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均之法”辩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勇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1-22,共2页
《周礼·大司乐》言:“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关键词
“
成均之法
”
周代
礼乐制度
乐律学
中国
音乐史
全文增补中
论“成均之法”
2
作者
王旭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2,共6页
“成均之法”一语出自《周礼》,此后论礼乐的文献常常引用。在后世的解读中产生出不同的解释,对其内涵乃至读音都有不同见解,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范畴的一个议题。本文通过对《周礼》原文、汉人传注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解读,认为“成...
“成均之法”一语出自《周礼》,此后论礼乐的文献常常引用。在后世的解读中产生出不同的解释,对其内涵乃至读音都有不同见解,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范畴的一个议题。本文通过对《周礼》原文、汉人传注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解读,认为“成均之法”的初始义有广、狭两层:广义是古代学校中的教育方法,狭义是有关乐“成”及“调(均)音”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均
成均之法
成事
调音
原文传递
“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
被引量:
2
3
作者
傅道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9,共12页
“六经”是古代中国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而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在文献上却独缺《乐经》,实际上只有“五经”。于是,“《乐经》存无”的问题成为汉代以来常常讨论的学术问题,历经魏晋唐宋明清...
“六经”是古代中国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而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在文献上却独缺《乐经》,实际上只有“五经”。于是,“《乐经》存无”的问题成为汉代以来常常讨论的学术问题,历经魏晋唐宋明清直至现代,不断有学者从各个方面解释《乐经》的文献构成、学术传承、存在形态等问题,21世纪以来,有更多学者参与讨论,这一问题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通过梳理有关“《乐经》存无”等问题的讨论的历史脉络,分析《乐经》的文献构成和实践形态,得出的结论是:《乐经》不是简单的文本存在,而体现为典章制度、演习操作、理论阐释、宫廷教育等综合体系,以“六代之乐”和《诗经》为代表的文本形式,以礼乐活动为代表的实践体系,以《大司乐》为代表的职官系统,以《乐记》等为代表的理论表述,共同构成了《乐经》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经》存无
乐本无经
《乐经》不缺
六代之乐
成均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均之法”辩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勇
机构
中国音乐学院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1-22,共2页
文摘
《周礼·大司乐》言:“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关键词
“
成均之法
”
周代
礼乐制度
乐律学
中国
音乐史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J612.1 [艺术—音乐]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论“成均之法”
2
作者
王旭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2,共6页
文摘
“成均之法”一语出自《周礼》,此后论礼乐的文献常常引用。在后世的解读中产生出不同的解释,对其内涵乃至读音都有不同见解,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范畴的一个议题。本文通过对《周礼》原文、汉人传注及其他相关文献的解读,认为“成均之法”的初始义有广、狭两层:广义是古代学校中的教育方法,狭义是有关乐“成”及“调(均)音”之法。
关键词
成均
成均之法
成事
调音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
被引量:
2
3
作者
傅道彬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9,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六经文学论”(13FZW002)。
文摘
“六经”是古代中国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而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在文献上却独缺《乐经》,实际上只有“五经”。于是,“《乐经》存无”的问题成为汉代以来常常讨论的学术问题,历经魏晋唐宋明清直至现代,不断有学者从各个方面解释《乐经》的文献构成、学术传承、存在形态等问题,21世纪以来,有更多学者参与讨论,这一问题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通过梳理有关“《乐经》存无”等问题的讨论的历史脉络,分析《乐经》的文献构成和实践形态,得出的结论是:《乐经》不是简单的文本存在,而体现为典章制度、演习操作、理论阐释、宫廷教育等综合体系,以“六代之乐”和《诗经》为代表的文本形式,以礼乐活动为代表的实践体系,以《大司乐》为代表的职官系统,以《乐记》等为代表的理论表述,共同构成了《乐经》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乐经》存无
乐本无经
《乐经》不缺
六代之乐
成均之法
Keywords
the existence and absence of“The Book of Music”
No book for the Music
“No Lack of the Book of Music”
music of the six generations
method of generating averag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均之法”辩
刘勇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0
2
全文增补中
2
论“成均之法”
王旭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3
“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
傅道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