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安风骨何处寻 慷慨悲凉《短歌行》——曹操《短歌行》赏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桂霞 张虹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7-18,共2页
曹操的《短歌行》慷慨悲凉,创造出了丰富深远的意境,解读此诗应把握住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创作传统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以真正进入诗人心灵世界。
关键词 建安风骨 曹操 慷慨悲凉 《短歌行》
下载PDF
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形成原因再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邢培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4-18,共5页
"慷慨悲凉"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建安文学总体风格,关于其成因,人们多归于"世积乱离"的社会环境及流行音乐的影响,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但作为政治领袖的曹操与作为普通文人的"七子",以及作为建安文坛后辈的曹... "慷慨悲凉"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建安文学总体风格,关于其成因,人们多归于"世积乱离"的社会环境及流行音乐的影响,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但作为政治领袖的曹操与作为普通文人的"七子",以及作为建安文坛后辈的曹植为什么会有如此一致的创作风格?文章通过考察建安文学赖以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可知,尽管其形成原因有多个方面,但观念多元、个体觉醒与文学自觉历史文化语境下文人既守持传统又张扬个性的内在矛盾冲突才是产生这种风格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慷慨悲凉 守持传统 张扬个性
下载PDF
再探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祥 周晓琳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1-93,共3页
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与它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是分不开的。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集团,主要活动在以邺下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因此,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群所处的地域环... 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与它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是分不开的。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集团,主要活动在以邺下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因此,建安文学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群所处的地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安时代,"战乱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北方平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助推了慷慨悲凉风格的形成,同时与其地域统治者的提倡和文学的繁盛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慷慨悲凉 建安文人 地域环境 风格成因
下载PDF
论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美学品格 被引量:1
4
作者 詹文伟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曹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他的诗歌宏观上体现出“慷慨悲凉”的美学特色。具体言之,它表现在曹操诗作悲伤的感情基调以及在此基础上鼓荡而出的雄浑之劲与昂扬之气。这种美学效果的缔结与曹操个人的英雄气质及他对现实的感... 曹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他的诗歌宏观上体现出“慷慨悲凉”的美学特色。具体言之,它表现在曹操诗作悲伤的感情基调以及在此基础上鼓荡而出的雄浑之劲与昂扬之气。这种美学效果的缔结与曹操个人的英雄气质及他对现实的感怀紧密相关。曹操的诗歌对建安诗人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也可看作“慷慨悲凉”与“建安风骨”的内在关联。考诸二者的联系能增加对曹操诗作深沉底蕴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诗歌 慷慨悲凉 “建安风骨”
下载PDF
慷慨悲凉的边塞之声──简析王昌龄、李益的两首边塞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桂玲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105-105,共1页
慷慨悲凉的边塞之声──简析王昌龄、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姚桂玲王昌龄、李益均为唐人中的“七绝妙手”,所写的边塞诗在唐诗中独占一席,他们的创作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和(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他们各自的代... 慷慨悲凉的边塞之声──简析王昌龄、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姚桂玲王昌龄、李益均为唐人中的“七绝妙手”,所写的边塞诗在唐诗中独占一席,他们的创作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和(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边地风光,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慷慨悲凉 王昌龄 受降城 边塞诗 李益 艺术手法 《静夜思》 玉门关 写作手法 悲壮美
下载PDF
苍莽萧瑟之景 慷慨悲凉之气——曹操《苦寒行》赏析
6
作者 赵胜启 《语文天地》 2006年第5期9-9,共1页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佶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 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佶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 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 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慷慨悲凉 《苦寒行》
下载PDF
李颀:边塞诗风,慷慨悲凉
7
作者 程应峰 《月读》 2023年第4期55-58,共4页
