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替代品基质聚合牛血红蛋白制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鹤尧 郑文婕 +2 位作者 卜凤荣 朱晓霞 马立人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 建立合适的以聚合的牛血红蛋白 (Hb)为基质的血液替代品的制备方法。方法 用乙醇醛聚合牛Hb ,用电泳和HPLC检测聚合程度、超滤去除大于相对分子质量 (Mr) 10 0 0 0 0 0的大分子和小于 10 0 0 0 0的小分子 ,用生理溶液平衡后 ,检... 目的 建立合适的以聚合的牛血红蛋白 (Hb)为基质的血液替代品的制备方法。方法 用乙醇醛聚合牛Hb ,用电泳和HPLC检测聚合程度、超滤去除大于相对分子质量 (Mr) 10 0 0 0 0 0的大分子和小于 10 0 0 0 0的小分子 ,用生理溶液平衡后 ,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和流体力学特性。结果 牛Hb被有效聚合、超滤后 ,Mr超过 5 0 0 0 0 0的组分还占 4.6 % ,32 0 0 0的占 7.3% ,6 40 0 0~5 0 0 0 0 0的组分占 88% ;牛Hb在聚合后氧亲和力、血氧饱和度和溶液的溶氧量基本保持不变 ,其溶液黏度低 ,近似牛顿液体。结论 牛Hb经乙醇醛聚合后 ,Mr分布、生物学活性和流体力学特性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替代品 血红蛋白 乙醇醛 聚合 氧亲和力
下载PDF
牛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苏立强 宁振鑫 +1 位作者 于思明 张维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醛基硅胶表面修饰技术,合成了牛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MIP),并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洗脱时间为8 h、洗脱率为83.53%... 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醛基硅胶表面修饰技术,合成了牛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MIP),并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洗脱时间为8 h、洗脱率为83.53%时,印迹聚合物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量为81.39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聚合 血红蛋白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免疫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丽 范代娣 +1 位作者 王童文 但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阐明加弗氏佐剂条件下,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glutaradehyde polymerized porcine he-moglobin,pPolyHb)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免疫原性,初步探讨pPolyHb与人、牛血红蛋白的抗原决定簇的异同。方法在加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多次皮下... 目的阐明加弗氏佐剂条件下,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glutaradehyde polymerized porcine he-moglobin,pPolyHb)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免疫原性,初步探讨pPolyHb与人、牛血红蛋白的抗原决定簇的异同。方法在加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多次皮下免疫小鼠、大鼠和兔子,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IgG滴度;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小鼠、大鼠和兔子抗pPolyHb抗体与猪、牛、人、小鼠、大鼠、兔子、pPolyHb和戊二醛聚合牛血红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结果在加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能够刺激动物产生较高滴度的IgG,不同种类的动物产生IgG滴度不同;小鼠、大鼠和兔子抗pPolyHb抗体与不同来源的血红蛋白之间的交叉反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有弗氏佐剂的条件下,pPolyHb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但是,对不同种类动物免疫刺激的强弱不同;对不同种类的动物,pPolyHb刺激抗体产生的抗原决定簇可能大部分相同,但也有部分不同,由此产生的抗体也不同;pPolyHb与人和牛血红蛋白均有一些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但也有一些相互独立的抗原决定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 戊二醛聚合血红蛋白 免疫原性 酶联免疫吸附 免疫印迹
下载PDF
聚合牛血红蛋白二级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鹤尧 卜凤荣 陈琳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为了研究乙醇醛聚合牛血红蛋白 ( poly Hb)对 Hb空间结构的影响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比较了天然牛 Hb和聚合牛 Hb的二级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天然牛 Hb和聚合牛 Hb的 α螺旋无明显区别 ,但聚合程度高 ,将改变 Hb的基本构象 ,从而... 为了研究乙醇醛聚合牛血红蛋白 ( poly Hb)对 Hb空间结构的影响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比较了天然牛 Hb和聚合牛 Hb的二级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天然牛 Hb和聚合牛 Hb的 α螺旋无明显区别 ,但聚合程度高 ,将改变 Hb的基本构象 ,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血红蛋白 二级结构 红外光谱仪
