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应帝王》“天根游于殷阳”章寓言诠解与义理探析
1
作者 杨抒漫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天根游于殷阳”章包含两位寓言人物和两处寓言地名。关于人物,天根寓意“不知”,其是《应帝王》首章的真知与天德的基础;无名人寓意“不治”,体现圣人对治理问题的超离。关于地名,殷阳象征“知”,蓼水象征“不知”,二者分别对应于《... “天根游于殷阳”章包含两位寓言人物和两处寓言地名。关于人物,天根寓意“不知”,其是《应帝王》首章的真知与天德的基础;无名人寓意“不治”,体现圣人对治理问题的超离。关于地名,殷阳象征“知”,蓼水象征“不知”,二者分别对应于《应帝王》末章的儵、忽,在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中皆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浑沌则代表着庄子对二者的统摄。“天根游于殷阳”章以“不知”和“不治”两种应世方式的内涵为主旨,强调应将“不知”升华至真知和天德,实现无为而治,亦应在思想世界中为“不治”保留一席之地,防止形下治理事务对形上精神自由造成拂扰。由“知”到“不知”,再到真知和天德,对这一演进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庄子思想中人类社会由乱世到至德之世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帝王 天根 无名人 浑沌
下载PDF
“以明”与“两行”--《庄子》帝王形象的建构基础与理想形态
2
作者 吴铭慧 《天中学刊》 2023年第6期30-35,共6页
明王是庄子理想中的帝王形象。庄子以政治视角为切入点,以帝王个体存在为落脚点,反对帝王用“非人”方式劳形怵心地以知治理天下。庄子认为,帝王应以无为方式使世间万物自齐而达于“明王之治”,以实现安闲境界为理想目标、“胜物而不伤... 明王是庄子理想中的帝王形象。庄子以政治视角为切入点,以帝王个体存在为落脚点,反对帝王用“非人”方式劳形怵心地以知治理天下。庄子认为,帝王应以无为方式使世间万物自齐而达于“明王之治”,以实现安闲境界为理想目标、“胜物而不伤”为旨归。明是虚静无执的生命境界,庄子主张用“以明”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以达到“两行”并立并质的状态,在肉体上既不伤己亦不伤人,在精神上不被名所伤,使个体存续更合乎人的本然状态。对明王的解析,从新视角深入考察庄子哲学的内蕴,有助于我们洞察庄子全身远害、轻松自然的生命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应帝王 明王 帝王形象
下载PDF
导言
3
作者 《建筑师》 2024年第3期16-16,共1页
《庄子·应帝王》中记载了倏、忽二帝为混沌大帝开窍的故事:南海大帝名叫倏,北海大帝名叫忽,中央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在浑沌处聚会,浑沌殷勤地款待他们,倏和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 《庄子·应帝王》中记载了倏、忽二帝为混沌大帝开窍的故事:南海大帝名叫倏,北海大帝名叫忽,中央大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在浑沌处聚会,浑沌殷勤地款待他们,倏和忽商量报答浑沌的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愿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为混沌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便死了。马克斯·韦伯于1917年的祛魅言论与庄子的开窍故事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沌 帝王 混沌 马克斯·韦伯
下载PDF
用心若镜与消极自由——《庄子·应帝王》 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承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1,共7页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应帝王》讨论了“如何应对公共生活”的问题。该篇既表达了帝王的治理之道,认为帝王应该以无欲无为而获天下之治;同时也表达了民众的应对之道,主张民众要顺应自然、浑沌应世,在有限的人生中消极应对无限的变化,从...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应帝王》讨论了“如何应对公共生活”的问题。该篇既表达了帝王的治理之道,认为帝王应该以无欲无为而获天下之治;同时也表达了民众的应对之道,主张民众要顺应自然、浑沌应世,在有限的人生中消极应对无限的变化,从而避免外在的干扰,更好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庄子认为,无论是帝王还是民众,都不应该以自己的意志来干涉他人,也不能为人所迷惑和控制,而应该消除自己的机巧之心,将心灵当成一面镜子,观照而不介入公共生活,从而在“不去做什么”“不要成为什么”的消极应对中实现个体的精神自由。这种保持浑沌状态的自由观,既具有按照自己意志生活而不被他人干涉的消极自由的意味,同时也因放弃公共责任而存在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帝王 公共生活 消极自由
下载PDF
从《应帝王》看庄子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光松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6-20,共5页
