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龙锡锌矿床锡石和锆石U-Pb年代学:滇东南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 被引量:200
1
作者 刘玉平 李正祥 +5 位作者 李惠民 郭利果 徐伟 叶霖 李朝阳 皮道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7-976,共10页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 都龙锡锌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对该矿床的成因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报道了利用锡石和锆石U-Pb法,首次获得的都龙锡锌矿床及相关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的年龄。其中,锡石TIMS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9.8±3.2Ma(MSWD=3.16),(238)U/^(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82.0±9.6Ma (MSWD=4.81);隐伏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92.9±1.9Ma(N=10,MSWD=0.71),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法^(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6.9±1.4Ma(N=9,MSWD=3.70),表明锡(铜)矿化主要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结合个旧、白牛厂两个超大型矿床和相关花岗岩体的年代学资料,指示滇东南地区于白垩纪存在以锡矿化为特色的大规模花岗岩成岩-成矿事件,可能与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块岩石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锆石 U-PB年龄 白垩纪 成岩-成矿事件 都龙锡-锌矿床 滇东南
下载PDF
中国东部钼矿成矿背景与成岩-成矿时差讨论 被引量:45
2
作者 杜保峰 魏俊浩 +4 位作者 王启 李艳军 刘国春 于海涛 刘永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5-955,共21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钼矿床多沿不同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及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秦岭、燕辽、长江中下游、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钼矿成矿带。结合前人成果,以典型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各个钼矿成...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钼矿床多沿不同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及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秦岭、燕辽、长江中下游、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钼矿成矿带。结合前人成果,以典型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各个钼矿成矿带的成矿背景,成矿很可能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和(或)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文章根据收集到的中国东部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差。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两个成矿高峰的时差分别为0~10.0Ma和0~15.0Ma;对于单个矿床,成岩-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Ma,均值为4.1Ma;从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递增趋势,这恰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客观地质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钼矿 成矿背景 成岩-成矿时差 中国东部
下载PDF
滇西地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良胜 邓军 +3 位作者 杨立强 王治华 郭晓东 袁士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7-1400,共14页
滇西地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特殊地带,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物理资料揭示该区深构造特征复杂:地壳呈相对稳定的三层结构,其内部存在不规则低速透镜体;莫霍面自北而南呈近东西向阶梯式逐渐抬升,形态上隆坳相... 滇西地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特殊地带,是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物理资料揭示该区深构造特征复杂:地壳呈相对稳定的三层结构,其内部存在不规则低速透镜体;莫霍面自北而南呈近东西向阶梯式逐渐抬升,形态上隆坳相间;壳-幔界面存在明显的壳-幔过渡带,软流层地幔具有多层次隆起现象。深浅部构造呈现明显的立交桥式多层架结构。深部构造与区域成岩成矿关系密切:空间上,岩体与成矿的集中区分布体现出受由幔坡带所推断的深大断构造所控制,并与壳内低速体和壳-幔混合带存在垂向上的对应关系。岩浆岩岩石组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浆形成于壳-幔混合带物质的部分熔融,而地幔流体上涌是激发壳-幔混合带发生部分熔融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滇西地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及经历的区域构造动力体制时空转换是形成深部特殊地质结构的动力学条件,并是激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大量地幔流体携带成矿物质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部分熔融,形成原始岩浆;随岩浆上升和分异演化,在构造有利部位成岩成矿,由此形成区域成岩成矿的一体化特点。而软流层幔的多期次脉动式上涌则是导致成矿多期性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构造 金多金属 成岩-成矿 控制作用 滇西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成岩-成矿时差 被引量:5
4
