正特色,又故意忽略慶曆改革主事者因“衆訾成波,擠落在外”的事實,卻有利於范仲淹作爲忠義第一人形象的建立;(4)宋人從不曾認爲慶曆之政有違祖宗之法,這是宋人不言慶曆“新”政的根本原因。南宋以後論者以范仲淹爲“守我宋之家法者”,進一步確立這觀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慶曆新政 熙寧變法 王安石 觀念史
下载PDF
儒仙:庆历风韵与《世说新语》的对话
9
作者 韩凯 《天中学刊》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世说新语》注重统合儒、道思想,形成儒仙观念,而儒仙以儒士的人格操守为底色。《世说新语》有意记录刚毅谅直的魏晋士子。宋仁宗朝士人青睐《世说新语》,与《世说新语》对话主要围绕风操与渊静两个层面,如独击鹘般立朝大节,探索诗意... 《世说新语》注重统合儒、道思想,形成儒仙观念,而儒仙以儒士的人格操守为底色。《世说新语》有意记录刚毅谅直的魏晋士子。宋仁宗朝士人青睐《世说新语》,与《世说新语》对话主要围绕风操与渊静两个层面,如独击鹘般立朝大节,探索诗意居世的具体方式。这种对话并非单纯的效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新发展。酒隐、地仙体现宋型人格的鲜明特征。庆历风韵作为宋型美学的初成样态,《世说新语》对其发挥了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仙 庆历风韵 《世说新语》 对话
下载PDF
变异的颂声:庆历之际政治文化情境中的《庆历圣德颂》
10
作者 王启玮 《海峡人文学刊》 2023年第1期85-100,158,共17页
《庆历圣德颂》是北宋大儒石介作于庆历新政前夜的一篇大文字。由于它对石介本人及新政都产生过消极影响,故后人皆强调石介贬奸取祸,而忽略此颂以褒贤为主的本质。《庆历圣德颂》名为圣德颂实为名臣颂,采用合颂群臣的体制,是庆历之际声... 《庆历圣德颂》是北宋大儒石介作于庆历新政前夜的一篇大文字。由于它对石介本人及新政都产生过消极影响,故后人皆强调石介贬奸取祸,而忽略此颂以褒贤为主的本质。《庆历圣德颂》名为圣德颂实为名臣颂,采用合颂群臣的体制,是庆历之际声望政治在文本中的投射。石介借天子之口总结当代史,分别贤不肖和“庆历四谏”共同维系革新派的舆论战线。这反映了舆论对权力的干预。《庆历圣德颂》的群像结构也与石介的共同体意识有关。石介热衷描绘群像,期望以群体力量变革现实,同时也重视其中的领导者,善用“是是”型舆论书写敦促其有为。《庆历圣德颂》与他给富弼的书信相呼应,意在向明君贤臣施加舆论压力,督促他们致治太平。故石介在大功未成时作颂,是为达成多重舆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介 庆历新政 声望 舆论 政治文化
下载PDF
新刊《宋张仲绾墓志》考释
11
作者 岳凯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2-80,共9页
新刊《宋张仲绾墓志》的墓主张仲绾出身于北宋世代为官的士大夫精英家族。曾祖父张齐贤为太宗、真宗朝名相,祖张宗礼、父张子奭亦曾为官,张子奭屡次出使契丹、西夏,因功获得荫补资格。张仲绾荫补出仕,为官三十余年,由太庙斋郎升至正八... 新刊《宋张仲绾墓志》的墓主张仲绾出身于北宋世代为官的士大夫精英家族。曾祖父张齐贤为太宗、真宗朝名相,祖张宗礼、父张子奭亦曾为官,张子奭屡次出使契丹、西夏,因功获得荫补资格。张仲绾荫补出仕,为官三十余年,由太庙斋郎升至正八品奉议郎,历任县主簿、州司理、县令、监仓、知军、知州等职事官,体现了北宋荫补出身的下级文臣仕宦生涯的艰难历程。张仲绾墓志铭对研究张齐贤家族的兴衰、北宋基层行政事务的运行、四川地区的军政和盐政等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绾 张齐贤 张子奭 庆历和议 泸州蛮
下载PDF
花洲书院:《岳阳楼记》诞生地
12
作者 王剑冰 《协商论坛》 2023年第10期54-55,共2页
一四月的早晨,在邓州市的花洲书院,鸟鸣清脆,河水荡漾,白色的柳絮随微风四处飞扬。越过千年时光,人们含着敬仰,脚步放轻。这里,那里,浓郁的芬芳中,分明伴有阵阵书香。曲径通幽处,一个女子领着一群孩子,孩子们个个昂首往里走,边走边诵:... 一四月的早晨,在邓州市的花洲书院,鸟鸣清脆,河水荡漾,白色的柳絮随微风四处飞扬。越过千年时光,人们含着敬仰,脚步放轻。这里,那里,浓郁的芬芳中,分明伴有阵阵书香。曲径通幽处,一个女子领着一群孩子,孩子们个个昂首往里走,边走边诵:“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庆历新政中,范仲淹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阻力重重,就像一场又一场疾风骤雨。新政失败,他从参知政事先贬邠州,再贬邓州。一生四海为家、走南闯北的范仲淹,这一年五十七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楼记》 参知政事 庆历新政 邠州 范仲淹 疾风骤雨 曲径通幽 邓州市
下载PDF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被引量:46
13
作者 漆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6,共23页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理想,从而创造了义理之学。不容忽视,宋学的建立与庆历新政有着本质的联系,而范仲淹则起着组织和带头作用。嘉、治平年间,宋学步入发展阶段,形成著名的四大学派,其中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学派占据主导地位,而以二程、张载为首的洛、关理学派终北宋一代则处于形成时期。四派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也表现出思想和学术上的重大分歧。南宋一朝,宋学发展到演变阶段,作为它的分支的理学兴盛起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同时与之对立的则有浙东事功派。由于理学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同现实生活脱节,日益走上空疏道路,因此隐伏了必然衰落的因素。宋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向理学的演变,无不与两宋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浙东事功派 胡安国 范仲淹 宋高宗 欧阳修 《春秋传》 内圣外王之道 庆历新政 章句之学
下载PDF
庆历兴学——宋代官学教育自发向自觉的转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锡东 许丞栋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3,共5页
