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谱成像函数波束形成的发动机噪声源识别 被引量:31
1
作者 杨洋 倪计民 +1 位作者 褚志刚 石秀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7,共6页
基于球面波模型互谱成像函数波束形成理论,开发了相应的近场声源识别软件。对已知声源位置和强度的单极子声源、相干偶极子声源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补偿了球面波传播的幅值衰减量,能够实现声源的精准定位及强度的准确计算。... 基于球面波模型互谱成像函数波束形成理论,开发了相应的近场声源识别软件。对已知声源位置和强度的单极子声源、相干偶极子声源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补偿了球面波传播的幅值衰减量,能够实现声源的精准定位及强度的准确计算。某柴油机全负荷标定转速工况下的声源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正时齿轮罩壳、缸体与变速箱交界位置及发电机是其主要噪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发动机 噪声源识别 波束形成 互谱成像函数 算法设计 软件开发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结构——MASH成矿过程的P波接收函数成像证据? 被引量:37
2
作者 史大年 吕庆田 +4 位作者 徐文艺 严加永 赵金花 董树文 常印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9-399,共11页
利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学科深部探测剖面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采集的天然地震数据,通过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成像等分析研究,得到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清晰图像。接收函数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Moho面深度存在着明显的起伏变化,... 利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学科深部探测剖面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采集的天然地震数据,通过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成像等分析研究,得到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清晰图像。接收函数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Moho面深度存在着明显的起伏变化,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指剖面穿过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芜矿集区,下同)下方存在着"幔隆构造"。在剖面东南端(即扬子克拉通北缘),Moho面相对稳定,深度约为30km;在茅山和江南断裂附近,Moho面存在上下起伏现象;在剖面中部或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存在明显隆起,深度只有28km;在郯庐断裂带下方,Moho面明显加深,深度达到36km;进一步向北到华北地台南缘,Moho面深度逐渐恢复到了32km左右的平均深度水平。其次,我们在接收函数成像结果中发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其周边下地壳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矿带的下地壳具有显著的地震波方位各向异性。扬子克拉通北缘的下地壳呈高速的近水平状结构,地震波各向异性特征不明显;与此相比,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下地壳虽然也呈近水平状结构特征,但是,对于沿成矿带走向方向传播的地震波,其下地壳具有高速特征,而对于垂直于成矿带走向方向上传播的地震波,其下地壳却又表现为低速特征,这意味着成矿带的下地壳存在着平行于成矿带走向(即近北东—南西)方向的地震波各向异性,我们解释其是下地壳熔融并沿成矿带走向水平流动导致矿物晶体定向排列的结果。最后,在郯庐断裂以西的华北地台南缘观测到一条从上地壳延伸到中下地壳的南南东向倾斜的转换震相,我们推测它可能是合肥盆地内地壳伸展构造的反映。此外,我们发现接收函数成像结果中观测到的"幔隆构造"与远震P波层析成像结果在成矿带下方150km深度上显示的上地幔低速异常(江国明等,另文发表)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我们解释它们是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遗迹。综合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成像、远震P波层析成像和前人关于岩浆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现今的下地壳可能是中生代发生成矿作用的多级岩浆房系统的一部分,成矿带的形成可能是类似MASH过程的产物。首先,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其周边拉张环境的形成,在其上部地壳中形成了一系列伸展构造;然后,软流圈物质通过底侵进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原下地壳并与原下地壳物质发生同化作用,形成类埃达克质岩浆;接着,类埃达克质岩浆沿着伸展、拆离构造上升到地壳浅部形成不同层次的岩浆房和侵入岩体,并与围岩作用形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天然地震探测 接收函数成像 地壳结构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附近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成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大年 余钦范 +3 位作者 Georges POUPINET Georges HERQUEL Gerard WITTLINGER 姜枚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利用中法1995年布设在跨过阿尔金断裂剖面上的18个流动三分量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近5个月的天然地震记录,经筛选得到533个高质量接收函数。通过速度分析和接收函数成像处理,得到了阿尔金断裂附近地壳结构的清晰图像。塔里木盆地的Moho界面... 利用中法1995年布设在跨过阿尔金断裂剖面上的18个流动三分量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近5个月的天然地震记录,经筛选得到533个高质量接收函数。通过速度分析和接收函数成像处理,得到了阿尔金断裂附近地壳结构的清晰图像。塔里木盆地的Moho界面非常清楚,近水平地位于~44km深度上。该界面以低缓的角度一直向南延伸到了阿尔金断裂附近的~70km的深度。阿尔金断裂以南柴达木盆地下面的Moho界面也十分清楚,近水平地位于~55km的深度上,在阿尔金断裂附近存在向上挠曲,并抬升到了~45km的深度上。在阿尔金断裂下方,Moho界面存在~15km的错断。塔里木盆地Moho之下还存在另一个震相,我们解释为沉积层多次波与可能来自Hales间断面转换波的复合震相。接收函数成像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是一个超壳的岩石圈断裂,具有比较直立的产状和很狭窄的剪切变形带。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推测塔里木的下地壳可能要比柴达木的下地壳更硬,柴达木地壳增厚的原因可以部分归结于它有一个相对弱的下地壳,青藏高原隆升没有扩展到塔里木盆地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具有更刚性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高原北部地壳变形应该是所谓青藏高原隆升的“硬”变形模式(Tapponnier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地震探测 接收函数成像 阿尔金断裂带 地壳结构 青藏高原
