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笠翁戏曲剧作的叙事技巧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清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43,共5页
李渔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特别是他的《李笠翁曲话》,已经成了戏剧理论的经典著述,无论人们在戏剧研究还是戏剧创作,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作为坐标和基点。"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q... 李渔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特别是他的《李笠翁曲话》,已经成了戏剧理论的经典著述,无论人们在戏剧研究还是戏剧创作,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作为坐标和基点。"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等等主张几乎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的戏剧、小说乃至影视创作及其批评方向。然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人们对李渔的戏曲剧作却多有轻慢之处,提之甚少。事实上,李渔的戏剧理论恰恰和他的戏剧创作是互相影响、互相生发的。研究李渔剧作的叙事技巧,我们不难发现李渔的剧作理论时时贯穿于他的戏剧作品。同时,作品中的技巧也是李渔的剧作理论关注的中心,这些技巧在一定的理论总结下,就成为其剧作理论内容本身。也就是说,李渔的戏剧理论就是他戏剧创作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形成理论又反过来指导着他的创作,而其剧作和理论的桥梁和内核就是其叙事技巧。因此,如果把握住了他剧作的叙事技巧就把握住了他的剧作本身及其剧作理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剧作 故事 技巧
下载PDF
中国精神谱系视域下当代戏曲剧作创新性特征研究
2
作者 邹荣学 《剧影月报》 2022年第3期23-24,共2页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与建设的伟大业绩的同时,也不断熔铸形成了伟大的中国精神,构筑了百年中国精神谱系。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化的反映,戏曲剧作的创作也...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与建设的伟大业绩的同时,也不断熔铸形成了伟大的中国精神,构筑了百年中国精神谱系。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化的反映,戏曲剧作的创作也无不折射出时代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文艺工作,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戏曲艺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发展的高峰。戏曲艺术的发展也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构筑的中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谱系 戏曲剧作 党的领导 文艺事业 文艺作品 革命与建设 中国共产党 艺术化
下载PDF
理念之双刃剑--以罗怀臻戏曲剧作为个案的研究
3
作者 刘艳卉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对当代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剧作中的理念化倾向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剧作的理念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人物环境、象征意味的细节、哲理性的人物语言上。理念化的倾向在形成罗怀臻剧作哲理性鲜明的同时,也对作品的形象性等美学品格造... 本文对当代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剧作中的理念化倾向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剧作的理念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人物环境、象征意味的细节、哲理性的人物语言上。理念化的倾向在形成罗怀臻剧作哲理性鲜明的同时,也对作品的形象性等美学品格造成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怀臻 戏曲剧作 理念化
原文传递
奇外无奇更出奇 一波才动万波随——论孙悦遐戏曲剧作情节的戏剧性
4
作者 邹荣学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1,共3页
孙悦遐是当代剧坛著名的女性剧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孙悦遐创作了《画龙点睛》《司文郎》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戏曲剧作。孙悦遐剧作主题内涵丰厚、情节曲折新奇,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其剧作在情节上通过纠结人物关系、提炼戏剧情境... 孙悦遐是当代剧坛著名的女性剧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孙悦遐创作了《画龙点睛》《司文郎》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戏曲剧作。孙悦遐剧作主题内涵丰厚、情节曲折新奇,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其剧作在情节上通过纠结人物关系、提炼戏剧情境、张扬偶然性细节中的生活必然等营造强大戏剧性,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悦遐 戏曲剧作 戏剧性 情节
原文传递
马少波20世纪40年代的戏曲剧作研究
5
作者 杨凯月 《戏友》 2022年第3期7-10,共4页
