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司红起 乔玉强 陆维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 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单倍体 成胚率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中麦穗小花穗位间的成胚率差异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琨 李宏生 +5 位作者 李绍祥 顾坚 田玉仙 丁明亮 赵红 杨木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1-59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单倍体胚的成胚率和小麦双单倍体的产生效率,以小麦不同穗位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利用同一玉米品种给13个小麦DH株系授粉,对授粉后的麦穗进行剪穗离体培养,并镜检不同穗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单倍体胚的成胚率和小麦双单倍体的产生效率,以小麦不同穗位小花对小麦×玉米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利用同一玉米品种给13个小麦DH株系授粉,对授粉后的麦穗进行剪穗离体培养,并镜检不同穗位小花的成胚情况。结果表明,13个DH株系下、中、上3个穗位小花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30.71%、27.83%和11.46%,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下部和中部小穗的成胚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上部小穗;13个DH株系从麦穗基部到顶部21个小穗的平均成胚率仍以顶部小穗最低、下部小穗最高,变幅为2.1%-37.96%;3个穗位小穗间成胚率变异系数的大小为中部(CV=10.99%)〈下部(CV=17.45%)〈上部(CV=58.28%),表明中部小穗单倍体胚的形成最稳定。用营养液对离体培养的9个DH系的麦穗进行3种喷穗处理,结果表明,在穗培养的前3d用穗培养液喷穗,显著提高了中部和上部小穗的成胚率,同时降低了各小穗穗位间成胚率的差异。说明剪穗离体培养中营养供给的差异是造成麦穗小花间成胚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杂交 小花穗位 单倍体 成胚率
下载PDF
简化去雄方法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琨 李绍祥 +6 位作者 李宏生 杨木军 田玉仙 赵红 丁明亮 谢永庆 顾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6-208,共3页
本研究以不同成胚率的3个小麦DH株系与同一玉米品种杂交,探讨简化去雄方法对成胚率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去雄方法与剪药+喷水、剪颖不去雄、剪药+剪伤部分柱头等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26.53%、26.49%、27.84%和25... 本研究以不同成胚率的3个小麦DH株系与同一玉米品种杂交,探讨简化去雄方法对成胚率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去雄方法与剪药+喷水、剪颖不去雄、剪药+剪伤部分柱头等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平均成胚率分别为26.53%、26.49%、27.84%和25.60%,4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44%、2.35%、6.13%和3.12%,剪颖不去雄的自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自交结实率低的原因与授粉偏迟有关。与常规去雄相比,3种简化去雄方法的去雄效率高5倍以上且单倍体胚成胚率相同,可作为小麦×玉米杂交中批量产生小麦单倍体的高效去雄方法单独或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杂交 去雄方法 成胚率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3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杨和仙 刘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最佳模型为B6,即单倍体胚成胚率由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仅为43.46%,表明非遗传因素对小麦材料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成胚率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小麦基因型及2,4-D浓度对小麦与玉米杂种成胚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升位 张琼仙 +2 位作者 毛孝强 刘思严 王晓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58-761,共4页
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部分杂种配子生活力会大幅度下降,这一特性是否会影响杂种材料与玉米的杂种成胚率有待研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杂交后代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母本)与滇超甜2号玉米(父本)杂交,得到了623粒杂种。经杀配子染色体处... 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部分杂种配子生活力会大幅度下降,这一特性是否会影响杂种材料与玉米的杂种成胚率有待研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杂交后代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母本)与滇超甜2号玉米(父本)杂交,得到了623粒杂种。经杀配子染色体处理的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DS,KS,BS,与滇超甜2号的杂种成胚率在21.95%,25.63%,25.50%之间,杂种成胚率方差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杂交后代与玉米杂交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基因型小麦作母本。4种浓度的2,4-D(10 mg/L,50 mg/L,120 mg/L,160 mg/L)均对杂种幼胚的形成或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2,4-D浓度对杂种成胚率有极显著影响,2,4-D的最佳浓度为120 mg/L,对应的杂种成胚率为3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 2 4一D浓度 超甜玉米 远缘杂交 成胚率