下载PDF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震源区P和S波接收函数成像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旭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503,共9页
利用玉树固定地震台站和7个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站远震P波和S波接收函数,对2010年4月14日发生MS7.1级地震的玉树地震震源区下方地壳及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进行了成像.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方存在明显的双地壳结构;主震所在的金沙江缝合带可能... 利用玉树固定地震台站和7个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站远震P波和S波接收函数,对2010年4月14日发生MS7.1级地震的玉树地震震源区下方地壳及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进行了成像.结果表明:研究区下方存在明显的双地壳结构;主震所在的金沙江缝合带可能错断了地壳和岩石圈;错断的地壳在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下,发生了叠置,导致金沙江缝合带下方呈现双地壳结构;根据发生在金沙江缝合带上的历史地震进一步推断,印度板块对金沙江缝合带这种深大走滑断裂的向北推挤,为断裂带上大地震的发生提供了闭锁条件,这可能是巴颜喀拉地块周边地震孕育的一种典型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模式;在玉树地震主震区所在深度附近,发现局部存在高速夹层,这种局部高速结构,可能是积累引力,孕育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P和S波接收函数成像 双地壳
下载PDF
高能中子针孔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庆力 唐世彪 +3 位作者 胡炳全 蒋敏 曾代敏 方桢云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高能中子下针孔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中采用高斯函数拟合的数学方法分析比较了该系统在两种不同探测器材料下的点扩展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调制传递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能量的... 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高能中子下针孔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中采用高斯函数拟合的数学方法分析比较了该系统在两种不同探测器材料下的点扩展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调制传递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能量的中子入射下,采用塑料闪烁光纤代替传统的无机闪烁体作为成像探测器材料将能够提高针孔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进而得出若采用闪烁光纤阵列作为探测器将能够提高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孔成像 点扩展函数(PSF) 调制传递函数(MTF) Geant4
下载PDF
一种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的快速测量方法
6
作者 董再天 张一军 陶忠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28-132,共5页
为了研究平台振动与电视成像系统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快速测量方法。通过将压电陶瓷带动的快速反射镜系统引入I-SITE测量系统光路中的方法,实现了对不同振动环境下电视成像系统传递函数的快速测量。... 为了研究平台振动与电视成像系统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快速测量方法。通过将压电陶瓷带动的快速反射镜系统引入I-SITE测量系统光路中的方法,实现了对不同振动环境下电视成像系统传递函数的快速测量。通过测量发现,平台低频振动时,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下降速度比静止时增加了10.1%-41.2%;平台高频振动时,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下降速度比静止时增加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成像系统 平台振动 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 快速反射镜
下载PDF
基于波形相干成像条件的微地震偏移定位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金龙 张建中 +2 位作者 黄忠来 陈杰 秦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5,共7页
基于偏移叠加的微地震定位方法不需要拾取初至到时,通过叠加多道微地震记录计算成像能量值进行震源定位,在地面微地震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微震信号存在初至极性变化,直接叠加会减弱成像能量值,造成震源定位结果不准或者遗漏微地震... 基于偏移叠加的微地震定位方法不需要拾取初至到时,通过叠加多道微地震记录计算成像能量值进行震源定位,在地面微地震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微震信号存在初至极性变化,直接叠加会减弱成像能量值,造成震源定位结果不准或者遗漏微地震事件。为了克服该缺陷,本文利用同一微地震事件波形具有的相干性,计算相邻检波点微地震记录的相干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相干成像条件的微地震偏移定位方法,通过相干系数叠加构造成像函数,解决了初至极性反转的问题。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压制噪音并消除了初至极性反转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震源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地震监测 震源定位 成像函数 初至极性 相干系数
下载PDF
利用微地震记录互相关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曾志毅 张建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0-372,388,I0005,共15页
