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微小RNA-499a-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炎性因子与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马静 郑喜胜 +2 位作者 李长力 赵聪源 董照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499a-5p(miR-499a-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炎性因子与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15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LI的发生情况分为脓毒症并发ALI组(68...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499a-5p(miR-499a-5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炎性因子与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151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LI的发生情况分为脓毒症并发ALI组(68例)和一般脓毒症组(83例)。根据氧合指数,将脓毒症并发ALI患者分为轻症组(23例)、中症组(26例)和重症组(19例)。以脓毒症并发ALI患者诊治28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1例为健康组。分析各组miR-499a-5p、FGF9及炎症因子间的差异和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99a-5p、FGF9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LI的预测效能。结果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患者的miR-499a-5p和FGF9水平表现为依次降低,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miR-499a-5p、FGF9低于预后良好组,IL-1、IL-6、TNF-α、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并发ALI患者的miR-499a-5p、FGF9与IL-1、IL-6、TNF-α、CRP呈负相关(P<0.05);miR-499a-5p可正向调节FGF9表达(P<0.05)。miR-93、miR-135a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LI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99a-5p、FGF9、炎性因子水平与脓毒症所致ALI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相关。miR-499a-5p和FGF9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脓毒症并发ALI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499a-5p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在抑郁症及其运动干预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夏杰 刘微娜 漆正堂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8,共8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成员之一,属于一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在脑组织中,FGF9主要表达于海马和皮质区,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维持细胞存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家族成员之一,属于一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在脑组织中,FGF9主要表达于海马和皮质区,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维持细胞存活的功能。研究发现,FGF家族在抑郁症患者的多个脑区出现表达紊乱,FGF9在抑郁行为中扮演着负调控角色,但其介导抑郁行为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FGF9及其家族成员在抑郁中的作用;围绕其受体(FGFR)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特点,深入分析FGF9调节抑郁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结合运动抗抑郁的神经营养假说,提出经由FGFR/GSK3β/β-catenin通路的FGF信号,可能介导抑郁症的运动干预机制的假设。这些将为FGF9介导抑郁行为和运动抗抑郁的有关研究提供理论的基础和探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运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FGFR/GSK3β/β-catenin通路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池亚菲 卢静 《实验动物科学》 2012年第4期58-61,共4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 9)最初发现于人类神经胶质瘤细胞,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中,是一个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及成年后许多生物学功能所需的有效促进有丝分裂和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 9)最初发现于人类神经胶质瘤细胞,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中,是一个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及成年后许多生物学功能所需的有效促进有丝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因子。本文综述了FGF 9的基因特点以及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基因特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的在骨骼系统中的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怡文 张彩霞 +2 位作者 沈思虞 郭保生 李煌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77-84,共8页
参与骨构建和重塑的细胞因子种类众多,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旁分泌亚家族,在骨组织中广泛分布,是骨构建和重塑中的重要负向调控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的异常突变会导致多种骨骼疾病的发生。本研... 参与骨构建和重塑的细胞因子种类众多,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旁分泌亚家族,在骨组织中广泛分布,是骨构建和重塑中的重要负向调控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的异常突变会导致多种骨骼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在骨骼系统中的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稳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骨骼系统 基本多细胞单位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及其受体对骨骼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于丽云 周学瀛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24-327,共4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最初发现于人类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三叶草核心结构,而且必须与肝素结合才能活化受体。FGF受体(FGFR)均为单链酪氨酸激酶受体,FGF-9主要与FGFR-2和FGFR-3结合。FGF-9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骨组织,FG...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最初发现于人类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三叶草核心结构,而且必须与肝素结合才能活化受体。FGF受体(FGFR)均为单链酪氨酸激酶受体,FGF-9主要与FGFR-2和FGFR-3结合。FGF-9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骨组织,FGFR-2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系,FGFR-3主要表达于软骨细胞系,FGF-9可能通过活化FGFR-2促进膜内成骨,通过活化FGFR-3抑制软骨内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骨和骨组织 细胞 破骨细胞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活化受体 FGFR-3 FGF-9 神经胶质瘤细胞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神经肽Y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磊 郑春美 +3 位作者 庞卢伟 赵云飞 蒋海潮 冯虹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8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抑...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抑郁发作26例(抑郁发作组),躁狂发作25例(躁狂发作组),混合发作43例(混合发作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FGF9、NPY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评估不同临床类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FGF9、NPY水平与HAMD评分、YMR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FGF9、NPY水平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P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发作组、躁狂发作组和混合发作组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依次升高,NPY水平依次降低(P<0.05)。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与HAMD评分、Y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NPY水平与HAMD评分、YMR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FGF9、NPY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811、0.920,敏感度分别为68.1%、76.6%、76.7%,特异性分别为90.0%、73.3%、93.3%。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清FGF9水平升高,NPY水平降低,二者可作为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神经肽Y 诊断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治疗精神神经疾病药物新靶点