下载PDF
硅胶表面接枝引发转移终止剂制备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及性能评价
5
作者 宁振鑫 苏立强 《化工时刊》 CAS 2011年第10期12-14,共3页
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固定在硅胶表面的引发转移终止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引发聚合反应,应用表面印迹法制备了牛血红蛋白(BHb)印迹聚合物。通过平衡吸附和选择性实验进行评... 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固定在硅胶表面的引发转移终止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引发聚合反应,应用表面印迹法制备了牛血红蛋白(BHb)印迹聚合物。通过平衡吸附和选择性实验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效率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 血红蛋白 表面印迹
下载PDF
猪血红蛋白及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宝平 王凡 +2 位作者 罗超 陈超 但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阐明猪血红蛋白的主要理化特性,并了解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猪血红蛋白主要性能的影响。方法猪血经多步纯化获取高纯度猪血红蛋白,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聚合猪血红蛋白样品。鉴定猪血红蛋白的纯度、聚合体分子量分布、携氧性能及自氧化... 目的阐明猪血红蛋白的主要理化特性,并了解戊二醛聚合反应对猪血红蛋白主要性能的影响。方法猪血经多步纯化获取高纯度猪血红蛋白,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聚合猪血红蛋白样品。鉴定猪血红蛋白的纯度、聚合体分子量分布、携氧性能及自氧化等指标。结果猪血红蛋白在生理pH条件下的P50为23.6 mmHg,Hill系数为2.86。聚合猪血红蛋白为分子量大小不均一的混合体,聚合体P50和Hill系数均减小,自氧化趋势增大。结论猪血红蛋白具有较高氧亲和力,与人血红蛋白相似,明显高于牛血红蛋白。猪血红蛋白的丰富来源、特殊的氧亲和力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使其可成为一种血红蛋白类氧载体产品制备的有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氧亲和力 戊二醛聚合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氧载体
下载PDF
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聚合碳氧血红蛋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欢 李燊 +3 位作者 周文涛 张鸿辉 刘嘉馨 王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常温、无需隔氧环境下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BOC)制备条件及其产物聚合碳氧血红蛋白(poly-COHb)的质量。方法以人脐带血血红蛋白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实验组选择血红蛋白浓度、戊二醛与COHb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做四因... 目的探讨常温、无需隔氧环境下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BOC)制备条件及其产物聚合碳氧血红蛋白(poly-COHb)的质量。方法以人脐带血血红蛋白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实验组选择血红蛋白浓度、戊二醛与COHb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做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n=3),确定最佳匹配条件并制备3批poly-COHb;对照组在低温、全程隔氧条件下制备3批聚合血红蛋白(poly-Hb)。比较2组交联制品的超大分子含量、聚合度、平均分子量、高铁血红蛋白(MetHb)及P_(50)。结果按本四因素正交试验求出的poly-COHb最佳匹配条件:[Hb]70 g/L,戊二醛与COHb摩尔比为11∶1,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25℃;poly-COHb与poly-Hb比较:超大分子含量(%)为0.67±0.51 vs 0.60±0.01(P>0.05),聚合度(%)与平均分子量(kD)分别为84.25±0.99 vs 54.16±5.12,235.27±13.50 vs 97.62±6.57(P<0.05),MetHb占比(%)为2.40±0.66 vs 2.47±0.46(P>0.05),P_(50)(mmHg)为6.37±0.30 vs 14.20±1.09(P<0.05)。结论在常温、无需隔氧条件下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的poly-COHb与poly-Hb相比,聚合度、平均分子量提高,大大减小制备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碳氧血红蛋白 戊二醛 正交试验 四因素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
下载PDF
硅胶修饰-表面分子印迹牛血红蛋白及其识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秋叶 李文友 +2 位作者 何锡文 陈朗星 张玉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2,共7页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分子印迹聚合 血红蛋白 硅胶接枝 氧化还原聚合
下载PDF
壳聚糖包裹硅胶载体印迹牛血红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秋叶 何锡文 +2 位作者 李文友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1-696,共6页
