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戏剧构作在中国 被引量:5
1
作者 田湉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92-100,共9页
戏剧构作,作为一种职能、工具、方法,抑或是一种身份、职业,逐渐被介入到了当代舞蹈剧场的创作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在场艺术世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锋舞蹈实践者们,通过与戏剧构作人的紧密合作,以基本戏剧构... 戏剧构作,作为一种职能、工具、方法,抑或是一种身份、职业,逐渐被介入到了当代舞蹈剧场的创作实践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在场艺术世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先锋舞蹈实践者们,通过与戏剧构作人的紧密合作,以基本戏剧构作原则为主创方式进行舞蹈创作,结构舞蹈作品。戏剧构作在中国实验戏剧和舞蹈剧场创作中的蔓延与渗透,为厘清舞蹈戏剧构作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提供了可能,也为进一步探讨舞蹈戏剧构作在中国舞蹈剧场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舞蹈编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剧场 戏剧构作 激发问题 抽离化 普遍性 纸老虎戏剧 三种碗合
下载PDF
戏剧构作模式下的小剧场版《沧浪之水》
2
作者 谢雨 《艺海》 2019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戏剧构作的模式拆解传统的戏剧创作一度与二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舞台创作体系,并以第三只眼的视角与主客同体的身份主动介入,全面渗透,是这个戏围绕语言艺术完成综合呈现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对戏剧构作模式下,《沧》剧所... 以戏剧构作的模式拆解传统的戏剧创作一度与二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舞台创作体系,并以第三只眼的视角与主客同体的身份主动介入,全面渗透,是这个戏围绕语言艺术完成综合呈现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对戏剧构作模式下,《沧》剧所呈现的戏剧的叙事方式、表现形式、艺术的感染力以及舞台技术手段、创作关系等诸方面进行评述,意在与戏剧实践前行路上的同仁们共同探索戏剧的未来与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构作 关系 综合呈现 舞台技术 空间维度
下载PDF
戏剧构作与舞台空间的创新性探索——浅析舞台剧《一日三秋》的改编路径与审美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婷婷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6,共6页
《一日三秋》的剧本改编用巧妙的戏剧创作手法将原著搬上舞台,呈现出兼具中国文化底蕴和现代演出风格的艺术气质。剧目通过戏剧构作别有新意的创作手法和极具视觉元素的现代舞美设计,完成了从小说到戏剧的文本改编及其演出审美的系统构... 《一日三秋》的剧本改编用巧妙的戏剧创作手法将原著搬上舞台,呈现出兼具中国文化底蕴和现代演出风格的艺术气质。剧目通过戏剧构作别有新意的创作手法和极具视觉元素的现代舞美设计,完成了从小说到戏剧的文本改编及其演出审美的系统构建。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实现了舞台空间的创新性设计,深化了作品层次,丰富了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剧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日三秋》 改编路径 戏剧构作 审美
原文传递
论新戏剧构作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雪峰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89,共23页
“新戏剧构作”是当代剧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相比“后戏剧剧场”具有更宽松更开放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概括丰富多元的当代剧场新实践。无论是包括新剧构作和改编构作在内的新文本构作,还是以编创、观众构作、新媒体或后媒体构作为代表... “新戏剧构作”是当代剧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相比“后戏剧剧场”具有更宽松更开放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概括丰富多元的当代剧场新实践。无论是包括新剧构作和改编构作在内的新文本构作,还是以编创、观众构作、新媒体或后媒体构作为代表的新表演构作,都越来越凸显创作的合作性与过程性,具有全面质疑统摄作者身份的倾向。尽管“作者之死”和“零度”表演远未实现,而且随着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语境的变迁,新的作者身份问题还在不断涌现,但是新戏剧构作的根茎美学与政治已启动对作者功能的全方位反思,其中也包括对民主化创作理想和后人类表演悖论的辩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构作 者功能 零度 根茎美学 戏剧剧场