作者 杜保峰 李艳军 +4 位作者 燕长海 陈冲 罗雪 王明志 张戈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与岩浆成因相关的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是确定矿床与岩浆岩成因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收集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的成岩-成矿时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 与岩浆成因相关的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是确定矿床与岩浆岩成因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收集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的成岩-成矿时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中国东部整个钼矿成矿高峰的两个阶段时差介于0~10.0Ma和0~15.0Ma;对于单个钼矿床,其成岩-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Ma,均值为3.9Ma;从斑岩型钼矿床→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逐渐增加趋势,这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地质事实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成岩-成矿时差 中国东部 中生代
下载PDF
浅论黄玉的成因与成岩成矿模式
5
作者 沈敢富 徐金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3-472,共10页
根据含黄玉岩石的矿物学、地质和地球化学以及黄玉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借鉴富F酸性岩体系的成岩成矿实验新成果,推出了新的黄玉成岩成矿模式,力证黄玉是以富氟低熔岩浆结晶为主的多成因产物,不否定黄玉的交代蚀变和变质成因,认为盲... 根据含黄玉岩石的矿物学、地质和地球化学以及黄玉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借鉴富F酸性岩体系的成岩成矿实验新成果,推出了新的黄玉成岩成矿模式,力证黄玉是以富氟低熔岩浆结晶为主的多成因产物,不否定黄玉的交代蚀变和变质成因,认为盲目滥用和过分夸大变质(含交代)作用及其成岩、成矿的极端重要性和普适性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玉 宝石矿物 “标型矿物” 多成因 成岩-成矿模式
下载PDF
硅同位素在月山矿田成岩-成矿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涛发 柯韵徽 岳书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文章论述了首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成岩-成矿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区内月山铜矿田岩浆岩的形成与演化、两类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成因联系等。
关键词 硅同位素 成岩-成矿作用 铜矿田
下载PDF
北方造山带东北段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体系及其演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志成 段国正 +2 位作者 郝立波 李殿超 董广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本文讨论了北方造山带东北段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及其毗邻区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1)早中侏罗世张性“似裂谷环境”下所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同熔性花岗岩及深源流体活动形成的稀土矿床和斑岩... 本文讨论了北方造山带东北段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及其毗邻区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1)早中侏罗世张性“似裂谷环境”下所形成的中基性碱性火山岩、同熔性花岗岩及深源流体活动形成的稀土矿床和斑岩性铜钼矿床; 2)晚侏罗世挤压─剪切环境下所形成的酸性火山岩、斑岩类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铅锌银矿床; 3)早白垩世张性环境下所形成的基性碱性火山岩及深源流体活动所形成的铀矿床、金银矿床及萤石矿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中生代构造─流体─成岩成矿地球化学一体化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构 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体系 区域构造-流体-成岩成矿模型 控矿作用 造山带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藏东缘昌都大型复合盆地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唐菊兴 钟康惠 +3 位作者 刘肇昌 李志军 董树义 张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64-1376,共13页
研究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目的,在于建立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构造模式、成岩成矿模式。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证实盖层褶皱推覆运动发生在早喜马拉雅期;盆地内的推覆(滑覆)构... 研究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喜山期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目的,在于建立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构造模式、成岩成矿模式。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变形特征、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证实盖层褶皱推覆运动发生在早喜马拉雅期;盆地内的推覆(滑覆)构造圈闭、走滑断裂构造圈闭、走滑推覆脆-韧性剪切带圈闭、与造山带走向近直交的横向构造圈闭是主要的成岩、成矿空间。通过横断山型陆内造山动力学和喜山期成矿作用研究,分别建立了“横断山型”陆内碰撞造山模式和藏东缘大型复合盆地的成岩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型 成岩-成矿模式 构造圈闭 陆内造山 复合盆地 藏东
