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英成句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晓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文章分析了汉英句法成句条件与句法配置的互动关系,具体讨论了汉英句法成句条件、完句标记以及空间限定和时间限定的句法表征方式,提出汉语句法采取按需标记模式,英语句法采取强制标记模式,这两种标记模式对汉语和英语来说都是优选配置... 文章分析了汉英句法成句条件与句法配置的互动关系,具体讨论了汉英句法成句条件、完句标记以及空间限定和时间限定的句法表征方式,提出汉语句法采取按需标记模式,英语句法采取强制标记模式,这两种标记模式对汉语和英语来说都是优选配置,最大限度满足了句法经济性的要求,并且在时间顺序像似性方面,汉语做到了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成句条件 句法配置 时空限定 句法标记模式
下载PDF
广义话题结构理论视角下话题自足句成句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尚英 宋柔 卢达威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3,136,共8页
话题自足句是在广义话题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定义的。话题自足句的成句性是广义话题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该文在38万字不同语体的广义话题结构语料库中对话题自足句的成句性进行了实证性调查,发现有少量话题自足句不成句,对不成句现象进行... 话题自足句是在广义话题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定义的。话题自足句的成句性是广义话题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该文在38万字不同语体的广义话题结构语料库中对话题自足句的成句性进行了实证性调查,发现有少量话题自足句不成句,对不成句现象进行了分析、分类,并提出了使其成句的办法。这将进一步完善广义话题结构理论,并能提高使用话题自足句的应用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话题结构 话题自足句 成句
下载PDF
副词性非主谓句的成句规约——语气副词“的确”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耀华 齐春红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5,共9页
本文以“的确”为例,探讨汉语副词性非主谓句的成句规约,从三个角度进讨论:一、句法上要求具备自由性、语境依赖性;二、语义上具有可预测性及主观性;三、语用上是焦点算子及具备传信功能。副词成句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本文从认知、功能的... 本文以“的确”为例,探讨汉语副词性非主谓句的成句规约,从三个角度进讨论:一、句法上要求具备自由性、语境依赖性;二、语义上具有可预测性及主观性;三、语用上是焦点算子及具备传信功能。副词成句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本文从认知、功能的角度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确 副词性非主谓句 成句规约
下载PDF
“X以来,Y”句的成句条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玲 彭小川(点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2,共6页
本文分别探讨"X以来,Y"句中X、Y两个变量的语义特点、构成要素以及成句手段,揭示语义和句法在成句时的相互制约关系。
关键词 以来 时点 时段 语义 成句条件
下载PDF
汉语成句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雪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70,共9页
汉语句子自足成立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主要集中在词组成句上。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结构主义出发,学界大多认为词组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能成为句子。90年代以后随着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兴起和认知功能语法的影响,逐渐认识到句子... 汉语句子自足成立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主要集中在词组成句上。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结构主义出发,学界大多认为词组只要加上一定的语调就能成为句子。90年代以后随着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兴起和认知功能语法的影响,逐渐认识到句子成立要受多种条件制约。本世纪有学者把成句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以帮助外国学生从表达角度学习和掌握汉语。本文主要回顾以往汉语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句子自足成立问题的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句 完句标准 自足度
下载PDF
“把+N+Vv”祈使句的成句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1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语义特征 语境提示 语法意义 语用约束 把字句 现代汉语祈使句 成句因素 动词重叠 羊肉 语义基础
下载PDF
祈使标记“给我”+VP构式的成句因素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丹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5,共5页
"给我"+VP祈使句是指在"给我"后加动词形成的祈使句,表达命令、要求等意愿的一种构式。在这两种不同的祈使功能构式中,通过对"给我"和"V"的语义特征、句法结构和语用制约因素等问题的考察和分... "给我"+VP祈使句是指在"给我"后加动词形成的祈使句,表达命令、要求等意愿的一种构式。在这两种不同的祈使功能构式中,通过对"给我"和"V"的语义特征、句法结构和语用制约因素等问题的考察和分析,尝试解释这一构式的成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使句 “给我” 成句因素
