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第四种戏曲美 被引量:17
1
作者 陆炜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4,共10页
新时期以来《曹操与杨修》等一批戏曲佳作的问世,已经让人意识到一种风范的存在,它们应该获得美学和历史的定位。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长期探索的戏曲新形态的成形。它可以称作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之后的“第四种戏曲美”。文章... 新时期以来《曹操与杨修》等一批戏曲佳作的问世,已经让人意识到一种风范的存在,它们应该获得美学和历史的定位。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长期探索的戏曲新形态的成形。它可以称作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之后的“第四种戏曲美”。文章分三部分论述了以下内容:1,从晚清“戏曲改良”以来戏曲如何逐渐探索新形态,最终推出的新形态的特征是什么;2,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何以是不同的戏曲美,新形态何以是“第四种”;3,戏曲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戏曲新形态何以仍是“戏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 第四种戏曲美 第四种 戏曲美
原文传递
轻“思”重“诗”曲写人情——以川剧《欲海狂潮》《马克白夫人》为例探讨戏曲之美
2
作者 孙霖 《艺海》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戏曲综合性、程式性以及虚拟性的艺术特色,为其在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以及主题意蕴上赋予了一层专属于戏曲艺术的独特之美。川剧《欲海狂潮》和《马克白夫人》皆是将西方戏剧改编成中国戏曲的成功之作,本文试从这两部川剧入手,探讨戏曲... 戏曲综合性、程式性以及虚拟性的艺术特色,为其在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以及主题意蕴上赋予了一层专属于戏曲艺术的独特之美。川剧《欲海狂潮》和《马克白夫人》皆是将西方戏剧改编成中国戏曲的成功之作,本文试从这两部川剧入手,探讨戏曲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细腻 层次感 世俗之 主题意蕴
下载PDF
从《易俗社》的舞台美术设计看戏曲美学继承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兰宇 高爱香 《当代戏剧》 2018年第6期65-67,共3页
舞台美术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演员的舞台表演、剧情的舞台呈现、戏曲故事的发展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或者烘托气氛,或者提供美的环境和背景,或者推进剧情发展等等,舞台美术在戏曲美学呈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舞台美术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演员的舞台表演、剧情的舞台呈现、戏曲故事的发展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或者烘托气氛,或者提供美的环境和背景,或者推进剧情发展等等,舞台美术在戏曲美学呈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秦腔《易俗社》舞台美术设计的具体表现分析戏曲美学对传统继承的问题,得出现代戏舞美设计在探索中还需要不断改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舞台 戏曲美的舞台呈现 继承与改进
原文传递
写实还是写意?——对当代戏曲美学意蕴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智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30,共5页
当代戏曲已经形成"第四种戏曲美",一方面受历史沿革及时代影响,另一方面受西方戏剧美学思潮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美学角度,运用比较方法,就当代戏曲的美学意蕴及其成因等方面作些有益探讨。
关键词 戏曲美 现代戏曲 学特征 学思潮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新世纪的四大戏曲美旦
5
作者 杜福华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7-78,65,共3页
中国新世纪的四大戏曲关旦,她们既有共同的审美特征,又有相同的表演方法,但又各具不同的艺术特征。张馨月小巧玲珑,袅娜风流;魏春荣千娇百媚、雍容华贵;蒋淑梅明媚鲜艳,生机蓬勃;李仙花神彩飞扬,袅娜多姿。中国的戏曲神妙无比,举世无双。
关键词 四大戏曲美 特征 表演方法 神妙无比 举世无双
原文传递
美从何处寻——论戏曲的美
6
作者 张岳满 《戏剧之家》 2017年第7期13-14,共2页
本文从文本戏曲和舞台戏曲两个方面论述戏曲艺术的美。文本戏曲的美主要从诗性的语言、虚与实的题材与人物、戏剧情节与结构三方面展开论述;舞台戏曲的美主要通过戏曲表演、舞台美术、戏曲音乐来研究。从多个角度对戏曲的美进行分析并得... 本文从文本戏曲和舞台戏曲两个方面论述戏曲艺术的美。文本戏曲的美主要从诗性的语言、虚与实的题材与人物、戏剧情节与结构三方面展开论述;舞台戏曲的美主要通过戏曲表演、舞台美术、戏曲音乐来研究。从多个角度对戏曲的美进行分析并得出:美的本质是不变的,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戏曲艺术的传播者,需要经过宣传和设计,让更多的人发现和接受戏曲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戏曲 舞台戏曲 戏曲
下载PDF
完整纯美地呈现传统戏曲音乐──戏曲作曲理论研究
7
作者 阎可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63-64,共2页
在当下传统戏曲音乐创作方式发生转型变化的时期,大多数民间地方剧种都出现了“危机”,观众骤减。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戏曲音乐创作偏离了传统的古典美,失去了自身的风格个性。因此.传统戏曲的出路,并非在一味地求取一个“变”... 在当下传统戏曲音乐创作方式发生转型变化的时期,大多数民间地方剧种都出现了“危机”,观众骤减。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戏曲音乐创作偏离了传统的古典美,失去了自身的风格个性。因此.传统戏曲的出路,并非在一味地求取一个“变”字,而更应该了解其本身的自然流变规律,也即在“旧曲变用”的规律中去完整地保留其古典美,这样,才会满足老观众,培养新观众,在活的承传关系中求得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音乐的古典 旧曲变用 移步不换形 创腔
下载PDF
书写"抒情":"莎戏曲"的传统印记
8
作者 陈芳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18年第1期50-62,共13页