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人,对《古从军行》这首诗大致是有些印象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 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人,对《古从军行》这首诗大致是有些印象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这实则是对当时的帝王“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加以讽刺的一首诗,只是为着避讳在标题加了一个“古”字。全诗哀怨扑面,肃穆苍凉,悲多于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珠格格》 刁斗 慷慨悲凉 李颀 胡儿 边塞诗风 幽怨 穷兵黩武
原文传递
曹诗"慷慨悲凉"的美学内涵
8
作者 董雪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3期75-76,共2页
理解曹操诗歌选文的“慷慨悲凉”内涵,总结其诞生的原因,是教学之需要,更是理解其他建安文学作品美学理论的根基。一、“慷慨悲凉”的美学内涵正确理解“慷慨悲凉”的美学内涵,是读懂曹操诗歌的基础。“慷慨悲凉”中的“慷慨”与“悲凉... 理解曹操诗歌选文的“慷慨悲凉”内涵,总结其诞生的原因,是教学之需要,更是理解其他建安文学作品美学理论的根基。一、“慷慨悲凉”的美学内涵正确理解“慷慨悲凉”的美学内涵,是读懂曹操诗歌的基础。“慷慨悲凉”中的“慷慨”与“悲凉”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文 美学内涵 建安文学 美学理论 慷慨悲凉 因果关系 曹操诗歌 读懂
下载PDF
以慷慨悲凉写自我意识中伟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简论曹操《短歌行(之一)》抒情范式
9
作者 赵洁 《林区教学》 2013年第7期28-29,共2页
《短歌行》所体现的慷慨悲凉,历来以其深沉的情感体验使受众为之震动,就其情感实质乃是以慷慨悲凉抒写自我意识,是伟大与渺小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短歌行》 曹操 慷慨悲凉
下载PDF
建安风骨,慷慨悲凉——“三曹”诗歌赏读--苦寒行
10
作者 曹操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2016年第10期55-57,共3页
“三曹”是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的合称。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文学上也具有突出的成就,是当时引领文坛的伟大诗人。他们的诗歌内容多抒发个人政治抱负,或反映社会动乱现实,风格慷慨悲凉,苍劲雄健,充满... “三曹”是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的合称。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文学上也具有突出的成就,是当时引领文坛的伟大诗人。他们的诗歌内容多抒发个人政治抱负,或反映社会动乱现实,风格慷慨悲凉,苍劲雄健,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展现出壮阔雄伟的胸襟气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曹” 慷慨悲凉 诗歌内容 建安风骨 赏读 政治抱负 汉魏时期 社会动乱
原文传递
慷慨悲凉《短歌行》
11
作者 张兴亭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6年第5期36-37,共2页
[赏析] 曹操的《短歌行》,一开始即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至于唐人吴兢误以为这首诗写的仍然是《古诗十九首》的主题:言当及时行乐。直到清代的沈德潜也还在这样闭目胡说。但曹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赏析] 曹操的《短歌行》,一开始即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至于唐人吴兢误以为这首诗写的仍然是《古诗十九首》的主题:言当及时行乐。直到清代的沈德潜也还在这样闭目胡说。但曹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却不是“譬如朝露”的人生,而是功业未建,贤才未附,故他并不是“及时行乐”,而是要像“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那样胸襟宽广,广纳人才;更要像历史上的周公那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而“早建王业”。吴淇评此诗是,全篇“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 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六朝选诗定论》),而风格则“跌宕悠扬,极悲凉之致”(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人生几何 慷慨悲凉 山不厌高
原文传递
悲凉慷慨沉雄顿挫──论曹操诗歌的悲壮美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雅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69-72,共4页
在汉末动乱时代,曹操在长期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一些代表作进行了分析。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 在汉末动乱时代,曹操在长期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一些代表作进行了分析。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振奋人心的悲壮美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时代 曹操诗歌 悲凉慷慨 沉雄顿挫 悲壮美
下载PDF
睹物伤怀 悲凉慷慨——曹植《送应氏·其一》赏析
13
作者 唐嗣德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12期8-9,共2页
建安十六年(211),曹植随曹操西征马超,路过洛阳,会见好友应场、应璩兄弟。应氏兄弟因洛阳荒芜准备出游北往,曹植故作赠诗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关键词 悲凉慷慨 曹植 洛阳 曹操 西征 景象 赏析 语近情遥 社会现实 建安文学
下载PDF
曹公莽莽 古直悲凉——曹操诗歌的意韵和涵盖
14
作者 傅红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1-34,共4页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汉魏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个慷慨激昂又忧患苍凉的诗人,并以其诗作和忧思,反映着一个时代。如果就诗思的沉重与历史感言之,其悲凉慷慨,在中国诗史上,大概只有杜甫之抑郁沉雄可与之比配。又曹操是以统...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汉魏时期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个慷慨激昂又忧患苍凉的诗人,并以其诗作和忧思,反映着一个时代。如果就诗思的沉重与历史感言之,其悲凉慷慨,在中国诗史上,大概只有杜甫之抑郁沉雄可与之比配。又曹操是以统帅和执掌社稷的身份和情感,去经受时风世雨并吟咏成章,因之其诗文有“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明·钟惺语)的质地。而其“阅时悼乱,歌以咏志”(朱嘉微《乐府广序·卷三》)、“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沈德潜《古诗源》)。本文试就这些蕴涵对曹诗作一全景式的扫描,以求教于方家。 一、“微子为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诗歌 大英雄 悲凉慷慨 意韵 悲剧观念 赤壁之战 中国诗史 汉魏时期 “史诗” 三国鼎立