下载PDF
独立成句的“だろう”之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7,共5页
独立成句的"だろう"可以表示"要求对认识内容进行确认"和"形式上的要求确认",这两种用法都是由"Pだろう"经过"そうだろう"发展而来的。独立成句的"だろう"正逐渐变成一个... 独立成句的"だろう"可以表示"要求对认识内容进行确认"和"形式上的要求确认",这两种用法都是由"Pだろう"经过"そうだろう"发展而来的。独立成句的"だろう"正逐渐变成一个表示关注听话者的感叹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成句 だぅう 确认
下载PDF
汉语成句理据再思考——以“鸟飞”“鸟飞了”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艾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9-94,共6页
通常认为只要主谓俱全、意思完整,句子就能成立,这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对"鸟飞"和"鸟飞了"的比较和辨析说明,主谓俱全、意思完整既不是成句的必要条件,也不是成句的充分条件,而语调等语用因素才是成句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词 成句 语调 意思完整 主谓俱全 超音段成分
下载PDF
“NP了”的构式类型和成句条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一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3-97,共5页
"NP了"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广受关注的一种句式。论文从北京口语事实出发,发掘出该句式的更多类型,指出述谓性、变化性、完成性是句式的成句条件,并对"系列推移性"提出了商榷意见。
关键词 NP了 构式类型 成句条件
下载PDF
朝汉语码转换句的成句条件限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钟太 《汉语学习》 2000年第5期8-11,共4页
成句是指没有语境的帮助下能够独立成句的常规句子。本文探讨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句的成句条件限制。本文指出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句的成句条件限制 ,既有与朝鲜语和汉语成句条件限制相同的地方 ,又有与朝鲜语和汉语的成句条件不相同的地方 ,... 成句是指没有语境的帮助下能够独立成句的常规句子。本文探讨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句的成句条件限制。本文指出朝汉双语语码转换句的成句条件限制 ,既有与朝鲜语和汉语成句条件限制相同的地方 ,又有与朝鲜语和汉语的成句条件不相同的地方 ,并从表述性、现实性、分层向核性、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汉双语 语码转换 成句条件限制
下载PDF
“成句”问题与“型例”关系
12
作者 褚俊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163,共3页
以往对"成句"问题的讨论,只注意到了概念间"种加属差"的上位和下位关系,即通指和特指的关系,忽视了说话人和概念存在之间还有另一种"型例"关系。"型"和"例"之间是一种索引指示关系,... 以往对"成句"问题的讨论,只注意到了概念间"种加属差"的上位和下位关系,即通指和特指的关系,忽视了说话人和概念存在之间还有另一种"型例"关系。"型"和"例"之间是一种索引指示关系,它是人对概念间关系的能动反映。句子成立的最基本条件是由原初概念和当下概念构成"型例"指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例”关系 指示 有界 成句
下载PDF
“吃在广州”及其相关结构的成句因素考察
13
作者 刘禀诚 陈海伦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0期50-52,共3页
通过对“吃在广州”(“V +在 +N”)及其相关结构的比较分析来揭示“V +在 +N”自成句子的各种因素 :“在”为定位动词而非弱化 ,“N”宜为处所词而非名词性短语 ,“V”宜为事物化、文化性、俗语性的单音节动词 ;并力图从语法的三个平面... 通过对“吃在广州”(“V +在 +N”)及其相关结构的比较分析来揭示“V +在 +N”自成句子的各种因素 :“在”为定位动词而非弱化 ,“N”宜为处所词而非名词性短语 ,“V”宜为事物化、文化性、俗语性的单音节动词 ;并力图从语法的三个平面来考察出“V +在 +N”成句的一般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相关结构 成句因素
下载PDF
日语处所名词主题句的成句条件——从与汉语存现句对比的角度分析
14
作者 葛婧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日语处所名词主题句[LはNがVP]的成立,要求名词N必须具有高可识别度,并要求述语部分[NがVP]对L整体具有描述性。同样,汉语存现句[L+V+M+N]的成立也要求名词必须具有名词突显性,且述语部分对L具有充分的说明性。本文针对汉日这两种句式... 日语处所名词主题句[LはNがVP]的成立,要求名词N必须具有高可识别度,并要求述语部分[NがVP]对L整体具有描述性。同样,汉语存现句[L+V+M+N]的成立也要求名词必须具有名词突显性,且述语部分对L具有充分的说明性。本文针对汉日这两种句式的这一相似性进行分析,结论是这两个句式可以统一在一个构式图式(schema)下,即"L处N出现(或消失),且N的出现对L具有指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名词 主题 存现句 构式义 名词突显性 成句条件
下载PDF
名词和定名短语成句功能之差异
15
作者 刘相臣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61-64,共4页
名词和定名短语,人们往往把其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对二者的差异关注得不够。经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句功能上存在差异:定名短语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弱,实现为陈述、感叹、疑问等句类的能力强于名词,更有资格充当复句的分句;名词实现为呼应句... 名词和定名短语,人们往往把其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对二者的差异关注得不够。经研究发现,二者在成句功能上存在差异:定名短语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弱,实现为陈述、感叹、疑问等句类的能力强于名词,更有资格充当复句的分句;名词实现为呼应句的能力则强于定名短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定名短语 成句功能 差异