下载PDF
基因型和供体条件对油菜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姚祥坦 赵建平 徐素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7,共3页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的基因型、低温预处理时间、取材时期及小孢子发育时期(用花蕾花瓣花药比表示)等供体材料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最大的为基因型,其次依次为小孢子发育时期,取材时期和低...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菜小孢子培养的基因型、低温预处理时间、取材时期及小孢子发育时期(用花蕾花瓣花药比表示)等供体材料条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孢子培养成胚率影响最大的为基因型,其次依次为小孢子发育时期,取材时期和低温预处理时间。最佳处理以51039为材料,开花前5天取样并于4℃低温预处理2 d,取花瓣花药比为0.5至1的花蕾培养成胚率最高,达10.33枚/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成胚率
下载PDF
萝卜根形对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率的影响
7
作者 陈琳 雍晓平 冉茂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54-55,58,共3页
对30个不同根形萝卜品种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所用培养体系下,近圆球根形萝卜品种的出胚基因型范围及出胚率均高于长圆筒根形品种。因此,对不同根形萝卜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时,应采用其适宜的培养体系,以提... 对30个不同根形萝卜品种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所用培养体系下,近圆球根形萝卜品种的出胚基因型范围及出胚率均高于长圆筒根形品种。因此,对不同根形萝卜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时,应采用其适宜的培养体系,以提高出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根形 游离小孢子培养 成胚率
下载PDF
柞蚕卵巢卵冷热处理成胚率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继业 刘隽彦 +1 位作者 郝志权 赵姝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1-262,共2页
柞蚕卵巢卵冷热处理成胚率吕继业,刘隽彦,郝志权,赵姝华(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蚕的人工单性生殖技术是对蚕的未受精卵进行特殊技术处理,使其激活,获得发育卵,进一步使之孵化为雌蚕或雄蚕。此项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 柞蚕卵巢卵冷热处理成胚率吕继业,刘隽彦,郝志权,赵姝华(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蚕的人工单性生殖技术是对蚕的未受精卵进行特殊技术处理,使其激活,获得发育卵,进一步使之孵化为雌蚕或雄蚕。此项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丰富了生物人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人工繁殖 单性生殖处理 成胚率
下载PDF
活性炭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盛鹏 岳艳玲 +2 位作者 李祥 李振星 李晶晶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3-15,共3页
以日本引进"夏将军"大白菜为试材,试图建立高效大白菜(B.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活性炭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活性炭可显著... 以日本引进"夏将军"大白菜为试材,试图建立高效大白菜(B.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水平活性炭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活性炭可显著促进大白菜游离小孢子成胚,达340胚,较对照提高66.61%。但是随活性炭浓度提高,对小孢子成胚具有抑制作用;在MS培养基中添加0-150 mg/L活性炭对子叶形胚状体成苗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100 mg/L活性碳处理可促进双苗发生,成苗率为131.25%,比对照提高了16.67%。但活性炭浓度含量过高,则抑制小孢子的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活性炭 成胚率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正反交育性机理的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常保 刘艳华 +1 位作者 杜长青 孔令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用石蜡切片和塑料切片法 ,对中国春与粗山羊草正、反交授粉后不同时间固定的子房进行了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正、反交均能受精发育 ,但两者的受精率和成胚率相差极大。正交组合的平均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 3.75 %和 4 .5 8% ;而... 用石蜡切片和塑料切片法 ,对中国春与粗山羊草正、反交授粉后不同时间固定的子房进行了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正、反交均能受精发育 ,但两者的受精率和成胚率相差极大。正交组合的平均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2 3.75 %和 4 .5 8% ;而反交组合的平均受精率和成胚率分别为 87.0 8%和 82 .0 8%。尽管如此 ,正交所形成的正常胚的质量比反交形成的胚质量要好。在反交组合中 ,受精发育过程较正常 ,而在正交组合中受精过程延迟 ,多数受精卵败育。本文进一步证实了反交组合的成胚率高于正交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粗山羊草 正交 反交 胎发育 育性机理 胎学 受精 成胚率 受精过程
