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英语戏剧评价现状的若干思考
1
作者 何丽新 田丰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3期12-12,共1页
戏剧是人类文明和艺术的结合,我国戏剧不乏经典之作,对戏剧的评价也有独特的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中西方文化开始产生碰撞时,人们开始接触到英语戏剧文化,人们对英语戏剧的评价方式仍然处在传统的评价阶段。本文以英语戏剧为案例,对... 戏剧是人类文明和艺术的结合,我国戏剧不乏经典之作,对戏剧的评价也有独特的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中西方文化开始产生碰撞时,人们开始接触到英语戏剧文化,人们对英语戏剧的评价方式仍然处在传统的评价阶段。本文以英语戏剧为案例,对如何进行戏剧评价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评价 英语戏剧 现状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戏剧产业评价体系的模式、意义及未来展望
2
作者 姚睿 《中国市场》 2024年第11期60-64,共5页
在当今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戏剧产业评价体系亟待发展。保利剧院公司作为文化演出行业的引领者,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建立健康有序的演艺新生态,综合其行业规模、评价体系探索实践等多方面因素,已具备搭建客观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的条件... 在当今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戏剧产业评价体系亟待发展。保利剧院公司作为文化演出行业的引领者,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建立健康有序的演艺新生态,综合其行业规模、评价体系探索实践等多方面因素,已具备搭建客观的戏剧互联网评价体系的条件和基础。文章从该体系的模式出发,阐述其多重效益并对未来作出展望,以戏剧评价赋能推动戏剧产业的多元价值共振,实现大众的艺术参与和文化认同,并助力文化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背景 戏剧产业评价体系 模式构建
下载PDF
在生活与戏剧之间——浅谈老舍的戏剧观
3
作者 杨俊国 《常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戏要"出戏",而又不能"太像戏";要工巧,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而又要尽可能地"避免人为的气味"。老舍的戏剧创作,在生活与戏剧二者之间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平衡。他对戏剧独到的悟解与出色的创作实践,为中国... 戏要"出戏",而又不能"太像戏";要工巧,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而又要尽可能地"避免人为的气味"。老舍的戏剧创作,在生活与戏剧二者之间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平衡。他对戏剧独到的悟解与出色的创作实践,为中国戏剧的民族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戏剧 生活 戏剧创作 戏剧评价 创作实践
下载PDF
什么是好戏剧?——易卜生、福瑟的回答及其启示
4
作者 汪余礼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7,共15页
什么是好戏剧?易卜生认为:好戏剧是兼具真实性、戏剧性和诗意的戏剧,着重写人性内在的冲突,通过深邃的自审引发观者的共鸣,“在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架起一座感通之桥”;好戏剧既与时俱进,又敢于“跨越前人留下的边界”;好戏剧追求“诗歌... 什么是好戏剧?易卜生认为:好戏剧是兼具真实性、戏剧性和诗意的戏剧,着重写人性内在的冲突,通过深邃的自审引发观者的共鸣,“在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架起一座感通之桥”;好戏剧既与时俱进,又敢于“跨越前人留下的边界”;好戏剧追求“诗歌、哲学与宗教的融合”,最终有助于“实现我们每个人真正的自由和高贵”。福瑟认为:好戏剧是“站立的诗”,能呈现出“新感性、新的音乐性和新思维”;好戏剧“可以让天使穿过舞台”,能带给人某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灵感通的瞬间”;好戏剧关注生活中最重要的、无法言说的存在,以独特形式直呈人类处境与本质。由此进一步探析,可以说:一流的好戏剧,是真实性、戏剧性、诗性、神性完美融合的戏剧,它们既是灵魂之诗、思想之诗与时代之诗,又是人类之镜、心灵之灯与通神之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福瑟 真实性 诗性 戏剧 神性 戏剧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剧坛沉思录》后记
5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3-44,共2页
读书,行路,阅人,看戏,大概是我生命中最惬意的几件事了。在我看来,读书无数,阅人万千,才能够对社会人生有点看法,活出点儿人样儿来。
关键词 《剧坛沉思录》 戏剧评价 戏剧艺术 艺术遗产 戏剧观念
下载PDF
“振兴京剧”门外诌谈
6
作者 李哲先 《戏剧之家》 2004年第5期63-64,共2页
《中国京剧》杂志分别在2003年第10期和2004年第4期两次发表了邓友清先生的同一篇文章《京剧为什么久振不兴?》,感到这实在是非同一般之举。初读该文,确实感到这一提法实在是大胆,说出了无法掩盖的事实真象,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再... 《中国京剧》杂志分别在2003年第10期和2004年第4期两次发表了邓友清先生的同一篇文章《京剧为什么久振不兴?》,感到这实在是非同一般之举。初读该文,确实感到这一提法实在是大胆,说出了无法掩盖的事实真象,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再细读,又感到作者对京剧久振不兴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未能够触及,似乎立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久难突破的“禁区”。对于京剧,我这个痴迷爱好者最多是个一字半解的门外汉,但也想就京剧久振不兴的原因谈点一己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剧本创作 导演机制 戏剧评价 戏剧市场 表演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