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稀有戏种抢救研究——以青海目连戏为例
1
作者 徐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34-36,48,共4页
稀有戏种产生于民间,是最具乡土气息、最原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独具特色的青海目连戏为例,对稀有戏种抢救进行研究,提出要注重民本性、重视文本研究和与民俗相结合的... 稀有戏种产生于民间,是最具乡土气息、最原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独具特色的青海目连戏为例,对稀有戏种抢救进行研究,提出要注重民本性、重视文本研究和与民俗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在抢救中一要提高认识,二要建立地方戏曲文化数据库,三要抢救珍贵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四要建立地方戏曲文化保护名录体系,五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戏种 抢救 青海 目连
下载PDF
散出连缀的排场格局与在场角色的隐性位移——论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一台戏他四种》
2
作者 丁淑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149,共7页
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一台戏他四种》版刻源流不一,故事样貌独特,演出套路完整。与其他四川唱本单折独出不同,以吉戏开锣,以公案剧说唱,以历史剧变奏,以世情剧转关,以玩笑戏收场,完整呈现了"一台戏"舞台搬演的过程。从神圣... 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一台戏他四种》版刻源流不一,故事样貌独特,演出套路完整。与其他四川唱本单折独出不同,以吉戏开锣,以公案剧说唱,以历史剧变奏,以世情剧转关,以玩笑戏收场,完整呈现了"一台戏"舞台搬演的过程。从神圣虚位的隐伏线索、丑角复活的表演亮点、哭腔骂戏的场面着力,具体考察"一台戏"散出连缀的表演情境,有助于还原清末四川戏曲搬演生态与社会场景,进一步解剖清末四川戏曲唱本的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台他四 四川唱本 双红堂 散出连缀 神圣虚位 丑角复活 女性隐匿
下载PDF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将”字句的处置式与致使式考察
3
作者 张栋鑫 《现代语文》 2020年第9期26-30,共5页
以《戏文三种》为语料,对“将”字句的用法进行穷尽式地考察,可以发现,“将”字的主流用法是用作介词。从汉语史的角度,简要探讨了“将”字由动词发展为介词的语法化过程。并着重从语义、句式两个角度,对“将”字的介词用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永乐大典文三 “将”字句 处置式 致使式
下载PDF
中国戏曲唱腔曲体界定的“否定之否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运超 熊岸枫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4期1-11,共11页
戏曲唱腔曲体界定,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板式变化体’说”、“‘板腔体’说”,问题多多。笔者拙著《戏曲乐谭》除沿袭上述“‘板腔体’说”外,还草率地附合过似是而非的“‘综合体’”说”。兹撰拙文试将一反以上在国内外影响... 戏曲唱腔曲体界定,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板式变化体’说”、“‘板腔体’说”,问题多多。笔者拙著《戏曲乐谭》除沿袭上述“‘板腔体’说”外,还草率地附合过似是而非的“‘综合体’”说”。兹撰拙文试将一反以上在国内外影响近半个世纪的陈言,取笔者经口耳相传所得之湘黔戏种唱腔为主例,以曲牌为纲,按曲牌体、曲牌板式变化体、集曲板式变化体系列,对戏曲唱腔曲体界定予以“否定之否定”,力求名实相符、接近真理,促进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之健康发展,竭力争取国人以尽可能形成共识的学术话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力免贻笑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黔戏种 唱腔曲体 曲牌体 曲牌板式变化体 集曲板式变化体
下载PDF
戏曲胡琴“一”之“多”
5
作者 俞淑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210-213,共4页
口语戏曲音乐"‘一’之‘多’"("‘不改’之‘改’")的内涵是无比丰富多彩的。以文场主奏胡琴为"一",其"一"中之"多",即"单一胡琴、诸多型制"——文场主奏拉弦乐器胡琴,... 口语戏曲音乐"‘一’之‘多’"("‘不改’之‘改’")的内涵是无比丰富多彩的。以文场主奏胡琴为"一",其"一"中之"多",即"单一胡琴、诸多型制"——文场主奏拉弦乐器胡琴,其横行弓夹在竖置的两弦间结构的"一"与型制(琴筒、琴杆的尺寸)的"多",如南胡、板胡、京胡、京二胡、粤胡、越胡、提琴(无千斤横弦轴)、瓮琴(阳戏)、胖筒筒(梁山调)、坠胡(吕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之'多’” 胡琴 型制 戏种
下载PDF
探究陕西筝派乐曲中的戏曲元素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虹雨 《北方音乐》 2020年第3期73-73,81,共2页
流行于秦地一带的陕西筝派自"秦筝归秦"的学术思想被提出后凭借着与地方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尤其是以陕西地方戏曲,例如秦腔、碗碗腔和眉户中的板式、唱腔以及调式等特点作为创作素材塑造了凄婉、悲凉又不失昂扬激烈的筝派风格.
关键词 陕西筝派 陕西三大戏种 音乐特点 演奏技法
下载PDF
山西稀有剧种亟待拯救
7
作者 东林 《晋阳学刊》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山西 稀有剧 戏种保护 国营剧团
下载PDF
岭南外江戏对皮黄腔系的传承与发展 以广东汉剧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肖金勇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78,共3页
岭南地区地处祖国南部边陲,以五岭为其北界,与中原地区相区隔。“外江”作为地理概念,是五岭以北地区的统称。作为文化概念的“外江戏”,即外来戏种,则为土生土长的本地戏种的对立项。目前在粤方言区、潮汕方言区,外江戏或与本地戏种相... 岭南地区地处祖国南部边陲,以五岭为其北界,与中原地区相区隔。“外江”作为地理概念,是五岭以北地区的统称。作为文化概念的“外江戏”,即外来戏种,则为土生土长的本地戏种的对立项。目前在粤方言区、潮汕方言区,外江戏或与本地戏种相融合,或被本地戏种淘汰,仅在客家方言区范围内,以“广东汉剧”之名占据菊坛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 黄腔 戏种 概念 外江 岭南
原文传递
天津戏剧院团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秀玲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69,共8页
文化体制改革是当前文化发展中最为迫切的重要命题,而剧团体制改革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让剧团"事转企"成为剧团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2012年,结合文化部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我们专门... 文化体制改革是当前文化发展中最为迫切的重要命题,而剧团体制改革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让剧团"事转企"成为剧团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2012年,结合文化部在全国开展的"中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天津戏曲剧种剧团进行了一次摸底调研,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期望对天津乃至全国戏曲院团体制提供依据和理论上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曲曲 曲院团 人才培养 剧目创作
原文传递
早期南戏与民间生活伦理
10
作者 刘天振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共10页
早期南戏的作者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其所撰剧本的曲文、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谚语、俗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舞台表演效果,更向普通民众传授了他们所需的生活伦理,切实发挥了戏曲"人生教科书"的社会作用... 早期南戏的作者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其所撰剧本的曲文、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谚语、俗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舞台表演效果,更向普通民众传授了他们所需的生活伦理,切实发挥了戏曲"人生教科书"的社会作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作为现存早期南戏的代表性作品,其引用民间谚语、格言的现象十分引人瞩目。而这些精辟警拔的语句又见于宋元以来一些世俗道德教育读物如《增广贤文》、《事林广记》中"警世格言"等。对照考察早期南戏中谚语、格言与《增广贤文》等读物内容相同相近情况,可以从一个独特角度梳理、归结出宋元民间社会所推重的一些生活伦理价值,洞察早期南戏社会教化的实际内容,从而加深理解民间生活伦理与早期南戏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南《永乐大典文三 《增广贤文》 《事林广记》 民间生活伦理 社会教化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