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5
1
作者 秦伟军 林社卿 +3 位作者 程哲 金晓辉 徐向华 朱又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8-673,共6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发育有岩性、背斜和断块3类油气藏。对于自生自储型的岩性油气藏来讲,上翘尖灭砂体与鼻状构造背景的构造等高线近于正交,形成了大面积砂岩上翘尖灭或侧缘上翘尖灭岩性油气藏。此类油气藏大体有3期油气充注,但以中晚期...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发育有岩性、背斜和断块3类油气藏。对于自生自储型的岩性油气藏来讲,上翘尖灭砂体与鼻状构造背景的构造等高线近于正交,形成了大面积砂岩上翘尖灭或侧缘上翘尖灭岩性油气藏。此类油气藏大体有3期油气充注,但以中晚期充注为主。背斜油气藏油源为核桃园组二、三段烃源岩的混源,油气先后沿层状砂体向下二门背斜运移并聚集成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是古背斜+岩性油藏形成期;上寺组沉积末期的断裂活动改造了早期油气藏,并形成了新的断层+岩性油气藏。北部斜坡因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活动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复杂断鼻、断块圈闭。此类油气藏油气源自南部的深凹,廖庄组沉积前由深凹向北作侧向运移,廖庄组沉积后经断层向浅层运移,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预测凹陷南部断裂陡坡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地区,东部是寻找背斜油藏的有利地区,北部斜坡带是断块油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作用 成藏模式 泌阳凹瞄 南襄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昭茜 梅廉夫 +3 位作者 郭彤楼 凡元芳 汤济广 沈传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2-561,共10页
对普光气藏与毛坝气藏的成藏要素、天然气和沥青特征、气源、成藏演化和成藏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普光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与毛坝长兴组气藏的成藏作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毛... 对普光气藏与毛坝气藏的成藏要素、天然气和沥青特征、气源、成藏演化和成藏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普光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与毛坝长兴组气藏的成藏作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毛坝飞仙关组气藏成藏作用在时间、空间和天然气成分上却有明显差异。川东北地区气藏具有多层系源和多转化源,表现为各气藏具有明显的来源差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受特殊沉积相带控制的特殊储集层的发育对油气藏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多旋回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背景在宏观上控制油气成藏要素,从根本上制约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是导致海相碳酸盐岩差异成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普光气藏 毛坝气藏 碳酸盐岩 成藏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克拉2特大型气田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鼐 郭宏莉 高志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65-669,共5页
储层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成藏时间和期次等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克拉 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其丰度统计分析表明 ,烃类包裹体丰度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根据包裹体产状、均一温度和包裹体成分拉... 储层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成藏时间和期次等问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克拉 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其丰度统计分析表明 ,烃类包裹体丰度与储层含油气性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根据包裹体产状、均一温度和包裹体成分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发现 ,油气在成岩早期就开始注入 ,并一直保存在储层中 ,直到后期才裂解成干气。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表现为一个主峰 ,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有三个区间 (峰值 ) ,其中第一个峰值与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几乎一致。因此 ,6 0~ 12 0℃为油气注入成藏时的温度 ,130~ 16 0℃为油气藏埋藏深度最大时的温度 ,最大埋深在 5 80 0 m左右 ,经后期构造作用抬升至 35 0 0~ 40 0 0 m;2 2 0~ 330℃这个温度段为高温热液改造时的温度 ,克拉 2气田受这一高温的改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运移 成藏作用 油气田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东部成藏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兴熙 贾进华 +1 位作者 周东延 张立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依拉克气田由下白垩统舒善河组下部的3个凝析气藏组成,具有超高压、常温、孔隙型碎屑岩储集、超深层、层状边水、富—特富凝析油含量特征,是乌什凹陷发现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气田。