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熟煤型气的成因化学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绍辉 秦匡宗 钱家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4-57,共4页
用水介质热压模拟、13Cnmr分析表明,Ro=0.7%以前,煤型有机质中的芳环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官能团的变化,芳环仍然保留着单环的结构特征,并未发生明显的缩合作用。即在早期热演化过程中由邻甲氧基苯酚结构向邻苯二酚类结构... 用水介质热压模拟、13Cnmr分析表明,Ro=0.7%以前,煤型有机质中的芳环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官能团的变化,芳环仍然保留着单环的结构特征,并未发生明显的缩合作用。即在早期热演化过程中由邻甲氧基苯酚结构向邻苯二酚类结构转化,进而转化为烷基酚类结构,同时脱去甲氧基中的甲基。甲氧基含量从Ro<0.3%开始迅速减少,到Ro=0.7%时已基本脱除完毕。煤型有机质中的甲氧基在热演化早期通过自由基反应脱去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型气 低熟气 成因化学 天然气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机制及灌溉适宜性
2
作者 丁启振 周殷竹 +4 位作者 周金龙 孙英 韩双宝 姜凤 刘金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18-5829,共12页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共采集52组地下水水样和7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水化学法、氢氧稳定同位素、正演模型(FM)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揭示了地下水溶质来源及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灌溉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属中...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共采集52组地下水水样和7组地表水水样,综合运用水化学法、氢氧稳定同位素、正演模型(FM)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定性-定量揭示了地下水溶质来源及水化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灌溉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属中性-弱碱性,而南盆地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均呈弱碱性;优势阴、阳离子均分别为SO_(4)^(2-)和K^(+)+Na^(+).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和南盆地深层地下水相比,南盆地部分浅层地下水受到一定的蒸发作用影响.地下水溶质来源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以蒸发盐岩为主;河流输入、人类活动和岩石风化分别对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南盆地浅层地下水及南盆地深层地下水溶质的相对贡献为(10.23%,1.25%,88.52%)、(10.72%,0.66%,88.62%)和(5.30%,0.44%,94.26%).吐鲁番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主要受到溶滤-蒸发作用(54.31%)和农业活动-有机质含量(35.36%)的影响,而溶滤作用(58.96%)和环境(28.97%)2个因子为南盆地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控因素.南盆地深层地下水基本适合灌溉,北盆地浅层地下水受高EC值以及南盆地浅层地下水受高EC值和高%Na的共同影响,导致部分地区不适合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成因 灌溉水质量 稳定同位素 正演模型 因子分析 吐鲁番盆地
下载PDF
甘肃疏勒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3
作者 郑彦丰 《地质装备》 2024年第6期20-26,共7页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供水来源,因此,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和成因十分必要。本文以疏勒河流域地下水为研究区,在其上下中游采取11组水样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例法,全面探讨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供水来源,因此,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和成因十分必要。本文以疏勒河流域地下水为研究区,在其上下中游采取11组水样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例法,全面探讨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疏勒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Ca和SO_(4)-Na,主要阴阳离子是SO_(4)^(2-)、Na^(+)、Ca^(2+);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环境不同,地下水化学成分受到了硅酸盐溶解作用;水样为中等矿化水,地下水既受岩石分化的影响,有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特征 化学成因 疏勒河
下载PDF
中国重质油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成因 被引量:29
4
作者 胡见义 徐树宝 程克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共11页