7
作者 赵丞 王小青 +1 位作者 王宇红 姜德建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1期2964-2968,共5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是一种能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生长因子,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一员。FGF9在人体的细胞和组织中广泛分布,在骨骼、胚胎的发育、血管形成、神经再生、肿瘤生长过程中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其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是一种能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生长因子,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一员。FGF9在人体的细胞和组织中广泛分布,在骨骼、胚胎的发育、血管形成、神经再生、肿瘤生长过程中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其在抑郁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焦虑症等精神神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不断被认识,FGF9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治疗精神神经疾病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神经精神疾病 药物开发
下载PDF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振超 杜喜玲 +2 位作者 韩志新 牛大伟 樊昌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43-2251,共9页
背景:深入揭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创面修复中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和肉芽再生的影响。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背景:深入揭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创面修复中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和肉芽再生的影响。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其中低、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0,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20 mmol/L Notch1/Jagged1激动剂丙戊酸。通过EdU实验、划痕实验、小管生成实验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的影响。(2)体内动物实验: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其中低、高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皮下注射100,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丙戊酸组大鼠皮下注射2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同时腹腔注射10 mg/kg丙戊酸。给药7,14 d检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TUNEL检测创面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2)与模型组相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创面的愈合,下调创面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降低大鼠血清中丙二醛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促使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转换,上调创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创面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表达,并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丙戊酸可部分逆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与肉芽再生以及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转换,这可能与调控Notch1/Jagged1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全层皮肤缺损 创面 巨噬细胞表型转换 肉芽再生 NOTCH1 JAGGED1
下载PDF
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9
作者 孙颖 顾玮 +1 位作者 王吉 郑雄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57-62,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胃癌根治术30例病人肿瘤组织及癌旁相应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T(real-time PCR,RT-PCR)检测lncRNA-BBOX1-2和FGFR1表达;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细胞存活率分析(MTT)、细胞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平板克隆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及FGFR1表达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BBOX1-2(3.68±0.58比1.15±0.11)和FGFR1(4.26±0.71比1.19±0.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FGFR1表达下调,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生存能力明显下降。结论LincRNA-BBOX1-2可通过调控FGFR1的表达介导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BBOX1-2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调控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针刀干预后颈椎病大鼠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的表达
10
作者 刘福水 钱嘉铭 +4 位作者 方婷 哈留娜 赵小兰 朱金超 王小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75-3783,共9页
背景:针刀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其关键分子机制尚不明晰。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大鼠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分析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O数据库... 背景:针刀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其关键分子机制尚不明晰。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大鼠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分析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GEO数据库,获取符合该研究的芯片数据集GSE15376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靶标初筛,然后进行动物实验。选取6月龄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4组。模型组和针刀组大鼠采用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造模方法制备颈椎病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切断肌肉及韧带;针刀组造模成功后采用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进行模型验证;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头夹肌病理结构;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是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上游的重要信号轴。②造模后大鼠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关节突骨质增生。③旷场实验中,造模后大鼠总距离、平均速度降低(P<0.05),总休息时间延长(P<0.05);治疗后针刀组大鼠总距离、平均速度大于模型组(P<0.05),总休息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④头夹肌病理提示颈肌受损,而针刀可改善颈肌劳损。⑤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头夹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和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以上指标均降低(P<0.05)。⑥结果说明,针刀可能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的表达,修复劳损颈肌,从而改善椎间盘退变,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颈椎病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激酶插入域蛋白受体 工程化细胞因子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信号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