依拉克气田的成藏模式为烃灶远端侧向供... 库车坳陷乌什凹陷依拉克气田由下白垩统舒善河组下部的3个凝析气藏组成,具有超高压、常温、孔隙型碎屑岩储集、超深层、层状边水、富—特富凝析油含量特征,是乌什凹陷发现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气田。依拉克气田的成藏模式为烃灶远端侧向供气,通过断裂和裂隙与不整合面及输导层形成的网络充注,封存箱内渗流成藏。乌什凹陷东部烃源条件良好,盖层发育,中、新生界具有3层压力结构,深部存在区域性的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是富集形成规模大的油气藏的有利区域。远离烃灶成藏的特征证实该区属于库车超强充注油气系统的一部分,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有望发现更多的特富、富凝析气藏和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乌什凹陷 成藏作用 超压流体封存箱 超强充注油气系统
下载PDF
有机流体成矿作用与古油藏成藏作用相互耦合——以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向才富 庄新国 +1 位作者 陆友明 李军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9,共5页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与古油藏均产于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或侧翼 .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和矿石抽提物色质谱分析均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官能团 ,暗示金矿成矿过程与古油藏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均来源于盆地裂陷期...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与古油藏均产于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或侧翼 .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和矿石抽提物色质谱分析均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官能团 ,暗示金矿成矿过程与古油藏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均来源于盆地裂陷期和凹陷早期的沉积地层 ,流体来源于沉积地层中封存的建造水 ,形成年龄 >172Ma .在随后约 40Ma(172~ 130Ma)的时间里 ,流体向盆地中生物礁及其他构造部位运移聚集 .由于盆地中烃源岩逐渐成熟 ,这一过程是油气运移成藏的过程 ,也是有机流体萃取成矿物质 ,最终演变为有机成矿流体并聚集的过程 .燕山运动是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 (130~ 46Ma) ,同时也是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原因 .正是古油藏的破坏打破了流体的动态平衡 ,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有机成矿流体 油气藏 右江盆地 成矿作用 成藏作用
下载PDF
右江盆地流体运移过程中成矿与成藏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向才富 胡建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3-428,共6页
右江盆地裂陷期和坳陷早期的沉积物提供研究区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与流体。成矿物质与烃类在盆地流体中沿以二叠纪生物礁为核心的断层、浊积岩及不整合面组成的三维输导体系向盆地边缘及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运移。由于烃类物质与盐水体系... 右江盆地裂陷期和坳陷早期的沉积物提供研究区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与流体。成矿物质与烃类在盆地流体中沿以二叠纪生物礁为核心的断层、浊积岩及不整合面组成的三维输导体系向盆地边缘及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运移。由于烃类物质与盐水体系密度的差异 ,使烃类物质与成矿物质差异聚集于不同的圈闭中形成流体藏。流体矿藏的破坏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的直接原因。构造活动、风化剥蚀及流体压裂均可导致流体矿藏破坏 ,其中燕山构造运动是该区流体藏破坏的主要原因 ,因而亦是该区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本文从盆地流体运移、演化的角度证明 ,该区古油藏是盆地裂陷与坳陷阶段流体聚集的产物 ,而矿床则是盆地挤压抬升阶段流体藏破坏、流体散失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 ,金矿与油气是同一盆地流体在其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流体矿 流体藏 成藏作用 输导体系 差异聚集
下载PDF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增业 田世澄 +3 位作者 李剑 魏国齐 张林 胡国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飞仙关组 成藏作用 鲕滩气藏 川东北 四川盆地东北部 平均孔隙度 自上而下 H2S CH4 天然气 岩性段 山坡 气田 地层 储层
下载PDF
岩浆活动对煤层气的成藏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振文 蒋福兴 王慧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5-37,共3页
中低变质煤田成煤后的岩浆侵入活动 ,作用于控制煤层气藏的诸多地质因素 ,改变了煤层气藏的地质环境 ,对煤层气的生成、运移、赋存产生深刻影响。岩浆的高温烘烤 ,高压挤压 ,侵入体的产状及与其他地质因素的复合 ,对烃源岩产生成气作用 ... 中低变质煤田成煤后的岩浆侵入活动 ,作用于控制煤层气藏的诸多地质因素 ,改变了煤层气藏的地质环境 ,对煤层气的生成、运移、赋存产生深刻影响。岩浆的高温烘烤 ,高压挤压 ,侵入体的产状及与其他地质因素的复合 ,对烃源岩产生成气作用 ,对储层产生储运作用和圈闭作用。从而确立成煤后的岩浆侵入活动 ,成为中低变质煤田的找气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作用 岩浆侵入活动 煤层气 成气作用 运移作用 圈闭作用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成藏作用研究进展与述评 被引量:68