下载PDF
采用A.magna×A.nuda种间杂交技术育成高蛋白A.nuda新种质S109和S20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才 赵云云 +2 位作者 王秀英 李广有 邢向荣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多次授粉、注射2. 4- D 激素提高成胚率、结实率, 并通过幼胚拯救的方法获得A.magna×A .nuda的F1代杂交种. 再对F1代用A nuda回交2次, 恢复育性, 从而获得可供选择新资源的可育性后代群体材料BC2F2 从大量的可育群体中筛选出... 采用多次授粉、注射2. 4- D 激素提高成胚率、结实率, 并通过幼胚拯救的方法获得A.magna×A .nuda的F1代杂交种. 再对F1代用A nuda回交2次, 恢复育性, 从而获得可供选择新资源的可育性后代群体材料BC2F2 从大量的可育群体中筛选出蛋白质含量高达24 .4%和24. 61%的高蛋白A. nuda新种质S109和S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A S20 新种质 蛋白A 杂交技术 种间 蛋白质含量 成胚率 结实 杂交种 F1代 拯救 体材料 可育性 新资源 授粉 注射 回交 后代
下载PDF
利用小孢子培养选育甘蓝自交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丽梅 方智远 +3 位作者 刘玉梅 庄木 张扬勇 孙培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2,共2页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甘蓝一代杂种的亲本主要是通过连续自交定向选择获得的.由于甘蓝为绿体春化型作物,加代困难,一个优良自交系的育成一般需要6~8 a(年).根据其它农作物的育种经验,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加速自交系的选育.但是在甘蓝小孢...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甘蓝一代杂种的亲本主要是通过连续自交定向选择获得的.由于甘蓝为绿体春化型作物,加代困难,一个优良自交系的育成一般需要6~8 a(年).根据其它农作物的育种经验,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加速自交系的选育.但是在甘蓝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小孢子发育同步性较差,成胚率远低于其它芸薹属作物[1~3].为摸索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加速甘蓝自交系的选育,笔者于1999年开始利用小孢子培养选育甘蓝自交系的研究,目前已用该方法选育出4个性状优良的甘蓝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自交系 游离小孢子培养 选育 成胚率 植物学性状
下载PDF
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高效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华 马传喜 +2 位作者 黄正来 乔玉强 陆维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用于构建小麦DH群体,采用杂交后剪穗进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离体培养时环境温度、常规杂交法时T>10℃有... 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用于构建小麦DH群体,采用杂交后剪穗进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环境、离体培养时环境温度、常规杂交法时T>10℃有效积温对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离体培养法(23.6%)>常规杂交法(18.1%),获得最高成胚率的环境温度为21℃~23℃,T>10℃有效积温为188℃;就平均成苗率而言,离体培养法(18.7%)高于常规杂交法(15.1%),获得最高成苗率的环境温度为23℃,T>10℃有效积温为188℃.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实验还表明大田条件下,授粉后12~14d的培养时间不宜作为小麦×玉米单倍体剥胚的时间标准,而应以授粉后外界环境提供的T>10℃有效积温作为剥胚的时间标准可能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 成胚率
下载PDF
玉米小孢子高频再生培养技术程序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瑞菊 王亦菲 +4 位作者 孙月芳 周润梅 沈雪芳 王义发 黄剑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38-40,共3页
以大田种植的玉米供体植株为实验材料,以提高游离小孢子存活率及成胚率为重点进行了技术优化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游离小孢子的离体培养反应,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通过技术优化,建立玉米小孢子离体培养高频再生... 以大田种植的玉米供体植株为实验材料,以提高游离小孢子存活率及成胚率为重点进行了技术优化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游离小孢子的离体培养反应,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通过技术优化,建立玉米小孢子离体培养高频再生技术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玉米DH育种技术平台。应用这一技术平台,可以在当年获得玉米DH纯系的种子,第二年即可安排大田纯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频再生 游离小孢子 纯系 培养技术 离体培养 成胚率 DH 供体 存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