原文传递
戏剧构作视域中经典改编实践教学的创新探索
5
作者 高字民 《当代戏剧》 2023年第6期31-35,共5页
戏剧构作是西方当下流行的一种跨学科综合的“后戏剧式”创作理念和实践方法。在戏剧实践的教学创作中引入戏剧构作思维,可以更好地拓展活力,激发创造力。和专业院团的戏剧构作相比,实践教学创作中的戏剧构作有更大的弹性、包容性、开... 戏剧构作是西方当下流行的一种跨学科综合的“后戏剧式”创作理念和实践方法。在戏剧实践的教学创作中引入戏剧构作思维,可以更好地拓展活力,激发创造力。和专业院团的戏剧构作相比,实践教学创作中的戏剧构作有更大的弹性、包容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实验性,允许一定的“留白”和容错机制。这为经典作品改编的教学创作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和更大的艺术张力。从实践方法看,这种“构作式”经典改编的教学创作有解构式阐发、情境式探究、后戏剧式重构和创造性表演等四种不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构作 经典改编 教学创 戏剧 跨学科
原文传递
“声音即演员”:声音戏剧构作与当代剧场艺术的听觉转向 被引量:4
6
作者 郑钲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4,共12页
声音是剧场艺术的重要维度。在戏剧剧场时期,声音一般起到阐释性作用,是演出的布景。在后戏剧剧场时期,当文本不复是剧场的唯一中心时,“声音”被有意识地建构为积极的表演性成分。然而,长久以来,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建构以及广泛的文... 声音是剧场艺术的重要维度。在戏剧剧场时期,声音一般起到阐释性作用,是演出的布景。在后戏剧剧场时期,当文本不复是剧场的唯一中心时,“声音”被有意识地建构为积极的表演性成分。然而,长久以来,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建构以及广泛的文化症结,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晚近以来,姆拉登·奥瓦迪亚提出“声音戏剧构作”,旨在挖掘被忽视的声音。声音戏剧构作继承了20世纪早期先锋派的遗产,凸显了声音的物质性及其抽象形式,既是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理论的新突破,或许能为我们解读剧场作品、梳理剧场史提供新视野和新语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声音戏剧构作 戏剧剧场 听觉转向
原文传递
身体与舞蹈戏剧构作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岩 李亦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80-85,共6页
"戏剧构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职务。它指的是以戏剧构作的工作方法而工作的人。在剧场创作过程中设立戏剧构作这个职业,主要是为了保证剧场演出作品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政治性,即强调艺术作品与当下社会现实之间的紧... "戏剧构作"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职务。它指的是以戏剧构作的工作方法而工作的人。在剧场创作过程中设立戏剧构作这个职业,主要是为了保证剧场演出作品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政治性,即强调艺术作品与当下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戏剧构作也意味着一种崭新的剧场创作方式,即一个演出的出发点不再限于还原剧本本身,而可以是多种角度的。在新型剧场创作中,对舞者身体的研究是重要的创作角度。舞者的身体不再是理想化的、程式化的,身体不再单为外部文本的叙述而服务,而是资料式的——身体本身也是文本。在身体与舞蹈戏剧构作之下,舞者个人身体空间的展演所观照的是真实社会公共空间中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构作 当代剧场艺术 身体 舞蹈戏剧构作
原文传递
“解构式戏剧构作”浅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亦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8,149,共12页
