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证严密 新见迭出——读《李渔戏曲艺术论》
1
作者 吴毓华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4-75,共2页
胡天成先生的《李渔戏曲艺术论》,是近年来一部引人注目的研究专著.全书以探讨李渔的戏曲理论为中心,对李渔个人的艺术道路、戏曲作品、小说、以至其有关史证、园林、居室、种植、饮食、服饰、颐养和其诗、词、歌、赋、序、记、传、楹... 胡天成先生的《李渔戏曲艺术论》,是近年来一部引人注目的研究专著.全书以探讨李渔的戏曲理论为中心,对李渔个人的艺术道路、戏曲作品、小说、以至其有关史证、园林、居室、种植、饮食、服饰、颐养和其诗、词、歌、赋、序、记、传、楹联等众多的著述,都作了广泛的涉及,并在全书的最后,附有新订的李渔年谱,对李渔及其艺术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因而是一部全面研究李渔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艺术论 戏曲理论 戏曲作品 戏曲文学 艺术道路 艺术思想 戏曲美学 立主脑 艺术结构
原文传递
《戏曲艺术论集》、《戏曲导演学概论》出版,《戏曲编剧论集》将再次印行
2
作者 尔冬 《戏曲艺术》 1983年第2期50-,共1页
马少波的《戏曲艺术论集》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部论文集是从作者自四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百余篇戏曲论文里选出来的。这些文章有的阐述了党的戏曲改革政策。
关键词 戏曲编剧论集 戏曲艺术论 戏曲作品 戏曲导演 戏曲改革 八十年代 四十年代 编剧理论 戏曲剧本 中国戏剧出版社
原文传递
现代戏中丑角表演艺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向明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5-26,共2页
传统戏曲角色形象的划分本身即包含着一种类型学上的考虑。生、旦、净、末、丑在戏曲角色谱系中分别承担一定的类型化的符号功能。这种角色符号的意指是具有其固定性的,有着与其形象类型相应的思维方式、表演程式与审美情趣。丑角形象... 传统戏曲角色形象的划分本身即包含着一种类型学上的考虑。生、旦、净、末、丑在戏曲角色谱系中分别承担一定的类型化的符号功能。这种角色符号的意指是具有其固定性的,有着与其形象类型相应的思维方式、表演程式与审美情趣。丑角形象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构成元素,无论认为"无丑不成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 丑角 现代题材剧目 戏曲 传统戏曲 古代戏曲 戏曲艺术论 艺术
下载PDF
白剧艺术建设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旦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5期17-20,共4页
加强白剧艺术建设,十二分必要。为什么?因为:第一,白剧是我省少数民族中一个古老的大剧种。说古老,白剧的出生还在滇剧前一点;说大剧种,首先是白剧积累了丰富传统。其次是白剧是白族人民心头一朵鲜花,要进一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 加强白剧艺术建设,十二分必要。为什么?因为:第一,白剧是我省少数民族中一个古老的大剧种。说古老,白剧的出生还在滇剧前一点;说大剧种,首先是白剧积累了丰富传统。其次是白剧是白族人民心头一朵鲜花,要进一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人 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题材剧目 剧目建设 血汗衫 戏曲艺术论 说大 吹吹腔 剧文学 三个并举
下载PDF
冯梦龙戏曲改编理论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立波 《阴山学刊》 1999年第1期21-27,共7页
冯梦龙在戏曲创作和改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明确树立了“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两条原则,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戏曲改编理论。他的戏曲改编思想论和戏曲改编艺术论的建立,为以后中国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 冯梦龙 戏曲改编思想论 戏曲改编艺术论
下载PDF
难得的戏曲理论工程 对《中国戏曲通论》的一点粗疏印象
6
作者 陈先祥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57-58,共2页
怀着敬慕的心情读完《中国戏曲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不胜欣喜:我国戏曲终于有了一部系统论著。以张庚、郭汉城为首的10位戏曲理论者,精汇毕生研究成果,倾注各自才华心智,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部前所未有的《通论》。这... 怀着敬慕的心情读完《中国戏曲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不胜欣喜:我国戏曲终于有了一部系统论著。以张庚、郭汉城为首的10位戏曲理论者,精汇毕生研究成果,倾注各自才华心智,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部前所未有的《通论》。这是一部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系统、完整的戏曲艺术论著。它诞生在戏曲处境艰难,前景迷茫,且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今天,更有着指点迷津,正本清源,展民族艺术之魂,长中华人民之志的力量和意义。“戏曲是既古老又新鲜的一种戏剧。它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戏剧样式,是一种独特的戏剧体系。”(张庚语,《通论》第一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中国戏曲 戏剧样式 戏曲艺术论 《通论》 郭汉城 戏曲美学 指点迷津 当代戏曲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张庚:戏曲研究领域的一座高山
7
作者 布而 《戏曲研究》 2002年第1期272-281,共10页
张庚,湖南长沙人,原名姚令圭,后改名姚禹玄。20世纪30年代初他以'长庚'发表短文,为避开鲁迅笔名,在'长'前加了一个'弓',张庚这个笔名沿用至今,以至原名已鲜为人知。1924年张庚考入湖南最有名的楚怡学校念中学... 张庚,湖南长沙人,原名姚令圭,后改名姚禹玄。20世纪30年代初他以'长庚'发表短文,为避开鲁迅笔名,在'长'前加了一个'弓',张庚这个笔名沿用至今,以至原名已鲜为人知。1924年张庚考入湖南最有名的楚怡学校念中学。何叔衡、毛泽东等许多共产党人曾在这里任教,或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张庚和许多学生一样,是《语丝》、《莽原》和鲁迅作品的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戏曲创作 中国戏曲 <语丝> 鲁迅作品 戏曲现代化 戏曲理论 长沙人 戏曲美学 戏曲艺术论
原文传递
戏曲概论的新境界——解玉峰《花雅争胜》读后
8
作者 李秀伟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9年第1期470-475,共6页
戏曲概论类著作昉自吴梅先生的《中国戏曲概论》(1926)。1949年后,此类面向一般戏曲爱好者、学习者的普及性读物仍不断出版,其中不乏如张庚的《戏曲艺术论》堪称有体系性理论贡献的著作。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渐热,作为其中... 戏曲概论类著作昉自吴梅先生的《中国戏曲概论》(1926)。1949年后,此类面向一般戏曲爱好者、学习者的普及性读物仍不断出版,其中不乏如张庚的《戏曲艺术论》堪称有体系性理论贡献的著作。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渐热,作为其中重要部分的民间戏曲也重新受到人们关注,坊间出现了多种有关戏曲的通识读物。中国戏曲文化被誉为"博大精深",戏曲的剧目、表演技巧、行头扮装、脸谱乃至艺人的风流轶事可谓丰富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曲 表演技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