下载PDF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的初步厘定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夏宗强 王丙华 +3 位作者 谢小占 刘军 庞雅庆 张敏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应用"成矿地质体"理论,初步厘定了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体,并讨论了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早期晚阶段至燕山晚期补充侵入的花岗岩小岩体和酸性、中基性岩墙(脉)... 应用"成矿地质体"理论,初步厘定了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体,并讨论了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意义。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早期晚阶段至燕山晚期补充侵入的花岗岩小岩体和酸性、中基性岩墙(脉),成矿地质体与铀成矿在时间一致、空间上相伴,并在铀成矿过程中提供热源和矿化剂。通过成矿地质体的厘定,对下一步找矿,尤其是寻找绢英岩化类型的富大铀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体 花岗岩型铀矿 成岩-成矿时差 诸广南部 下庄矿田
下载PDF
湖南彭公庙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及钨锡成矿潜力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玉帅 周云 +2 位作者 牛志军 安志辉 刘阿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5-713,共19页
南岭成矿带加里东期大花岗岩基的钨锡成矿潜力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湖南省彭公庙岩体为研究对象,精确厘定了产于彭公庙岩体内部的石牛仙钨矿的形成时代,同时厘定了彭公庙岩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分析了其地... 南岭成矿带加里东期大花岗岩基的钨锡成矿潜力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湖南省彭公庙岩体为研究对象,精确厘定了产于彭公庙岩体内部的石牛仙钨矿的形成时代,同时厘定了彭公庙岩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分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典型的成钨锡矿花岗岩进行对比,以此评估其钨锡成矿潜力。黑云母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和独居石U⁃Pb年龄分别为436.1±2.5 Ma(MSWD=1.9,n=19)和436.8±2.8 Ma(MSWD=2.7,n=20),指示其侵位于早志留世。石牛仙钨矿床白云母^(39 )Ar/^(40) Ar同位素坪年龄为150.2±1.2 Ma(MSWD=0.42),成矿时代与彭公庙成岩时代明显不同。彭公庙岩体分异程度不高,成矿元素W和Sn含量低,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贫粘土的变质砂岩,与南岭典型的成钨、成锡花岗岩分异程度高、成矿元素含量高、来源于富粘土的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区别明显,说明其成矿潜力有限。最后,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指出应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蚀变信息等资料,重点评价彭公庙岩体内部及周缘晚期晚侏罗世花岗岩岩脉或岩株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矿 地球化学 成岩-成矿时代 成矿潜力 彭公庙岩体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体年代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珂 杜建国 +6 位作者 万秋 陈芳 蔡杨 曹荆亚 吴礼彬 王利民 谭德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6-1112,共17页
基于前人在铜陵矿集区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同位素定年数据,本文补充测定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棋子坑、瑶山、荷花塘等11个小型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年龄分布在147~131 Ma之间。通过对区内成岩-成矿时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 基于前人在铜陵矿集区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同位素定年数据,本文补充测定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棋子坑、瑶山、荷花塘等11个小型侵入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年龄分布在147~131 Ma之间。通过对区内成岩-成矿时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该区为一燕山期陆内"瞬时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的大型矿集区。区内燕山期成矿岩体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类、石英(二长)闪长岩类和辉石(二长)闪长岩类等3类中酸性侵入岩,其成岩时代主要集中在152~130Ma之间,其中,花岗闪长岩集中在148~137 Ma、石英(二长)闪长岩在152~130 Ma、辉石(二长)闪长岩在150~134 Ma,区内主要矿床中获得的辉钼矿Re-Os成矿年龄分布在141~137Ma,成岩与成矿时代相差约10Ma以内,且成矿年龄具有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特征,区内相邻矿田成矿时代相差2Ma左右。铜陵矿集区在141~137 Ma的短时限内三次幕式大规模成矿作用为全球陆内岩浆成矿作用中所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中酸性侵入岩类 成岩-成矿时代 瞬时大规模成矿作用
下载PDF
学习实践“改造成矿作用”理论——以滇中砂岩铜矿为例兼论改造作用的上、下限问题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冉崇英 胡煜昭 +4 位作者 吴鹏 何明勤 陈好寿 王学焜 韩润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4,共10页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 "改造成矿作用"是涂光炽院士提出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有如下基本论点和鲜明特色:矿质来源的广泛性;成矿流体的特殊性;成矿元素的活泼性;改造作用的内生性;断裂构造的主导性;赋矿岩石的多样性;改造矿床的普遍性;成矿作用的独特性与应有地位——矿床分类的四分法。滇中大姚-牟定式砂岩铜矿是典型的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因。其主要论据与以下要素有关:裂谷成矿背景;矿源层(K、J)、矿源岩(元谋古陆);矿体受地层层位、岩相、岩性控制,其生成与煤系(提供有机质)、盐层(提供卤素)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流体性状与水的来源、有机质类型及其作用在不同成矿期、成矿阶段显著不同。从岩石学的名词概念来解读和划分"改造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上限确定在后生作用之后,下限在变生作用之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成矿作用 上、下限 滇中砂岩铜矿 沉积-成岩-后生-改造成矿