9
作者 秦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中国以成藏作用为核心的煤层气基础地质研究近些年取得显著进展。本源菌条件下褐煤生物气模拟、矿物/元素催化生气作用、无烟煤层重烃极度异常原因、煤层次生生物气等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煤层气多元化成因的学术认识。在更为广泛的盆地... 中国以成藏作用为核心的煤层气基础地质研究近些年取得显著进展。本源菌条件下褐煤生物气模拟、矿物/元素催化生气作用、无烟煤层重烃极度异常原因、煤层次生生物气等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煤层气多元化成因的学术认识。在更为广泛的盆地和更加深入的层次上探讨了煤层气成藏作用的宏观地质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经典煤层气成藏作用理论得到发展。提出了原创性的煤层气成藏效应研究思路,从地层能量角度探讨了煤层气成藏作用的实质,提出了某些新的学术观点,初步探讨了深部煤层气成藏作用的特殊性。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诸多基础地质问题尚待解决,近期探讨的重点在于宏观动力学方面的地应力场效应和深度效应,以及微观动力条件方面的煤级效应和粒度效应,涉及到深部、构造煤、低煤级煤等资源量巨大的煤层气成藏领域。同时,含煤地层非常规气(煤系气)的共生成藏关系以及共采中的基础地质问题,也将是今后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成因 成藏作用 成藏效应 进展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作用面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1,共5页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提出了断陷盆地成藏作用面的概念,初步定义为盆地新生流体运动过程、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耦合的作用面,是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4种界面耦合作用的结果,既是流体作用转换面、不同类型储集空间分界面,也是流体不同类型能量转换面和油藏类型分布转换面。成藏作用面通过对断陷盆地不同类型流体势能分布及叠加的控制作用,影响了不同类型油藏分布特征,因此通过对不同类型流体作用面的识别、研究和评价,能够有效预测油藏类型、分布样式,进而有效预测盆地油藏的丰富程度,对于盆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界面 超压界面 次生孔隙发育带界面耗水作用 流体作用 成藏作用
下载PDF
库车油气系统成藏作用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0
11
作者 周兴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属于超强充注类型的油气系统。该系统的源、盖条件非常优越,加之区域盖层之下分布着第三系底部和白垩系的良好砂岩储集层,使系统内油气不仅在油源区内以垂向充注为主的近端聚集形成大型气藏,而且在距离油源区...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属于超强充注类型的油气系统。该系统的源、盖条件非常优越,加之区域盖层之下分布着第三系底部和白垩系的良好砂岩储集层,使系统内油气不仅在油源区内以垂向充注为主的近端聚集形成大型气藏,而且在距离油源区20~30km的远端形成以侧向运聚为主的中型凝析油气田。依据成藏作用的差异可将该系统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亚系统,两个亚系统中的成藏机制和主控因素是不同的,可建立3种成藏模式,即北部亚系统的克拉苏模式和大宛齐模式,南部亚系统的牙哈模式。北部亚系统临近烃源区,第三系膏盐质盖层非常发育,白垩系储集层厚度巨大、物性良好,背斜圈闭众多,是库车油气系统气藏勘探的最有利地带,克拉苏模式是当前寻找大中型气藏勘探目标的主要类型。图4表2参3(周兴熙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库车油气系统 成藏作用 成藏模式 克拉苏模式 大宛齐模式
下载PDF
油气成藏作用与系统论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兴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0,共6页
油气成藏作用是在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系统及其子系统(生烃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中发生的,在烃类从烃灶排出直至充注到圈闭中富集成油气藏的全过程中,不仅有空间位置的运动,烃体系还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变化。系统论是成藏作用... 油气成藏作用是在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系统及其子系统(生烃系统、运移系统和聚集系统)中发生的,在烃类从烃灶排出直至充注到圈闭中富集成油气藏的全过程中,不仅有空间位置的运动,烃体系还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变化。系统论是成藏作用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成藏机制是成藏作用研究的中心课题,研究内容包括:说明导致烃流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起因、驱动力和规律的“动力学”研究;分析烃类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及成藏过程中输导网络体系(实质上是阻滞体系)的规模和样式、运移和聚集的条件、成藏期次等的“运动学”研究;判断油气聚集和保存问题,即在外界作用下保持烃流体相对稳定(平衡)状态条件的“静力学”研究。封存箱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非常重要而普遍的流体运聚结构。以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流体孔隙压力纵向结构及平面分布、变化,探讨了南、北两个地带的成藏作用,组构了3种成藏模式:①正常压力封存箱内早期聚集、晚期再充注的渗流成藏机制的牙哈模式;②异常高压封存箱内晚期对流成藏机制的克拉苏模式;③封存箱外涌流成藏机制的大宛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作用 系统论 油气系统 流体封存箱 成藏机制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流体动力场与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芬 叶加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6-19,共4页
