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油气成因及来源 被引量:3
1
作者 段威 田金强 +3 位作者 李三忠 于强 陈瑞雪 龙祖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结合对断裂-砂体-不整合运移通道和遮挡条件的分析,应用Pathway软件模拟分析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跳出静态模式的禁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本文认为,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烃源岩,其生物标志物主要表现为低C_(19)/C_(23)三环萜烷值(<0.7)、低C_(20)/C_(23)三环萜烷值(<0.8)、高C_(27)重排甾烷/C_(27)规则甾烷值(>0.25)、低ETR值(<0.4)、高4-甲基甾烷/ΣC_(29)甾烷值(>0.4)和低双杜松烷T/C_(30)藿烷值(<1)。油气三维运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油气在惠州凹陷H26洼生成后,在惠-流构造脊控制下沿优势运移路径向东沙隆起方向运移,并在构造脊顶端的远源凸起带L11-1油田聚集成藏。远源凸起带的原油与同一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其他油田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故本文推断,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自惠州凹陷H26洼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远源凸起带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油气成因及来源
下载PDF
对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来源及其U-Pb年龄的探讨——以江南造山带西段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宫江华 王宗起 +1 位作者 王东升 覃小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6-1554,共19页
对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及其来源的解释直接关系到岩石成岩时代的准确厘定。江南造山带西段(包括桂北、黔东和湘西地区)的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中分布有大量的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去的研究认为它们都形成于新元古代,是四堡造... 对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及其来源的解释直接关系到岩石成岩时代的准确厘定。江南造山带西段(包括桂北、黔东和湘西地区)的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中分布有大量的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去的研究认为它们都形成于新元古代,是四堡造山阶段和造山后裂谷阶段的产物。对前人近年发表相关岩石的锆石U-Pb测年数据的分析,结合笔者等对该地区多件基性岩中锆石的LA-ICP-MS测年结果,发现部分超基性—基性岩中普遍存在少量古生代,甚至中、新生代的年轻锆石。通过锆石形态及阴极发光特征分析,认为这些年轻锆石并不能一概用后期热液改造或挑样过程中混入来解释。本文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国内同行对超基性—基性岩真实成岩年龄解释的探讨。如果以往对这些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及成岩时代的解释存在问题,将区域上多期岩浆热事件混为一谈,那么对江南造山带西段的构造演化历史需要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基性岩 锆石U-PB测年 锆石成因及来源 构造演化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析
3
作者 朱玉环 戴鸿鸣 +5 位作者 胡欣 杜敏 罗威 李彦佑 王宪峰 南佳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4-493,共10页
近年在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获重大突破,龙016-H2井获天然气产量131.90×10^(4)m^(3)/d,无阻流量270.96×10^(4)m^(3)/d,展示其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对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可为下步扩大勘探开发成果提供地质依据。根据... 近年在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获重大突破,龙016-H2井获天然气产量131.90×10^(4)m^(3)/d,无阻流量270.96×10^(4)m^(3)/d,展示其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对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可为下步扩大勘探开发成果提供地质依据。根据野外和井下样品分析化验资料,对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结合烃源岩—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认为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天然气CH_(4)含量高,重烃C_(2)^(+)含量低,干燥系数(C_(1)/C_(1)^(+))大于0.99,属典型的干气,呈高演化特征;天然气δ^(13)C_(1)、δ^(13)C_(2)值较高,属于高—过成熟阶段原油裂解气和Ⅱ型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和大隆组烃源岩相似,表明九龙山气田飞仙关组天然气为混源气,来源于吴家坪组和大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气田 飞仙关组 天然气地球化学 天然气成因及来源 储层沥青 气源对比
原文传递
龙马溪组页岩不同显微形态有机质成因及其勘探潜力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振庄 白名岗 +6 位作者 杨玉茹 张聪 王向华 陈娟 谢婷 方立羽 秦丽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7,共9页
有机质是页岩中最重要的组分,有机孔更是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以扫描电镜为主流的微观分析检测技术成为页岩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有机质的综合研究正逐步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及其外围龙马溪组富... 有机质是页岩中最重要的组分,有机孔更是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以扫描电镜为主流的微观分析检测技术成为页岩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有机质的综合研究正逐步成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及其外围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采用氩离子抛光非镀膜样品,利用低电压近距离工作状态,对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观察、总结了有机质显微形态,并依据其内部结构及组成特征对其生烃及储集能力进行了探讨。检测结果揭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主要有三种显微形态,分别是结构型沉积有机质、分异型交生有机质和填隙型运移有机质。结构型沉积有机质形成于沉积及早期成岩演化阶段,保留了部分生物结构特征或沉积定向构造;分异型交生有机质与黏土矿物交互生长并经历演化分异作用,形成了类似于岩浆岩中的“花岗结构”;而填隙型运移有机质形成于晚成岩有机质高演化阶段,为液态烃充填于自生矿物晶间,其周边矿物具有自形特征。龙马溪组页岩以填隙型运移有机质和分异型交生有机质为主,二者都发育丰富的有机质孔隙(孔径10~300nm),是龙马溪组页岩优质的生气母质,并具有优质的储集性能。研究结果为我国海相龙马溪组页岩气生成理论及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了较深层次的微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不同显微形态有机质 成因及来源探讨 生烃及储集性能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5 位作者 石杰 蔡亚 卢冲 崔守凯 王伟 杨鲜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60,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油气资源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但目前对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等缺乏系统研究。为此,基于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深层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结合该区构造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油气资源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但目前对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等缺乏系统研究。为此,基于轮南低凸起奥陶系深层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结合该区构造演化特征、烃源岩生排烃史及油气运移输导条件,探讨了研究区奥陶系深层天然气成因及来源、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奥陶系深层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主要为寒武系-下奥陶统海相腐泥型烃源岩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形成的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降解气,但西部斜坡带及中部斜坡带西侧天然气为奥陶系早期捕获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原油伴生气;②奥陶系油气藏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改造”和“早期聚油、晚期聚气、多期充注”的成藏特征,油气藏分布受区内不整合面、缝洞体系及断裂构造等因素联合控制,整体呈“东气西油”的分布特征;③晚期天然气主要沿轮古东走滑断裂垂向运移进入奥陶系,沿不整合面及岩溶储层自东向西侧向运移、聚集成藏,气侵强度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弱的特征。结论认为,奥陶系次生凝析气藏是喜马拉雅中-晚期寒武系-下奥陶统深层/超深层来源的高成熟-过成熟天然气气侵作用的结果,油气相态多样,指示研究区奥陶系及寒武系深层/超深层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低凸起 奥陶系 深层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及来源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