下载PDF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温春齐 徐新煌 茅燕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2,共4页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 -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 ,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认为小热...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炭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 -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 ,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 4期 6个阶段 :即喷流沉积 -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立交桥式矿化 喷流沉积-成岩成矿 热液叠加改造期 矿床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Evolution of diagenetic fluid of ultra-deep Cretaceous Bashijiqike Formation in Kuqa depression 被引量:6
14
作者 LI Ling TANG Hong-ming +7 位作者 WANG Xi LIAO Ji-jia QI Bai-long ZHAO Feng ZHANG Lie-hui FENG Wei TANG Hao-xuan SHI L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472-2495,共24页
Diagenetic fluid types of the Cretaceous Bashijiqike formation are restor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etrographic,electron microprobe composition,inclusion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vapor composition an... Diagenetic fluid types of the Cretaceous Bashijiqike formation are restor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etrographic,electron microprobe composition,inclusion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vapor composition and laser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of diagenetic mineral,and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Diagenetic fluid evolution sequence is analyzed on this basis.The crystalline dolomite cement has a low concerntration of Sr,high concerntration of Mn and higher carbon isotope,showing that the crystalline dolomite is affected by meteoric fresh water,associated with the tectonic uplift of late Cretaceous.Similarδ13CPDB,negative transfer ofδ18OPDB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ncerntration of Fe and Mn indicate that the diagenetic fluid of the vein dolomite cement is homologous with the diagenetic fluid of the crystalline dolomite cement,temperature and depth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differential precipit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arbonate cements.Anhydrite cements have high concerntration of Na,extremely low concerntration of Fe and Mn contents.Based on these data,anhydrite cements can be thought to be related to the alkaline fluid overlying gypsum-salt layer produced by dehydration.The barite vein has abnormally high concerntration of Sr,ultra-high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high-density gas hydrocarbon inclusions,which is speculated to be the forward fluid by intrusion of late natural gas.Coexistence of methane inclusions with CO2 gas proves existence of acid water during the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e late stages.Therefore,the alkaline environment and associated diagenesis between the meteoric fresh water in epidiagentic stage and carbonic acid in the late diagenesis have dominated the process of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the secondary porosity and fracture zone formed by gas accumulation is a favorable pla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ultra-deep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deep reservoirs diagenetic minerals diagenetic fluids alkaline fluid meteoric fresh water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ore-forming environments of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 and the weathering mineralization of Emeishan basalt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15