我国重质稠油具有陆相成因特点,它的物理化学特性是粘度高、含硫低和微量元素含量低;族组成中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气相气谱特征表现为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丰度高,甾萜化合物中二环倍半萜,三环二萜烷、重排甾烷和(亻马)... 我国重质稠油具有陆相成因特点,它的物理化学特性是粘度高、含硫低和微量元素含量低;族组成中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饱和烃气相气谱特征表现为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丰度高,甾萜化合物中二环倍半萜,三环二萜烷、重排甾烷和(亻马)蜡烷等抗生物降解能力强。重质稠油藏的形成主要受盆地后期抬升活动、生物降解、地层水洗和氧化作用等因素控制。按其成因可将重质稠油藏分为风化剥蚀、边缘氧化、次生运移和底水稠变等四种类型。在空间上重质稠油藏有一定分布规律,它与常规油藏有一定共生关系,在纵向上重质稠油藏分布在上部构造层或上覆较年青地层中,埋藏深度在2000m以内,在平面上绝大多数分布在盆地和凹陷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藏 油藏 地球化学成因 中国
下载PDF
内蒙古胜利煤田共生锗矿的成因地球化学初探 被引量:25
5
作者 杜刚 汤达祯 +4 位作者 武文 孙培城 白云来 玄艳琴 黄俊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用统计和作图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胜利煤田中共生锗矿床的锗品位与挥发分、灰分、硫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锗品位与挥发分呈正相关、与原煤灰分负相关、与洗煤灰分正相关关系;全区煤属中硫煤,锗品位与原煤和洗煤硫分均呈正... 用统计和作图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胜利煤田中共生锗矿床的锗品位与挥发分、灰分、硫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锗品位与挥发分呈正相关、与原煤灰分负相关、与洗煤灰分正相关关系;全区煤属中硫煤,锗品位与原煤和洗煤硫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煤的灰分指数较低(3 579);锗分布不均匀,富锗煤矿明显属于断裂坳陷边缘沉积,锗品位可以在煤层的顶部、中部、底部同时或单个部位呈现高值,大多数煤层中部出现锗高品位值,这有别于以往所报道的锗品位只在煤层顶、底部相对富集的研究结论。认为胜利煤田锗主要与有机质结合;锗的有利聚集条件是水动力较弱、地下水位较低、强还原的停滞沼泽环境;泥炭聚集阶段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是锗的主要富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共生锗矿 锗品位 成因地球化学 胜利煤田 内蒙古
下载PDF
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化学成因 被引量:9
6
作者 田秉晖 潘纲 栾兆坤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强化絮凝工艺已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工艺中得到较好应用,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能得到明晰的结论,而且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具有“高效性”和“专属性”的问题也无法回答。近年来由于分子环境科学及先进化学分析手段的应用,基于不... 强化絮凝工艺已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工艺中得到较好应用,但其作用机理一直未能得到明晰的结论,而且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具有“高效性”和“专属性”的问题也无法回答。近年来由于分子环境科学及先进化学分析手段的应用,基于不同絮凝化学成因的强化絮凝技术研究已成为环境水化学和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提出的专属吸附絮凝、聚电解质络合絮凝和胶束吸附絮凝等强化絮凝技术化学成因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强化絮凝 阳离子聚电解质 化学成因
下载PDF
云南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讨论 被引量:8
7
作者 夏斌 林清茶 张玉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7-293,共7页
本文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云南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岩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和锆石特征等。根据岩体本身还残留有层理,在糜棱岩化之前的岩石具花岗变晶结构和含有反映区域变质成因的钠铁闪石造岩矿物,以及锆石高... 本文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云南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岩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和锆石特征等。根据岩体本身还残留有层理,在糜棱岩化之前的岩石具花岗变晶结构和含有反映区域变质成因的钠铁闪石造岩矿物,以及锆石高度富集和显示有一定层位等,认为云南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为沉积变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和地球化学 糜棱岩化 碱性花岗岩 金平县大平 云南
下载PDF
表层岩溶系统水化学成因及植被恢复条件下变化趋势——以广西马山弄拉兰电堂泉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康志强 何师意 罗允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239,共8页
常见的碳酸盐岩主要有灰岩和白云岩,两者的岩溶作用机理不同,因而常形成不同的地貌格局。在我国西南地区,若在小范围内有灰岩和白云岩出露时,往往在山体陡峭的部位出露质纯层厚的灰岩,而山间平原多出露白云岩。这种地层组合结构致使表... 常见的碳酸盐岩主要有灰岩和白云岩,两者的岩溶作用机理不同,因而常形成不同的地貌格局。在我国西南地区,若在小范围内有灰岩和白云岩出露时,往往在山体陡峭的部位出露质纯层厚的灰岩,而山间平原多出露白云岩。这种地层组合结构致使表层岩溶带的发育具有独特的双重岩性结构。基于兰电堂表层岩溶系统的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水样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Mg型,其主要阳离子Ca2+和Mg2+质量浓度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对短期降水稀释效应及森林植被CO2效应的响应则非常迅速。将降水量小且比较均匀的8、9、10及12月水样的ρ(Ca2+)和ρ(Mg2+)关系曲线定义为"同比例溶解线",并用其判别不同降水条件下泉水化学成分差异的成因。另外,为了研究次生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条件下岩溶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对近10年来弄拉表层岩溶泉水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岩溶水化学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均有增加趋势,也进一步佐证了森林植被的岩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化学成因 同比例溶解线 岩溶作用强度 广西马山弄拉
