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民间戏曲遗产的发掘和整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英 张立进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保护传统戏曲文化,1950-1960年,陕西省经历了传统民间戏曲遗产的的挖掘和整理,在挖掘整理戏曲遗产的过程中,广大文化干部和知识精英做了很多具体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为保护传统戏曲遗产作出了贡献.本文以档案和方志等... 为了保护传统戏曲文化,1950-1960年,陕西省经历了传统民间戏曲遗产的的挖掘和整理,在挖掘整理戏曲遗产的过程中,广大文化干部和知识精英做了很多具体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为保护传统戏曲遗产作出了贡献.本文以档案和方志等文献为基础,进行社会文化史的梳理,力求呈现出戏曲遗产整理运动的脉络.与晚清和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主导的"民间文学"运动不同,当代中国的民间戏曲挖掘和整理运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部门推动,知识分子、剧团、老艺人等多元力量共同配合下完成,同时获得了财政和社会舆论上的广泛支持,收效甚大.研究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陕西省民间戏曲文化走过的历程,也为今天继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戏曲 传统文化 戏曲遗产 陕西地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晋城戏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研究
2
作者 陈宁 张睿馨 胡思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0,155,共11页
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了解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形式化保护、边缘化管理,戏台戏曲的同质化展示、程式化表演,戏曲产业的局部化发展、空洞化研... 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了解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形式化保护、边缘化管理,戏台戏曲的同质化展示、程式化表演,戏曲产业的局部化发展、空洞化研究,文化遗产的独立性保护、相离性传承等,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分工不明、地方管理遇阻、戏台分布散乱、保护难度加剧、社会参与不够、民众意识淡薄、文保人才稀缺、资源整合匮乏等。提出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策略,即通过整体规划、人才培养、产研融合、动静结合等方式,来推进其保护、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遗产 山西晋城 整体性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 被引量:35
3
作者 宋俊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6-104,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的产生,为戏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戏曲,我们发现戏曲在传承、活态、价值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对这些方面展开研究,是戏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戏曲遗产 传承 活态 价值 生态
下载PDF
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的有效途径研究——以广西桂中地区为例
4
作者 刘燕洲 徐瑗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1期226-227,共2页
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融入地方特色和戏曲文化的文化形式,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反映了民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色,又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各大城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但是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今这... 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融入地方特色和戏曲文化的文化形式,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反映了民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色,又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各大城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但是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今这种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渐趋衰弱,以广西桂中地区为例的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来以广西桂中地区为例的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广西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笔者对以广西桂中地区为例的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中出现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创新与传承的基本路径,希望能够促进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桂中地区 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与传承
下载PDF
浅谈戏曲文化遗产音频数字化保护与抢救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俊杰 《戏剧之家》 2012年第1期17-18,50,共3页
各地广播电台以及艺术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录制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音频作品急待保护整理抢救。这些作品采用开盘录音磁带、唱片、盒式录音带等模拟音源载体,记录了众多戏曲艺术家盛年的代表作,诸多作品已是绝版,极为珍贵。这些音响资源... 各地广播电台以及艺术研究所、音像出版社录制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音频作品急待保护整理抢救。这些作品采用开盘录音磁带、唱片、盒式录音带等模拟音源载体,记录了众多戏曲艺术家盛年的代表作,诸多作品已是绝版,极为珍贵。这些音响资源历经数十年的自然损耗,应尽快进行数字化抢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遗产 音频数字化
下载PDF
徽剧——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3
6
作者 吕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徽剧——安徽省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文章论述了它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一、徽剧声腔初期发展阶段;二、徽剧声腔发展的中期阶段;三、徽剧声腔最后形成阶段,并论述... 徽剧——安徽省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文章论述了它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一、徽剧声腔初期发展阶段;二、徽剧声腔发展的中期阶段;三、徽剧声腔最后形成阶段,并论述了各个时期的不同发展历程的特征。徽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徽剧已经达到亟待保护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剧/声腔/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戏曲传承的路向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宋俊华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8,共8页
戏曲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社会传承,一种是学校教育。社会传承是在社会实践中一种自发发展的戏曲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戏班传承、教坊传承等,以民俗生活为基础,以表演技艺为核心,既重视戏曲的艺术意义,又肯定戏曲的民俗意义,强... 戏曲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社会传承,一种是学校教育。社会传承是在社会实践中一种自发发展的戏曲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戏班传承、教坊传承等,以民俗生活为基础,以表演技艺为核心,既重视戏曲的艺术意义,又肯定戏曲的民俗意义,强调戏曲传承是通过代际之间共同的民俗生活、艺术实践来实现的,突出个性化的口传心授实践。学校教育是在社会传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传承方式,强调教材、教学方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知识和技能的平衡性、体系性,突出戏曲知识、技艺、审美的教学,强调共性大于个性,强调理论大于实践。戏曲传承应在社会传承与学校教育两种模式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和突破口,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设备、师资、教材、学科及规范性优势,又要发挥社会传承中的实践性、个性和灵活性特点,把戏曲传承与普及、演员培养与观众培养相结合,民俗戏曲、艺术戏曲与遗产戏曲相结合,戏曲遗产传承才能真正走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遗产 传承 教育 路向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戏改黄金期的独特成就——以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宗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102,共9页