下载PDF
边疆农村中学“组词成句”教学研究
16
作者 刘绍彬 《保山师专学报》 2006年第4期75-76,共2页
“组词成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敲门砖”。住“组词成句”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知识教学观,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应改变呆板的教学方式,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应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变刻板教条为灵... “组词成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敲门砖”。住“组词成句”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知识教学观,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应改变呆板的教学方式,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应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变刻板教条为灵活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农村中学 组词成句教学 现状调查 对策探讨
下载PDF
“NP_1+NP_2”名谓结构的成句条件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立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本文认为,对于现代汉语"NP1+NP2"名谓结构的成句限制,"有界/无界"匹配原则的解释力不如"话题-说明"语用推导原则。本文进一步主张以"参照体-目标"认知关系解释汉语"话题-说明"语用... 本文认为,对于现代汉语"NP1+NP2"名谓结构的成句限制,"有界/无界"匹配原则的解释力不如"话题-说明"语用推导原则。本文进一步主张以"参照体-目标"认知关系解释汉语"话题-说明"语用推导过程,并以时间定位句、天气报告句、方位存在句、身份特征句等四种典型名谓句为分析基础,分析论证名谓结构成句需要符合判断类"参照体-目标"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谓 成句 “参照体-目标”构式
下载PDF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扩词成句”教学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燕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年第4期68-70,共3页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扩词成句”的词语教学法,即将词语扩展成句子进行教学,并将相关语法融于其中,既教词语,又教语法,一举多得。这种教学方法,连带效应突出,不仅有利于外国学生潜移默化...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扩词成句”的词语教学法,即将词语扩展成句子进行教学,并将相关语法融于其中,既教词语,又教语法,一举多得。这种教学方法,连带效应突出,不仅有利于外国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好汉语语法,也有利于他们增强汉语语感,提高汉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初级阶段 扩词成句
下载PDF
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 被引量:13
19
作者 殷志平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4,共6页
考察语言事实发现 ,有些主谓短语 ,带上语调和完句成分后并不能实现为独立的句子。文章讨论了六类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 ,考察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特点 ,并分析了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原因 ,据此列出了主谓短... 考察语言事实发现 ,有些主谓短语 ,带上语调和完句成分后并不能实现为独立的句子。文章讨论了六类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 ,考察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特点 ,并分析了不能成句的主谓短语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原因 ,据此列出了主谓短语自足成句的层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短语 成句 自足度 表述性
下载PDF
“了1”和“了2”成句能力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珏 黄梦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 已有研究认为"了1"的成句能力小于"了2",但不曾涉及背后的因素。本文尝试从语义结构、句法层次、语气结构和时范畴缺席等四个方面探讨两个"了"成句能力大小的制约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语义结构的差异决定"了1"只能附着述题里的核心谓词且有所选择,而"了2"几乎不受限制。(2)"了1"位于述题里的最下层,"了2"位于述题里的最上层,决定了前者只能在句法结构层面参与构成词组,后者只能在句子话语层面参与构成述题。(3)"了1"只能和核心谓词构成"VP+了1"词组,"了2"只能与语调一起构成"VP+了1"的语气结构并以之为辖域表示口气(tone)。(4)普通话是体凸显和口气凸显语言,不依赖高度语法化的时范畴系统来表示时范畴。这导致"了1"所表完成体难以直接明确地定位到客观时间轴,进而制约其成句能力。"了2"的口气功能与时范畴无关,不受此制约。总之,以上四个因素依次从微观到宏观制约"了1"和"了2"的成句能力,导致前者的成句能力小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1” “了2” 成句能力 制约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