下载PDF
2-氯丙烯腈的制备及其主要杂质的化学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尚成 王晓军 +2 位作者 万琴 许志专 俞幼芬 《现代农药》 CAS 2003年第2期10-11,9,共3页
以丙烯腈为原料,经催化氯化加成和消除反应制备2-氯丙烯腈,并对影响反应的主要化学成因与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化学成因 2-氯丙烯腈 中间体 制备 副反应
下载PDF
福建南靖砂金表生化学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鸣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福建南靖砂金地表地球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 ,不同于传统的机械成矿模式。区域火山岩地层是砂金的矿源 。
关键词 福建南靖砂金 表生化学成因 赤红壤过程
下载PDF
陕西华县毕家乡井群宏观异常的化学成因
11
作者 赵小茂 李永林 +4 位作者 黄辅琼 邵辉成 王新 陈华静 戴王强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2,共9页
2005年3-10月,陕西省关中东部华县毕家乡东林场农业灌溉用井群体出现强烈的翻花、冒泡、响声现象,个别井水色浑浊。其历时之长,范围之广,在陕西省内近30年来少见。我们从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著的《地震前兆异常落实工作指南》的... 2005年3-10月,陕西省关中东部华县毕家乡东林场农业灌溉用井群体出现强烈的翻花、冒泡、响声现象,个别井水色浑浊。其历时之长,范围之广,在陕西省内近30年来少见。我们从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著的《地震前兆异常落实工作指南》的主导思想出发,对华县井水宏观异常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现场取样调查、测量与分析,从化学成因的角度对这一宏观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所得结果得到了跨断层水准测量结果的佐证。认为该次井水的宏观气体异常作为当地地震短临前兆的依据不充分。最后给出了分析处理井水宏观气体异常现象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翻花 冒泡 响声宏观异常 化学成因
下载PDF
我国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立新 马生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我国平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这些异常的成因缺乏系统认识。这里以长春和南京地区的Hg、Cd异常试验研究结果为例,利用元素相关关系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组分... 我国平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这些异常的成因缺乏系统认识。这里以长春和南京地区的Hg、Cd异常试验研究结果为例,利用元素相关关系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表层累积型特点,此类异常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垂向上,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了连续型分布特点,且异常组分含量主要受土壤物质组成的控制,此类异常是在河流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成因 元素相关关系法 异常组分基准值 异常组分叠加量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地球化学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小其 朱成英 +3 位作者 梁卉 向阳 颜龙 李娜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146-146,共1页
泥火山是特定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环境下的一种构造流体地质现象。由于泥火山喷发时可以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带到地表,因此,不少科学家将泥火山称为深度可达12 km的“天赐钻井”。新疆泥火山的构造位置是准格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该过... 泥火山是特定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环境下的一种构造流体地质现象。由于泥火山喷发时可以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带到地表,因此,不少科学家将泥火山称为深度可达12 km的“天赐钻井”。新疆泥火山的构造位置是准格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该过渡带NWW走向,东西延伸长度约350~50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地区 泥火山 化学成因 地球 水文地质环境 地质现象 构造流体 地质构造
下载PDF
我国锰矿化学成因及分布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包雄峰 闫百泉 +3 位作者 董毅明 王旭 杨威 孙扬 《中国锰业》 2017年第2期28-30,共3页
基于我国各省锰矿查明储量与基础储量数据,分析了我国锰矿资源的行政分布情况,并对我国锰矿贫富区分布进行了划分;同时对我国主要锰矿形成年代与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锰矿自晚元古代以来化学成因史作了简要探讨,为我国锰... 基于我国各省锰矿查明储量与基础储量数据,分析了我国锰矿资源的行政分布情况,并对我国锰矿贫富区分布进行了划分;同时对我国主要锰矿形成年代与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锰矿自晚元古代以来化学成因史作了简要探讨,为我国锰矿资源地化勘探与开发,及锰矿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化学成因 分布