在《庄子》内七篇中,《应帝王》是集中阐发其基本政治哲学见解的一篇;庄子于该篇表达了他特有的不介入、不对抗也不逃避权力的政治态度,他以"无己"之"至人"为理想治者,以自然秩序为理想秩序。这些政治理解中所包含... 在《庄子》内七篇中,《应帝王》是集中阐发其基本政治哲学见解的一篇;庄子于该篇表达了他特有的不介入、不对抗也不逃避权力的政治态度,他以"无己"之"至人"为理想治者,以自然秩序为理想秩序。这些政治理解中所包含的对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与尊重,对于矫正儒家相关政治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应帝王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应帝王》的体用善恶思想推阐
6
作者 袁永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1-17,共7页
在解读《应帝王》篇奥义、新意与治道的基础上,按原论、推论和结论对其意蕴进行探讨。它蕴涵深刻的体用善恶思想,以至人为主体,对其体用与善恶作辩证分析,体无善恶之别却有真伪之用,用分善恶之果却见得失之举。总的论证是以无为体、以... 在解读《应帝王》篇奥义、新意与治道的基础上,按原论、推论和结论对其意蕴进行探讨。它蕴涵深刻的体用善恶思想,以至人为主体,对其体用与善恶作辩证分析,体无善恶之别却有真伪之用,用分善恶之果却见得失之举。总的论证是以无为体、以虚为用、以天为善、以人为恶,推展其理论诉求为生命道体的本真存在,引领生活器物的实用发挥,并由文化圣人传教与政治王者范导来实现这种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应帝王 至人 体用 善恶
下载PDF
从“季咸相面”的多重意蕴管窥《庄子·应帝王》的多元主题
7
作者 秦军荣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8期135-136,139,共3页
《庄子》寓言本身常常就是文章的主体,是一种象征性艺术,由于喻体与喻义对应分离,导致了象征理解的歧义性和无限性。《庄子·应帝王》由六则寓言组成,"季咸相面"篇幅最大、情节最为曲折,其哲理深邃玄奥,意蕴丰赡繁复,彰... 《庄子》寓言本身常常就是文章的主体,是一种象征性艺术,由于喻体与喻义对应分离,导致了象征理解的歧义性和无限性。《庄子·应帝王》由六则寓言组成,"季咸相面"篇幅最大、情节最为曲折,其哲理深邃玄奥,意蕴丰赡繁复,彰显出《庄子·应帝王》篇的主题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咸相面” 多重意蕴 《应帝王 多元主题
下载PDF
论庄子哲学的政治意蕴——以《应帝王》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华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天下摆脱了以牺牲自己身体为代价的困境,消解了政治的异化,从而自身从容有余。天下之物本所具有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得以有机会脱离人的机制而面向天的机制,这也是其从为政者的"有心"统治宰制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从而能够自正其性命。由此,政治以统治的形态所展开的治理天下的方式得以退隐,无为而治的政治之道在此开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政治哲学 无为而治 《应帝王
下载PDF
庄子《应帝王》与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之思考
9
作者 李炜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庄子·应帝王》之"欺德之说"、"浑沌之死"、"举世无亲"与"用心若镜"等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有许多启发,在对这些思想及问题的探索下,寻求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如何树立正确观念,如何使孩子... 《庄子·应帝王》之"欺德之说"、"浑沌之死"、"举世无亲"与"用心若镜"等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有许多启发,在对这些思想及问题的探索下,寻求在当今家庭教育中,如何树立正确观念,如何使孩子能够在正确的教育观下得到健康全面的教育,成为一个健康独立的自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应帝王 家庭教育
下载PDF
《莊子·應帝王》的以道克巫——壺子四示與遊化主體 被引量:1
10
作者 賴錫三 《诸子学刊》 2022年第1期48-75,共28页
本文解讀《莊子·應帝王》,尤其集中對“壺子四示”所展現的“遊化主體”,進行細部詮解。然本文所延伸討論的相關課題還包括:一、《莊子》“以道克巫”的思想源流之説明。二、真人“遊化”主體與神巫“恍惚”主體的分判。三、《莊... 本文解讀《莊子·應帝王》,尤其集中對“壺子四示”所展現的“遊化主體”,進行細部詮解。然本文所延伸討論的相關課題還包括:一、《莊子》“以道克巫”的思想源流之説明。二、真人“遊化”主體與神巫“恍惚”主體的分判。三、《莊子》面對“命”與“化”的核心態度。四、命“得而被相”與“不可得相”的關鍵。五、遊化主體的變化莫測。六、以“波隨委蛇”和“不住渾沌”重解“渾沌鑿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莊子·應帝王 以道克巫 壺子四示 遊化主體
下载PDF
王闿运《老子注》“德充应帝王”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11
