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3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明戏曲创作论述略
1
作者 吴新雷 《江海学刊》 1988年第6期148-152,共5页
中国戏曲学的表现形态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创作理论,又有鉴赏批评,由于传统戏曲特别强调“曲”的重要性,这便连带到曲律韵谱之学,再加舞台艺术的演唱理论,门类就更多了。本文仅就晚明戏曲创作论一个方面进行研讨,主要是探究汤沈之... 中国戏曲学的表现形态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创作理论,又有鉴赏批评,由于传统戏曲特别强调“曲”的重要性,这便连带到曲律韵谱之学,再加舞台艺术的演唱理论,门类就更多了。本文仅就晚明戏曲创作论一个方面进行研讨,主要是探究汤沈之争以后到崇祯年间戏剧专著中的论点,理出头绪,阐明其前后的发展线索和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论 晚明 述略 表现形态 创作理论 鉴赏批评 传统戏曲 演唱理论
下载PDF
“白发填词吴祭酒”——吴梅村戏曲创作论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星琦 姜爱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吴梅村共写戏曲三种,其中《临春阁》、《通天台》二种为杂剧,《秣陵春》为传奇。三种剧作都是乙酉之后,应诏北上之前隐居乡里时所作,又都是假借历史故事,以发挥作者胸中苦闷之作。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吴梅村这一时期特定的创作心态,也在一... 吴梅村共写戏曲三种,其中《临春阁》、《通天台》二种为杂剧,《秣陵春》为传奇。三种剧作都是乙酉之后,应诏北上之前隐居乡里时所作,又都是假借历史故事,以发挥作者胸中苦闷之作。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吴梅村这一时期特定的创作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遗民剧的格调倾向和情绪寄托。因此,研究吴梅村剧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戏曲创作 创作心态 秣陵春 历史故事 特殊意义 白发 杂剧 普遍性 作品
下载PDF
解实践者之惑──读安葵《新时期戏曲创作论》
3
作者 维然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解实践者之惑──读安葵《新时期戏曲创作论》维然几乎每一个剧种、每个剧团都面临着如何摆脱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许多戏曲作者也面临着如何争取观众、如何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写出好作品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理论家能给予解... 解实践者之惑──读安葵《新时期戏曲创作论》维然几乎每一个剧种、每个剧团都面临着如何摆脱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许多戏曲作者也面临着如何争取观众、如何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写出好作品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理论家能给予解答。安葵的新著《新时期戏曲创作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戏曲 戏曲创作 创作论 实践者 现代戏 戏曲艺术 《曹操与杨修》 剧作家 戏剧创作 成功的作品
下载PDF
王骥德《曲律》的戏曲创作论
4
作者 叶长海 《上海戏剧》 1982年第2期27-28,共2页
明万历年间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重要转折与新的发展时期。以汤显祖、沈璟为代表的戏曲作家与戏剧活动家,通过他们的戏曲创作、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强烈地表现了社会变革期的时代精神,表现了戏曲家对戏剧艺术的探索与革新精神;传奇创作在这... 明万历年间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重要转折与新的发展时期。以汤显祖、沈璟为代表的戏曲作家与戏剧活动家,通过他们的戏曲创作、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强烈地表现了社会变革期的时代精神,表现了戏曲家对戏剧艺术的探索与革新精神;传奇创作在这时已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为戏曲史上继南戏与元杂剧后又一个光辉的高峰。一部独创性的戏曲理论专著——王骥德的《曲律》,正在这传奇创作的高潮中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王骥德 《曲律》 戏曲 戏曲作家 沈璟 元杂剧 戏剧艺术 理论专著 革新精神
下载PDF
范正明戏曲创作论
5
作者 乔瑜 《艺海》 1998年第1期44-47,共4页
范正明先生出身黎团世家,数十载寒署春秋潜心艺术,在戏曲创作方面成果丰硕,可谓湖南剧界翘楚。尤其新时期以来,他坚持整理改编传统戏,为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戏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作《百花公主》、《琵琶记》(与彭俐侬合作)、... 范正明先生出身黎团世家,数十载寒署春秋潜心艺术,在戏曲创作方面成果丰硕,可谓湖南剧界翘楚。尤其新时期以来,他坚持整理改编传统戏,为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戏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作《百花公主》、《琵琶记》(与彭俐侬合作)、《白兔记》(与谢让尧合作)屡获殊荣,原因在于:它们虽源自传统戏,却被作者灌注了新时代的艺术精神,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作了创造性的重构,因而明显地比原本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笔者现就这三个湘剧高腔剧本,对范正明的戏曲创作成就作一浅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五娘 戏曲创作 新时期 传统戏 湘剧高腔 发展社会主义 女性形象 琵琶 突出贡献 新时代
下载PDF
戏曲风格创作歌曲音高类润腔表演探析
6
作者 王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3-106,112,共5页
