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戏曲写作与戏曲体演变——古代戏曲史一个冷视角探论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昌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29,共26页
古代戏曲写作与文体意义上的戏曲体研究,至今仍是戏曲研究中的一个冷视角。本文从戏曲写作的角度,对古代戏曲体予以发生学和类型学研究,提出中国古代成熟的戏曲形态,是通过文人戏曲写作整合市井伎艺生成的;从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的角度,...
古代戏曲写作与文体意义上的戏曲体研究,至今仍是戏曲研究中的一个冷视角。本文从戏曲写作的角度,对古代戏曲体予以发生学和类型学研究,提出中国古代成熟的戏曲形态,是通过文人戏曲写作整合市井伎艺生成的;从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的角度,分析南宋至元"戏文体"、杂剧"关目体"和明清"传奇体"的基本特征;将古代戏曲体大致分为两种基本文体类型:其一是基于传奇思维的"传奇体";其二是基于"诗性思维"的"诗剧"体,古代戏曲体的大框架乃是一种"剧"与"诗"的"复合体";古代戏曲体的生成和演变,是在文人戏曲写作与表演方式的同构中发生并完成的。古代戏曲体雅俗复合的深层底蕴是雅俗文化的复合,是古代戏曲研究中值得深入展开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写作
戏曲体
演变
雅俗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国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研究述评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明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一种重要批评体式。建国后关于中国戏曲序跋体批评的研究主要有单篇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几种形式。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文献整理、戏曲序跋的功用、戏曲序跋的理论价值评判等几...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一种重要批评体式。建国后关于中国戏曲序跋体批评的研究主要有单篇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几种形式。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文献整理、戏曲序跋的功用、戏曲序跋的理论价值评判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戏曲
戏曲
序跋
体
批评
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赞体戏曲补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连生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我国戏曲可分成诗赞体戏曲和曲牌体戏曲两大系统,板腔体戏曲是诗赞体戏曲的高级阶段。诗赞体戏曲受诗赞体说唱文学的影响而形成,齐言体文辞结构是其主要特征,分角色扮演故事为说唱到戏剧转变之关键。诗赞体戏曲的唱腔以吟诵调为主,曲牌...
我国戏曲可分成诗赞体戏曲和曲牌体戏曲两大系统,板腔体戏曲是诗赞体戏曲的高级阶段。诗赞体戏曲受诗赞体说唱文学的影响而形成,齐言体文辞结构是其主要特征,分角色扮演故事为说唱到戏剧转变之关键。诗赞体戏曲的唱腔以吟诵调为主,曲牌体戏曲也有吟诵调的因素,吟诵调是由于我国语言文字固有的声调表意的特点对歌唱的作用所产生。诗赞体戏曲戏剧性构成除了动作性之外,语言叙事性以及音乐抒情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赞
体
戏曲
板腔
体
戏曲
说唱
吟诵调
戏剧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弋阳腔与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连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弋阳腔最初为诗赞体戏曲。后接受佛教俗讲梵呗及说唱文学影响,在南诸宫调的直接推动下形成南戏声腔,变为联曲体戏曲。在这个过程中保留了诗赞体戏曲的若干因素,后来发展产生了滚调。又吸收弦乐,促成梆子腔及皮黄腔的产生,最终形成板腔...
弋阳腔最初为诗赞体戏曲。后接受佛教俗讲梵呗及说唱文学影响,在南诸宫调的直接推动下形成南戏声腔,变为联曲体戏曲。在这个过程中保留了诗赞体戏曲的若干因素,后来发展产生了滚调。又吸收弦乐,促成梆子腔及皮黄腔的产生,最终形成板腔体的戏曲音乐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赞
体
戏曲
弋阳腔
板腔
体
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代戏曲创作的三种模式: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晓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6,共5页
清代戏曲的创作模式,概而言之可分为三种,即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三者的界定依据主要表现在对戏曲创作主体的划分上,进而根据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和表现特征。曲人之曲在清代并不占主流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才人之曲和...