戏剧构作是德语国家戏剧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导演剧场的创作方式在德国主流剧场普及,解构式戏剧构作成为剧场创作者处理文本的通常方式。本文选取了德语国家"解构式"戏剧构作的一个著名创作实例——... 戏剧构作是德语国家戏剧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导演剧场的创作方式在德国主流剧场普及,解构式戏剧构作成为剧场创作者处理文本的通常方式。本文选取了德语国家"解构式"戏剧构作的一个著名创作实例——米歇尔·塔尔海默和伯恩德·施德格曼合作排演的《黑暗的势力》(2011年5月21日于柏林邵宾纳剧院首演),力图为读者展现这种戏剧构作的具体创作流程、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构作 导演剧场 《黑暗的势力》 塔尔海默 施德格曼 柏林邵宾纳剧院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德语国家剧场艺术——“导演剧场”与“戏剧构作”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亦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5,共13页
本文详细梳理了德语国家"导演剧场"和"戏剧构作"这两个独特戏剧现象产生、发展的历史,并结合代表性艺术家的理论观念及创作实践对"导演剧场"和"戏剧构作"的特点做出了揭示,认为这种排演方式使... 本文详细梳理了德语国家"导演剧场"和"戏剧构作"这两个独特戏剧现象产生、发展的历史,并结合代表性艺术家的理论观念及创作实践对"导演剧场"和"戏剧构作"的特点做出了揭示,认为这种排演方式使经典戏剧文本焕发了新的生命,使剧院成为反思、探讨当下社会问题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剧场 戏剧构作 德语国家 剧场艺术
原文传递
做有用的戏剧——德语国家的“戏剧构作”与“应用戏剧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亦男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2,共8页
本文首先解释了德语国家戏剧强调政治性、社会性的历史原因以及其戏剧构作制度的由来与现状。之后介绍了以培养社会性剧场独立创作者为己任的吉森大学应用戏剧学院。最后论及吉森大学应用戏剧学院培养的里米尼记录剧团的创作情况。
关键词 戏剧构作 吉森大学应用戏剧学院 里米尼记录剧团
原文传递
“做”对生态有益的戏剧——生态戏剧构作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慧芹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89,共7页
“生态戏剧构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剧作法,使得生态之于剧场实践的意义在新的语境中得到重新认识,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旨趣与批评范式。生态戏剧构作一方面围绕“戏剧能为生态做什么”的探讨,构建出舞台表演绿化策略,形成新的物人关... “生态戏剧构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剧作法,使得生态之于剧场实践的意义在新的语境中得到重新认识,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旨趣与批评范式。生态戏剧构作一方面围绕“戏剧能为生态做什么”的探讨,构建出舞台表演绿化策略,形成新的物人关系;另一方面将剧场空间实践作为一种媒介来处理当代环境问题,实现了剧场性与生态性的关联,带来了戏剧制作的新方法和新挑战。生态戏剧构作打破传统剧场功能,通过对文本的生态诠释,层层叠加到表演、道具、服装、布景等戏剧元素中,反过来,以上诸多元素的结合又赋予戏剧作品鲜明的生态主题,有效地拓展了西方戏剧创作与研究的空间,对推进我国生态戏剧艺术发展也具有参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戏剧构作 剧场表演 剧场空间 中国化问题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舞剧的“戏剧构作”现象探析
12
作者 邱宇 《舞蹈》 2021年第1期30-35,共6页
"戏剧构作"的由来及含义"戏剧构作"作为一种舞台剧的创作理念、工作思路以及职业身份,起源于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时期。当时,德国崇尚理性和思想启蒙,希冀民众能够拒绝封建、批判现实、反思当下。被誉为"德意... "戏剧构作"的由来及含义"戏剧构作"作为一种舞台剧的创作理念、工作思路以及职业身份,起源于18世纪德国启蒙主义时期。当时,德国崇尚理性和思想启蒙,希冀民众能够拒绝封建、批判现实、反思当下。被誉为"德意志伏尔泰"的莱辛是彼时著名的启蒙主义领袖及戏剧家,在他看来,"(戏剧)可以鞭笞非人性、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改善社会关系,移风易俗(即进行"风俗"[die Sitten]——"礼"的培养),从而有助于实现治国的人性化与理性化"。(李亦男《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德语国家剧场艺术——"导演剧场"与"戏剧构作"》《戏剧》2014年第5期)在这样的社会语境和时代诉求下,"戏剧构作"诞生了,它具有着启蒙主义的时代特征,肩负着教化民众的艰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主义 思想启蒙 戏剧构作 剧场艺术 时代诉求 职业身份 批判现实 舞台剧