戏改黄金期对新中国戏曲发展意义非凡,亟待深入研究。作为戏改成功典型的河南戏曲成果丰硕,其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担当了重任,成为河南戏曲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活动,奠定了牢固的观念、体制基础。观摩演出大会围绕戏曲遗产... 戏改黄金期对新中国戏曲发展意义非凡,亟待深入研究。作为戏改成功典型的河南戏曲成果丰硕,其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担当了重任,成为河南戏曲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性活动,奠定了牢固的观念、体制基础。观摩演出大会围绕戏曲遗产挖掘整理与继承创新等戏曲发展新政之落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对戏改成果做出检省,由田汉、马可等省内外专家与省内各戏种、行当戏曲家共同审查、讨论及会诊,从寻找新旧辩证关系出发,解决戏改剧目问题,整理改编既尊重传统,又更重推陈出新;现代戏成为核心问题;唱腔、表演等继承创新,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常香玉、阎立品成为翘楚。二、会演是戏改理论探索深化的新起点。以挖掘继承、推陈出新为目标,站在总结中国戏曲理论体系、西方理论中国化的高度,总结成果,提出新命题,规划戏曲方向。围绕《刘胡兰》之争,探索地方戏曲表现现代生活之路,马可、冯纪汉等高屋建瓴,确定尊重传统戏曲规律、保持地方剧种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有重点地创造的原则,奠定河南现代戏崛起的理论基础。三、会演是河南戏曲界走向一体化体制的重要开端。会演完成了调查资源、统一思想、建立共识以及整合力量、成立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等任务,推动了戏曲界一体化格局的形式,使其纳入国家文艺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改黄金期 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戏曲遗产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 文艺一体化
原文传递
“非遗后时代”戏曲艺术定位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华云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07,共5页
目前,我国戏曲已基本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非遗后时代"。非遗保护让处于困境中的中国戏曲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些困扰戏曲发展的实质问题却没得到根本解决。造成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根本原因是对"... 目前,我国戏曲已基本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非遗后时代"。非遗保护让处于困境中的中国戏曲重新看到了希望,然而一些困扰戏曲发展的实质问题却没得到根本解决。造成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根本原因是对"非遗后时代"戏曲艺术的功能定位把握不清。"非遗后时代"的戏曲艺术定位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文化遗产侧重"保护",当代艺术侧重"开发",只有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保护"与"开发"工作有机统一,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后时代 戏曲艺术定位 戏曲遗产 当代艺术 保护对策
原文传递
西北演出团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始末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育生 《当代戏剧》 2020年第4期40-42,共3页
1952年10月,为贯彻政务院关于继承优秀戏曲遗产的精神,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目的就是通过演出、观摩和学习戏曲传统的优秀遗产,交流戏曲改革的经验,奖励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 1952年10月,为贯彻政务院关于继承优秀戏曲遗产的精神,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目的就是通过演出、观摩和学习戏曲传统的优秀遗产,交流戏曲改革的经验,奖励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推动戏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摩演出 戏曲改革 戏曲传统 戏曲事业 会演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戏曲遗产
原文传递
《戏曲研究》稿约
11
《戏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32-334,共3页
《戏曲研究》杂志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57年,1980年复刊,是当代戏剧史上创办最早的戏曲学领域学术杂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刊坚持继承与发扬中国艺术研究院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戏曲研究》杂志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57年,1980年复刊,是当代戏剧史上创办最早的戏曲学领域学术杂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刊坚持继承与发扬中国艺术研究院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坚持严谨朴实的学风,努力把刊物办成高水准、专业性强的学术刊物。一、本刊所设的栏目广泛涉及戏曲研究的多元领域,刊登戏曲理论、戏曲批评、戏曲遗产研究、深度访谈、戏曲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批评 戏曲遗产
原文传递
论当前戏曲保护策略与实践的错位
12
作者 马晓霓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2-54,共3页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除了对那些在国际社会颇有影响的戏曲诸如昆剧、京剧、梨园戏等剧种投入一定的资金加以保护和传承之外,近年来还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目前还存在于民间的传统戏曲剧种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针对个别濒...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除了对那些在国际社会颇有影响的戏曲诸如昆剧、京剧、梨园戏等剧种投入一定的资金加以保护和传承之外,近年来还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目前还存在于民间的传统戏曲剧种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针对个别濒临灭绝的优秀剧种,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作为"博物馆戏曲"加以保护。这无疑是一个文明古国重新审视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博物馆 商业炒作 剧种 梨园戏 昆曲 博物院 文化机构 戏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戏曲文化遗产 保护策略
原文传递
稀见戏曲剧种推剧的传承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娜娜 王夔 周宇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7,共8页
推剧是流行于安徽省凤台县的稀见戏曲剧种,由花鼓灯的后场小戏发展而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原本先天不足的推剧遭遇了诸多挫折,现在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受众锐减的危机。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瑰宝的推... 推剧是流行于安徽省凤台县的稀见戏曲剧种,由花鼓灯的后场小戏发展而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原本先天不足的推剧遭遇了诸多挫折,现在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受众锐减的危机。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瑰宝的推剧亟待保护。2013年的5月到12月,笔者前往淮南市的凤台县,以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为辅对推剧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剖析了解其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其未来发展与保护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剧 稀见戏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