传统戏曲风格创作歌曲是当下民族声乐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歌曲以传统戏曲为典型的音乐风格要素。“润腔”是表演者切入此类作品,准确表达作品风格特征的重要技术与艺术抓手。音高变化类润腔应用与实践中的润腔处理可分为腔音性润腔... 传统戏曲风格创作歌曲是当下民族声乐曲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歌曲以传统戏曲为典型的音乐风格要素。“润腔”是表演者切入此类作品,准确表达作品风格特征的重要技术与艺术抓手。音高变化类润腔应用与实践中的润腔处理可分为腔音性润腔与结构性润腔两类,音高类润腔在单音与腔句不同场景中的民族声乐表演方法,能够助推民族声乐表演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风格创作歌曲 音高变化类润腔 民族声乐表演
下载PDF
新世纪山西剧作家的戏曲创作与乡土情结
7
作者 裴斐斐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新世纪以来,山西剧作家在戏曲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戏曲作品。山西剧作家群体由不同代际的剧作家构成,包括老一辈剧作家如曲润海、韩树荆等,以及“50后”和“6... 新世纪以来,山西剧作家在戏曲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戏曲作品。山西剧作家群体由不同代际的剧作家构成,包括老一辈剧作家如曲润海、韩树荆等,以及“50后”和“60后”剧作家如纪丁、张晓亚、王辉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高水准,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山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乡土情结,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时代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山西剧作家 戏曲创作 文化记忆 乡土情结
下载PDF
文化调适与冲突:以林纾戏曲创作为中心
8
作者 李薇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20-425,共6页
以林纾“传奇三部曲”戏曲创作为中心,对角色扮相、曲牌唱腔等进行考察,辨析其“戏剧小说化”翻译并非“文体不通”的谬误,而是顺应国情实际、符合国民阅读体验与审美需求的“二次创作”,亦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阶段和文学变革的思潮背景... 以林纾“传奇三部曲”戏曲创作为中心,对角色扮相、曲牌唱腔等进行考察,辨析其“戏剧小说化”翻译并非“文体不通”的谬误,而是顺应国情实际、符合国民阅读体验与审美需求的“二次创作”,亦是在民族危亡的历史阶段和文学变革的思潮背景下,以“小说开民心、启民智”的文体观念实践。而剧本内容的“传奇”性质,体现了林纾努力传承弘扬传统道义美德,感化人情、聚合民心、整肃秩序的文化调适。然而在以报刊为主的现代媒介生态环境下,“传奇三部曲”传统的时政隐喻功能,以及影射的修辞手法、讥讽的戏谑风格、不加节制的情感宣泄等,不仅难以收获广大受众市场,而且存在被误读和曲解的可能,最终导致林纾成为新文化人集中攻击的对象,反映了特殊历史阶段新旧文化思潮的激烈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戏曲创作 文化调适 文化冲突
下载PDF
新时代戏曲创作实践与趋势研讨会会议纪要
9
作者 尹丹琦(整理) 《福建艺术》 2023年第7期18-24,共7页
2023年5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戏曲创作实践与趋势”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干部夏冰原出席会议。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 2023年5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戏曲创作实践与趋势”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干部夏冰原出席会议。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主持会议。龚和德、王安葵、汪守德、宋宝珍、吴新苗、彭维、徐健、郑荣健、景俊美、李小菊、张之薇等多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会议并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学会 会议纪要 主持会议 研讨会 时代
下载PDF
吴文化下朱素臣戏曲创作研究
10
作者 刘佳佳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26-28,共3页
我国存在很多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其蕴含的美学风貌和文学追求,给文学创作、文学思想留下了深深的地域烙印。在中国江南地区,吴文化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以苏州为核... 我国存在很多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其蕴含的美学风貌和文学追求,给文学创作、文学思想留下了深深的地域烙印。在中国江南地区,吴文化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以苏州为核心的江南之地,临山靠水,河流纵横交错,有独特的山水风光。江南文化具有诗性特质和审美精神,在“春溪流水去无声”的浸润下,其文人文学以真情直意表现出对适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苏州派成员之一的朱素臣出生在吴县,他深受吴文化的影响,其戏曲作品常常以发生在苏州地区的故事为题材,尤其喜欢从当代的苏州故事取材,通过吸收和融合吴文化的多种元素,朱素臣创作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戏曲作品。文章着重探讨吴文化对朱素臣戏曲创作的影响,分别从文化认同和情感表达、文学题材和表现手法、创作意境和审美取向几个方面分析吴文化对朱素臣作品风格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吴文化的历史演变,为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和戏曲艺术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对保护和传承吴文化、推广戏曲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苏州派 朱素臣 戏曲创作