11
作者 韩海慧 冉磊 +5 位作者 孟晓辉 辛鹏飞 向峥 边艳琴 施杞 肖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5-1912,共8页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机制。方法: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rheumatoid arthritis,bone destruction,osteocytes,osteoblasts,osteoclasts,chondrocytes,macrophages,synovial fibroblasts,T cells,endothelial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1992年4月至2024年1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广泛表达于骨组织相关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可以通过调控这些细胞的功能来影响骨重塑过程和维持骨稳态,促进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还可以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参与炎症反应,在内皮细胞中调控滑膜血管生成,从多个方面促进骨破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骨破坏 细胞 破骨细胞 滑膜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抑制剂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
12
作者 韩海慧 孟晓辉 +3 位作者 徐博 冉磊 施杞 肖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可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FGFR1抑制剂(PD17307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雌性SD...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可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FGFR1抑制剂(PD17307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PD173074低剂量组、PD173074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无菌PBS,甲氨蝶呤组药物注射剂量为1.04 mg/kg,PD173074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药物注射剂量分别为5,20 mg/kg,1次/周。给药4周后取材,观察大鼠临床症状以及关节肿胀情况,踝关节Micro-CT三维重建及分析,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检测关节周围血管生成情况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检测关节滑膜中p-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表达,观察肝、脾、肾病理变化并计算肝、脾、肾指数。结果与结论:①PD173074能够减轻模型大鼠踝关节临床症状及关节肿胀,延缓骨质丢失,改善骨结构,减轻关节滑膜侵袭以及软骨骨侵蚀,降低关节周围破骨细胞数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血管生成,降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抑制FGFR1磷酸化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蛋白表达。②大鼠肝、脾、肾病理观察表明经过PD173074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作用。③研究证明了FGFR1抑制剂能够延缓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及骨破坏的进展,并抑制血管的生成。初步验证了PD173074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GFR1磷酸化发挥作用,为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PD173074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动物模型 骨破坏 血管生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薄双玲 马太芳 +3 位作者 白慧健 杨羽甜 孙亚洁 赵欣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18-4021,共4页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段的胎鼠(E12,14,16,18 d)和仔鼠(N1,3,7,14,24,40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不同肾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结合体视学和Western blot对它们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免疫组化显示:在E12 d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主要定位在输尿管芽尖端的生后肾组织,随后表达在各期未成熟的肾小体、部分远曲小管和毛细血管袢,反应部位主要集中在生肾区;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开始即在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后肾发育,定位于未发育成熟的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集合管和髓袢细段,成熟肾小体表达微弱;②体视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生前表达较高,出生后逐渐下降,N7 d后表达很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肾脏的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而升高,N7 d后趋于稳定;③结果表明:在肾的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呈一定的时空性表达,推测二者可能参与了肾单位的发育与成熟,而在输尿管芽分支和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小鼠 肾脏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美珍 韩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将其分为心衰组(n=32)和非心衰组(n=81)。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FGF21、FAB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FGF21、FABP4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心率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利尿剂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心衰组(P<0.05)。心衰组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228.37±33.07)ng/L比(185.68±25.52)ng/L、(34.26±5.51)ng/ml比(26.87±4.67)ng/ml,t=7.345、7.195,P<0.05]。血清FGF21(95%CI 1.371~8.191)、FABP4(95%CI 1.176~4.090)及发病到至导丝通过时间(95%CI 1.058~8.157)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LVEF(95%CI 0.473~0.913)是保护因素(OR<1,P<0.05)。血清FGF21、FABP4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56、0.934,二者联合优于单一(Z二者联合-FGF21=1.971、Z二者联合-FABP4=2.417,P=0.048、P=0.01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血清FGF21、FABP4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脂肪酸结合蛋白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易善勇 杨晶 +6 位作者 官丽莉 王艳芳 黄建 王立勇 李海燕 李校堃 姜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101,共8页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它参与骨骼发育、血管形成、胚胎发育、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神经再生、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FGF9)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它参与骨骼发育、血管形成、胚胎发育、损伤修复、细胞凋亡、神经再生、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可有效促进有丝分裂和细胞生长。研究发现,FGF9不仅在骨骼发育和生长期对软骨形成和成骨生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卵巢癌的发生、神经再生、性腺分化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对FGF9作为一个有用治疗靶点发挥作用的功能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及研究。现针对FGF9的特点,综述了其在表达及适应征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FGF9进一步的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 表达 适应征机制