基于微地震记录偏移叠加的微震定位方法是通过对振幅叠加来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无须拾取微震初至;但其叠加成像效果易受初至极性反转的影响,对噪声的压制效果也不甚理想。文中利用不同检波器记录的同震源波形相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 基于微地震记录偏移叠加的微震定位方法是通过对振幅叠加来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无须拾取微震初至;但其叠加成像效果易受初至极性反转的影响,对噪声的压制效果也不甚理想。文中利用不同检波器记录的同震源波形相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微震记录互相关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即将时差校正后的微震记录之间的互相关系数相乘,构造成像函数,计算地下所有网格的成像能量值,通过能量极大值的网格点实现震源定位。针对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同时压制噪声和初至极性反转对震源成像的干扰,提高了震源成像分辨率和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微地震 成像函数 震源定位 信噪比 初至极性 波形互相关
下载PDF
内窥式共聚焦成像系统分析(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葛华勇 陈光 +1 位作者 王保华 任秋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98-1201,共4页
基于点扩展函数和傅立叶光学理论,推导出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并详细研究了光纤对轴向分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为相干成像系统,系统的轴向分辨率随光纤半径A的增加而降低.最后,搭建了一套内窥式共聚焦成像系统,并测得光栅样品... 基于点扩展函数和傅立叶光学理论,推导出系统的相干传递函数,并详细研究了光纤对轴向分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为相干成像系统,系统的轴向分辨率随光纤半径A的增加而降低.最后,搭建了一套内窥式共聚焦成像系统,并测得光栅样品的共聚焦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成像 点扩展函数 相干传递函数 HWHM 分辨率
下载PDF
小平台三维成像声呐显示系统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剑 周天 +1 位作者 李海森 么彬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1年第5期566-569,581,共5页
为了满足小平台声呐声学三维成像的需要,并对海底地形进行估计,提出了一种以OMAP5912双核处理芯片为核心处理器,基于DSP内核实时实现的多子阵幅度-相位联合检测算法.利用ARM内核自主开发了三维显示函数库,实现了基于LCD的海底地形信息... 为了满足小平台声呐声学三维成像的需要,并对海底地形进行估计,提出了一种以OMAP5912双核处理芯片为核心处理器,基于DSP内核实时实现的多子阵幅度-相位联合检测算法.利用ARM内核自主开发了三维显示函数库,实现了基于LCD的海底地形信息三维重构显示,并利用QT/E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此小平台三维成像声呐系统在松花湖外场实验过程中性能稳定,能够有效完成湖底三维地形信息的伪彩显示,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平台声呐 三维重构 OMAP5912芯片 嵌入式LINUX 三维成像函数 QT/E设计 湖底三维地形信息 伪彩显示
下载PDF
超宽带电磁脉冲二维金属柱体时域逆散射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运飞 王经瑾 刘国治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2,共7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超宽带电磁脉冲对二维金属散射体进行成像算法 ,通过参考LSF算法〔5~ 8〕的基本思想 ,基本克服了Born迭代法在处理金属散射体时理论上的缺陷。并通过对求解大型“病态”线性方程组算法的改进 ,提高了二维金属散射体的时... 本文研究了利用超宽带电磁脉冲对二维金属散射体进行成像算法 ,通过参考LSF算法〔5~ 8〕的基本思想 ,基本克服了Born迭代法在处理金属散射体时理论上的缺陷。并通过对求解大型“病态”线性方程组算法的改进 ,提高了二维金属散射体的时域逆散射成像算法的稳定性和二维金属散射体 (尤其是在存在多个散射体的情况下 )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逆散射 超宽带 局部成形函数(LSF) 成像
下载PDF
成像空间分辨率均衡化与目标快速检测技术
12
作者 傅志中 李在铭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8-422,共5页
分析了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制导的成像空间分布函数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成像空间分辨率均衡化目标快速检测技术 .该技术针对亚图像成像空间分辨率的非线性特性 ,有效利用每个像素所携带的信息 ,实现亚图像目标的均衡识别 ,从... 分析了红外玫瑰线扫描亚成像制导的成像空间分布函数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成像空间分辨率均衡化目标快速检测技术 .该技术针对亚图像成像空间分辨率的非线性特性 ,有效利用每个像素所携带的信息 ,实现亚图像目标的均衡识别 ,从而提高系统的全域检测概率 .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技术 成像空间分布函数 成像空间分辨率均衡化 目标检测 DSP系统 红外玫瑰线扫描 成像制导 末制导 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视轴晃动引起的空间遥感系统成像质量退化计算机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刚 禹秉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2期128-134,共7页
视轴(LOS)晃动是引起空间遥感系统成像质量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几种典型的LOS晃动效应,对它们的光学传递函数(OTF)解析模型进行了讨论.简要叙述了基于数字图像的计算机数字仿真方法,给出了包含不同参数条件像移和机械振动效... 视轴(LOS)晃动是引起空间遥感系统成像质量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几种典型的LOS晃动效应,对它们的光学传递函数(OTF)解析模型进行了讨论.简要叙述了基于数字图像的计算机数字仿真方法,给出了包含不同参数条件像移和机械振动效应的仿真图像,并参照美国国家图像解译评定等级(NIIRS)对像质损失进行了定量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计算机仿真对于预测和评定LOS晃动引起的空间遥感系统成像质量退化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在系统有效载荷设计阶段有助于合理地控制和选取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遥感系统-成像质量-视轴晃动-光学传递函数-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三维Kirchhoff偏移成像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幔过渡带结构
14
作者 朱敏 吴庆举 +1 位作者 宁杰远 张瑞青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5-2847,共13页