下载PDF
浅析郑怀兴戏曲剧作中人物的现代性特征
11
作者 陈仕杰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7-9,共3页
中国著名戏曲剧作家郑怀兴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曲界三驾马车之一”,他的作品致力于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内向性、现代性特征。本文从郑怀兴数部戏曲代表作入手,分析其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探讨... 中国著名戏曲剧作家郑怀兴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曲界三驾马车之一”,他的作品致力于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内向性、现代性特征。本文从郑怀兴数部戏曲代表作入手,分析其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探讨其在内向性、现代性层面上的人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怀兴 戏曲创作 人物心理 现代性
下载PDF
现代戏创作需自觉寻求艺术规律——从粤剧现代戏创作谈起
12
作者 罗丽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戏曲现代戏,内容上着力表现当代生活,从形式上接纳现代舞台技术以及表演风格的新变,具有现代性品格和现代精神,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上都有别于传统戏。1939年张庚发表的《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一文中就提出,戏曲应该表... 戏曲现代戏,内容上着力表现当代生活,从形式上接纳现代舞台技术以及表演风格的新变,具有现代性品格和现代精神,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上都有别于传统戏。1939年张庚发表的《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一文中就提出,戏曲应该表现新时代、新生活并且反映现代精神。回顾戏曲现代戏的诞生,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民主革命活动影响,各地出现的戏曲改良运动,大力编演现代题材的新戏,以配合宣传革命。作为较有影响的地方戏的粤剧,20世纪初也随着革命志士班的出现,开始上演改良新戏,成为粤剧现代戏创作的先声。本文将从粤剧的现代戏的发展历程切入,探讨现代戏创作的粤剧剧种特色和个性表达,反思不足,分析现代戏创作在题材局限和主题主导中如何自觉理性寻求艺术规律进行创作,尝试为现实题材戏曲创作寻找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现代戏 志士班 话剧民族化 现代题材 戏曲改良运动 现代舞台 戏曲创作 当代生活
下载PDF
2023年度中国戏曲发展态势
13
作者 王道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2023年对于中国戏曲而言,注定是一个特殊重要的年度。之前的三年疫情,严重束缚、冲击着戏曲创作演出的正常环境,虽然戏曲界保持着精进不懈的工作热情,不断地突破着创作演出、推广宣传的各种障碍,甚至借助线上平台、网络空间和新技术媒体... 2023年对于中国戏曲而言,注定是一个特殊重要的年度。之前的三年疫情,严重束缚、冲击着戏曲创作演出的正常环境,虽然戏曲界保持着精进不懈的工作热情,不断地突破着创作演出、推广宣传的各种障碍,甚至借助线上平台、网络空间和新技术媒体,创造新的业态形式;但在疫情威胁中,传统的线下艺术空间毫无疑问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戏曲创作 新技术媒体 业态形式 推广宣传 网络空间 发展态势 演出
下载PDF
浅谈传统戏曲程式下的人物塑造
14
作者 左敏瑞 《艺术家》 2024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发展、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艺导向息息相关。近年来大众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念不断变化,戏曲创作也需随之积极革新,以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如今,众多戏曲创作者在新时...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发展、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艺导向息息相关。近年来大众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念不断变化,戏曲创作也需随之积极革新,以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如今,众多戏曲创作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有了更深的体悟,进而在守正创新中寻求新的理解和突破。因此,一大批优秀的戏曲剧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程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剧目 戏曲创作 中国戏曲 美学精神 守正创新
下载PDF
王骥德的戏曲创作论——评《曲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崇涛 叶长海 《中国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199-216,共18页
本文从我国戏曲理论发展史的角度,对明代重要艺术理论论著《曲律》的创作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论,肯定了《曲律》在戏曲创作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同时也指出其时代的局限性及其理论上的缺陷与徘徊。文章并认为,认真清理、科学... 本文从我国戏曲理论发展史的角度,对明代重要艺术理论论著《曲律》的创作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论,肯定了《曲律》在戏曲创作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同时也指出其时代的局限性及其理论上的缺陷与徘徊。文章并认为,认真清理、科学总结包括《曲律》在内的我国丰富的戏曲理论遗产,努力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剧学理论体系,是充实我国艺术理论宝库,促进当前与今后舞台艺术水平提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王骥德 曲律 中国戏曲艺术 戏曲理论 创作方法 本色 创作理论 艺术理论 当行