下载PDF
长江干流水化学成因与风化过程CO_(2)消耗通量解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鸿 周权平 +5 位作者 姜月华 金阳 杨国强 顾轩 梅世嘉 王晓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40,共11页
长江流域面积巨大,岩性多变,加之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影响,干流河水的水化学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此外,以往研究中流域矿物风化过程的碳汇通量估算一般基于阳离子来源分析,但该算法通常涉及多种矿物端元的参数选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长江流域面积巨大,岩性多变,加之三峡大坝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影响,干流河水的水化学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此外,以往研究中流域矿物风化过程的碳汇通量估算一般基于阳离子来源分析,但该算法通常涉及多种矿物端元的参数选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本次研究对长江干流水化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基于上游河水样品含量的校正与计算,提出了一种计算矿物风化过程碳汇通量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蒸发盐溶解、循环盐作用、矿物风化及硫酸盐溶解是控制长江干流河水离子组成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而人类活动主要影响了离海距离3000 km以内河水含量;长江上游干流硅酸盐风化消耗CO_(2)速率为1.16×10^(5) mol/(km^(2)·a),碳酸盐风化消耗CO_(2)速率为4.75×10^(5)mol/(km^(2)·a)。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长江干流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完善碳循环研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三峡大坝 多元统计分析 化学成因 大气CO_(2)消耗
下载PDF
绵阳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及水质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智雄 许模 +2 位作者 张强 郭健 张云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绵阳市近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作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绵阳红层地区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以及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具有非常重... 绵阳市近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作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绵阳红层地区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以及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红层地区地下水体主离子特征主要受该地区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水文气象条件所影响,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等值线图、相关性分析、主离子比例关系分析以及Wilcox分类图等方法对绵阳市红层地区地下水水样中的主体离子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地下水中Ca^(2+)、Mg^(2+)、HCO^(3-)占主要优势,从山前补给区到河谷平原排泄区,Cl^-和TDS逐渐增大,水化学类型由Ca·Mg—HCO_3型变化为Ca·Na—HCO_3·Cl型,化学过程主要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作用是铝硅酸盐的溶解、碳酸盐的溶解以及蒸发岩盐的溶解,饮用水水质和灌溉用水水质均符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特征 化学成因 水质
下载PDF
太平矿区堆积铝土矿矿泥物质来源与成因地球化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林生 杨震 +3 位作者 祝瑞勤 何伟 罗桂明 吴堑虹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年第2期48-53,66,共7页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中小于1mm的颗粒称作矿泥,随着粒级的降低,矿泥Al203含量及A/S明显降低,三水铝石含量明显增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泥的物质来源为原生铝土矿和堆积铝土矿。矿泥形成的地球化学机制为一水硬铝...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中小于1mm的颗粒称作矿泥,随着粒级的降低,矿泥Al203含量及A/S明显降低,三水铝石含量明显增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泥的物质来源为原生铝土矿和堆积铝土矿。矿泥形成的地球化学机制为一水硬铝石的水化作用生成三水铝石,三水铝石与硅酸的结合形成高岭土以及析出表生水条件下的石英。结合经济效益及矿泥地质特征,可以先回收堆积铝土矿矿泥中0.1~1mm粒级颗粒,太平矿区可回收利用的0.1~1mm粒级干矿泥量约570万t。本研究成果对桂西北地区堆积铝土矿矿泥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泥 物质来源 成因地球化学 太平矿区
下载PDF