原文传递
姬尔美可的极简主义舞蹈及其戏剧构作——从姬尔美可的早期舞蹈作品说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婉茹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86-93,共8页
安娜·特蕾莎·德·姬尔美可是极简主义舞蹈的代表人物,1984年她创立了罗莎舞团。《相位》《罗莎舞罗莎》《雨》是姬尔美可极简主义风格编舞的代表作。从这三部作品出发,来探究舞蹈戏剧构作和姬尔美可编舞方法的关系;从文... 安娜·特蕾莎·德·姬尔美可是极简主义舞蹈的代表人物,1984年她创立了罗莎舞团。《相位》《罗莎舞罗莎》《雨》是姬尔美可极简主义风格编舞的代表作。从这三部作品出发,来探究舞蹈戏剧构作和姬尔美可编舞方法的关系;从文化背景研究的视角,以追溯极简主义风格舞蹈的源流,并由此关注安娜·特蕾莎·德·姬尔美可创作的四个方面:编舞方法、戏剧构作、舞台呈现、思想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戏剧构作 极简主义风格编舞 安娜·特蕾莎·德·姬尔美可 罗莎舞团
原文传递
编舞家也是戏剧构作人——从萨莎·华尔兹的工作实录探讨这一问题
14
作者 高天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8,共8页
即使在"戏剧构作"的发源地德国,戏剧构作人和编舞家的合作模式也不过40年历史。编舞家的工作通常涉及创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戏剧构作。然而编舞家不能等同于戏剧构作人;编舞家在承担戏剧构作工作时需从戏剧构作人的工作... 即使在"戏剧构作"的发源地德国,戏剧构作人和编舞家的合作模式也不过40年历史。编舞家的工作通常涉及创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戏剧构作。然而编舞家不能等同于戏剧构作人;编舞家在承担戏剧构作工作时需从戏剧构作人的工作方法中汲取养分,为创作找到个人的、有效的工具。德国编舞家萨莎·华尔兹近30年来在创作中不倦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观察并归纳其工作方法对于舞蹈工作者具有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舞 戏剧构作 萨莎·华尔兹 当代舞蹈 过程 方法
原文传递
戏剧构作在舞剧创作中的运用
15
作者 王盛峰 宋若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3期94-99,共6页
"戏剧构作"这一概念来自德语区国家戏剧界。随着艺术门类间交流的不断深入,"戏剧构作"也逐渐介入到了舞蹈领域。在当今的舞蹈创作中,"戏剧构作"这一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编创团体和舞蹈剧场接纳。这里尝... "戏剧构作"这一概念来自德语区国家戏剧界。随着艺术门类间交流的不断深入,"戏剧构作"也逐渐介入到了舞蹈领域。在当今的舞蹈创作中,"戏剧构作"这一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编创团体和舞蹈剧场接纳。这里尝试分析"舞剧"和"戏剧构作"之间的关系,将"戏剧构作"这一概念融入舞剧创作中进行理解,探讨剧构师、剧构法两者在中国舞剧创作语境中的作用,预测戏剧构作引入舞剧后的诸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剧院 戏剧构作 编创
原文传递
转身,我遇到了戏剧构作
16
作者 李春喜 《剧本》 2019年第11期46-51,共6页
转身,在这个题目里面,说的是我在专业方向上的变化。这个词是有出处的。那是12年前,2007年1月初,中国剧协《剧本》月刊的武丹丹受邀去太原观看太原晋剧院的晋剧《傅山进京》的首演,并参加第二天的专家研讨会。她那时是会上最年轻的专家... 转身,在这个题目里面,说的是我在专业方向上的变化。这个词是有出处的。那是12年前,2007年1月初,中国剧协《剧本》月刊的武丹丹受邀去太原观看太原晋剧院的晋剧《傅山进京》的首演,并参加第二天的专家研讨会。她那时是会上最年轻的专家。她看戏后对我说:春喜老师,这是你的一次华丽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剧协 专家研讨会 戏剧构作 晋剧 华丽转身 傅山进京 太原
原文传递
德国戏剧演出在中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亦男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10期96-100,共5页
来自德语国家的剧场作品越来越多在中国上演,使"戏剧构作"这个陌生的词汇为戏剧界熟知。德国戏剧构作的关键就在于关注当下,把经典文本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德语国家戏剧构作以解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不把舞台演出视为阐... 来自德语国家的剧场作品越来越多在中国上演,使"戏剧构作"这个陌生的词汇为戏剧界熟知。德国戏剧构作的关键就在于关注当下,把经典文本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德语国家戏剧构作以解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不把舞台演出视为阐释某个既定文本意义的手段,而认为文本的原义实际上并不存在,文本意义是在演出的现场交流过程中,通过观众感知的参与而"生产"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构作 德语剧场 演出
