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的相关预测因素及结局分析
1
作者 夏欢 李经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目的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BE)的发生率、相关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ALVOS行血管内治疗(EVT)后成功再通的患者130例... 目的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BE)的发生率、相关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因前循环ALVOS行血管内治疗(EVT)后成功再通的患者130例,收集患者详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OV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临床结局。结果共纳入130例患者(男性62.3%),其中26例(20.0%)发生MBE,多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180,95%CI 1.077~1.293,P<0.001)、取栓次数>3次(OR=3.759,95%CI 1.195~11.825,P=0.024)是前循环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生MBE是90 d不良功能预后(OR=5.296,95%CI 1.855~15.122,P=0.002)和90 d死亡率(OR=34.850,95%CI 8.330~145.80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IHSS评分预测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 0.719~0.908,P<0.05),敏感度75.0%,特异度73.1%;取栓次数>3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1(95%CI 0.605~0.838,P<0.05),敏感度65.4%,特异度78.8%。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成功再通后发生MBE仍不少见,并与不良的临床结局相关,NIHSS评分和取栓次数>3次是预测MB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术 成功再通 恶性脑水肿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的早期影像学预测因素分析及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2
作者 夏欢 李经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1期21-27,72,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cute large vascular occlusive stroke,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brain edema,MBE)的早期影像学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纳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患者149例,术后即刻非...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cute large vascular occlusive stroke,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alignant brain edema,MBE)的早期影像学预测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纳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患者149例,术后即刻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评估介入后高密度影(Postinterventional cerebral hyperdensities,PCHDs),根据PCHDs的分布特点及范围提出一种征象即绸带征,定义为术后即刻NCCT上最大面积的高密度改变呈沿脑回的带状高密度影;根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E的预测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检验绸带征的性能。结果共纳入149例患者(男性60.40%),其中27例(18.12%)发生MBE,108例(72.50%)发生PCHDs,50例(33.60%)发生绸带征;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228,95%CI=1.064~1.417,P=0.005)、绸带征(OR=19.007,95%CI=4.123~87.615,P<0.001)、术后白细胞数(OR=1.444,95%CI=1.06~1.966,P=0.020)是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独立危险因素;绸带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15,95%CI=0.726~0.904,P<0.001)对ALVOS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预测价值高于术后NIHSS评分(AUC=0.812,95%CI=0.722~0.902,P<0.001)和术后白细胞数(AUC=0.719,95%CI=0.620~0.818,P<0.001)。结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成功再通后仍有较高的MBE发生率,并与不良的功能预后相关,绸带征作为术后影像学的标志物是血管内治疗术成功再通后发生MBE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的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术 成功再通 介入后高密度 恶性脑水肿
原文传递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后90天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大鹏 霍晓川 缪中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2233-2238,共6页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后90 d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的研究人群来自一项于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协作组(ANGEL)登记研究。收集患...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后90 d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的研究人群来自一项于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研究: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协作组(ANGEL)登记研究。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既往史,个人史,生命体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影像学检查,发病/入院/穿刺/手术结束时间点,手术相关变量,术中用药情况,术毕闭塞血管开通情况,病因分型,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内治疗术毕成功再通的定义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不良临床结局定义为患者90 d mRS评分4~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来确定不良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70例接受血管内治疗且成功再通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28例,女性42例,年龄[M(Q_(1),Q_(3))]64(55,70)岁。其中72例患者(42.4%)发生了不良临床结局,98例患者(57.6%)发生了良好临床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基线NIHSS评分(OR=1.166,95%CI:1.109~1.225,P<0.001)和高术前收缩压(OR=1.032,95%CI:1.010~1.053,P=0.003)是不良临床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急性基底动脉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后90 d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率为42.4%,高基线NIHSS评分和高术前收缩压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内治疗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成功再通 不良临床结局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直接取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钦辉 陈丹霞 魏统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再通血流分级及mRS评分。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分级中的3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率为94.23%(49/52),对照组再通血流率为75.00%(39/52),研究组再通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直接取栓 替罗非班 急诊 穿刺成功时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6 h、12 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炳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7期30-31,共2页
目的探究瑞替普酶、尿激酶两种药物应用在静脉溶栓技术中的效果,比较6h内、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前组除了基础治疗,予以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组实施瑞替... 目的探究瑞替普酶、尿激酶两种药物应用在静脉溶栓技术中的效果,比较6h内、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前组除了基础治疗,予以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组实施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将两组6h内、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及用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6h、12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72.00%、92.0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8.00%)更低(P<0.05)。结论和尿激酶相比,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瑞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成功
下载PDF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扬 蔡忠贵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7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并作对比及分析。方法挑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双月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并作对比及分析。方法挑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双月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接受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治疗30min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及治疗1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2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冠状动脉成功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血管解剖路径与实现首次成功再通的影响
7
作者 方国真 吴鹏超 +3 位作者 陶飞 王雷 章礼勇 施雪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因素对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实现首次成功再通(FP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进行血管内治疗后实现闭塞血管的脑梗死溶栓分级(eTICI)2c/3的患者60例,并分为FPE组和非FPE(MPE)... 目的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因素对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实现首次成功再通(FP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进行血管内治疗后实现闭塞血管的脑梗死溶栓分级(eTICI)2c/3的患者60例,并分为FPE组和非FPE(MPE)组,比较两组血管解剖路径评分、侧支循环分级评分、血栓负荷指数(CBS)、血管内治疗方式、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相关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对FPE的影响。结果与MPE组相比,FPE组侧支循环评分、血管解剖路径评分、血管内治疗方式(直接抽吸)、CBS、术后90 d-mR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解剖路径评分(OR=3.770,95%CI:1.091~13.039,P=0.036)、CBS(OR=0.664,95%CI:0.473~0.972,P=0.025)是FP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管解剖路径(评分≤3)及较小的血栓负荷量有利于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实现成功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成功再通 血管内治疗 血管负荷指数 血管解剖路径
原文传递
结扎术后输卵管二次吻合术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小玲 张玮 魏颖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1-32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结扎术后输卵管二次吻合术注意事项。方法1997年3月-2004年3月,对6例患者行结扎术后输卵管二次吻合术。年龄31~38岁。首次吻合术距二次吻合术时间为1~6年。术后随访输卵管复通及复孕情况。结果患者获随访1~7年。术后1... 目的总结分析结扎术后输卵管二次吻合术注意事项。方法1997年3月-2004年3月,对6例患者行结扎术后输卵管二次吻合术。年龄31~38岁。首次吻合术距二次吻合术时间为1~6年。术后随访输卵管复通及复孕情况。结果患者获随访1~7年。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液检查5例通畅;术后6个月,输卵管通液检查3例通畅,1例已宫内妊娠;术后1年,宫内妊娠2例,足月分娩;术后2年输卵管妊娠1例。结论结扎术后输卵管二次吻合术成功率尚不高,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保留足够长度输卵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结扎术 二次吻合术 成功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9
作者 朱国桢 勾宏维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8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探究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探究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血管再通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改善,恢复较好,且患者比较认可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 静脉溶栓 效果 血管成功
原文传递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裴艳兵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于6 h...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就诊的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以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于6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于6~12 h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评估两组再通成功率,同时探讨T波倒置和再通成功率两者相关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再通成功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P〈0.05)。2采取静脉治疗后,发生T波倒置与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8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20.93%);死亡2例(2.33%),血尿2例(2.33%),反复性心律失常4例(4.65%);除死亡者外,其他不良反应经相应药物处理后病情均获得缓解。结论 6 h内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最佳治疗时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成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