作者 雷定京 李夫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6-101,共6页
王闿运《老子注》“德充应帝王”政治哲学思想极为高妙精微。王闿运作为同光年间重要的湖湘哲人,继承了六朝论语学的释理传统、吸收了王弼解老的理论精粹、吸收了遍注诸子的实践经验。在政治哲学理论建构上他倡明的“清净勤世”的德性要... 王闿运《老子注》“德充应帝王”政治哲学思想极为高妙精微。王闿运作为同光年间重要的湖湘哲人,继承了六朝论语学的释理传统、吸收了王弼解老的理论精粹、吸收了遍注诸子的实践经验。在政治哲学理论建构上他倡明的“清净勤世”的德性要求,期望培育主体圣人品性;强调了“言兵佐治”的实践途径,希求缔造富国强兵之盛世;提出“知圣率人”的管理方法,期望挽救内忧外患之危机。点明了“德充而应帝王”的成王成圣之光明大道,实现了道德践履与政治实践的合二为一。在政治理论发展方面及政治实践探索方面,“德充应帝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德充 帝王 政治哲学 言兵佐治 知圣率人
下载PDF
论庄子的政治观——以《应帝王》为中心
12
作者 张一弘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44-48,共5页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集中体现庄子政治思想的篇章。在庄子看来,一名优秀的统治者应要摒弃儒家帝王政治的策略,用“顺物自然”方式进行政治治理,努力达到“立乎不测”的精神境界。由此,圣人的政治方略可以施展,崇高的政治至人得...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集中体现庄子政治思想的篇章。在庄子看来,一名优秀的统治者应要摒弃儒家帝王政治的策略,用“顺物自然”方式进行政治治理,努力达到“立乎不测”的精神境界。由此,圣人的政治方略可以施展,崇高的政治至人得以成就,理想的政治状态即可开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应帝王 政治治理 精神境界
下载PDF
“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莊子·應帝王》壺子四次示相的解讀
13
作者 陳贇 《诸子学刊》 2022年第2期156-180,共25页
壺子四次示相於季咸以化列子的寓言,是《莊子·應帝王》中的最重要部分。但對之歷代解釋衆説紛紜,即便對文本細節的理解也難以取得共識。這部分的宗旨與明王的“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密切相關。“地文”“天壤”“太冲莫勝”三次示... 壺子四次示相於季咸以化列子的寓言,是《莊子·應帝王》中的最重要部分。但對之歷代解釋衆説紛紜,即便對文本細節的理解也難以取得共識。這部分的宗旨與明王的“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密切相關。“地文”“天壤”“太冲莫勝”三次示相,已經顯示出壺子的“立乎不測”,而“未始出吾宗”則進一步揭示壺子的“遊於無有”。“無有”關聯着“生而不有”、以引導性爲内容的天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應帝王 壺子 立乎不測 遊於無有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中的自我转化与个体人格——以列子形象的建构为中心
14
作者 陈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庄子·应帝王》中壶子对季咸的四次示相深深震撼了列子,使得他从得道之文而未尽道之实因而以道与世相亢,走向了个体人格的饱满状态。这一个体人格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消解个我知解,以浑沌与秩序、文与实的平衡统一,超越世间... 《庄子·应帝王》中壶子对季咸的四次示相深深震撼了列子,使得他从得道之文而未尽道之实因而以道与世相亢,走向了个体人格的饱满状态。这一个体人格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消解个我知解,以浑沌与秩序、文与实的平衡统一,超越世间性意识在人、事、物之间造成的分别,在超越凡俗的同时又融入凡俗的日常生活世界,真正克服了“与世相亢”,这是其人格的“外化”,即在世间彻底融化了与世俗相对待的自我;另一方面,回归性命之本真,尽管外在世界纷繁复杂,但始终保持天真不散,雕琢的工夫是保持其天真的质朴,这是其人格的“内不化”。“外化而内不化”的个体人格能够“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当然,列子的人格与壶子的人格具有显著的不同,后者象征了政治性的明王,它关联着天下人的各得其得,而列子则是个体人格的自得与饱满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帝王 列子 人格 壶子
下载PDF
“浑沌之死”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7,共13页
《庄子.应帝王》无法脱离帝王政教史观而加以解读。帝王政教史观的基本内容是:德是帝之政教典范的实践,礼是王之政教典范的总结。浑沌之死乃是礼对德的谋杀,这则寓言意味着德与礼之为典范的终结,也就是帝道与王道不再可能。《庄子.应帝... 《庄子.应帝王》无法脱离帝王政教史观而加以解读。帝王政教史观的基本内容是:德是帝之政教典范的实践,礼是王之政教典范的总结。浑沌之死乃是礼对德的谋杀,这则寓言意味着德与礼之为典范的终结,也就是帝道与王道不再可能。《庄子.应帝王》由此传达了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意识: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已经终结,在没有帝王的新时代,政教生活如何重新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应帝王 浑沌之死 德与礼 帝道与王道 轴心突破