利用中国科学台阵项目布设的区域宽频带密集流动台阵观测资料,选用东亚地区高分辨率三维速度模型,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三维Kirchhoff偏移成像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地幔过渡带间断面结构.成像结果显示:大同火山下方410-km间断... 利用中国科学台阵项目布设的区域宽频带密集流动台阵观测资料,选用东亚地区高分辨率三维速度模型,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三维Kirchhoff偏移成像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区地幔过渡带间断面结构.成像结果显示:大同火山下方410-km间断面出现下沉,下沉幅度为10km左右,指示410km深度附近存在高温异常,推测与太平洋板片在地幔转换带中停滞脱水引起的小尺度热物质上涌有关,上涌的热物质为地表岩浆活动提供热源.渤海湾盆地下方660-km间断面明显下沉,且过渡带厚度大范围增厚,结合以往层析成像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该区域异常与太平洋俯冲板片在地幔过渡带中停滞有关,而重力梯度带以西过渡带厚度无明显异常,推测板片俯冲前缘在华北克拉通地区没有越过重力梯度带.汉诺坝火山以北观测到小范围660-km间断面下沉以及地幔过渡带厚度增厚,分析认为与俯冲板片在重力梯度带转折处越过梯度带滞留在地幔转换带中有关.此外,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也观测到局部的地幔过渡带增厚现象,推测是下扬子地区岩石圈拆沉进入过渡带以及太平洋板片俯冲、停滞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地幔过渡带 接收函数偏移成像 大同火山
原文传递
有关Radon变换局部性态分析方法的结果
15
作者 王金平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27-228,248,共3页
通过导出Radon变换的反演公式在弱条件下的各种变形式 ,得到了Radon变换的局部层析成像函数和拟局部层析成像函数的求解公式 ,并讨论了局部层析成像函数和拟局部层析成像函数的特性及其相互联系 .
关键词 RADON变换 局部性态 分析方法 反演公式 局部层析成像函数 拟局部层析成像函数
下载PDF
基于优化波形叠加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庆辉 陈君武 +3 位作者 王鹏 钟雨 祖满 桂志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4-1172,共9页
基于波形叠加的微地震事件偏移定位技术因其具有不依赖于初至拾取精度的优势,逐渐被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监测资料处理。然而在相对低信噪比情况下,该类技术的常规成像函数分辨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 基于波形叠加的微地震事件偏移定位技术因其具有不依赖于初至拾取精度的优势,逐渐被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监测资料处理。然而在相对低信噪比情况下,该类技术的常规成像函数分辨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波形相似性加权振幅叠加的成像函数构造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优化波形叠加的井中微地震定位方法。首先将纵、横波波形相似性基函数进行相乘,再将其振幅叠加基函数进行相乘,然后将这两个乘积再相乘,最后在整个时窗内对其求和。该方法可提高波形叠加成像函数的分辨率。理论测试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改进方法具有更强的抗噪性和更高的定位精度。最后将常规方法与改进方法应用于井中监测的实际微地震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事件 定位 波形叠加 成像函数
下载PDF
Tomographic inversion for microseismic source parameters in mining 被引量:4
17
作者 缪华祥 姜福兴 +2 位作者 宋雪娟 杨淑华 焦俊如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341-348,362,共9页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inverting source function of microseismic event induced in mining. The observed data from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during mining are represented by a wave equation in a spherical coordinate ...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inverting source function of microseismic event induced in mining. The observed data from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during mining are represented by a wave equation in a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 and then the data are transformed from the time-space domain to the time-slowness domain based on tomographic principle, from whichwe can obtain the signals related to the source in the time-slowness domain.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al located at the maximum energy and the source function, we derive the tomographic equations to compute the source function from the signals and to calculate the effective radiated energy based on the source function. Moreover, we fit the real amplitude spectrum of the source function computed from the observed data into the co-2 model based on the least squares principle and determine the zero-frequency level spectrum and the corner frequency, finally, the source rupture radius of the event is calculated and The synthetic and field exampl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tomographic inversion methods are reliable and 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ographic image microseismic event source function source spectrum the time-slowness domain
下载PDF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grated RBF neural networks for estimating heavy metals in soil of a mountain reg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宝磊 张榆锋 +2 位作者 施心陵 章克信 张俊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5年第1期38-45,共8页