用壳聚糖包裹的硅胶为载体,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戊二醛结合,在硅胶表面引入醛基,固定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用溶胶-凝胶过程再次包裹固定蛋白质的载体,洗去模板蛋白后,得到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IR)... 用壳聚糖包裹的硅胶为载体,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戊二醛结合,在硅胶表面引入醛基,固定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用溶胶-凝胶过程再次包裹固定蛋白质的载体,洗去模板蛋白后,得到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 血红蛋白 硅胶 壳聚糖
下载PDF
开环棉籽糖分子内交联血红蛋白及其戊二醛的二次交联
10
作者 王雁峰 潘继伦 俞耀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45-1848,共4页
用高碘酸钠氧化制备开环棉籽糖 ( O-Raffinose) ,将其作为交联剂对脱氧态无基质血红蛋白 ( Stroma-free hemoglobin SFHb)进行修饰 .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电泳 ( SDS-PAGE)结果显示 ,开环棉籽糖交联血红蛋白 ( O-Ra-Hb)与 S... 用高碘酸钠氧化制备开环棉籽糖 ( O-Raffinose) ,将其作为交联剂对脱氧态无基质血红蛋白 ( Stroma-free hemoglobin SFHb)进行修饰 .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电泳 ( SDS-PAGE)结果显示 ,开环棉籽糖交联血红蛋白 ( O-Ra-Hb)与 SFHb相比抗解聚性有明显提高 ;琼脂糖 ( Sepharose)凝胶层析结果显示 ,SFHb和 O-Ra-Hb出峰时间和峰形大小基本相同 ,说明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分子内的亚基间 ,基本没有分子间交联产物 .用戊二醛 ( GDA)在优化条件下对 O-Ra-Hb进行分子间二次交联 ,SDS-PAGE结果显示 ,二次交联产物稳定性比 O-Ra-Hb有了进一步提高 ;Sepharose凝胶层析结果表明 ,产物中分子量为 65 0 0 0的未聚合的 O-Ra-Hb组分为 2 2 .6% ,分子量为 1 3 0 0 0 0~ 60 0 0 0 0的组分为 76.9% ,分子量为 60 0 0 0 0以上的组分仅为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棉籽糖 戊二醛 二次交联 分子量分布 无基质血红蛋白 聚合血红蛋白 红细胞代用品
下载PDF
1-乙烯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 分子印迹材料用于牛血红蛋白的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毅挺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类对目标分子具备特异性辨别能力的高分子吸附剂材料.运用本体聚合法,以牛血红蛋白(BH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M)和碘化1-乙烯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在交联剂、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制备的分子印迹材料...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类对目标分子具备特异性辨别能力的高分子吸附剂材料.运用本体聚合法,以牛血红蛋白(BH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M)和碘化1-乙烯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在交联剂、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制备的分子印迹材料对牛血红蛋白(BHb)具备特异性识别功能.同时,对识别条件进行了优化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 血红蛋白 离子液体 识别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离子液体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文锠 陈毅挺 +3 位作者 林晓森 沈开泽 林静 柯雪君 《闽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以功能化石墨烯为基质,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将离子液体与丙烯酰胺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在交联剂、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得到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了该印记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和吸附条件;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 以功能化石墨烯为基质,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将离子液体与丙烯酰胺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在交联剂、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得到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了该印记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和吸附条件;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Hb具有特异性吸附,并且重复利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离子液体 分子印迹聚合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新型聚合血红蛋白——零点连接聚合
13
作者 李津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9年第2期70-70,共1页
人或牛血红蛋白可经分子间交联进行聚合,即采用1这-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化二亚胺对四聚体表面的羧基进行活化。活化的羧基与存在于相邻分子表面的氨基形成假肽键。从而使人或牛血红蛋白均达到广泛的聚合。在做这一处理之前对于人血... 人或牛血红蛋白可经分子间交联进行聚合,即采用1这-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化二亚胺对四聚体表面的羧基进行活化。活化的羧基与存在于相邻分子表面的氨基形成假肽键。从而使人或牛血红蛋白均达到广泛的聚合。在做这一处理之前对于人血红蛋白应以癸二酰残基在β82赖氨酸之间做分子内交联。对于牛血红蛋白则通过相同的方式以乙二酰残基进行交联。形成的聚合物之氧亲合性与聚合的程度成比例。人血红蛋白聚合物所获得的P50接近2.67kPa(2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血红蛋白 点连接 蛋白聚合 碳化二亚胺 交联 分子表面 二甲胺 交换输血 亲合性
