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及雪层剖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向应 李忠勤 +3 位作者 尤晓妮 王飞腾 李传金 朱宇曼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4,共8页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成冰带20世纪60年代初,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成冰带;1988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上部的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被渗浸带所取代.对近期1号冰川的成冰带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大量雪坑资料,研究论述了目前1号冰川雪层剖面的...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成冰带20世纪60年代初,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成冰带;1988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上部的冷渗浸重结晶带消失,被渗浸带所取代.对近期1号冰川的成冰带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大量雪坑资料,研究论述了目前1号冰川雪层剖面的层位特征.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剖面特征和成冰带谱有由“冷”向“暖”的转化趋势.同时还发现,1号冰川东支顶部发生了强烈的消融现象,该处已由渗浸带转化为具有强烈消融特征的局部消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号冰川 成冰带 雪层剖面 雪坑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同时期雪层剖面及成冰带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传金 李忠勤 +1 位作者 王飞腾 尤晓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雪层剖面特征、成冰带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号冰川雪层剖面厚度明显减薄,结构变得简单,各层界限变得模糊.成冰带类型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 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雪层剖面特征、成冰带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号冰川雪层剖面厚度明显减薄,结构变得简单,各层界限变得模糊.成冰带类型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60年代存在于冷气候条件下的冷渗浸带,80年代被渗浸带所替代.21世纪初,1号冰川成冰带变化更为显著,尤其是东支,顶部已具有消融带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源区气候变暖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1号冰川 雪层剖面 成冰带 成冰年限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分布特征的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向应 丁永建 +2 位作者 刘时银 李晶 李忠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9,共7页
通过分析2006年获取的43个雪坑和2004年的28个雪坑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1号冰川东、西支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界限(平均值)分别位于海拔4068 m和4086 m,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的界限分别位于... 通过分析2006年获取的43个雪坑和2004年的28个雪坑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1号冰川东、西支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界限(平均值)分别位于海拔4068 m和4086 m,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的界限分别位于海拔4086 m和4122 m处;东、西支顶部的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界限分别位于海拔4184 m和4435 m处.与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1号冰川的成冰带谱整体上移,成冰带界限达到各研究时期的最高,且东支的变化幅度大于西支;消融带和冰川顶部的渗浸-冻结带面积增大,渗浸带和冰川中部的渗浸-冻结带面积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冰带 1号冰川 乌鲁木齐河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