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典型含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靖宇 许模 +4 位作者 许汉华 刘文连 杨艳娜 唐一格 肖先煊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7-356,共10页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其内部的演化环境与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岩溶水是水-岩作用后主要的信息载体,定量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是揭示岩溶关键带含水系统介质环境与水动力条件的有效手段。以滇中高原岩溶关...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其内部的演化环境与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岩溶水是水-岩作用后主要的信息载体,定量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是揭示岩溶关键带含水系统介质环境与水动力条件的有效手段。以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3个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含水系统出露的岩溶泉进行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系数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深入剖析了各含水系统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特征、成因作用和含水层介质特性,并对关键带中水循环与水化学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HCO-_(3)、Ca^(2+)是各含水系统岩溶水中含量最高且来源稳定的离子组分,Mg^(2+)是控制各含水系统水化学类型异化的关键因素;②碳酸盐岩类的岩石风化、矿物溶解是各含水系统内岩溶水化学组分特征的主要成因作用,岩溶水对华宁水系统含水层的溶蚀作用仍在发生,阳离子吸附交替与硅酸盐岩类的风化溶解是区域岩溶水中Na^(+)、K^(+)的重要来源;③区域岩溶的发育强度、岩溶含水层的出露条件及含水介质岩性与连通性共同塑造了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不同含水系统地下水化学特性。研究成果丰富了对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为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基于水化学的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关键带 含水系统 水-岩作用 化学成因 滇中高原
下载PDF
西坝镇高产农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成因及水质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莉璧 吴勇 +2 位作者 尹恒 唐学芳 兰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30,共6页
以西坝镇高产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现场调研、室内实验、水化学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成因及水质。结果表明:地下水中Ca^(2+)、HCO_3^-占主要优势,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和Ca... 以西坝镇高产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现场调研、室内实验、水化学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成因及水质。结果表明:地下水中Ca^(2+)、HCO_3^-占主要优势,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和Ca-SO_4;NO_3^-离子超标严重,超标点位占总取样点的66.7%,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大并出现局部的高浓度现象;研究区Ca^(2+)、Mg^(2+)与溶解性固体(TDS)高度线性相关,Ca^(2+)与Mg^(2+)高度线性相关,Ca^(2+)、Mg^(2+)与Cl^-显著线性相关;地下水化学过程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化学类型主要形成作用为大气降水以及碳酸盐和硫酸盐的溶解;通过水质分析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不适合作为居民饮用水源,灌溉用水盐度危害中等偏高,建议对污染水体做处理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化学特征 化学成因 水质
下载PDF
宿州市城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袁利 蒋少杰 +1 位作者 汪定圣 李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55-1566,共12页
为深入研究宿州市城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在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浅层地下水优势阳离子为Ca^(2+),中深层地下... 为深入研究宿州市城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在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浅层地下水优势阳离子为Ca^(2+),中深层地下水中Na^(+)为优势阳离子,二者优势阴离子均为HCO_(3)^(-)。浅层地下水溶解性固体总量的质量浓度(TDS)均值为790.65 mg/L,有3组为微咸水,其余均为淡水;中深层地下水TDS均值为585.67 mg/L,均为淡水。(2)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以HCO_(3)^(-)—Ca^(2+)·Mg^(2+)、HCO_(3)^(-)—Na^(+)·Ca^(2+)·Mg^(2+)型为主,其次为HCO_(3)^(-)—Na^(+)·Mg^(2+)型;中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相对简单,以HCO_(3)^(-)—Na^(+)·Ca^(2+)·Mg^(2+)型为主。(3)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岩石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水化学成分多数来自于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浅层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而中深层地下水受其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特征 化学成因 宿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