原文传递
洪炳文的戏曲创作与近代戏曲的创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左鹏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南社杰出文学家、戏曲家洪炳文以传奇杂剧为中心的戏曲创作,以广泛丰富的题材内容和富于创新精神的艺术手法,集中体现了近代戏曲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探索,反映了传统戏曲的重大发展和深刻的近代转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 南社杰出文学家、戏曲家洪炳文以传奇杂剧为中心的戏曲创作,以广泛丰富的题材内容和富于创新精神的艺术手法,集中体现了近代戏曲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探索,反映了传统戏曲的重大发展和深刻的近代转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而使他成为南社最重要的戏曲家之一,也是代表了近代戏曲史上最高成就的戏曲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近代转换 戏曲史意义
下载PDF
作家性别与戏曲创作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祥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70,共7页
创作主体的性别 ,应当被纳入考察戏曲创作问题的视野。从社会学而不仅仅是生理学角度看 ,男女作家均具有“女性文学”和“男性文学”的二重性。坚持这一点 ,对于正确认识 ,东方戏曲文学史的性别与创作的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作家性别 戏曲创作 社会学 “女性文学” “男性文学” 创作主体
下载PDF
转型社会的现实写真和审美意味——20世纪90年代的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全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9,4,共7页
2 0世纪 90年代 ,由于巨大而深入的社会变革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转型与变革成为现代戏的主要内容。戏曲现代戏中出现了一些深刻真实地反映变革给人们生活和心灵带来巨大冲击和震撼的优秀剧目。大多现代戏能捕捉生活中火热的场... 2 0世纪 90年代 ,由于巨大而深入的社会变革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转型与变革成为现代戏的主要内容。戏曲现代戏中出现了一些深刻真实地反映变革给人们生活和心灵带来巨大冲击和震撼的优秀剧目。大多现代戏能捕捉生活中火热的场面与细节 ,用鲜活的语言表现着时代的变革。而同时戏曲现代戏也存在着图解现实 ,艺术上浅薄僵化的一些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现代戏 转型 变革
下载PDF
评“汉调二黄”版《五女拜寿》的剧情和唱词——兼论当代中国戏曲创作和表演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承元 朱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6-19,共4页
安康市汉调二黄研究院改编的大戏《五女拜寿》,对父亲落难、女儿忘恩这一经典主题进行了新的处理,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上演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汉调二黄"版《五女拜寿》在唱词的设置上删减了很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台... 安康市汉调二黄研究院改编的大戏《五女拜寿》,对父亲落难、女儿忘恩这一经典主题进行了新的处理,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上演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汉调二黄"版《五女拜寿》在唱词的设置上删减了很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台词,使故事更加紧凑,但同时也导致了人物形象不鲜明、故事叙述逻辑受损等问题。"汉调二黄"版《五女拜寿》在主题处理和唱词设置上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中国戏曲创作和表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康 汉调二黄 五女拜寿 主题 唱词 戏曲创作
下载PDF
40年:戏曲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双轮驱动 被引量:2
20
作者 安葵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2-20,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戏曲创作和理论批评都取得巨大成就。从"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积极应对戏曲"危机",到努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艺术,戏曲艺术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这... 改革开放40年来,戏曲创作和理论批评都取得巨大成就。从"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积极应对戏曲"危机",到努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艺术,戏曲艺术事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批评如车之两轮,并驾驱动,新的思想观点与切合实际的批评促进了创作思想的开阔与提高了对艺术质量的追求;戏曲园地的百花齐放为理论建设和批评的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戏曲艺术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戏曲人正为攀登新的艺术高峰而积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年 戏曲创作 理论批评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