清代戏曲的创作模式,概而言之可分为三种,即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三者的界定依据主要表现在对戏曲创作主体的划分上,进而根据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和表现特征。曲人之曲在清代并不占主流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才人之曲和学人之曲,尤其是后者进一步推动了清代戏曲的典雅化、案头化、考据化与学术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戏曲"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局面,极大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人之曲
才人之曲
文人剧
学人之曲
戏曲
“尊
体
”观
原文传递
题名
戏曲写作与戏曲体演变——古代戏曲史一个冷视角探论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昌集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29,共2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诗词曲源流史"[项目编号:11ZD&105]子项目"诗词曲源流史通论"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古代戏曲写作与文体意义上的戏曲体研究,至今仍是戏曲研究中的一个冷视角。本文从戏曲写作的角度,对古代戏曲体予以发生学和类型学研究,提出中国古代成熟的戏曲形态,是通过文人戏曲写作整合市井伎艺生成的;从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的角度,分析南宋至元"戏文体"、杂剧"关目体"和明清"传奇体"的基本特征;将古代戏曲体大致分为两种基本文体类型:其一是基于传奇思维的"传奇体";其二是基于"诗性思维"的"诗剧"体,古代戏曲体的大框架乃是一种"剧"与"诗"的"复合体";古代戏曲体的生成和演变,是在文人戏曲写作与表演方式的同构中发生并完成的。古代戏曲体雅俗复合的深层底蕴是雅俗文化的复合,是古代戏曲研究中值得深入展开的课题。
关键词
戏曲
写作
戏曲体
演变
雅俗复合
Keywords
drama writing
drama style
evolution
integration of the refined and the popular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国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研究述评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明生
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批评文体研究"(09CZW001)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研究阶段性成果(2011M500245)
文摘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一种重要批评体式。建国后关于中国戏曲序跋体批评的研究主要有单篇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几种形式。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文献整理、戏曲序跋的功用、戏曲序跋的理论价值评判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古代
戏曲
戏曲
序跋
体
批评
述评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赞体戏曲补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连生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基金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06-YZ8-29)资助
文摘
我国戏曲可分成诗赞体戏曲和曲牌体戏曲两大系统,板腔体戏曲是诗赞体戏曲的高级阶段。诗赞体戏曲受诗赞体说唱文学的影响而形成,齐言体文辞结构是其主要特征,分角色扮演故事为说唱到戏剧转变之关键。诗赞体戏曲的唱腔以吟诵调为主,曲牌体戏曲也有吟诵调的因素,吟诵调是由于我国语言文字固有的声调表意的特点对歌唱的作用所产生。诗赞体戏曲戏剧性构成除了动作性之外,语言叙事性以及音乐抒情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
诗赞
体
戏曲
板腔
体
戏曲
说唱
吟诵调
戏剧性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弋阳腔与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连生
机构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文摘
弋阳腔最初为诗赞体戏曲。后接受佛教俗讲梵呗及说唱文学影响,在南诸宫调的直接推动下形成南戏声腔,变为联曲体戏曲。在这个过程中保留了诗赞体戏曲的若干因素,后来发展产生了滚调。又吸收弦乐,促成梆子腔及皮黄腔的产生,最终形成板腔体的戏曲音乐体制。
关键词
诗赞
体
戏曲
弋阳腔
板腔
体
戏曲
Keywords
The Poetic - musical drama
The Yi - yang drama
The Ban- qiang drama.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代戏曲创作的三种模式: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晓兰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6,共5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经学与戏曲
项目批准号:11XZW035
文摘
清代戏曲的创作模式,概而言之可分为三种,即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三者的界定依据主要表现在对戏曲创作主体的划分上,进而根据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和表现特征。曲人之曲在清代并不占主流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才人之曲和学人之曲,尤其是后者进一步推动了清代戏曲的典雅化、案头化、考据化与学术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戏曲"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局面,极大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审美品格。
关键词
曲人之曲
才人之曲
文人剧
学人之曲
戏曲
“尊
体
”观
分类号
I207.30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戏曲写作与戏曲体演变——古代戏曲史一个冷视角探论
李昌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建国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研究述评
唐明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赞体戏曲补论
李连生
《文化遗产》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弋阳腔与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李连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清代戏曲创作的三种模式: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
张晓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