下载PDF
人造血液基质聚合牛血红蛋白的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鹤尧 郑文婕 +2 位作者 陈琳 卜凤荣 马立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推导人造血液基质聚合牛血红蛋白 (poly BHb)输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免疫反应。方法 制备兔抗人Hb、兔Hb和poly BHb的抗体 ,研究对兔而言这 3种Hb的抗原性的强弱和它们之间抗原性的交叉程度。将大量poly BHb溶液输...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推导人造血液基质聚合牛血红蛋白 (poly BHb)输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免疫反应。方法 制备兔抗人Hb、兔Hb和poly BHb的抗体 ,研究对兔而言这 3种Hb的抗原性的强弱和它们之间抗原性的交叉程度。将大量poly BHb溶液输入家兔体内 ,观察家兔的免疫反应。通过计算机模拟 ,比较天然人、兔、牛Hb之间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和抗原位点的差异。结果 天然牛Hb与人Hb分子的构象几乎一致 ,poly BHb与人Hb有高度相似的抗原性。poly BHb反复大量输入家兔体内未能测出抗体。结论 从结果初步推论 ,poly BHb溶液有限次数输入人体 ,引起免疫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但尚需要更多的试验及人体安全性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替代品 聚合血红蛋白 抗原性 免疫反应 人造血液
原文传递
乙醇醛聚合牛血红蛋白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鹤尧 卜凤荣 朱晓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35-737,共3页
目的 观察乙醇醛聚合牛血红蛋白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 方法 建立一种以碱缺水平为标准的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血组、乳酸化林格液组和聚合牛血红蛋白组 ,每组 6只。对照组不进行复苏 ,其他各组根据... 目的 观察乙醇醛聚合牛血红蛋白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 方法 建立一种以碱缺水平为标准的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血组、乳酸化林格液组和聚合牛血红蛋白组 ,每组 6只。对照组不进行复苏 ,其他各组根据大鼠出血量采用对应液体进行复苏 ,并观察各组大鼠休克末和输液后各时相点的血压、心率、体温及血气。 结果 聚合牛血红蛋白复苏效果从某些指标观察与全血相似 ;有些指标优于全血组 ,如输液后 45min聚合牛血红蛋白的实际碱剩余 (ABE)值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 0 .8± 1.4) ,而全血组为 - 5 .3± 3.0 ;乳酸化林格液组最差 (- 9.3± 2 .9)。 结论 质量浓度为 12 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复苏术 血气监测 经皮 聚合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制备牛血红蛋白印迹聚合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爽 王蕾 +3 位作者 耿利娜 孙立权 罗爱芹 邓玉林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6-449,共4页
采用凝胶法,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甲叉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考察不同单体用量对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优化制备条件。用吸附溶液的光吸收性质及电镜等对印迹聚合物的选... 采用凝胶法,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甲叉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了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考察不同单体用量对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优化制备条件。用吸附溶液的光吸收性质及电镜等对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牛血红蛋白可以选择性吸附,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 血红蛋白 分子印迹技术
原文传递
人胎盘血红蛋白聚合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文涛 李燊 +3 位作者 李凤娟 王劲峰 陈刚 杨成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6-1342,1349,共8页
从影响血红蛋白与戊二醛聚合的相关因素戊二醛加样方式、血红蛋白浓度、戊二醛与血红蛋白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出发,以固定变量的方法逐个研究各因素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达到降低制品平均分子量、提高有效转化率的目的。... 从影响血红蛋白与戊二醛聚合的相关因素戊二醛加样方式、血红蛋白浓度、戊二醛与血红蛋白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出发,以固定变量的方法逐个研究各因素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达到降低制品平均分子量、提高有效转化率的目的。结果表明:原工艺平均分子量为(350.20±35.45)kD,有效转化率(分子量90~600kD)为53.27%±4.95%;而改进后工艺平均分子量为(158.60±8.70)kD,有效转化率为69.50%±3.70%。此外,改进后工艺应用于中试(扩大30倍)规模的验证性试验,有效转化率和平均分子量均可达到上述小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代用品 人胎盘血红蛋白 聚合 戊二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Hb-SDS-Ag水凝胶聚合物超细微粒的制备及表征(Ⅰ)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丽 张朝平 申德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1-503,共3页