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 宋初官学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呈现出重科举轻官学的现象。到了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阶级上层认识到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有目的的推动官学教育发展,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改革,是宋代人才培养的历史性时刻,是宋代人才培养的一次标志性转变,标志着宋代官学教育由无意识的自发阶段转变为有目的的自觉阶段。庆历兴学所倡导的官学教育理念为后面的两次兴学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使宋代官学教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官学 官学教育 庆历兴学
下载PDF
范仲淹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0,共6页
范仲淹在创通经义、革新政令与书院讲学三个方面,奠定了宋学的学术精神。特别是他推动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使他成为宋学的开创者、奠基人。范仲淹对书院教育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他与睢阳书院的学缘关系及在睢阳书院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范仲淹 庆历新政 宋学 书院
下载PDF
晏殊平议——兼论晏殊作品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明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142,172,共10页
过去对晏殊及其词的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从晏殊的仕宦经历入手,可以对晏殊的政治品德以及在庆历新政与兴学中的历史作用作一厘清。晏殊一生并非"富贵显达"、"仕途顺利",反而因为"赋性刚峻"而"... 过去对晏殊及其词的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从晏殊的仕宦经历入手,可以对晏殊的政治品德以及在庆历新政与兴学中的历史作用作一厘清。晏殊一生并非"富贵显达"、"仕途顺利",反而因为"赋性刚峻"而"屡遭拂逆"。从政五十年,约有十六年时间在贬谪或者外放中度过。庆历新政(庆历兴学)时期,晏殊在政治和人事安排上支持改革,是范仲淹、富弼等改革派的有力支持者;晏殊积极崇教兴学,是欧阳修等兴复古道,崇尚韩、柳,进行诗文革新的先导。晏殊在诗文词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对当时文坛起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历来学界仅仅以他的词来评价晏殊的创作成就并不合适。而对晏殊词的评价,也有必要从多个方面作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政治品德 庆历新政 庆历兴学
下载PDF
“庆历易学”发微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亚利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80,共10页
"庆历易学"指庆历前后学坛易学,以往学界对这个易学派别未加注意,实际上该学派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宋易系统之先河。首先,"庆历易学"开宋学重《易》风气之先。其次,"庆历易学"开宋易系统解《... "庆历易学"指庆历前后学坛易学,以往学界对这个易学派别未加注意,实际上该学派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宋易系统之先河。首先,"庆历易学"开宋学重《易》风气之先。其次,"庆历易学"开宋易系统解《易》风气之先。最后,"庆历易学"开纯以儒家义理解《易》风气之先。"庆历易学"重《易》、解《易》风气的实质是学术范式的转换。"庆历易学"是以范仲淹为核心的学者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易学 周易 宋学 理学 宋易系统 学术范式
下载PDF
庆历“太学新体”新论——兼论欧阳修对庆历“太学新体”的促进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瑶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学界通常认为北宋"太学体"是一种以"奇涩险怪"为主要特征的古文,然而北宋庆历"太学新体"反映的实际是科场文章的流弊,其中尤以律赋为代表。"太学新体"的形成与庆历科举新政有密切关联,欧阳修... 学界通常认为北宋"太学体"是一种以"奇涩险怪"为主要特征的古文,然而北宋庆历"太学新体"反映的实际是科场文章的流弊,其中尤以律赋为代表。"太学新体"的形成与庆历科举新政有密切关联,欧阳修庆历二年所作的《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则直接推动了"太学新体"的形成。被张方平指认应当承担责任的石介,则是欧阳修"赋者,规谏之文也"观念的忠实贯彻者。张方平排抑"太学新体"主要针对的是形式逾制的科举程文,客观上却阻抑了古文的"载道"、"济世"精神在科场文章中的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学新体” 欧阳修 张方平 庆历新政
下载PDF
论庆历兴学对北宋书院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兵 宋宙红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0-45,52,共7页
北宋庆历年四年,范仲淹试图以改革科目设置和人才选拔方式等手段来促进官学的发展。官学成为培养科举人才的主要机构,使北宋前期曾经替代官学培养人才的书院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北宋著名的书院纷纷从历史长河中消逝。但并不能断定这就... 北宋庆历年四年,范仲淹试图以改革科目设置和人才选拔方式等手段来促进官学的发展。官学成为培养科举人才的主要机构,使北宋前期曾经替代官学培养人才的书院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北宋著名的书院纷纷从历史长河中消逝。但并不能断定这就是北宋书院的衰落,而只能认为是书院由官学替代机构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转变过程中的低谷,为北宋后期书院的转型积累了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兴学 北宋书院 转型
下载PDF
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64-68,74,共6页
宋明理学的光环往往误导了人们对宋初百年士风的看法,宋初士风承袭晚唐五代余风,道德节义观念缺位。宋初百年士风演进的过程,是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是道德逐步振兴、士风由颓废消沉逐步走向高昂的过程。
关键词 名节观 循默简静 儒学复兴 庆历士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