A novel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grat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RBFANNs) is proposed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stable predictions of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soil at u... A novel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grat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RBFANNs) is proposed to provide accurate and stable predictions of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soil at un- sampled sites in a mountain region. The IRBFANNs hybridize the advantages of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the neural networks integration approach. Three experimental projects under different sampling densities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IRBFANNs-based interpolation method. This novel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six peer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and visual evalu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maps of Mn ele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erforms better in accuracy and stability. Moreover,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ovide more detail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than the compared interpolation methods in the cases of sparse sampling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artificial neuralnetworks spatial interpolation soil heavy metals mountainregion
下载PDF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的构造耦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磊 杨惠童 +12 位作者 张永庶 张军勇 魏岩岩 黄凯 曹冯威 葛梦佳 叶雨晖 陈琰 唐建超 林秀斌 肖安成 陈汉林 杨树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39-2955,共17页
新生代以来,中国西部的一系列古老造山带和盆地在印-亚板块汇聚作用下重新复活,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了现今全球最大的陆内挤压构造域,被称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其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深入认识陆-陆碰撞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有重要意义。柴... 新生代以来,中国西部的一系列古老造山带和盆地在印-亚板块汇聚作用下重新复活,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了现今全球最大的陆内挤压构造域,被称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其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深入认识陆-陆碰撞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四周均被巨型造山带所围限,共同构成了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主体。本文利用最新的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地表地质和已发表的深反射地震数据,将上地壳变形与岩石圈深部变形有机结合,系统刻画了柴达木盆地与周缘三大造山带之间岩石圈尺度的构造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北东段的盆山汇聚过程与机制。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在上地壳尺度发育一系列倾向造山带的基底卷入高角度逆断裂体系,自新生代早期就开始活动,以垂直的基底抬升为主,水平缩短量有限;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深度则发育倾向盆地一侧的深大断裂,使得柴达木盆地与周缘造山带之间发生截然的莫霍面错断。这些变形特征揭示柴达木盆地与南侧祁曼塔格—东昆仑山、北东侧南祁连山之间发育岩石圈尺度的构造楔,即盆地的岩石圈楔入至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其发育主要受盆地与造山带岩石圈强度的横向不均一性控制。与上述挤压性盆山结构不同,阿尔金断裂作为一条巨型的左旋走滑断裂,直接切穿了柴达木盆地与西北侧阿尔金山的岩石圈,是柴达木盆地挤压成盆与变形的侧向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 盆山耦合 岩石圈构造楔 地震反射剖面 接收函数成像剖面
下载PDF
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荣涛 赵文津 +2 位作者 史大年 刘志伟 杨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40-2953,共14页
利用中美德INDEPTH IV合作项目2007—2009年间布置于青藏高原中、北部140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数据,经过接收函数成像处理,获得了3条穿过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清晰的壳幔结构图像.结果显示柴达木南缘莫霍面位于约50 km深度,... 利用中美德INDEPTH IV合作项目2007—2009年间布置于青藏高原中、北部140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数据,经过接收函数成像处理,获得了3条穿过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清晰的壳幔结构图像.结果显示柴达木南缘莫霍面位于约50 km深度,羌塘地块、可可西里地块、东昆仑造山带莫霍面位于约65 km深度,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以北约50 km存在莫霍面深度突变.在可可西里和柴达木岩石圈地幔之间观测到北倾界面,这可能是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之下的证据.可可西里地块地壳内宽缓的负转换震相带是低速带的反映,其向北挤入到东昆仑山下发生挤压增厚,可能是东昆仑山隆升的原因;由于刚性柴达木岩石圈的阻挡,物质向东改向,则可能是该地区向东旋转的构造应力场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亚洲岩石圈地幔在东昆仑—柴达木交界处向南俯冲,据此,我们提出了新的东昆仑造山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山 P波接收函数成像 可可西里地块 地幔岩石圈 造山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