本文报道Hb SDS Ag聚合物超细微粒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Hb ,SDS于烧杯中 ,加入Ag(NH3) 2 NO3溶液及 pH~ 12的tris OH缓冲液 ,庚烷和异戊醇 ;在另一烧杯中 ,加入甲醛、庚烷和异戊醇。分别乳化 ,将二者混合 ,于 6 0± 0 5℃下恒温 1 5... 本文报道Hb SDS Ag聚合物超细微粒的制备 (取一定量的Hb ,SDS于烧杯中 ,加入Ag(NH3) 2 NO3溶液及 pH~ 12的tris OH缓冲液 ,庚烷和异戊醇 ;在另一烧杯中 ,加入甲醛、庚烷和异戊醇。分别乳化 ,将二者混合 ,于 6 0± 0 5℃下恒温 1 5h ,然后水浴减压回流 1 5h ,冷却、分离、洗涤、干燥得样品 )及性质表征。用X 射线衍射 (XRD) ,TEM ,EDS ,IR光谱考察这种聚合物超细微粒的表面结构 ,微粒粒径 12 0nm。研究表明 :Ag+ 离子先与Hb产生化学键合 ,再还原为Ag粒 ,进而聚合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表征 血红蛋白 超细微粒 TEM XRD IR 化学相互作用 Hb-SDS-Ag水凝胶聚合
下载PDF
功能化介孔硅材料的合成及其对富含裸露组氨酸蛋白质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娇娇 杨霞霞 +1 位作者 刘晓燕 张海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5-259,共5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硅(PPOSS),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和铜离子(Cu^(2+))的固定,最终得到功能化介孔硅材料(PPOSS-IDA-Cu^(2+)),然后利用PPOSS-IDA-Cu^(2+)中的Cu^(2+)与蛋白质裸露组氨酸的螯合作用,选择性吸附...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介孔硅(PPOSS),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和铜离子(Cu^(2+))的固定,最终得到功能化介孔硅材料(PPOSS-IDA-Cu^(2+)),然后利用PPOSS-IDA-Cu^(2+)中的Cu^(2+)与蛋白质裸露组氨酸的螯合作用,选择性吸附富含裸露组氨酸的蛋白质。对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肌红蛋白和溶菌酶的吸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POSS-IDA-Cu^(2+)材料对富含组氨酸的牛血红蛋白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容量(3 150mg/g),并且有望与其他材料联合使用,以检测到更多相对丰度较低的蛋白质,丰富人类蛋白质组学信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病理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介孔硅 聚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亚氨基二乙酸-Cu2+ 裸露组氨酸 血红蛋白
下载PDF
HSRP1携氧液对兔控制性重度失血性贫血早期灌注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游可为 刘嘉馨 +1 位作者 李剑波 王文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11-914,共4页
目的观察戊二醛聚合牛血红蛋白注射液(glutaraldehyde polymerizes bovine hemoglobin injection,代号:HSRP1)在兔重度失血性贫血早期灌注的疗效。方法建立兔控制性重度失血性贫血模型,将制模成功的12只兔分为HSRP1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目的观察戊二醛聚合牛血红蛋白注射液(glutaraldehyde polymerizes bovine hemoglobin injection,代号:HSRP1)在兔重度失血性贫血早期灌注的疗效。方法建立兔控制性重度失血性贫血模型,将制模成功的12只兔分为HSRP1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odium lactate ringer's injection,LR)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HSPR1组和LR组分别用HSRP1和LR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实验兔的存活率,并测量失血前后、灌注后24 h内各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静脉血气、血浆血红蛋白,以及碱剩余、乳酸和碳酸氢根等指标。结果HSRP1组实验兔存活率与L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血后,各组实验兔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灌注后HSPR1组实验兔的平均动脉压与L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RP1组实验兔在灌注第二阶段,血液乳酸浓度和碱剩余在各时间点与LR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注后2 h时,呼吸频率与LR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注后4 h时心率与LR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SRP1组实验兔的血浆静脉氧分压、静脉氧饱和度和血浆血红蛋白在实验的各个时间点与L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PR1可用于兔重度失血性贫血,通过对缺氧组织供氧,纠正无氧代谢,提高实验兔的存活率。HSPR1作为一种新型携氧液,早期可纠正重度失血性贫血患者的氧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失血性贫血 戊二醛聚合牛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氧载体 乳酸钠林格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