为深入认识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规律 ,优化选择勘探目标 ,加快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文章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钻井试油、地球物理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静态精细描述与动态刻划相结合的技术 ,系统研究了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 为深入认识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规律 ,优化选择勘探目标 ,加快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文章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钻井试油、地球物理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静态精细描述与动态刻划相结合的技术 ,系统研究了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压力场及势能场特征 ,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影响作用。研究表明 ,凹陷内各区带地温梯度相对较高 ,有利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生成 ;凹陷泥岩欠压实段主要出现在平湖组 ,这些层段有利于油气的封闭 ;洼陷为主要供流区 ,斜坡带为泄流场所 ,保斜坡内的平湖构造带和浙东中央背斜带南部的苏堤构造带均是十分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区。这些认识与目前凹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成果相吻合 ,并将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决策及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流体动力场 成藏作用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兴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82,共8页
库车油气系统在新生代古近纪末已经形成。中新世早期以前构造变形缓和 ,油气运聚单元———封存箱规模很大 ,几乎涵盖了整个油气系统 ,烃类在常压体系内运移距离较长 ,可以在烃灶远端聚集成藏 ,本区南缘隆起带的牙哈、英买 7、羊塔克、... 库车油气系统在新生代古近纪末已经形成。中新世早期以前构造变形缓和 ,油气运聚单元———封存箱规模很大 ,几乎涵盖了整个油气系统 ,烃类在常压体系内运移距离较长 ,可以在烃灶远端聚集成藏 ,本区南缘隆起带的牙哈、英买 7、羊塔克、红旗、提尔根、轮台等油气藏就是在此期开始形成。在中新世末至第四纪晚期 ,库车地区发生强烈沉降 ,高速率填充 ,剧烈的构造变形 ,使油气系统分割为若干个封存箱 ,各个封存箱内形成烃流体性质各异的油气藏。早期在南缘生成的油气藏发生再充注 ;晚期在北部生成以近源垂直运聚为主的油气藏 ,主要是气藏、凝析气藏和伴生的小油藏 ,如克拉 2、大北、依南 2、吐孜、迪那等气藏和大宛齐、依奇克里克油藏。这些油气藏可以用三种模式概括 :早期聚集晚期再充注封存箱内成藏机制的牙哈模式 ;晚期封存箱内对流成藏机制的克拉苏模式 ;封存箱外涌流成藏机制的大宛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油气系统 新生代 构造 成藏作用 流体封存箱
下载PDF
济源凹陷邓2井含油构造的成藏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春晓 苗翠芝 王道义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15-19,共5页
邓 2井含油构造 ,油层为余庄组的河流相砂岩 ,位置处于后邓构造顶部 ,油藏为屋脊断块构造类型。由于研究区的第三系和白垩系均为红层 ,余庄组原油只有可能来自上三叠统谭庄组或下侏罗统鞍腰组的烃源岩。从邓 2井的油砂分析出发 ,测定其... 邓 2井含油构造 ,油层为余庄组的河流相砂岩 ,位置处于后邓构造顶部 ,油藏为屋脊断块构造类型。由于研究区的第三系和白垩系均为红层 ,余庄组原油只有可能来自上三叠统谭庄组或下侏罗统鞍腰组的烃源岩。从邓 2井的油砂分析出发 ,测定其气液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和爆裂温度 ,判定油藏形成的温度范围 ;对包裹体内部和外部的原油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 ,利用砂岩的成岩作用、包裹体形成和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判别成藏的期次和地质时间 ;再对该油藏发育的地质史进行剖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原凹陷 邓2井 含油构造 成藏作用 研究 油气地质 包裹体 粒间孔隙 甾烷 三环萜烷 藿烷 地化参数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穆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3期33-37,共5页
利用地层压力、流体势,结合原油密度及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优势方向.中浅层主要发育断层、砂体及不整合3类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砂体、断层-砂体-不整合、断层-不整合3种组合类型.这些组... 利用地层压力、流体势,结合原油密度及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优势方向.中浅层主要发育断层、砂体及不整合3类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砂体、断层-砂体-不整合、断层-不整合3种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对研究区油气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了油气运移模式,形成了反“Z”字型输导运移模式、阶梯状输导运移模式;其次,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特征,断层-砂体-不整合型和断层-不整合型决定郑家-王庄地区油气具有“多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多样、运移距离远”的特征,单一的砂体-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决定胜坨、单家寺地区油气具有“油气藏类型单一、运移距离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北带 中浅层 运移通道 组合类型 成藏作用