下载PDF
“混沌之死”与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之解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德与礼)的终结,以礼义论展开自我界定的中国观念以及以中国中心论为轴心的天下观的精神基础,也面临着基本型的危机。这正是《应帝王》通过混沌之死传达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 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 华夷之辨
下载PDF
庄子儒家化的思想史八卦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海文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一 我谈庄子儒家化的思想史八卦,附带谈一谈孟子与庄子在思想史上的一些新关系。我们平时读的思想史写得很严肃,而我们现在说思想史有八卦,这大概是说这个题目让人耳目一新的理由。我对"八卦"这个词解读一下。我们平时聊天,不会甲乙... 一 我谈庄子儒家化的思想史八卦,附带谈一谈孟子与庄子在思想史上的一些新关系。我们平时读的思想史写得很严肃,而我们现在说思想史有八卦,这大概是说这个题目让人耳目一新的理由。我对"八卦"这个词解读一下。我们平时聊天,不会甲乙丙丁,不会特别严谨,而是八卦的成分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儒家化 田子方 甲乙丙丁 庄周 日常交谈 李泰棻 觉浪道盛 《渔父》 帝王
下载PDF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引导性政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5-24,共10页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层次:即统治者的无为,与被统治者的有为,二者相为表里,意在调动、激发、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各正性命的事业。“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作为《庄子》对“无为”的概括,其目的在于虚化统治者的政治主体性而激发人民的政治主体性。由于周秦之际“轴心突破”导致了秩序格局从“治出于一”到“治出于二”转变,三代以上的神圣帝王已经终结,三代以下的统治者只能是世俗的“明王”,明王之所以为明王,正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认识到教化领域已经在其权能领域之外。以“无为”为核心的引导性秩序的承担主体,是三代以下的“明王”,而不是三代以上的帝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性秩序与引导性政治 无为 明王 帝王
下载PDF
引导性的秩序理念及其机制和根据
19
作者 陈赟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7,共11页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聚焦于“外王”的大文本,它集中展现了作为一种引导性秩序而非支配性秩序的秩序理念,其目的是统治者以无为方式引导被统治者回归本真的性命之情。“体尽无穷,而游无朕”揭示了引导性秩序自我运作的机制。这...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聚焦于“外王”的大文本,它集中展现了作为一种引导性秩序而非支配性秩序的秩序理念,其目的是统治者以无为方式引导被统治者回归本真的性命之情。“体尽无穷,而游无朕”揭示了引导性秩序自我运作的机制。这一机制的根据在于天道之“虚”,即天道在本质上是“无故而自然”的,它作为存在者的根据即是让存在者自为根据,王者唯有以“虚”才能上承天道,具体方式是虚化自身的政治主体性,激发人民的政治主体性,达到对天下的最大化包容开放;并且,王者唯有以其“虚”,方能引导被统治者成就天下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帝王 引导性秩序 天道
下载PDF
论《庄子》“三言”与《庄子》阐释指向的多样性
20
作者 张洪兴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在先秦典籍中,《庄子》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其他典籍如《论语》、《老子》、《韩非子》,或儒或道或法,可谓泾渭分明,研究者并没有什么异议。而在《庄子》阐释史上,有以道解庄者,有以儒解庄者,有以佛解庄者,可谓众说纷纭。林希逸在《庄子... 在先秦典籍中,《庄子》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其他典籍如《论语》、《老子》、《韩非子》,或儒或道或法,可谓泾渭分明,研究者并没有什么异议。而在《庄子》阐释史上,有以道解庄者,有以儒解庄者,有以佛解庄者,可谓众说纷纭。林希逸在《庄子鬳斋口义·发题》中说:"况此书所言仁义性命之类,字义皆与吾书不同,一难也;其意欲与吾夫子争衡,故其言多过当,二难也;鄙畧中下之人,如佛书所谓为最上乘者说,故其言每每过高,三难也;又其笔端鼓舞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解庄 《韩非子》 林希逸 口义 “三言” 南华真经循本 先秦典籍 帝王 《齐物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