下载PDF
曹氏诗风与北方物候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宏灿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0-42,共3页
论者解读曹诗慷慨悲凉的风格之成因,多注重社会时代的因素,而人与物候之关系则较少论及。曹氏父子及建安诗人多为北方人,又主要活动在以邺下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其耳濡目染,感物兴怀的自然景物无不具有北方属性,北方偏凉的物候在建安文学... 论者解读曹诗慷慨悲凉的风格之成因,多注重社会时代的因素,而人与物候之关系则较少论及。曹氏父子及建安诗人多为北方人,又主要活动在以邺下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其耳濡目染,感物兴怀的自然景物无不具有北方属性,北方偏凉的物候在建安文学中留下痕迹。带有更多苍凉的人生悲感之建安诗人,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同北方的物候紧紧熔铸在一起,构成了极为慷慨悲凉的境界,使其诗呈现出慷慨悲凉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诗歌 北方物候 慷慨悲凉
下载PDF
论建安诗风的时代性转换
16
作者 刘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既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文学发展史上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谓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196年,止于220年。古...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既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文学发展史上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谓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196年,止于22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建安文学的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写作《薤露行》的190年,下限可以下移至曹植逝世的232年,纵观建安时期的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可以将建安文学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分界点便是“曹公初破邺,武功之定始于此也”的建安九年(204)。建安前期,“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文士挣扎在社会动乱的漩涡中,吟唱着亲眼目睹的人间惨象和亲身遭历的军阀混斗。建安后期,“建安之末,区宇方辑”,社会局势相对稳定,文士聚至邺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诗人 “汉音” 建安诗歌 “魏响” 建安文学 《古诗十九首》 建安前期 后期诗歌 诗歌风格 慷慨悲凉
下载PDF
鲁迅杂文风格形成论——从地域文化的角度
17
作者 王黎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4-50,共7页
故乡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鲁迅杂文风格形成的精神渊薮之一,由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脉络、风物人情创造,并经由一系列杰出人物承续的越地文化从精神影响的层面造就了鲁迅杂文的怀疑精神以及深刻、慷慨悲凉、冷硬峭拔等风格。鲁迅也因其... 故乡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鲁迅杂文风格形成的精神渊薮之一,由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脉络、风物人情创造,并经由一系列杰出人物承续的越地文化从精神影响的层面造就了鲁迅杂文的怀疑精神以及深刻、慷慨悲凉、冷硬峭拔等风格。鲁迅也因其深广而持久的影响力,成为地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环节汇入历史的长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越文化 深刻 慷慨悲凉 冷硬峭拔
下载PDF
沉郁的魅力
18
作者 伍立杨 《写作(中)》 1996年第2期17-17,共1页
沉郁为诗中一种高格。其名称最早出于钟嵘的《诗品序》:“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进鹏雕表》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沉郁作为一种文学风格,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字特质,它古拙苍重悲凉,而非姿质... 沉郁为诗中一种高格。其名称最早出于钟嵘的《诗品序》:“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进鹏雕表》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沉郁作为一种文学风格,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字特质,它古拙苍重悲凉,而非姿质冶丽。我们后人在杜甫的诗中潜泳,最易体会那种慷慨悲凉、抑塞磊落之气。故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慷慨悲凉 文学风格 杜甫 诗品 顿挫 钟嵘 特质 文字 潜泳 作品
下载PDF
战乱环境下心理世界的艺术展示——论建安文人的战乱心态
19
作者 王俊杰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01-104,共4页
乱世呼唤英雄,建安时期是战乱的年代,形成了英雄崇拜的高潮。建安文人虽然普遍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但是真正具备英雄气质并作出英雄行为的,除了曹操再无他人。建安文人处在时代和个人命运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有着悲凉慷慨的心理体验,曹... 乱世呼唤英雄,建安时期是战乱的年代,形成了英雄崇拜的高潮。建安文人虽然普遍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但是真正具备英雄气质并作出英雄行为的,除了曹操再无他人。建安文人处在时代和个人命运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有着悲凉慷慨的心理体验,曹操心境的悲凉还基于他对战争的人道主义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人 战乱环境 心态 英雄 慷慨悲凉
下载PDF
论曹植文艺理论思想范式的审美表征
20
作者 张鹏飞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生命...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生命情韵而且更须标识出浓烈纯真的思想情感,从而彰显着"雅好"、"悲凉"、"慷慨"的审美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文艺思想 慷慨悲凉 审美体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