相对于西方文化所有之“叙事传统”(源于史诗悲剧),中国文化或偏向于“抒情传统”(源于诗歌)。“抒情”,明显是中国文化/文学的本质。就中国戏曲而言,演唱者也常代表剧作家抒发感情,表现自我,因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诗剧书写格局。“莎戏曲... 相对于西方文化所有之“叙事传统”(源于史诗悲剧),中国文化或偏向于“抒情传统”(源于诗歌)。“抒情”,明显是中国文化/文学的本质。就中国戏曲而言,演唱者也常代表剧作家抒发感情,表现自我,因而形成一种特殊的诗剧书写格局。“莎戏曲”(指从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由真人扮演”的中国传统戏曲)在跨文化剧场中,固然具有与原著“文本互涉”的关系(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 ),却也无法回避“抒情”本质(lyrical nature )的铭刻与影响。借用高友工教授的“抒情美典”(Lyrical aesthetics)理论,探究“抒情”从古典戏曲到当代戏曲的历史意义,同时观照“莎戏曲”“为什么”(创作)和“怎么样”(创作)等课题。期能建构“莎戏曲”的“抒情美典”,并促使跨文化剧场作品思考“目标文化本质”(target cultural nature)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 戏曲 跨文化剧场 莎士比亚 戏曲美
下载PDF
中国歌剧女角儿“悲剧情结”之——审美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世兰 史梦倩 郭建民 《当代音乐》 2017年第4期9-18,共10页
本文将以中国歌剧经典作品为主线,并以其中四部作品《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的多首悲情唱段,《恨似高山愁似海》《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五洲人民齐欢笑》以及《万里春色满家园》为范例,从戏剧性、音乐性、悲... 本文将以中国歌剧经典作品为主线,并以其中四部作品《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的多首悲情唱段,《恨似高山愁似海》《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五洲人民齐欢笑》以及《万里春色满家园》为范例,从戏剧性、音乐性、悲剧美三个方面出发,以剧本、作品分析、音乐特征及音乐美学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女主人公的悲情唱段,深刻体验和感悟悲剧美学在中国民族歌剧中所产生的催化作用和重要意义。连载文章之一,已经从中国歌剧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概述,简单梳理了中国民族歌剧艺术重要的历史瞬间。文章以历史为主线,以艺术创作、唱段分析为支撑,以悲剧美学为视角,分别对唱段和人物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本文将对不同时期中国歌剧创作出来的悲情唱段进行戏剧性与音乐性方面的研究,其中,歌剧剧本的悲剧性、唱段中音乐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的悲剧美等方面均为着重剖析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歌剧 “哀兵必胜” 音乐悲剧 戏曲悲剧 形象悲剧 文化惯性
下载PDF
中国歌剧“女角儿”文化“悲剧美”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世兰 史梦倩 郭建民 《当代音乐》 2017年第2期5-11,25,共8页
本文从回顾中国歌剧历史的视角出发,以时间为轴心,分三阶段进行概括性的论述,对不同时期的悲情唱段进行戏剧性与音乐性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剧本的悲剧性、音乐的悲剧性,并以个别悲情唱段为范例,分析悲情唱段的音乐特征,剖析悲情唱段音乐... 本文从回顾中国歌剧历史的视角出发,以时间为轴心,分三阶段进行概括性的论述,对不同时期的悲情唱段进行戏剧性与音乐性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剧本的悲剧性、音乐的悲剧性,并以个别悲情唱段为范例,分析悲情唱段的音乐特征,剖析悲情唱段音乐主题所塑造的英雄人物英雄形象及借鉴戏曲元素——"板腔体"特征在悲情唱段中的突出特色,以女性角色的悲剧美为创新点,论证和确认女性角色悲剧美对中国民族歌剧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悲情唱段 音乐的悲剧 戏曲悲剧
下载PDF
“刀马旦”的舞蹈美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文华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7,共2页
“刀马旦”是戏曲旦行的一支,大抵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关键词 “刀马旦” 戏曲旦行 舞蹈 戏曲美 艺术形象 表演艺术
下载PDF
戏剧教学的内容选取与教学策略——《窦娥冤》课例研究
12
作者 周瑜(执教) 李佳坤(观察) 张玉新(观察)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5期43-47,共5页
戏剧教学要以剧本为本,凸显文体特点。本节课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课前任务驱动梳理人物关系,课上体会文本的言语表达特点并通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的命运及悲剧价值,课后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新思考。整节课设计严谨,对... 戏剧教学要以剧本为本,凸显文体特点。本节课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课前任务驱动梳理人物关系,课上体会文本的言语表达特点并通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的命运及悲剧价值,课后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新思考。整节课设计严谨,对人物内心的剖析,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对主题悲剧性的审视,对元杂剧语言特点的归纳,以及课堂设计的逻辑性、文学性、文化性,均体现了执教者对戏剧教学的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学 言语表达特点 语境体验 悲剧价值 戏曲
下载PDF
六小龄童:西游百年,行者千里
13
作者 顾奕俊 滕卢涛 章金莱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作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凭借精彩的表演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距离这部电视剧首播已过去三十二年,六小龄童与《西游记》的关联却越发紧密... 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作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凭借精彩的表演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距离这部电视剧首播已过去三十二年,六小龄童与《西游记》的关联却越发紧密。作为西游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推广人,他一直身体力行,一如所扮演的孙行者那样,在传承发扬中国文化这条路上不知疲倦地行走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小龄童 游记 千里 扮演者 中国文化 孙悟空形象 戏曲作品 传统戏曲 发过 真假猴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