作者 Guofan Cheng Youping Liu +2 位作者 Hansheng Long Tao Cui Ning Y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56-565,共10页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s are one of the new types of iron deposits found in the Weining Area of Western Guizhou. The iron-bearing rock system is a paleo-weathered crustal sedimentary(or accumulating) stratum bet...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s are one of the new types of iron deposits found in the Weining Area of Western Guizhou. The iron-bearing rock system is a paleo-weathered crustal sedimentary(or accumulating) stratum between the top of the Middle-Late Permian Emeishan basalt formation and the Late Permian Xuanwei formation. Iron ore is hosted in the Lower-Middle part of the rock system. In terms of the genesis of mineral deposit, this type of deposit should be a basalt paleo-weathering crustal redeposit type, very different from marine sedimentary iron deposits or continental weathering crust iron deposits. Based on field work an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XRD Powder Diffraction, Electron Probe, Scanner Electron Microscope, etc., the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and the deposit features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ore-forming environment of the deposit and the Emeishan basalt weathering mineraliz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universality and diversity of mineralization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 which may be a considerable reference to further research for ELIP metallogenic theories, and geological research for iron deposits in the paleo-weathering crust areas of the Emeishan basalt,South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ishan basalt paleo-weathering crust Xianglushan-type iron deposit Ore-forming environment Weathering mineralizatio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沉积、成岩与铀成矿:中国砂岩型铀矿研究的创新发现与认知挑战 被引量:21
16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7 位作者 荣辉 张帆 乐亮 宋昊 陶振鹏 彭虎 孙钰函 向尧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80-3602,共23页
21世纪,中国在砂岩型铀矿勘查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砂岩型铀矿产出于沉积盆地,铀矿的形成必须经历由沉积埋藏到抬升成矿两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其中,在抬升成矿阶段,大气降水和氧化-还原作用的参与和约束是最显著的成矿特征.显然... 21世纪,中国在砂岩型铀矿勘查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砂岩型铀矿产出于沉积盆地,铀矿的形成必须经历由沉积埋藏到抬升成矿两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其中,在抬升成矿阶段,大气降水和氧化-还原作用的参与和约束是最显著的成矿特征.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表生成岩作用的产物,是铀储层复杂成岩序列中的重要一环,隶属于“外生成矿”的范畴.虽然,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遵循氧化还原与铀变价的普遍机理,但是特殊的沉积背景却导致了铀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和地区的专属性.一些由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和古气候造就的关键控矿要素,能够从“基因”上直接影响表生成岩阶段的铀成矿作用,由沉积、成岩到铀成矿是一个具有成因联系的地质过程,而盆山耦合机制始终是其最根本的原始驱动力.随着对铀成矿作用细节行为研究的深入,一些创新发现不断地冲击着以往固有的认识,诸如碳质碎屑与铀成矿的相互作用、黄铁矿复杂而有序的演化习性、碳酸盐胶结物与铀成矿的共生叠置、敏感矿物的流体示踪、铀储层非均质性制约下的铀成矿机理、双重还原介质制矿模型、铀成矿的复合地球化学障等.还有一些研究对传统地质学理论提出了认知挑战,诸如,铀储层开放成岩环境中碳质碎屑的“碳化作用机理”、黄铁矿溶蚀或者生长界面上的铀沉淀化学动力机制、干旱沉积背景的铀成矿机理等.同时,铀成矿机理和普遍规律的研究,也为砂岩型铀矿的衰变地质效应研究和盆地铀资源的系统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相信,针对沉积盆地整装的系统的成矿机理与成因联系研究,必将释放巨大的盆地铀资源潜力和矿床产能,在进一步丰富铀成矿理论的同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成岩-成矿作用 成矿机理 砂岩型铀矿 盆地铀资源 沉积学.