下载PDF
八面河郭井子潜山带不整合面特征及成藏作用
17
作者 许叶妹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9-11,共3页
八面河地区郭井子潜山带孔店组及潜山油藏均为油源来自于北部洼陷的它源油藏。受区域构造运动及潜山构造格局控制,前第三系与新生界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在地震及测井资料上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形成了多类型、多岩性组合且依潜山展布的特... 八面河地区郭井子潜山带孔店组及潜山油藏均为油源来自于北部洼陷的它源油藏。受区域构造运动及潜山构造格局控制,前第三系与新生界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在地震及测井资料上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形成了多类型、多岩性组合且依潜山展布的特点,并在本区孔店组及潜山油气成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面 特征 成藏作用 郭井子潜山 八面河地区
下载PDF
惠民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其成藏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继岩 谭明友 +1 位作者 吴孔友 宋国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共7页
根据油气单一运移通道特征,建立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并系统总结其成藏作用。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南部地区主要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3种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砂体、砂体-断层-不整合和砂体-不整合3种组... 根据油气单一运移通道特征,建立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并系统总结其成藏作用。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南部地区主要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3种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砂体、砂体-断层-不整合和砂体-不整合3种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不仅控制了油气运移模式,发育反'Z'字型输导运移模式、阶梯状输导运移模式等,而且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特征;砂体-断层-不整合型和砂体-不整合型决定曲堤地区油气具有'多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多样、运移距离远'的特征;单一的砂体-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决定钱官屯地区油气具有'单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单一、运移距离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南部 运移通道 组合类型 成藏作用
下载PDF
马海―南八仙地区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其成藏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肖峰 彭立才 +2 位作者 常象春 崔岩波 张爱玲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1-4,8,共5页
根据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特征,建立了马海―南八仙构造带输导体系类型,并系统总结其成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马海―南八仙地区主要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3种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断层单一型、断层―砂体复合型和断层―不整合... 根据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特征,建立了马海―南八仙构造带输导体系类型,并系统总结其成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马海―南八仙地区主要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3种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断层单一型、断层―砂体复合型和断层―不整合复合型输导体系,这些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成藏类型、成藏期次、油气运移距离和油气空间分布规律、生储盖组合形式,并决定了马海―南八仙构造带具有"油气多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多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海-南八仙构造 连通砂体 输导体系 成藏作用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区的复式成藏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泽成 钱凯 《复式油气田》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中国含气盆地的天然气聚集带往往是由多个含气纱、多个气藏类型和多个气水系统组成的气藏群集体不同圈闭类型的气藏藏相互连片组成复式天然气聚集带。含气盆地的多旋回演化,形成多态烃源岩,多种类型的圈闭组合,多个含气系统,为天然... 中国含气盆地的天然气聚集带往往是由多个含气纱、多个气藏类型和多个气水系统组成的气藏群集体不同圈闭类型的气藏藏相互连片组成复式天然气聚集带。含气盆地的多旋回演化,形成多态烃源岩,多种类型的圈闭组合,多个含气系统,为天然气区的复式成藏准备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带 气藏 含油气盆地 成藏作用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