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关于多粒穴播的成穴性能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子乐 刘占良 +3 位作者 赵晓顺 樊立桃 张畔 杨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5,共6页
采用开沟播种的多粒穴播机的成穴性好坏由排种器一次排种数量和谷子在下落时的各种因素所决定。其中,有些因素属于随机不可控因素,多粒种子在种沟内的分布情况无法确定,因此如何衡量其成穴性和穴距的测量,以考核播种机的性能就是一个无... 采用开沟播种的多粒穴播机的成穴性好坏由排种器一次排种数量和谷子在下落时的各种因素所决定。其中,有些因素属于随机不可控因素,多粒种子在种沟内的分布情况无法确定,因此如何衡量其成穴性和穴距的测量,以考核播种机的性能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国家有单粒穴播性能测定标准,但尚未有多粒穴播测定标准。为此,根据农艺专家对谷子多粒穴播的性能要求,对2BXQ-6型谷子播种机播种的穴孔尺寸(种群纵向长度)、穴粒数,穴距,进行了界定。本文运用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并结合专业统计软件SPSS对播种数据样本进行分析,以此来判别多粒穴播性能,并提出一种关于多粒穴播的成穴性能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种器 多粒 成穴性 谷子
下载PDF
间歇传动水平圆盘式水稻穴播机成穴性研究
2
作者 顾欢庆 曹江 黄利文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6,共3页
本文对间歇传动水平圆盘式水稻穴播机相关构件和种子排种过程的运动轨迹摸拟计算分析,认为在该条件下可实现传统连续传动结构下难以实现的高速穴播作业。该结论与2BD-6型水稻穴播机的开发试验研究结论相一致,该机己获得4.8km/h高速穴播... 本文对间歇传动水平圆盘式水稻穴播机相关构件和种子排种过程的运动轨迹摸拟计算分析,认为在该条件下可实现传统连续传动结构下难以实现的高速穴播作业。该结论与2BD-6型水稻穴播机的开发试验研究结论相一致,该机己获得4.8km/h高速穴播作业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传动水平圆盘式水稻播机 成穴性 间歇传动结构 种子轨迹 种子发散距离 极限播作业生产率
下载PDF
水稻气力式排种器投种轨迹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邢赫 臧英 +4 位作者 曹晓曼 王在满 罗锡文 曾山 黄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30,共8页
为研究水稻气力式排种器的稻种在送种正压作用下脱离排种盘后的轨迹以及投种成穴性,该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分析了投种轨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投种后的穴径进行了测量通过实际投种轨迹的均值优化理论方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优... 为研究水稻气力式排种器的稻种在送种正压作用下脱离排种盘后的轨迹以及投种成穴性,该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分析了投种轨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投种后的穴径进行了测量通过实际投种轨迹的均值优化理论方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优化方程。以"培杂泰丰"超级杂交稻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转速、不同送种正压下,稻种投影面正面与侧面轨迹与投种穴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正面投种轨迹随排种盘转速的提高其水平位移增大,但整体偏移均小于5mm。当送种正压为0.1kPa时,其落种轨迹的稳定性较好,投种正面水平位移基本稳定在45~65mm,当送种正压为0.2kPa时,投种轨迹分布不均,稳定性较差;侧面投种轨迹受排种盘转速影响较小,增大送种正压会增大稻种侧面的水平位移,当送种正压为0.1kPa时,其投种侧面水平位移稳定分布在0~15mm,当送种正压为0.2kPa时,投种轨迹分布波动较大;穴径随转速与送种正压的提升,其大于50mm的概率也增多,排种盘转速为30r/min、送种正压为0.1kPa时,成穴性最好,其合格率为96.9%。投种高度控制在离地面10cm左右为最佳。该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投种轨迹,得到了成穴性最优的条件,为水稻气力式排种器最优成穴条件与排种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种子 气力式设备 水稻 气力式排种器 落种轨迹 成穴性 高速摄影
下载PDF
Overview of researches on central action mechanism of needling Zusanli(ST 36)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灿 周芝根 +6 位作者 李波 杨茜芸 常小荣 周杰 陈勤 刘迈兰 杨燕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7年第3期191-198,共8页
The contents about the central action mechanisms of needling Zusanli(ST 36) were sorted by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the past 10 years, and it was found that: by comparing acupuncture at Zus... The contents about the central action mechanisms of needling Zusanli(ST 36) were sorted by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the past 10 years, and it was found that: by comparing acupuncture at Zusanli(ST 36), other acupoints or sham points, most studies showed that Zusanli(ST 36) had relatively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rain function response; studies on the central action mechanisms of Zusanli(ST 36) were mainly focused on sequelae of cerebral apoplexy, pa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weight loss and drug addiction withdrawal and so on;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 stimulation method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timulation quantity, and stimulation duration, etc. could also induce different brain function responses; acupuncture at Zusanli(ST 36) had an after-working effect, also called long-term effect, but with poor repeatability. So,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cluding the compatibility effects of the acupoints, reproducibility of research results, sample size, acupuncture methods, long-term effects and disease ent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POINT Zusanli(ST 36) Central Mechanism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pecificity of Acupoints Research on Acupoin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