原文传递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光武 严卸平 +3 位作者 舒文辉 祖俊龙 王波涛 白昌华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96-408,共13页
文章阐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定义、成矿构造背景、隐爆角砾岩及其矿床特征、成矿流体特征以及隐爆角砾岩成岩-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进展。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多产于古老地块活化区、中生代断陷盆地边缘、滨太平洋岛弧火山岩带内。矿体... 文章阐述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定义、成矿构造背景、隐爆角砾岩及其矿床特征、成矿流体特征以及隐爆角砾岩成岩-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进展。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多产于古老地块活化区、中生代断陷盆地边缘、滨太平洋岛弧火山岩带内。矿体与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多赋存于斑岩体的顶部。侵入岩具有富碱、富硅特征,属Ⅰ型花岗岩类。当侵入体顶部高热能流体压力大于围岩抗拉强度和最小主应力之和时发生隐爆作用而形成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筒垂向可分为裂隙相、震碎相、爆破相和通道相;角砾粒径从中心到边缘水平分带一般呈由小到大的趋势。成矿流体由于爆发作用瞬间由封闭体系进入半开放或开放体系,产生较大的压力梯度,流体减压沸腾、混合、不混溶和水岩反应等引起成矿元素稳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金络合物的溶解度降低而产生金矿化。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及流体演化分别具有"自下而上-顺次推进-序次叠加"和"升温-(爆破)沸腾-降温-升温-(爆破)沸腾-降温"的演化过程,其中"沸腾-降温"阶段为矿质主要沉淀阶段。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的成矿具有"一体多型""一筒多型"的特点,运用矿床系列-成矿系统理论指导勘探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成矿背景 矿床特征 成矿流体 成岩-成矿模式 找矿标志
下载PDF
苏州氟铁云母岩——富氟A型花岗岩浆的残余分异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敢富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2年第3期50-57,共8页
位于苏州A型花岗岩主体相晚阶段衍生物 (碱长花岗岩 )上部 ,基本上由新矿物———氟铁云母组成的单矿物岩 ,具有独特的产状、结构、构造、岩石化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特征。种种典型的宏观、微观地质特征和合成氟铁云母的实... 位于苏州A型花岗岩主体相晚阶段衍生物 (碱长花岗岩 )上部 ,基本上由新矿物———氟铁云母组成的单矿物岩 ,具有独特的产状、结构、构造、岩石化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特征。种种典型的宏观、微观地质特征和合成氟铁云母的实验资料揭示 ,氟铁云母岩主要是从A型花岗岩浆演化至晚阶段熔离出来的富F ,Fe和亲石性矿化元素及富碱性元素 (且K >>Na)而相对贫水的高温硅酸盐熔体中直接结晶固化所成。氟铁云母岩应属一种新的岩浆岩 ,依产地命名为姑苏岩。姑苏岩拟归入岩浆云英岩范畴为宜。提出了包括姑苏岩、含黄玉的石英 -氟铁云母云英岩(苏州岩 )和氟铁云母碱长花岗岩等在内的苏州A型花岗岩的成岩、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铁云母岩 A型花岗岩 岩浆岩 成岩-成矿模式 苏州市 岩石化学
下载PDF
矿物成因族的演化及其地质找矿信息
19
作者 杨敏之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基于对胶东、晋北寒武纪变质岩系、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硅铁建造铁矿、金矿蚀变带内 1 1个不同地质产状的 34个角闪石、 2 51个绿泥石、 60个黑云母单矿物的提纯 ,矿物的共生组合、物理性质、化学成分、X光衍射分析... 基于对胶东、晋北寒武纪变质岩系、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类、火山岩类、硅铁建造铁矿、金矿蚀变带内 1 1个不同地质产状的 34个角闪石、 2 51个绿泥石、 60个黑云母单矿物的提纯 ,矿物的共生组合、物理性质、化学成分、X光衍射分析、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双矿物地质温度计、矿物压力计的测定 ,提出了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矿物成因族的地壳物质演化、成岩成矿作用、变质岩原岩恢复、地层对比、变质相、蚀变带的演化规律和地质找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成因 地壳物质-成岩成矿演化 地质找矿信息 矿物分析 角闪石 绿泥石 黑云母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Kaolinite Structure Changes on Its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Phases
20
作者 刘钦甫 丁述理 +1 位作者 张统军 李萍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2年第2期155-157,162,共4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aolinite struc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transformation of phase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grinding and heating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kaolinit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aolinite struc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transformation of phase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grinding and heating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kaolinite is destroyed rapidly with mechanical grinding time, and the kaolinite structure collapses completely after 1 h grind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transformation of phase of decreases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kaolinite structure. This resul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utilization of kaolinitic rocks in China coal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olinit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phase MULLI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