下载PDF
德国当代剧场的后移民戏剧
18
作者 胡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1,共13页
后移民(dasPostmigrantische)一词源自德国,它不是移民研究在时间上的简单后续,而是一个在社会学、移民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中生成并迅速发展的批判性、反思性应对欧洲移民困境的理论话语。理论家和剧场艺术家围绕后移民概念进行了深入... 后移民(dasPostmigrantische)一词源自德国,它不是移民研究在时间上的简单后续,而是一个在社会学、移民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中生成并迅速发展的批判性、反思性应对欧洲移民困境的理论话语。理论家和剧场艺术家围绕后移民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实践,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主要研究范式,由此关照当下欧洲社会正在经历的由移民带来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问题。后移民戏剧应运而生,带来了新的理论、实践和剧场美学,为移民给欧洲带来的社会变化和多元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挑战了德国导演剧场的相关传统观念。后移民戏剧的主要阵地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和慕尼黑室内剧院的改革实践分别代表了体制性戏剧构作与社会文化生态博弈的两种不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全球化浪潮下德国剧场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移民戏剧 德国剧场 体制性戏剧构作 高尔基剧院 慕尼黑室内剧院
原文传递
时代的错位与统一——孟京辉版《茶馆》 被引量:2
19
作者 温方伊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64,共3页
在看孟京辉版《茶馆》之前,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虽然孟京辉改编过大量经典作品,但他选择改编《茶馆》,除了其著作权保护期限刚过之外,实在想不出其他理由。何况,戏剧构作是德国人塞巴斯蒂安·凯撒(Sebastian Kaiser),塞给德国艺术... 在看孟京辉版《茶馆》之前,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虽然孟京辉改编过大量经典作品,但他选择改编《茶馆》,除了其著作权保护期限刚过之外,实在想不出其他理由。何况,戏剧构作是德国人塞巴斯蒂安·凯撒(Sebastian Kaiser),塞给德国艺术家一部老舍的戏剧作品并要求他来参与改编,在我看来是为难人家。老舍剧本的魅力大半来自语言,语言经过翻译,魅力就减了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戏剧 塞巴斯蒂安 孟京辉 德国人 老舍 经典 戏剧构作
下载PDF
演艺新动态下的中国话剧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65-70,共6页
新形势、新背景、新的文化环境下中国戏剧艺术的"出路"在哪里?当下重要的是对戏剧艺术生产的实施、制作、管理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认真解决。目前有这样一些戏剧艺术领域里出现的现象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戏剧演出... 新形势、新背景、新的文化环境下中国戏剧艺术的"出路"在哪里?当下重要的是对戏剧艺术生产的实施、制作、管理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和认真解决。目前有这样一些戏剧艺术领域里出现的现象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戏剧演出中对多媒体的运用,正在改变戏剧艺术的表现成分和欣赏视点;"浸没式戏剧"在演出中对观、演活态关系的放大,是对当今的以体验经济为底蕴的"活态"经验的极端强调;中国国家话剧院引进的剧目《战马》,让我们看到了技术对剧目的意义表达、艺术表演的托举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戏剧构作"对剧目生产与人才培养的双重意义。这些现象,对中国当下的话剧舞台的发展进路,应该是富有启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二度西潮 艺术跨界 浸没式戏剧 《战马》 戏剧构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