原文传递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相关性
16
作者 赵云虹 侯临平 +1 位作者 李盛华 杨俊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诊的妊娠期SCH患者106例为SCH组,另选取院... 目的 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诊的妊娠期SCH患者106例为SCH组,另选取院内同期孕检的健康妊娠期女性106例为健康组。收集两组病历资料,筛查SCH的相关因素,分析血清FGF-21、MTHFR基因多态性对SCH发生的评估效能。结果 SCH组的空腹血糖、血清促甲状腺素(TSH)、FGF-21高于健康组(P<0.05);两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健康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1(OR=3.330,95%CI:1.138~9.743)、MTHFR基因多态性(OR=4.104,95%CI:1.403~12.008)是SCH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FGF-21、MTHFR基因多态性单一及联合诊断SCH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670、0.851。结论 血清FGF-21水平升高、MTHFR基因TT基因型的妊娠期女性SCH发生风险更高,两项联合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蒙脱石散对婴幼儿尿布疹的疗效观察与研究
17
作者 陈晓明 刘华之 +3 位作者 罗艳 黄华春 曾小青 陈高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84-88,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凝胶联合蒙脱石散对婴幼儿尿布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婴幼儿尿布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6...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凝胶联合蒙脱石散对婴幼儿尿布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婴幼儿尿布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rbFGF凝胶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蒙脱石散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恢复情况、皮肤损伤程度、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皮肤发红、皮肤破裂面积及皮肤侵蚀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布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TNF-α、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FGF凝胶联合蒙脱石散应用于婴幼儿尿布疹的疗效显著,可减轻皮肤损伤程度,改善机体炎症反应,缩短尿布疹消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蒙脱石散 婴幼儿尿布疹 皮肤损伤 干扰素-Γ 细胞介素-4
下载PDF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静 樊卓 +3 位作者 祝欣 孙诚 王芳 白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2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FGF)在皮肤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 目的 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FGF)在皮肤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病程、年龄、原始创面面积、性别等基线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创面行清创术后,涂抹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观察组患者创面行清创术后,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仪处理创面,术后皮损部位使用rb-FGF。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溃疡深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rb-FGF能够显著加速皮肤溃疡的愈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皮肤溃疡 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
下载PDF
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林冠 王佳坤 +3 位作者 戴立 林淑瑜 欧阳容兰 刘江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23-2227,共5页
目的观察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用药不同分... 目的观察罂粟碱注射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用药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n=40)与单独用药组(n=40)。联合用药组采用rb-bFGF与罂粟碱注射液联合治疗,于5 cm×5 cm无菌纱布上涂抹300 IU/cm^(2)rb-bFGF之后将其于创面上覆盖,每日换药1次,肌肉注射罂粟碱注射液每日30 mg,每日2次。单独用药组单用rb-bFGF,用法同联合用药组。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IL-4、IL-1β]水平,治疗后3、7、10、14 d的创面分泌物评分和创缘反应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14 d的血清TNF-α、IL-6、L-1β水平分别为(65.27±8.77)、(105.21±9.14)、(20.21±1.18)μg/L,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89.26±9.32)、(128.32±8.21)、(29.36±1.28)μg/L],IL-10、IL-4水平分别为(537.75±22.92)、(162.42±17.79)μg/L,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497.41±22.63)、(137.27±17.4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创面分泌物评分分别为(1.64±0.25)、(0.97±0.24)、(0.78±0.20)、(0.38±0.11)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1.82±0.29)、(1.28±0.26)、(1.04±0.24)、(0.65±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3、7、10、14 d创缘反应评分分别为(0.82±0.13)、(0.39±0.09)、(0.20±0.04)、(0.04±0.02)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1.19±0.21)、(0.68±0.11)、(0.49±0.10)、(0.21±0.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2.84±3.02)d,明显短于单独用药组[(27.94±3.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肤刺痛及红痒等不良反应。结论深度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中,与单用rb-bFGF治疗相比,罂粟碱注射液联合rb-bFGF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可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创面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残余创面 罂粟碱注射液 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修复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李江怀 梁延军 +1 位作者 范学敏 吴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82-286,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创面修复治疗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创面修复治疗的10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创面修复治疗的疗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进行创面修复治疗的10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予VSD治疗,观察组予rh-bFGF联合VSD治疗。观察记录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引流管更换数、住院时间、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为80·77%(42/5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引流管更换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4 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2组血清TNF-α、CR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8/5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FGF联合VSD技术在创面修复治疗中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同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修复外科手术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