马少波(1918-2009),原名马志远,一位剑与笔共用的戏曲剧作家。1943年是其戏曲剧本创作生涯的开端。自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七年时间里,马少波独立完成了新编历史京剧《闯王进京》和《关羽之死》的创作。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 马少波(1918-2009),原名马志远,一位剑与笔共用的戏曲剧作家。1943年是其戏曲剧本创作生涯的开端。自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七年时间里,马少波独立完成了新编历史京剧《闯王进京》和《关羽之死》的创作。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立场对《闯王进京》和《关羽之死》的文本进行精读,不局限于以往从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方面逐一入手的分散式的剧作分析方式,而是把这两个作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其剧作特点和剧作倾向,讨论其剧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本 戏曲剧作 马克思主义批评 语言特色 关羽 人物形象 马少波 剧作分析
原文传递
“没有白活的人 值得研究的鬼”──剧作家魏明伦纪事
6
作者 阿明 婧红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7,共6页
关键词 戏曲剧作 魏明伦 川剧
下载PDF
戏苑多盛事
7
作者 阿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6-46,共1页
“海湾杯”抗非题材全国戏曲剧作征稿比赛结果揭晓 由上海戏曲学会和上海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03年上海“海湾杯”
关键词 “海湾杯”抗非题材全国戏曲剧作征稿比赛 陆锦花艺术研究会 越剧 演员 表演艺术
下载PDF
难以忘却的美好思念——王仁杰散记
8
作者 吴新斌 《福建艺术》 2020年第6期9-13,共5页
温陵三畏斋主人、当代"才子型"戏曲剧作大家王仁杰先生,一生敬畏古典、矢志传统、独立特行,他以历久弥坚的本心,兴灭继绝而深耕梨园艺苑,承古铄今而继往开来。评论家王评章曾专文评价他为福建剧坛"最优雅的古典诗人&quo... 温陵三畏斋主人、当代"才子型"戏曲剧作大家王仁杰先生,一生敬畏古典、矢志传统、独立特行,他以历久弥坚的本心,兴灭继绝而深耕梨园艺苑,承古铄今而继往开来。评论家王评章曾专文评价他为福建剧坛"最优雅的古典诗人",又是"最激烈的文化卫士",实不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作 王仁杰 历久弥坚 王评章 忘却
下载PDF
从新版京剧《大唐贵妃》看梅派艺术的创新
9
作者 王甜蜜 赵晓红(指导)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1期46-48,共3页
近日,上海京剧院的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成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热门剧目。新版《大唐贵妃》背后有着近百年的演变渊源,鲜明地体现出梅派艺术以创新为内涵的戏曲精神。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在18年前的交响京... 近日,上海京剧院的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成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热门剧目。新版《大唐贵妃》背后有着近百年的演变渊源,鲜明地体现出梅派艺术以创新为内涵的戏曲精神。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在18年前的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地改编,显示出其对戏曲本体的思考、对剧作的重视以及把舞台美术和戏曲剧作紧密结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派艺术 大唐贵妃 戏曲本体 戏曲剧作 舞台美术
下载PDF
从女性人物探究《救风尘》中的悲喜剧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忆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80,共2页
《救风尘》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戏曲剧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下文人儒士的地位与妓女同等低下的现实情况,并展现了娼妓制度下,艺妓生存的现状和她们一生的命运。《救风尘》整部戏语言风趣幽默,人物打扮俏皮可爱... 《救风尘》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戏曲剧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下文人儒士的地位与妓女同等低下的现实情况,并展现了娼妓制度下,艺妓生存的现状和她们一生的命运。《救风尘》整部戏语言风趣幽默,人物打扮俏皮可爱,情节.故事充满了喜剧效果。这部剧作表面上看无疑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大团圆”式结局的完美之作,但是从剧中宋引章、赵盼儿身上我们也能够真实地看到当时的社会中,男权统治下女性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这又使得这部剧作成为-部悲喜参半的戏曲剧作。关汉卿在创作《救风尘》时,表面上在创作一部喜剧作品,但意在揭露封建社会中女性生存的悲剧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风尘》 剧作 男权统治 戏曲剧作 关汉卿 赵盼儿 娼妓制度 宋引章
原文传递
难以忘却的美好思念 王仁杰散记
11
作者 吴新斌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57,共3页
怀念篇温陵三畏斋主人、当代"才子型"戏曲剧作大家王仁杰先生,一生敬畏古典、矢志传统、特立独行,他以历久弥坚的本心,兴灭继绝而深耕梨园艺苑,承古烁今而继往开来。评论家王评章曾专文评价他为福建剧坛"最优雅的古典诗... 怀念篇温陵三畏斋主人、当代"才子型"戏曲剧作大家王仁杰先生,一生敬畏古典、矢志传统、特立独行,他以历久弥坚的本心,兴灭继绝而深耕梨园艺苑,承古烁今而继往开来。评论家王评章曾专文评价他为福建剧坛"最优雅的古典诗人",又是"最激烈的文化卫士",实不为过。作为新时期文人戏的杰出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是传统戏曲的托命者,也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更是道寄梨园的思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仁杰 戏曲剧作 传统戏曲 守望者 思想者 精神家园 历久弥坚 王评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